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保护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人类共同的义务和责任。在教学中利用事先搜集来的废旧物品,让学生通过剪、折、卷、拼、贴等活动,创造出富有情趣的作品,从而使他们了解到废品不废,靠双手可以“变废为宝”,进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创造美的技巧和良好的环保理念。
[关键词] 变废为宝 美术 手工 资源
美术创作是一项多元化的综合实践,在生活中它和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当今,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影响环境的废旧物品也数不胜数。把美术创作和废旧物品进行有效的对接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美术课手工制作课需要各种各样的器材,学生们也非常喜欢各种有趣的手工制作活动,基于废物利用的朴素想法,我让学生在课下收集各种各样的废品,比如报纸,易拉罐,牙膏盒,袜子,纽扣,蛋壳等等,上课的时候,让他们自己发挥想象力,经过艺术构思和手工加工,变废为宝来美化我们的生活,学生们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经过教师的指导和他们自身的努力,创作出大量令人耳目一新的堪称艺术品的手工佳作。既历练了他们的美术技巧,又让废物的价值得以重新体现,可谓一举两得。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综述如下,以抛砖引玉,供同行们参考。
一、引导学生发现废品内含的美
手工是一种极具创造力的艺术活动,面对原材料,怎样借助工艺手法来加工改造?改造成什么艺术造型?这不仅需要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慧眼,同时更需要教师画龙点睛的指导。
一件环保废物,在常人眼中一无是处,怎么才能使它变废为宝呢,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迁移思维,就会创造出不同的工艺品。当然这样的发现美的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不断的培养和锻炼,作为教师个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在培养学生发现美的意识过程中,我的指导方法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指导学生从整体外形上进行联想,二是指导学生分解材料组合想象。
比如一片海边拾得的扇贝,老师就可以建议学生从外形上进行类比想象,如果学生说象芭蕾舞演员的裙子,也许她就可以做成一幅名为“小天鹅”的手工画;教师同样也可建议学生想想,它可以组合成什么,也许有学生联想到蓑衣,如果他用一小贝壳当斗笠,加一根梗做渔杆,取名“独钓寒江雪”,那不是很富有诗意的事儿;如果有同学以扇贝配以小贝壳和彩纸,也许她能做出“金鱼”。
的确,在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再如,生活中废弃的果皮很多。作为老师,就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收集,并根据形状进行分类,然后再指导学生进行修饰,就可以创作出有意思的美术作品。你看干桔皮制成的青蛙是那么的灵动,橙子皮做成的小老虎是那么的憨态可掬。而且,我们可以利用的废品原材料还有好多,比如蛋壳、麦杆、旧报纸、落叶等等。
二、引导学生利用废品创造美
手工可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开拓。手工制作的美术课,学生不仅要有绘画基础,还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一个善于挖掘的脑,更需要一双善于创造美的手,这在“变废为宝”的美术手工课上尤为重要。正如英国.约.斯.穆勒所言:“现在的一切美好事物,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
如我在《变废为宝》一课中,上课伊始给学生变了个魔术,学生觉得很奇怪,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张废纸箱里的废报纸变成了一个有生命的小蜗牛。孩子们都觉得神奇,于是课堂就进入了快车道。我接着给他们展示了一些收集的废旧物品变成的好东西,要求他们仔细看,认真想,这些好东西都是用什么来制作的?用什么方法来组装的?分析作品的材质和组装方法。同时也给他们展示我自己的几件作品。孩子们的兴趣正浓,都跃跃欲试了。这时让他们先拿出设计方案才能开始制作,比比谁的更有创意。孩子们将带来的废旧材料根据材质特点,发挥了聪明材质,经过艺术构思和手工加工,变废为宝用来美化我们的生活。有的同学用纸箱的牛皮纸做了一片娇艳的花(图1),也有用纸箱做成凳子的(图2),用包装盒做了动感小车(图3)和用一次性纸杯做的椅子(图4、5),用饮料瓶做成了动感赛车(图6)等等,他们的创造力使我大吃一惊。
1 2 3
4 5 6
于是,这些本应该丢去垃圾桶的废物,在学生们的巧妙构思下,都成了一个个的装饰品,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得以激发,而且从中也懂得了只要运用自己的灵感和才智,可以使原本的废品成为一个个有意思的工艺品,更懂得了要保护环境就从我们身边小事做起。这是一次多么有意思的美术手工课啊!
三、引导学生开拓思维变废为美
手工制作,不要仅局限于教材,还可让学生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废品,变废为宝,变废为美,正所谓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举世闻名的画家毕加索的工艺品《公牛头》不也是“变废为宝”变来的吗?这种“宝”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其实俯手可拾;废弃的可乐瓶可制成吊灯(图1);废弃的易拉罐可以制作成欧式的桌椅(图6)、各种人物造型(图2、3);易拉罐的拉环可以制成现在家居灯罩(图4)、手提袋(图5);纸箱可以制成各种乐器,如小提琴(图8)等;旧挂历可制成花瓶、灯罩;蛋壳可制成不倒翁,也可粘贴成画;同理,树叶、碎布块、火柴等均可粘贴成绝美的风景画、人物画等,配上镜框,成了你房间中别出心裁的装饰品。海边拾来的贝壳,可粘成你心爱的小动物。溪中捡来的鹅卵石,不妨变成戏剧脸谱……高尔基说过:“美就在丑的身旁。”只要指导学生善于发现,开拓思维,就能变废为宝,所以说,变废为宝的过程,也是智力发展的过程,是手工课在课余的延伸。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可谓“玩物益智”。
1 2 3
4 5 6
7 8
随着美术教育内涵的不断拓宽,手工课的内容、原材料、表现形式,都越来越广泛并推陈出新和丰富多样,手工的品种、花色更多,新材料、新工艺,多种材料,多种工艺灵活综合运用,使手工园地呈现出更为纷繁多彩的面貌;另外,校本课程、地方资源的开发,也将为各种新颖、独创的手工制作开辟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在我们的美术教育中更要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并通过课堂教学和学生的美术实践活动,学生更能直观地、形象地受到教育,并通过一些课堂实践,使一些原本废弃的物品成为手工材料的替代品,让这些环境废品在美术手工课得以实现华丽的转身,同时也向学生传递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信息和重要性,教育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并且自觉地、有意识地去做好环境保护,懂得“环境保护从小做起、环境保护从我做起”。我想,我们的美术教师都这样自觉地行动起来,何尝不是一件有意义的好事呢!
参考文献:
[1] 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2]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览[M].新华出版社,2004
[关键词] 变废为宝 美术 手工 资源
美术创作是一项多元化的综合实践,在生活中它和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当今,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影响环境的废旧物品也数不胜数。把美术创作和废旧物品进行有效的对接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美术课手工制作课需要各种各样的器材,学生们也非常喜欢各种有趣的手工制作活动,基于废物利用的朴素想法,我让学生在课下收集各种各样的废品,比如报纸,易拉罐,牙膏盒,袜子,纽扣,蛋壳等等,上课的时候,让他们自己发挥想象力,经过艺术构思和手工加工,变废为宝来美化我们的生活,学生们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经过教师的指导和他们自身的努力,创作出大量令人耳目一新的堪称艺术品的手工佳作。既历练了他们的美术技巧,又让废物的价值得以重新体现,可谓一举两得。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综述如下,以抛砖引玉,供同行们参考。
一、引导学生发现废品内含的美
手工是一种极具创造力的艺术活动,面对原材料,怎样借助工艺手法来加工改造?改造成什么艺术造型?这不仅需要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慧眼,同时更需要教师画龙点睛的指导。
一件环保废物,在常人眼中一无是处,怎么才能使它变废为宝呢,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迁移思维,就会创造出不同的工艺品。当然这样的发现美的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不断的培养和锻炼,作为教师个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在培养学生发现美的意识过程中,我的指导方法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指导学生从整体外形上进行联想,二是指导学生分解材料组合想象。
比如一片海边拾得的扇贝,老师就可以建议学生从外形上进行类比想象,如果学生说象芭蕾舞演员的裙子,也许她就可以做成一幅名为“小天鹅”的手工画;教师同样也可建议学生想想,它可以组合成什么,也许有学生联想到蓑衣,如果他用一小贝壳当斗笠,加一根梗做渔杆,取名“独钓寒江雪”,那不是很富有诗意的事儿;如果有同学以扇贝配以小贝壳和彩纸,也许她能做出“金鱼”。
的确,在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再如,生活中废弃的果皮很多。作为老师,就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收集,并根据形状进行分类,然后再指导学生进行修饰,就可以创作出有意思的美术作品。你看干桔皮制成的青蛙是那么的灵动,橙子皮做成的小老虎是那么的憨态可掬。而且,我们可以利用的废品原材料还有好多,比如蛋壳、麦杆、旧报纸、落叶等等。
二、引导学生利用废品创造美
手工可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开拓。手工制作的美术课,学生不仅要有绘画基础,还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一个善于挖掘的脑,更需要一双善于创造美的手,这在“变废为宝”的美术手工课上尤为重要。正如英国.约.斯.穆勒所言:“现在的一切美好事物,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
如我在《变废为宝》一课中,上课伊始给学生变了个魔术,学生觉得很奇怪,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张废纸箱里的废报纸变成了一个有生命的小蜗牛。孩子们都觉得神奇,于是课堂就进入了快车道。我接着给他们展示了一些收集的废旧物品变成的好东西,要求他们仔细看,认真想,这些好东西都是用什么来制作的?用什么方法来组装的?分析作品的材质和组装方法。同时也给他们展示我自己的几件作品。孩子们的兴趣正浓,都跃跃欲试了。这时让他们先拿出设计方案才能开始制作,比比谁的更有创意。孩子们将带来的废旧材料根据材质特点,发挥了聪明材质,经过艺术构思和手工加工,变废为宝用来美化我们的生活。有的同学用纸箱的牛皮纸做了一片娇艳的花(图1),也有用纸箱做成凳子的(图2),用包装盒做了动感小车(图3)和用一次性纸杯做的椅子(图4、5),用饮料瓶做成了动感赛车(图6)等等,他们的创造力使我大吃一惊。
1 2 3
4 5 6
于是,这些本应该丢去垃圾桶的废物,在学生们的巧妙构思下,都成了一个个的装饰品,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得以激发,而且从中也懂得了只要运用自己的灵感和才智,可以使原本的废品成为一个个有意思的工艺品,更懂得了要保护环境就从我们身边小事做起。这是一次多么有意思的美术手工课啊!
三、引导学生开拓思维变废为美
手工制作,不要仅局限于教材,还可让学生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废品,变废为宝,变废为美,正所谓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举世闻名的画家毕加索的工艺品《公牛头》不也是“变废为宝”变来的吗?这种“宝”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其实俯手可拾;废弃的可乐瓶可制成吊灯(图1);废弃的易拉罐可以制作成欧式的桌椅(图6)、各种人物造型(图2、3);易拉罐的拉环可以制成现在家居灯罩(图4)、手提袋(图5);纸箱可以制成各种乐器,如小提琴(图8)等;旧挂历可制成花瓶、灯罩;蛋壳可制成不倒翁,也可粘贴成画;同理,树叶、碎布块、火柴等均可粘贴成绝美的风景画、人物画等,配上镜框,成了你房间中别出心裁的装饰品。海边拾来的贝壳,可粘成你心爱的小动物。溪中捡来的鹅卵石,不妨变成戏剧脸谱……高尔基说过:“美就在丑的身旁。”只要指导学生善于发现,开拓思维,就能变废为宝,所以说,变废为宝的过程,也是智力发展的过程,是手工课在课余的延伸。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可谓“玩物益智”。
1 2 3
4 5 6
7 8
随着美术教育内涵的不断拓宽,手工课的内容、原材料、表现形式,都越来越广泛并推陈出新和丰富多样,手工的品种、花色更多,新材料、新工艺,多种材料,多种工艺灵活综合运用,使手工园地呈现出更为纷繁多彩的面貌;另外,校本课程、地方资源的开发,也将为各种新颖、独创的手工制作开辟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在我们的美术教育中更要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并通过课堂教学和学生的美术实践活动,学生更能直观地、形象地受到教育,并通过一些课堂实践,使一些原本废弃的物品成为手工材料的替代品,让这些环境废品在美术手工课得以实现华丽的转身,同时也向学生传递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信息和重要性,教育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并且自觉地、有意识地去做好环境保护,懂得“环境保护从小做起、环境保护从我做起”。我想,我们的美术教师都这样自觉地行动起来,何尝不是一件有意义的好事呢!
参考文献:
[1] 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2]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览[M].新华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