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杜诗素来为唐诗研究者所争相推崇。但由于内容缺失较多,且研究人员复杂,故版本较多。本文以金开诚和葛兆光先生所著《古诗文要籍叙录》中《杜诗集》为根据,浅要分析自杜诗整理以来其内容及注释的版本情况,以期能够对杜诗的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杜诗;版本;注本;考订
自古云诗必颂唐,而唐诗中又以李杜见长。李白诗歌流传至今的有979首,而杜甫共写1400多首,收入在册的有500多首。从数量上来看,李杜诗歌差别不大。从唐至今,各种诗集文献因为天灾人祸早已遗失许多,无从考证,仅从四库全书来看,研究杜诗著作比李诗多出不少。关于杜诗著录,在《四库》中多是以“注”为主。实际上最开始时,作品的版本都是以搜集作品数量、内容为主,在此基础上后人才会对内容做注解。本文根据《古诗文要籍叙录》中《杜诗集》中典型杜诗版本作出考略,整理结果在下列出。
一、版本内容考订
现存杜诗经考证有1400多首,而实际上杜诗数量远超于此。据《新唐书·杜甫》和《新唐书·艺文志》记载,他原有诗集六十卷,只是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印刷术不精,手抄不易于是这六十卷很难获得。就连元稹在他的《叙诗寄乐天》中也只见过六十卷的集子。见诗最多的白居易也只见过杜诗千余首。可见整个唐代,杜诗都是零散的,但又是大量地广泛流传,并不限于60卷。
宋代,杜甫诗歌深受人们喜爱,所以掀起一股“读杜”的狂潮。笔者分析这也许与当时的时代有关。宋朝建立后虽然有过一段时间的安定生活,但也仅局限于经济政治中心地区。宋与周边国家战事频繁,民不聊生。杜甫诗歌的深厚底蕴正与人们心灵相契合。于是,“文人最爱杜”成为潮流。
由于包括《杜甫小集》在内的各种传抄本非常多,篇目、卷帙等毫不相同。直到宋初,多种多寡不一、参差不齐、名目繁多的本子仍然同时在社会上流传。于是王洙在宋仁宗宝元二年,收集“古集二卷、蜀本二十卷、集略十五卷、樊晃序《小集》六卷、孙光宪序二十卷、郑文宝序《少陵集》二十卷、别提小集二卷、孙僅一卷、杂编三卷”,共九种八十九卷,删其重复,定为1405篇。其中古诗三百九十九首,近代诗1006首,分为十八卷;又收录杂文赋等29篇,共20卷,定名为《杜工部集》。
二、版本注本考订
杜甫饱读诗书,且所处年代动乱,个人颠沛流离,诗歌用典较多。不搞清这些典故和背景,便不能真正理解杜诗,所以读杜诗不能不读注本。根据《古诗文要籍叙录》,本文列举以下几种较为著名的注本。
郭知达《杜工部诗集注》,又名《九家集注杜诗》。《四库提要》收录其中。所谓“九家”指王安石、宋祁、黄庭坚、王洙、薛梦符、杜修可、鲍彪、师民瞻、赵彦材。但王洙经考证并没有注过杜诗,只是做过整理工作。近人王国维在《跋千家注分类杜诗》文中也指出伪王洙注引用了比王洙年代靠后的的《梦溪笔谈》,显然伪王洙注是后人所作。此外这书号称九家,其实王安石、黄庭坚的注只有寥寥几条,还是从其书中东拼西凑辗转抄来的。
此外,宋代还有黄鹤父子编辑的《补注杜诗》36卷。黄氏父子作注是将日期标在下面,使读者能够见其先后出处大致。钩稽辨证,亦颇具苦心。虽然考据时有不当之处,但在当时实属善本。还有蔡梦弼《草堂诗笺》50卷,都是宋代较为著名的。后来明清注本质量逐渐提高,现主要介绍其中较为著名的几部。
《杜臆》十卷,明末清初王嗣奭撰。南宋以后,注杜诗的书不少,但始终没有高水平的著作出现。《杜臆》批判了宋以来“仪貌而失神”的注解方式,努力探索和发掘 杜诗中的“真性情”,即忧国忧民的思想和“境到,情到,兴到,力到”的雄浑阔大的境界,因而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
王嗣奭是一个地位不算很高的官吏,也是一个气节正直倔强的士人,在这一点上与杜甫很相似,所以也能更准确地把握杜甫主旨。因此,王嗣奭《杜臆》的一大优点是他一反过去专解典故、繁琐征引而于诗旨无所发明的陋习,努力去探索反映杜诗的情怀。《杜臆》原无刻本,只有稿本和极少数的抄本,因而很不为人所知。直到仇兆鳌《杜诗详注》,杨伦《杜诗镜诠》都引用了他的注解后才为人重视。解放后,从墐县收得《杜臆》原稿十卷五册,归上海图书馆收藏。1962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影印出版了原稿。1963年又排印了全书。
《杜诗详注》(一名《杜少陵集详注》)25卷清仇兆鳌撰。这是杜诗注本中最出色的一部。仇兆鳌与王嗣奭是同乡。《杜诗详注》是他于康熙32年五十六岁时编成,下了很大功夫。甚至此书编成,上进刻印之后,他还继续进行加工。这部《详注》也被称为杜诗注本集大成的著作。
《杜诗镜诠》二十卷,清杨伦字西河,阳湖人。乾隆46年进士,曾任荔浦知县。他的《杜诗镜诠》成于乾隆56年。从他所作的《凡例》和《序文》来看,可知他对宋元明以来的注杜诸家都有不满。他认为各注“繁简失中,卒少善本”,因此花费25年精力编成了这部颇受好评的《杜诗镜诠》。《杜诗镜诠》能够择善而从,态度严谨,不穿凿附会,不矜奇逞博,做到平正通达。成书后很受人欢迎,流传很广,就在今天看来,它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注诗读本。
综述
以上研究杜诗的版本著作,很多也提到作品的良莠不齐的情况。大多数观点认为清代注杜达到顶峰。实际上,从版本学角度来看,后代版本必然会借鉴前人著作的内容,会呈现一个亲疏的亲属关系。所以,善本的存在也证明了前人版本的价值。本文是对《古诗文要籍叙录》中《杜诗集》的内容加以概括整理,加入自己的见解来考证一下古代对杜诗研究的几部著作,期望能够对杜诗研究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1] 金开诚.葛兆光.古诗文要籍叙录[M].中华书局,2012.
[2] 王新芳、樊晃.《杜工部小集》考论[J].中国韵文学刊,2011.
[4] 赵睿才.《宋本杜工部集》版本源流考辨[J].上海图书馆杂志.
作者简介:李梓铭(1989-)女,山东淄博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快递地址:济南市文化东路88号山东师范大学。闵祥林,18615172164
关键词:杜诗;版本;注本;考订
自古云诗必颂唐,而唐诗中又以李杜见长。李白诗歌流传至今的有979首,而杜甫共写1400多首,收入在册的有500多首。从数量上来看,李杜诗歌差别不大。从唐至今,各种诗集文献因为天灾人祸早已遗失许多,无从考证,仅从四库全书来看,研究杜诗著作比李诗多出不少。关于杜诗著录,在《四库》中多是以“注”为主。实际上最开始时,作品的版本都是以搜集作品数量、内容为主,在此基础上后人才会对内容做注解。本文根据《古诗文要籍叙录》中《杜诗集》中典型杜诗版本作出考略,整理结果在下列出。
一、版本内容考订
现存杜诗经考证有1400多首,而实际上杜诗数量远超于此。据《新唐书·杜甫》和《新唐书·艺文志》记载,他原有诗集六十卷,只是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印刷术不精,手抄不易于是这六十卷很难获得。就连元稹在他的《叙诗寄乐天》中也只见过六十卷的集子。见诗最多的白居易也只见过杜诗千余首。可见整个唐代,杜诗都是零散的,但又是大量地广泛流传,并不限于60卷。
宋代,杜甫诗歌深受人们喜爱,所以掀起一股“读杜”的狂潮。笔者分析这也许与当时的时代有关。宋朝建立后虽然有过一段时间的安定生活,但也仅局限于经济政治中心地区。宋与周边国家战事频繁,民不聊生。杜甫诗歌的深厚底蕴正与人们心灵相契合。于是,“文人最爱杜”成为潮流。
由于包括《杜甫小集》在内的各种传抄本非常多,篇目、卷帙等毫不相同。直到宋初,多种多寡不一、参差不齐、名目繁多的本子仍然同时在社会上流传。于是王洙在宋仁宗宝元二年,收集“古集二卷、蜀本二十卷、集略十五卷、樊晃序《小集》六卷、孙光宪序二十卷、郑文宝序《少陵集》二十卷、别提小集二卷、孙僅一卷、杂编三卷”,共九种八十九卷,删其重复,定为1405篇。其中古诗三百九十九首,近代诗1006首,分为十八卷;又收录杂文赋等29篇,共20卷,定名为《杜工部集》。
二、版本注本考订
杜甫饱读诗书,且所处年代动乱,个人颠沛流离,诗歌用典较多。不搞清这些典故和背景,便不能真正理解杜诗,所以读杜诗不能不读注本。根据《古诗文要籍叙录》,本文列举以下几种较为著名的注本。
郭知达《杜工部诗集注》,又名《九家集注杜诗》。《四库提要》收录其中。所谓“九家”指王安石、宋祁、黄庭坚、王洙、薛梦符、杜修可、鲍彪、师民瞻、赵彦材。但王洙经考证并没有注过杜诗,只是做过整理工作。近人王国维在《跋千家注分类杜诗》文中也指出伪王洙注引用了比王洙年代靠后的的《梦溪笔谈》,显然伪王洙注是后人所作。此外这书号称九家,其实王安石、黄庭坚的注只有寥寥几条,还是从其书中东拼西凑辗转抄来的。
此外,宋代还有黄鹤父子编辑的《补注杜诗》36卷。黄氏父子作注是将日期标在下面,使读者能够见其先后出处大致。钩稽辨证,亦颇具苦心。虽然考据时有不当之处,但在当时实属善本。还有蔡梦弼《草堂诗笺》50卷,都是宋代较为著名的。后来明清注本质量逐渐提高,现主要介绍其中较为著名的几部。
《杜臆》十卷,明末清初王嗣奭撰。南宋以后,注杜诗的书不少,但始终没有高水平的著作出现。《杜臆》批判了宋以来“仪貌而失神”的注解方式,努力探索和发掘 杜诗中的“真性情”,即忧国忧民的思想和“境到,情到,兴到,力到”的雄浑阔大的境界,因而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
王嗣奭是一个地位不算很高的官吏,也是一个气节正直倔强的士人,在这一点上与杜甫很相似,所以也能更准确地把握杜甫主旨。因此,王嗣奭《杜臆》的一大优点是他一反过去专解典故、繁琐征引而于诗旨无所发明的陋习,努力去探索反映杜诗的情怀。《杜臆》原无刻本,只有稿本和极少数的抄本,因而很不为人所知。直到仇兆鳌《杜诗详注》,杨伦《杜诗镜诠》都引用了他的注解后才为人重视。解放后,从墐县收得《杜臆》原稿十卷五册,归上海图书馆收藏。1962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影印出版了原稿。1963年又排印了全书。
《杜诗详注》(一名《杜少陵集详注》)25卷清仇兆鳌撰。这是杜诗注本中最出色的一部。仇兆鳌与王嗣奭是同乡。《杜诗详注》是他于康熙32年五十六岁时编成,下了很大功夫。甚至此书编成,上进刻印之后,他还继续进行加工。这部《详注》也被称为杜诗注本集大成的著作。
《杜诗镜诠》二十卷,清杨伦字西河,阳湖人。乾隆46年进士,曾任荔浦知县。他的《杜诗镜诠》成于乾隆56年。从他所作的《凡例》和《序文》来看,可知他对宋元明以来的注杜诸家都有不满。他认为各注“繁简失中,卒少善本”,因此花费25年精力编成了这部颇受好评的《杜诗镜诠》。《杜诗镜诠》能够择善而从,态度严谨,不穿凿附会,不矜奇逞博,做到平正通达。成书后很受人欢迎,流传很广,就在今天看来,它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注诗读本。
综述
以上研究杜诗的版本著作,很多也提到作品的良莠不齐的情况。大多数观点认为清代注杜达到顶峰。实际上,从版本学角度来看,后代版本必然会借鉴前人著作的内容,会呈现一个亲疏的亲属关系。所以,善本的存在也证明了前人版本的价值。本文是对《古诗文要籍叙录》中《杜诗集》的内容加以概括整理,加入自己的见解来考证一下古代对杜诗研究的几部著作,期望能够对杜诗研究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1] 金开诚.葛兆光.古诗文要籍叙录[M].中华书局,2012.
[2] 王新芳、樊晃.《杜工部小集》考论[J].中国韵文学刊,2011.
[4] 赵睿才.《宋本杜工部集》版本源流考辨[J].上海图书馆杂志.
作者简介:李梓铭(1989-)女,山东淄博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快递地址:济南市文化东路88号山东师范大学。闵祥林,1861517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