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初中语文教学如何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开拓学生的视野、改变人们长期对语文学科认识的传统观念,加强语文活动课教学很有必要。
【关键词】活动课 开拓视野 语文学科传统观念
1开展语文活动课的必要性
一直以来,西部农村多数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其中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距离,缺乏现实生活气息;也正是由于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实践,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导致学了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导致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局限,导致了语文教学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我认为,语文活动课的开展能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一条途径。
2语文活动课的特性
语文活动课有着它自身的特点。语文活动课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要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有明显的区别。
在教学内容上,要强调语文的社会实用性。生活是语文不竭的动力,只有融入生活,才会为语文提源头活水,才能让语文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我在教《春酒》一文时,让学生搜集本地春节的有关习俗。这样有效地打破了课堂教学有限的时空,丰富了课堂信息的容量,使学生感到“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真正实践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
在教学方法上,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传统的语文教学常常过分地突出教师的作用,以教师的知识传授和教学思路为中心,学生常常被动接受或被动参与。语文活动课则自始至终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在活动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自觉参与。活动课的过程,可以是学生自己设计安排、学生自我活动为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着重于让学生在各项具体的实践和运用中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着重于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体会、理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只有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才能调动学生的思想,使学生在得到愉悦和满足的同时收获了知识,开启了智力,陶冶了性情。如我在教《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我让学生自己选择角色进行分角色朗读,朗读完了,自己说出所扮演角色的性格特点。通过自己扮演的角色,学生对人物的性格抓得既全又准。我又趁热打铁问“若瑟夫”(扮演者)你是怎样认识“爸爸妈妈”的言行的?这样做既突出了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又发挥了主导作用,突出了重点;既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样做,学生不仅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而且自学能力也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许多学生这样说,语文活动课给他们提供了不少锻炼的机会,他们对学好语文也充满信心。
3开展语文活动课的理论基础
语文活动课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因为其性质符合学生的身心特征。心理学研究表明,学龄儿童的智力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初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是逐步占主导地位的,但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也就是说,初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持。而主要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经历的各种实践活动,如观察、制作、表演、访问等丰富多彩的感性活动中得来的。因此,在开展学科教学时,就不能抽象地传授学科有关的知识、法规,而必须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活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初中语文活动课可以将语文教学与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使教学成为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具体运用的一种实际尝试。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仅是准确可靠的,也是比较全面深刻的,更是切实有用的。
从教育学看,学科教学的任务和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迁移,只有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学生的文化素质才能得到真正提高。而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主体实践。有研究表明,技能形成的过程是学生合理运用知识解决多种实际问题和选择活动方式的过程,是一种知识转化为行动的结果。学生学到的知识要转化为技能,没有在一定实际活动中反复练习和运用,是不可能实现的。语文作为交际工具,就像木匠手中的工具一样,要熟练地掌握它,就必须进行反复的训练,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把握要领,形成技能,进而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加强语文活动课,强调活动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地积极参与,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我感受、体会,促进学生把学过的语文知识进行了消化、吸收并转化为能力。
4开展语文活动课要注意的问题
语文活动课要充分发挥其优势。要真正取得一定实效,还有赖于活动过程中的周密安排和合理调控。所以,在语文活动课的教学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4.1必须既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活动课无疑要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教师切忌越俎代庖,暄宾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让学生自发”活动”。课前对活动的设计,活动中的组织、引导、点拨,活动结束后的总结、点评等等,都需要教师为此作出精心的安排。同时教师还要讲究引导的艺术,相机行事,灵活应变。
4.2必须切实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活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语文活动课也是要促使每一个学生提高语文素质,必须确保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积极参与语文活动,决不能仅仅让一些学生在“活动”,而让其他学生袖手旁观。因此,设计语文活动方案时,应注意使活动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精神。在组织活动时,应按照分类要求,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活动的内容构成和学生的情况,适当分工,适当轮换,从而既发挥各类学生的特长,又能促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4.3必须使语文活动既生动活泼,又切实有效。语文活动课无疑应该做到内容和形式具体形象,活泼有趣,形式喜闻乐见,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活动课必须根据教学的目的、内容的实际需要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设计具体可行、易于操作的方案,特别要考虑什么样的语文教学内容适宜采用什么样的活动形式,怎样的活动过程对学生提高语文能力有促进作用,并在活动的各个阶段引导学生扎实掌握学习内容,认真检查学习效果,使活动课既有声有色,又实实在在,每个学生既乐意参加,又都各有收获。
总之,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配套的专题活动,切实有效地展开各类语文专题活动能进一步推动语文学习。在课堂上采取活泼多样的交流形式向全班同学展示研究成果,并说说自己在此次活动中的感悟。“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语文活动中我们要多给学生一点合作研究的时间,让学生在探索中思考,在合作中培养情感,在自由讨论中放飞思想,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活动的快乐。
【关键词】活动课 开拓视野 语文学科传统观念
1开展语文活动课的必要性
一直以来,西部农村多数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其中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距离,缺乏现实生活气息;也正是由于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实践,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导致学了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导致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局限,导致了语文教学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我认为,语文活动课的开展能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一条途径。
2语文活动课的特性
语文活动课有着它自身的特点。语文活动课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要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有明显的区别。
在教学内容上,要强调语文的社会实用性。生活是语文不竭的动力,只有融入生活,才会为语文提源头活水,才能让语文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我在教《春酒》一文时,让学生搜集本地春节的有关习俗。这样有效地打破了课堂教学有限的时空,丰富了课堂信息的容量,使学生感到“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真正实践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
在教学方法上,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传统的语文教学常常过分地突出教师的作用,以教师的知识传授和教学思路为中心,学生常常被动接受或被动参与。语文活动课则自始至终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在活动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自觉参与。活动课的过程,可以是学生自己设计安排、学生自我活动为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着重于让学生在各项具体的实践和运用中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着重于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体会、理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只有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才能调动学生的思想,使学生在得到愉悦和满足的同时收获了知识,开启了智力,陶冶了性情。如我在教《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我让学生自己选择角色进行分角色朗读,朗读完了,自己说出所扮演角色的性格特点。通过自己扮演的角色,学生对人物的性格抓得既全又准。我又趁热打铁问“若瑟夫”(扮演者)你是怎样认识“爸爸妈妈”的言行的?这样做既突出了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又发挥了主导作用,突出了重点;既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样做,学生不仅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而且自学能力也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许多学生这样说,语文活动课给他们提供了不少锻炼的机会,他们对学好语文也充满信心。
3开展语文活动课的理论基础
语文活动课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因为其性质符合学生的身心特征。心理学研究表明,学龄儿童的智力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初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是逐步占主导地位的,但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也就是说,初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持。而主要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经历的各种实践活动,如观察、制作、表演、访问等丰富多彩的感性活动中得来的。因此,在开展学科教学时,就不能抽象地传授学科有关的知识、法规,而必须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活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初中语文活动课可以将语文教学与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使教学成为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具体运用的一种实际尝试。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仅是准确可靠的,也是比较全面深刻的,更是切实有用的。
从教育学看,学科教学的任务和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迁移,只有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学生的文化素质才能得到真正提高。而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主体实践。有研究表明,技能形成的过程是学生合理运用知识解决多种实际问题和选择活动方式的过程,是一种知识转化为行动的结果。学生学到的知识要转化为技能,没有在一定实际活动中反复练习和运用,是不可能实现的。语文作为交际工具,就像木匠手中的工具一样,要熟练地掌握它,就必须进行反复的训练,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把握要领,形成技能,进而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加强语文活动课,强调活动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地积极参与,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我感受、体会,促进学生把学过的语文知识进行了消化、吸收并转化为能力。
4开展语文活动课要注意的问题
语文活动课要充分发挥其优势。要真正取得一定实效,还有赖于活动过程中的周密安排和合理调控。所以,在语文活动课的教学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4.1必须既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活动课无疑要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教师切忌越俎代庖,暄宾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让学生自发”活动”。课前对活动的设计,活动中的组织、引导、点拨,活动结束后的总结、点评等等,都需要教师为此作出精心的安排。同时教师还要讲究引导的艺术,相机行事,灵活应变。
4.2必须切实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活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语文活动课也是要促使每一个学生提高语文素质,必须确保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积极参与语文活动,决不能仅仅让一些学生在“活动”,而让其他学生袖手旁观。因此,设计语文活动方案时,应注意使活动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精神。在组织活动时,应按照分类要求,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活动的内容构成和学生的情况,适当分工,适当轮换,从而既发挥各类学生的特长,又能促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4.3必须使语文活动既生动活泼,又切实有效。语文活动课无疑应该做到内容和形式具体形象,活泼有趣,形式喜闻乐见,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活动课必须根据教学的目的、内容的实际需要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设计具体可行、易于操作的方案,特别要考虑什么样的语文教学内容适宜采用什么样的活动形式,怎样的活动过程对学生提高语文能力有促进作用,并在活动的各个阶段引导学生扎实掌握学习内容,认真检查学习效果,使活动课既有声有色,又实实在在,每个学生既乐意参加,又都各有收获。
总之,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配套的专题活动,切实有效地展开各类语文专题活动能进一步推动语文学习。在课堂上采取活泼多样的交流形式向全班同学展示研究成果,并说说自己在此次活动中的感悟。“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语文活动中我们要多给学生一点合作研究的时间,让学生在探索中思考,在合作中培养情感,在自由讨论中放飞思想,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活动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