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投掷运动是短时间内爆发用力的运动项目,而投掷运动员核心力量的好坏对其运动成绩有着直接影响。投掷技术需要运动员上肢和下肢的协调用力,核心区因其生理因素在力量传导上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从投掷技术的动力链出发,结合核心区的科学定义及其训练注意事项,归纳总结了投掷运动员发展核心力量的训练方法。
关键词:投掷;动力链;核心;训练方法
田径项目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极高,而投掷项目更要求了运动员的爆发用力,保证其在短时间内完成技术动作赢得较好的运动成绩。拥有流畅的动力链是其在充分完成技术动作、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前提。动力链就像一根绳,串联着整个身体。而核心区因其生理特征,在连接上下肢协调发力,保证力量传导的流畅上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研究投掷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方法,能够有针对性地提高投掷成绩。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在科学出版物中,基于不同作者的观点和研究领域会出现不同的定义。认为核心区仅是锻炼人体腰腹部肌肉的理念遭到不少研究学者的质疑。从解剖层面讲,核心区是由骨骼、关联被动组织以及该区域内的主动肌肉而构成。健身背景下,核心训练有两种定义。一是构成典型阻力训练计划的基础训练,比如爆发力高翻、后深蹲和站立过顶推举。二是指专门针对核心肌肉的训练,旨在增加脊柱的稳定性,并增强将力矩(即导致关节运动的肌肉力量)和角速度(即关节活动的速度)从下肢转移到上肢的能力。学者将能使椎间盘保持中性范围的能力定义为核心。也有学者认为体育项目里的核心,应定义为使躯干和骨盆保持在正确位置,并能产生力量,还能将其传递到身体四肢。
二、投掷技术动力链分析
(一)投掷技术
投掷项目是运动员在规定区域内,手持器械(例如铅球、铁饼、标枪)完成技术动作的项目,属于爆发用力项目,对运动员的体能水平要求极高。需要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不仅要克服自身重量,更要克服器械带来的阻力,通过自身的运动,使器械状态由静态转为动态,最终被投掷向投掷区。整个运动过程需要运动员身体协调用力,有着由大肌肉群开始,小肌肉群结束的发力顺序。髋部接近人体中心,有较多大肌肉群附着,投掷运动员在训练或进行投掷时,需要以髋部为起点发力,通过大腿和小腿将力传导至地面并形成支撑反作用力,再通过原路径返回至起点,通过髋部将力传导至身体远端,最后使器械脱手而出,完成投掷运动。若运动员核心区力量不足,无法产生足够的支撑反作用力并传导至上肢,优异投掷成绩也就无从谈起了。因此,核心力量在投掷运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核心力量的地位
1.流畅的运动链是技術优劣的保障
动力链:通过有效力量传递来加速、减速及稳定身体的各个关节。“运动的”(kenetic)指从神经系统到骨骼肌肉系统、从关节到关节的力的传递;“链”(chain)指从身体各个关节相互连接在一起。
从机械力学的角度看,核心区是上肢和下肢的动力链环。骨骼可通过身体各关节将身体各部分串联起来,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通过收缩用力将力量转移至骨骼行程力矩,保障人体的正常活动。因此,肌肉骨骼系统就像一系列杠杆在产生作用,即产生必要的力矩来引发、控制或阻止动作。而肌肉力矩的大小取决于所产生的肌肉力量和相对于关节轴的力臂长度。投掷运动是基于地面的体育运动,力矩的产生从下肢肌肉组织开始,并随着核心区和上肢肌肉组织的激活而不断积累增加。对需要通过投掷动作让上臂产生最大角速度(即关节的运动速度)的运动而言,核心力量的强弱对其运动成绩的优劣有着重要影响
2.预防运动损伤
关于核心肌肉训练的早期文献源于物理治疗法和运动防护研究,其目的是减轻腰部疼痛和纠正错误姿势。身体的核心区由被动的骨骼、主动的肌肉和神经组成,而核心肌肉的重要作用之一即是维持躯干的稳定性。投掷项目要求运动员在极短的时间内协调身体,以高速将器械出手。重力对身体和训练器械产生向下的作用力来产生阻力,所以在引发、控制和阻止动作的发生过程中,全身的肌肉产生张力以对抗重力。而投掷项目在运动过程中对运动员的核心区负荷较大,因此腰伤是投掷运动员最常见的运动损伤类型。身体的核心区通过肌肉拉近来稳定,而稳定的核心区是一个强大的平台,允许上肢和下肢做出强有力的动态动作。因此,加强核心区力量训练,有利于为投掷动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防止运动员因腰部负荷较大而造成运动损伤,从而影响后续训练。
三、核心区力量训练注意事项
(一)训练前需进行训练评估
教练员的目标是在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帮助运动员提高他们的运动成绩。运动员的身体健康是保证运动员能够长时间从事运动、维持运动生涯的基本保障。而训练评估是运动员在进行训练前的必要举措,训练评估的第一步是进行健康风险评估,了解运动员运动生涯的过程,尤其是过往受伤史。有大量研究表明,过去的损伤会影响人体动作系统的功能,除了有相同损伤再发的风险,或者代偿未完全康复的损伤而导致其他(可能更严重的)损伤,也可能沿着动力链波及其他位置。因此,避免运动损伤最好的预测因子之一就是了解运动员的损伤史,这样能够避免训练内容涉及易导致运动受伤的危险点。训练评估分为静态姿势评估和动作评估。
静态姿势反映在身体的排列上,它给肢体功能提供了一个基础或平台,是识别肌肉失衡的基本工具。虽不能确切地指出肌肉失衡问题是结构性(生物力学)的,还是源于不良的肌肉募集模式而造成的,但能够指出必须进一步检查的问题区域。帮助教练员在可能造成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诱发因素上进行干预,防止运动损伤的出现。动作评估基于人体运动科学知识,是综合完整的评估流程的基础。包括肌肉长度(量角器评估)和肌肉力量(徒手肌力检查)。教练员能通过动作评估观察到存在的人体动作系统障碍,包括肌肉失衡(长度和力量不足)和募集策略改变,将主观发现与独立评估结果(如角度测量和徒手肌力测试)相关联,能避免因训练计划而导致的运动员加重人体动作系统障碍程度。 (二)重视系统训练原则
运动员优异的运动成绩并非在短时间内即可取得,系统训练是其取得理想训练效应的必要条件。而运动成绩是运动员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力,还有心理能力的最终综合表现。因此,要想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就必须合理安排、统筹规划运动员的训练内容。
投掷运动员要求运动员有极高的爆发力及最大力量。但并非任意的训练计划或任何进行爆发力和最大力量的训练都能使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不论在阶段性的训练中,还是在长期的训练里,人因生理特征和训练情况会因给予的训练负荷而产生工作、疲劳、恢复、超量恢复及训练效应消失的阶段。核心稳定性训练作为体能训练的重要训练内容,应在明确运动员的具体训练目标、科学评定运动员现实状态、客观评价运动员现有条件下,结合运动员的发育潜力与训练潜力为运动员打造具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
(三)合理安排负荷内容
训练负荷是区分训练计划优劣的重要指标,而训练恢复则是保证运动员进行有效训练的前提条件。给予机体负荷,机体即会对此训练负荷产生一定的训练效应,但并非所有的运动效应都能帮助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若前一天训练负荷过大,在运动员机体恢复时期再次给予较大负荷,将会产生劣变反应,若训练负荷过小,运动员长此以往对训练负荷产生适应,则达不到提高运动员运动成绩的目标。尽管适宜的训练负荷对优异成绩的取得是关键因素,但当下并没有研究能清晰阐述在实践中应如何协调训练负荷与训练恢复的关系,以保证运动员优异成绩的取得。
实践中的训练条件及人员情况、运动水平、训练目标都有所差异。因此,需要在整体观下,对训练各要素进行整合,以运动员运动水平为基准,结合人体适宜生物规律安排运动员的训练负荷。即是要求在训练过程中,在保证训练的系统性和连贯性的前提下,整体及部分的训练内容都需遵守“加大-适应-再加大-再适应”的规律来安排运动负荷,作为训练内容重要部分的核心力量训练也需如此。
(四)在专项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训练模式
投掷运动员进行运动训练的终极目标是取得优异专项成绩,这一点区别于普通的体育锻炼者。因此,投掷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的各个身体练习及训练方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专项训练创造条件、为创造专项运动成绩打好诸方面的基础。
专项训练是在了解运动项目所需的运动素质、运动技术、战术、理论知识及其心理品质下,通过相同的运动模式或做功肌肉来提高专项能力的方法。这种训练旨在产生运动迁移。因此,在为运动员设计训练项目时,需了解运动模式的内容,例如自由重量VS器械、开链运动VS闭链运动、单侧VS双侧训练以及动作专项性训练等。因而投掷运动员在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时,其训练模式是能运动迁移至投掷技术的单侧、持器械的闭链运动模式。但也要注意不能过分强化肢体某一侧的训练,以免造成肌力失衡,导致运动损伤。
四、投擲运动员核心区力量训练动作
(一)正确认识核心区力量训练区
综上所述,四肢发达的运动员并不一定是一名优秀的投掷运动员,但拥有较好核心力量的运动员在投掷项目上一定能大放光彩。核心训练并非是广义上的腰腹训练。它包括脊柱和骨盆带在三个平面上的运动,涉及颈椎关节、胸腰椎关节以及胸腔,而腹部和脊柱肌肉的收缩对于维持脊柱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它的主要功能是运动中向腹壁加压,靠近脊柱,并且先于其他肌肉被激活。因此教练员们十分看重有重要意义的腹横肌,运动员仰卧收缩腹横肌,教练的手放置于运动员的腰下面可进行压力测量评估训练。运动时,其他核心肌肉需要收缩产生高的腹内压,涉及腹横肌、腹内斜肌和腹外斜肌、腹直肌和腰方肌的静力收缩,还会增加腰椎稳定性。
(二)基础性核心力量训练动作
1.卷腹
卷腹是最常见的核心区训练动作之一。运动员仰卧位躺在一个垫子或地面上,屈髋屈膝成90°,双手放置于头两侧或交叉合拢于胸前,下颌卷向胸前。躯干向大腿屈曲(卷曲)直到肩关节离开地面,慢慢回到起始位置。在运动员能力有一定提高或具有更专业的训练条件时,可使用固定器械、改变方向、改变运动状态来增加运动员动作的运动难度。
2.屈膝转体
把杠铃一端装上重量,另一端固定在地面的一个角落作为运动的支点。使杠铃可以自由的旋转。运动员用双手正反握住杠的末端(一只手在上,一只手在下),肘关节伸直,杠铃在身体一侧。同时保持手臂伸直,运动员举起杠铃,前推出去,通过身体旋转到对侧。开始下一个动作,还原到起始位置。此动作与投掷技术专项动作有一定的吻合,杠铃可使用哑铃、沙袋或其他工具代替。
3.药球伐木
运动员双脚略宽于肩,双手将药球举在头顶。躯干、髋关节屈曲和伸展肩关节,药球强有力的被摆动到双腿之间。反向运动回到起始位置。变化动作还有哑铃伐木、旋转伐木、对角线伐木、绳索伐木、下砍和上举、反向伐木。此动作在锻炼运动员的核心稳定性的同时,也能同时对运动员的爆发力进行锻炼。
4.滑雪式
运动员以俯卧撑姿势开始,腿屈膝放在瑞士球上(胫骨前部)。同时保持上肢姿势,运动员快速地旋转躯干到左边(直到腿与地面平行),然后回到右边。此动作对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要求较高,训练前需对运动员进行能力测评,以免造成因动作模式错误而产生错误运动迁移。
五、结语
核心区力量的优劣对投掷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尽管腰腹部肌肉是核心区力量的重要内容,但对肩背部的锻炼以及脊柱稳定性也同样重要。加强核心区力量有利于动力链对力量的顺利传导,保障运动员投掷技术的顺利完成,从而取得优异投掷运动成绩。进行核心训练前应对运动员进行评估,训练中要在系统训练的规划下,合理安排训练负荷。屈膝转体、卷腹、药球伐木、滑雪式都是适合提升投掷运动员核心力量的训练方式。
参考文献:
[1]龚俊峰.浅析田径核心力量训练[J].当代体育科技,2018,8(30):45+47.
[2]李广亮.解析田径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及方法[J].当代体育科技,2019,9(02):21–22.
[3]潘清文.田径投掷类项目核心力量训练基本特征分析[J].运动,2015(02):25–26.
[4]许迎伟.投掷运动中核心力量训练的重要性及训练方法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23(07):57–58.
关键词:投掷;动力链;核心;训练方法
田径项目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极高,而投掷项目更要求了运动员的爆发用力,保证其在短时间内完成技术动作赢得较好的运动成绩。拥有流畅的动力链是其在充分完成技术动作、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前提。动力链就像一根绳,串联着整个身体。而核心区因其生理特征,在连接上下肢协调发力,保证力量传导的流畅上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研究投掷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方法,能够有针对性地提高投掷成绩。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在科学出版物中,基于不同作者的观点和研究领域会出现不同的定义。认为核心区仅是锻炼人体腰腹部肌肉的理念遭到不少研究学者的质疑。从解剖层面讲,核心区是由骨骼、关联被动组织以及该区域内的主动肌肉而构成。健身背景下,核心训练有两种定义。一是构成典型阻力训练计划的基础训练,比如爆发力高翻、后深蹲和站立过顶推举。二是指专门针对核心肌肉的训练,旨在增加脊柱的稳定性,并增强将力矩(即导致关节运动的肌肉力量)和角速度(即关节活动的速度)从下肢转移到上肢的能力。学者将能使椎间盘保持中性范围的能力定义为核心。也有学者认为体育项目里的核心,应定义为使躯干和骨盆保持在正确位置,并能产生力量,还能将其传递到身体四肢。
二、投掷技术动力链分析
(一)投掷技术
投掷项目是运动员在规定区域内,手持器械(例如铅球、铁饼、标枪)完成技术动作的项目,属于爆发用力项目,对运动员的体能水平要求极高。需要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不仅要克服自身重量,更要克服器械带来的阻力,通过自身的运动,使器械状态由静态转为动态,最终被投掷向投掷区。整个运动过程需要运动员身体协调用力,有着由大肌肉群开始,小肌肉群结束的发力顺序。髋部接近人体中心,有较多大肌肉群附着,投掷运动员在训练或进行投掷时,需要以髋部为起点发力,通过大腿和小腿将力传导至地面并形成支撑反作用力,再通过原路径返回至起点,通过髋部将力传导至身体远端,最后使器械脱手而出,完成投掷运动。若运动员核心区力量不足,无法产生足够的支撑反作用力并传导至上肢,优异投掷成绩也就无从谈起了。因此,核心力量在投掷运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核心力量的地位
1.流畅的运动链是技術优劣的保障
动力链:通过有效力量传递来加速、减速及稳定身体的各个关节。“运动的”(kenetic)指从神经系统到骨骼肌肉系统、从关节到关节的力的传递;“链”(chain)指从身体各个关节相互连接在一起。
从机械力学的角度看,核心区是上肢和下肢的动力链环。骨骼可通过身体各关节将身体各部分串联起来,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通过收缩用力将力量转移至骨骼行程力矩,保障人体的正常活动。因此,肌肉骨骼系统就像一系列杠杆在产生作用,即产生必要的力矩来引发、控制或阻止动作。而肌肉力矩的大小取决于所产生的肌肉力量和相对于关节轴的力臂长度。投掷运动是基于地面的体育运动,力矩的产生从下肢肌肉组织开始,并随着核心区和上肢肌肉组织的激活而不断积累增加。对需要通过投掷动作让上臂产生最大角速度(即关节的运动速度)的运动而言,核心力量的强弱对其运动成绩的优劣有着重要影响
2.预防运动损伤
关于核心肌肉训练的早期文献源于物理治疗法和运动防护研究,其目的是减轻腰部疼痛和纠正错误姿势。身体的核心区由被动的骨骼、主动的肌肉和神经组成,而核心肌肉的重要作用之一即是维持躯干的稳定性。投掷项目要求运动员在极短的时间内协调身体,以高速将器械出手。重力对身体和训练器械产生向下的作用力来产生阻力,所以在引发、控制和阻止动作的发生过程中,全身的肌肉产生张力以对抗重力。而投掷项目在运动过程中对运动员的核心区负荷较大,因此腰伤是投掷运动员最常见的运动损伤类型。身体的核心区通过肌肉拉近来稳定,而稳定的核心区是一个强大的平台,允许上肢和下肢做出强有力的动态动作。因此,加强核心区力量训练,有利于为投掷动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防止运动员因腰部负荷较大而造成运动损伤,从而影响后续训练。
三、核心区力量训练注意事项
(一)训练前需进行训练评估
教练员的目标是在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帮助运动员提高他们的运动成绩。运动员的身体健康是保证运动员能够长时间从事运动、维持运动生涯的基本保障。而训练评估是运动员在进行训练前的必要举措,训练评估的第一步是进行健康风险评估,了解运动员运动生涯的过程,尤其是过往受伤史。有大量研究表明,过去的损伤会影响人体动作系统的功能,除了有相同损伤再发的风险,或者代偿未完全康复的损伤而导致其他(可能更严重的)损伤,也可能沿着动力链波及其他位置。因此,避免运动损伤最好的预测因子之一就是了解运动员的损伤史,这样能够避免训练内容涉及易导致运动受伤的危险点。训练评估分为静态姿势评估和动作评估。
静态姿势反映在身体的排列上,它给肢体功能提供了一个基础或平台,是识别肌肉失衡的基本工具。虽不能确切地指出肌肉失衡问题是结构性(生物力学)的,还是源于不良的肌肉募集模式而造成的,但能够指出必须进一步检查的问题区域。帮助教练员在可能造成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诱发因素上进行干预,防止运动损伤的出现。动作评估基于人体运动科学知识,是综合完整的评估流程的基础。包括肌肉长度(量角器评估)和肌肉力量(徒手肌力检查)。教练员能通过动作评估观察到存在的人体动作系统障碍,包括肌肉失衡(长度和力量不足)和募集策略改变,将主观发现与独立评估结果(如角度测量和徒手肌力测试)相关联,能避免因训练计划而导致的运动员加重人体动作系统障碍程度。 (二)重视系统训练原则
运动员优异的运动成绩并非在短时间内即可取得,系统训练是其取得理想训练效应的必要条件。而运动成绩是运动员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力,还有心理能力的最终综合表现。因此,要想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就必须合理安排、统筹规划运动员的训练内容。
投掷运动员要求运动员有极高的爆发力及最大力量。但并非任意的训练计划或任何进行爆发力和最大力量的训练都能使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不论在阶段性的训练中,还是在长期的训练里,人因生理特征和训练情况会因给予的训练负荷而产生工作、疲劳、恢复、超量恢复及训练效应消失的阶段。核心稳定性训练作为体能训练的重要训练内容,应在明确运动员的具体训练目标、科学评定运动员现实状态、客观评价运动员现有条件下,结合运动员的发育潜力与训练潜力为运动员打造具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
(三)合理安排负荷内容
训练负荷是区分训练计划优劣的重要指标,而训练恢复则是保证运动员进行有效训练的前提条件。给予机体负荷,机体即会对此训练负荷产生一定的训练效应,但并非所有的运动效应都能帮助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若前一天训练负荷过大,在运动员机体恢复时期再次给予较大负荷,将会产生劣变反应,若训练负荷过小,运动员长此以往对训练负荷产生适应,则达不到提高运动员运动成绩的目标。尽管适宜的训练负荷对优异成绩的取得是关键因素,但当下并没有研究能清晰阐述在实践中应如何协调训练负荷与训练恢复的关系,以保证运动员优异成绩的取得。
实践中的训练条件及人员情况、运动水平、训练目标都有所差异。因此,需要在整体观下,对训练各要素进行整合,以运动员运动水平为基准,结合人体适宜生物规律安排运动员的训练负荷。即是要求在训练过程中,在保证训练的系统性和连贯性的前提下,整体及部分的训练内容都需遵守“加大-适应-再加大-再适应”的规律来安排运动负荷,作为训练内容重要部分的核心力量训练也需如此。
(四)在专项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训练模式
投掷运动员进行运动训练的终极目标是取得优异专项成绩,这一点区别于普通的体育锻炼者。因此,投掷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的各个身体练习及训练方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专项训练创造条件、为创造专项运动成绩打好诸方面的基础。
专项训练是在了解运动项目所需的运动素质、运动技术、战术、理论知识及其心理品质下,通过相同的运动模式或做功肌肉来提高专项能力的方法。这种训练旨在产生运动迁移。因此,在为运动员设计训练项目时,需了解运动模式的内容,例如自由重量VS器械、开链运动VS闭链运动、单侧VS双侧训练以及动作专项性训练等。因而投掷运动员在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时,其训练模式是能运动迁移至投掷技术的单侧、持器械的闭链运动模式。但也要注意不能过分强化肢体某一侧的训练,以免造成肌力失衡,导致运动损伤。
四、投擲运动员核心区力量训练动作
(一)正确认识核心区力量训练区
综上所述,四肢发达的运动员并不一定是一名优秀的投掷运动员,但拥有较好核心力量的运动员在投掷项目上一定能大放光彩。核心训练并非是广义上的腰腹训练。它包括脊柱和骨盆带在三个平面上的运动,涉及颈椎关节、胸腰椎关节以及胸腔,而腹部和脊柱肌肉的收缩对于维持脊柱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它的主要功能是运动中向腹壁加压,靠近脊柱,并且先于其他肌肉被激活。因此教练员们十分看重有重要意义的腹横肌,运动员仰卧收缩腹横肌,教练的手放置于运动员的腰下面可进行压力测量评估训练。运动时,其他核心肌肉需要收缩产生高的腹内压,涉及腹横肌、腹内斜肌和腹外斜肌、腹直肌和腰方肌的静力收缩,还会增加腰椎稳定性。
(二)基础性核心力量训练动作
1.卷腹
卷腹是最常见的核心区训练动作之一。运动员仰卧位躺在一个垫子或地面上,屈髋屈膝成90°,双手放置于头两侧或交叉合拢于胸前,下颌卷向胸前。躯干向大腿屈曲(卷曲)直到肩关节离开地面,慢慢回到起始位置。在运动员能力有一定提高或具有更专业的训练条件时,可使用固定器械、改变方向、改变运动状态来增加运动员动作的运动难度。
2.屈膝转体
把杠铃一端装上重量,另一端固定在地面的一个角落作为运动的支点。使杠铃可以自由的旋转。运动员用双手正反握住杠的末端(一只手在上,一只手在下),肘关节伸直,杠铃在身体一侧。同时保持手臂伸直,运动员举起杠铃,前推出去,通过身体旋转到对侧。开始下一个动作,还原到起始位置。此动作与投掷技术专项动作有一定的吻合,杠铃可使用哑铃、沙袋或其他工具代替。
3.药球伐木
运动员双脚略宽于肩,双手将药球举在头顶。躯干、髋关节屈曲和伸展肩关节,药球强有力的被摆动到双腿之间。反向运动回到起始位置。变化动作还有哑铃伐木、旋转伐木、对角线伐木、绳索伐木、下砍和上举、反向伐木。此动作在锻炼运动员的核心稳定性的同时,也能同时对运动员的爆发力进行锻炼。
4.滑雪式
运动员以俯卧撑姿势开始,腿屈膝放在瑞士球上(胫骨前部)。同时保持上肢姿势,运动员快速地旋转躯干到左边(直到腿与地面平行),然后回到右边。此动作对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要求较高,训练前需对运动员进行能力测评,以免造成因动作模式错误而产生错误运动迁移。
五、结语
核心区力量的优劣对投掷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尽管腰腹部肌肉是核心区力量的重要内容,但对肩背部的锻炼以及脊柱稳定性也同样重要。加强核心区力量有利于动力链对力量的顺利传导,保障运动员投掷技术的顺利完成,从而取得优异投掷运动成绩。进行核心训练前应对运动员进行评估,训练中要在系统训练的规划下,合理安排训练负荷。屈膝转体、卷腹、药球伐木、滑雪式都是适合提升投掷运动员核心力量的训练方式。
参考文献:
[1]龚俊峰.浅析田径核心力量训练[J].当代体育科技,2018,8(30):45+47.
[2]李广亮.解析田径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及方法[J].当代体育科技,2019,9(02):21–22.
[3]潘清文.田径投掷类项目核心力量训练基本特征分析[J].运动,2015(02):25–26.
[4]许迎伟.投掷运动中核心力量训练的重要性及训练方法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23(07):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