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后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检查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分析作业失真的原因,旨在探讨其改进策略,让学生在作业中得到锻炼,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关键词: 高中数学 作业 失真 改进策略
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在课堂上教学时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且讲得头头是道,可是在作业时,相同类型的题目却常常出错;或者是作业时错误率很高的学生,作业本发下去后却很快正确地订正好了……作业并没有很好地反映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真实水平,出现了“失真”现象。
而面对“失真”现象,老师们大多数归因于学生作业马虎、粗心大意,事实并非完全如此。笔者认为还有知识点本身、学生和教师自身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师对作业设计得不合理。二是学生作业方式、方法不当,学生缺乏审题能力,对知识点的迁移不灵活,没有养成作业完成后检查的习惯。三是师生间沟通不当。只有找准了病因,才能对症下药,学生的数学作业水平才能接近于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真实水平。
一、精选习题,避免因习题的不合理造成作业的“失真”
1.习题的设计应依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高中生学业压力较大,课程紧张,作业繁多,单调枯燥的作业很难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兴趣。因此,高中数学老师在设计习题时要设计新颖有趣的作业,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作业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做得轻松、主动。
例如,在学习《空间几何体》后,笔者布置了这样的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利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方法、几何图形等,设计精美的饰品等,并以立体的实物呈现出来。这项作业受到了全班学生的积极回应,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小组团结协作精神,做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通过这项活动作业,学生对空间几何体的认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而且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2.习题的设计应关注学生的差异,同时要联系生活。
我们的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存在着差异性,如果搞“一刀切”,则只会使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因此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设计不同要求的作业,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向上“跳一跳”,摘到属于自己的“果子”。
例如,在布置作业时,根据作业的难易程度,划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这样做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成绩差的学生能够体会到完成作业的成就感,进而激发其学习兴趣,成绩好的学生也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实施“慢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1.引导比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高中数学中很多题型有时只是一字之差,而题目意思却大相径庭,学生很容易受到相近题型的干扰。因此,我们在布置作业时,可设计一些具有对比性的练习,或者经常变换习题的形式,让学生多接触各种题型,学会比较,学会观察,从而提高审题能力。
2.夯实基础知识,训练学生的迁移能力。
学生实现知识迁移最重要的途径是利用原有知识的经验理解新学知识,如果学生对已有知识掌握得不扎实,实现知识的迁移便无从谈起。
首先,教师要考虑的是学生原有知识是否能满足新知识的学习要求,如果还有困难,教师就应及时给予知识补充,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了解。只有将知识的基本概念与应用原则相结合,才能实现真正的迁移。
其次,加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也是实现知识迁移的一条重要途径。苏伯尔认为,知识的迁移就是人们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知识发生影响。因此只有找出两者之间的关联点,学生才能将知识进行迁移。
3.激励与指导相结合,培养学生检查作业的习惯。
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充满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要想让学生养成作业后检查的习惯也是如此。如平时每一节课上都有独立作业的时间,有些学生做好了就会在座位上自言自语:“做好了,检查。”这时老师可以说“真好,某某某已经会督促自己认真检查了!”等激励性话语,刺激或影响其他同学。
除了激励外,还要指导学生检查。如学困生通常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比较粗心,易出现漏做题、看错题的情况,这时可以学生再读一遍,再校对一下数字等。
三、多渠道沟通,倾听来自学生的真实需求
1.留足时空,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倾听能力。
有些学生在课堂上讲得头头是道,作业却错误百出;有些学生课堂上默默无闻,可作业能全对,但检测时又漏洞百出……这都是因为学生没有养成倾听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面对交流时学生发言积极的情况,首先老师一定要给予时间和空间,千万不能因为离主题太远而急于将他们拉回来,这时应走下讲台,顺势组织学生到黑板上写写画画,借助工具查查找找,让学生比较一下自己的想法与别人的想法有什么不同之处,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在这样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倾听能力。
2.多元化的作业评价,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状态。
学生作业要及时批改,如果只练不讲、不改,那是无效的,还不如不做。而在反馈时要做到及时、有针对性。如果时隔太久,则学生已经忘记当时的解题思路;如果进行统一的讲解与改正,那也是盲目的,只是老师自己的想法。因此反馈时最好听听学生是怎样想的,然后根据学生的错题将下一堂课的教学进行适当调整。而对于正确的,要加以肯定,可以制定作业评价制度,使学生产生成功的体验。
结语
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和布置,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高中数学老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落实因材施教策略,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智慧,设计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作业,让学生在作业中得到锻炼,巩固所学知识,并且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此爱上数学课,爱上数学作业,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存章.分层次教学在高中教学中的运用[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2(07).
[2]谢德阳.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数学作业设计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1(2).
关键词: 高中数学 作业 失真 改进策略
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在课堂上教学时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且讲得头头是道,可是在作业时,相同类型的题目却常常出错;或者是作业时错误率很高的学生,作业本发下去后却很快正确地订正好了……作业并没有很好地反映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真实水平,出现了“失真”现象。
而面对“失真”现象,老师们大多数归因于学生作业马虎、粗心大意,事实并非完全如此。笔者认为还有知识点本身、学生和教师自身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师对作业设计得不合理。二是学生作业方式、方法不当,学生缺乏审题能力,对知识点的迁移不灵活,没有养成作业完成后检查的习惯。三是师生间沟通不当。只有找准了病因,才能对症下药,学生的数学作业水平才能接近于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真实水平。
一、精选习题,避免因习题的不合理造成作业的“失真”
1.习题的设计应依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高中生学业压力较大,课程紧张,作业繁多,单调枯燥的作业很难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兴趣。因此,高中数学老师在设计习题时要设计新颖有趣的作业,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作业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做得轻松、主动。
例如,在学习《空间几何体》后,笔者布置了这样的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利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方法、几何图形等,设计精美的饰品等,并以立体的实物呈现出来。这项作业受到了全班学生的积极回应,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小组团结协作精神,做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通过这项活动作业,学生对空间几何体的认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而且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2.习题的设计应关注学生的差异,同时要联系生活。
我们的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存在着差异性,如果搞“一刀切”,则只会使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因此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设计不同要求的作业,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向上“跳一跳”,摘到属于自己的“果子”。
例如,在布置作业时,根据作业的难易程度,划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这样做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成绩差的学生能够体会到完成作业的成就感,进而激发其学习兴趣,成绩好的学生也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实施“慢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1.引导比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高中数学中很多题型有时只是一字之差,而题目意思却大相径庭,学生很容易受到相近题型的干扰。因此,我们在布置作业时,可设计一些具有对比性的练习,或者经常变换习题的形式,让学生多接触各种题型,学会比较,学会观察,从而提高审题能力。
2.夯实基础知识,训练学生的迁移能力。
学生实现知识迁移最重要的途径是利用原有知识的经验理解新学知识,如果学生对已有知识掌握得不扎实,实现知识的迁移便无从谈起。
首先,教师要考虑的是学生原有知识是否能满足新知识的学习要求,如果还有困难,教师就应及时给予知识补充,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了解。只有将知识的基本概念与应用原则相结合,才能实现真正的迁移。
其次,加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也是实现知识迁移的一条重要途径。苏伯尔认为,知识的迁移就是人们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知识发生影响。因此只有找出两者之间的关联点,学生才能将知识进行迁移。
3.激励与指导相结合,培养学生检查作业的习惯。
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充满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要想让学生养成作业后检查的习惯也是如此。如平时每一节课上都有独立作业的时间,有些学生做好了就会在座位上自言自语:“做好了,检查。”这时老师可以说“真好,某某某已经会督促自己认真检查了!”等激励性话语,刺激或影响其他同学。
除了激励外,还要指导学生检查。如学困生通常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比较粗心,易出现漏做题、看错题的情况,这时可以学生再读一遍,再校对一下数字等。
三、多渠道沟通,倾听来自学生的真实需求
1.留足时空,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倾听能力。
有些学生在课堂上讲得头头是道,作业却错误百出;有些学生课堂上默默无闻,可作业能全对,但检测时又漏洞百出……这都是因为学生没有养成倾听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面对交流时学生发言积极的情况,首先老师一定要给予时间和空间,千万不能因为离主题太远而急于将他们拉回来,这时应走下讲台,顺势组织学生到黑板上写写画画,借助工具查查找找,让学生比较一下自己的想法与别人的想法有什么不同之处,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在这样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倾听能力。
2.多元化的作业评价,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状态。
学生作业要及时批改,如果只练不讲、不改,那是无效的,还不如不做。而在反馈时要做到及时、有针对性。如果时隔太久,则学生已经忘记当时的解题思路;如果进行统一的讲解与改正,那也是盲目的,只是老师自己的想法。因此反馈时最好听听学生是怎样想的,然后根据学生的错题将下一堂课的教学进行适当调整。而对于正确的,要加以肯定,可以制定作业评价制度,使学生产生成功的体验。
结语
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和布置,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高中数学老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落实因材施教策略,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智慧,设计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作业,让学生在作业中得到锻炼,巩固所学知识,并且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此爱上数学课,爱上数学作业,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存章.分层次教学在高中教学中的运用[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2(07).
[2]谢德阳.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数学作业设计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