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上做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目前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面临无限机遇,但也面临众多挑战。基于此背景,本文以山东省蒙阴县和江苏省江阴市的文化产业为研究对象,考察两地文化产业融合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相关现状及趋势。通过对比分析可见,文化产业发展必须要利用和融合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新性发展,才能实现两个目标:一是实现我国文化产业跨越式、创新性发展,二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 文化产业;传统文化资源;创新性发展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17. 078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17- 0143- 03
0 引 言
文化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狭义上包括文学艺术创作、音乐创作、摄影、舞蹈、工业设计与建筑设计等 ①。在经济新常态下,文化产业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文化产业化下的传统文化由谁来继承与弘扬,成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尽管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面临无限机遇,但是我国要保证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也面临众多挑战。本文以蒙阴县和江阴市为例,应用对比分析法,研究了两者在文化产业融合传统文化资源发展方面的异同,通过分析试图适合两地传统文化传承与文化产业特色化发展与创新的有利途径,最终为山东省乃至我国的文化产业特色化发展提供借鉴。
1 蒙阴县文化产业发展及其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利用情况
1.1 蒙阴县传统文化资源及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蒙阴的历史文化悠久,有五千年文明史,两千余年建县史。蒙阴县结合蒙阴历史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三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形成了以“红色风情”、“山水生态”和“果香农家”为代表的特色旅游品牌②。沂蒙六姐妹、孟良崮战役、 “算圣”刘洪故里、蒙山自然风光以及近年兴起的以蜜桃产业为代表的绿色文化等都成为蒙阴独有的文化名牌。
蒙阴县当前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①建设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基地孟良崮教学点,打造国家4A级风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③;②发挥“算圣”刘洪故里优势,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成功申报“中国算圣文化之乡”;③邀请中科院专家对蒙阴独有的崮形地貌进行论证研究,“岱崮地貌”被命名为中国第五大地貌,打造独具风情的中国“崮乡游”;④蒙山国家森林公园已经成为蒙阴的一张名片。
可以说,蒙阴县挖掘了一部分传统文化资源,但是那只是冰山一角,潜藏的资源还有很多没有发挥作用,文化产业的特色化发展只是初具规模。
1.2 蒙阴县特色文化产业融合传统文化资源的发展趋势分析
依托丰富的传统文化优势,蒙阴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把深厚的文化资源变为经济资本,文化特色衍生为经济品牌,不但实现了从文化资源到文化产业的转变,而且成长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④。
2008年到2010年,蒙阴县文化旅游业增加值每年稳定在40%左右, 2011年文化旅游业增加值为60%。到2013年蒙阴县文化旅游业增加值已升至90%左右⑤,文化旅游业逐步成为蒙阴的主导产业、品牌产业。
但是蒙阴县的文化产业并没有一个特别突出的特色,而其著名的红色文化开发利用程度不够,就孟良崮这一景点来说,接待的游客大多来自本县或者本市,其名气还未在全省乃至全国打响。因此,蒙阴县政府及文化产业企业应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开发力度,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利用传统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产业特色化发展。
2 江阴市文化产业发展及其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利用情况
2.1 江阴市传统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江阴市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北端,因地处“大江之阴”而得名,有“延陵古邑”、“春申旧封”、“忠义之邦”之称,具有深厚的传统底蕴⑥。
近年来,江阴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现有文化市场经营单位近3 000家⑦,江阴将传统文化深深的植入于文化创意产业中,极大的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如江阴广电集团、文艺集团等一系列文化产业公司在原有事业单位的基础上组建起来。
虽然江阴市传统产业企业在品牌的数量以及所创造的产值上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由于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多为中间产品,导致品牌的公众认知度不够高,需要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充分挖掘其特有品牌产品的高端价值⑧。
2.2 江阴市特色文化产业融合传统文化资源发展趋势分析
由于江阴拥有良好的经济基础、丰富的文化资源,江阴市传统文化和文化产业相结合的趋势将不比全国任何县级市差。
首先是政策扶持力度大。江阴制定了“十一五”文化发展纲要等一系列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同时市政府明确,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2010年的目标是6%,2014年力争达到8%。而这些目标已经实现。其次,江阴市文化产业企业也加大力度,以创意文化的理念,发展文化产业,实施创意工程,建设文化创意园区。
在发展文化产业上,江阴市植根于本土具有的特色文化,将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合渗透于文化产业,不断增强本市文化产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3 蒙阴县和江阴市文化产业融合传统文化资源发展模式对比分析及启示
3.1 蒙阴县和江阴市文化产业融合传统文化资源的相同点
虽然两地发展文化产业各有特色,但也有很多共同之处。
(1)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产业来看,当地文化产业管理思想和发展思路受到当地传统文化的双重影响。蒙阴和江阴的文化产业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思想,都注重以人为本、重视和谐等优秀儒家思想,但是传统文化中的人治主义的文化观念,不利于对外开放,难免官本位思想,这些都是传统文化没有紧跟时代步伐造成的后果⑨。 (2)两地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产业利用、融合传统文化资源程度在广大县域地区中相对较好,但跟文化产业大国来比较,传统文化融入文化产业化比例还很低。如图1和图2所示,蒙阴和江阴两地文化生产总值都呈逐年增长趋势,但各自增幅远远赶不上本地生产总值增幅,在传统文化占文化产业开发比例方面,两地都呈逐年增长状态,但整体开发水平还不到50%,水平较低。
3.2 蒙阴县和江阴市文化产业融合传统文化资源的不同点
(1)文化产业的支柱产业不同。蒙阴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江阴则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
(2)在传统文化开发程度和文化产业生产总值占GDP方面,江阴相比于蒙阴都较高。如图1和图2所示,2008-2013年蒙阴县文化产业生产总值增幅最高达6.2%,而江阴则最高达10.2%。传统文化在文化产业开发中所占的比例江阴高达49%,蒙阴仅为45%。
(3)在文化产业利用和融合传统文化资源方面,江阴的政府支持力度较大,而蒙阴相对较弱。
根据以上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用表1加以明示。可以看出,文化产业必须要利用和融合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新性发展,从而达到两个目标:实现我国文化产业跨越式、创新性发展,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3.3 蒙阴县和江阴市文化产业利用和融合传统文化资源的启示
(1)蒙阴县和江阴市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①文化资源运用率低,文化产业企业缺乏人才。 数据显示,美国文化产业产值已经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约四分之一,而中国所占比例则最低,仅3%左右。蒙阴和江阴的文化产业占GDP百分比均高于中国平均水平,这与两地实施的文化产业措施是离不开的,值得各城市借鉴。②缺乏有关文化产业特色化发展的政策法规。例如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十分重要的法律《文化产业促进法》至今尚未出台,而类似于《文化产业政策与法律法规》等关于文化市场的行政法规远远赶不上文化市场的需求。③缺乏真正具有文化影响力和传播力的强势品牌。各地缺乏对重点文化品牌有意识的打造,对文化品牌建设的指导与引导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2)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要结合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产业利用、融合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是实现我国文化产业跨越式、创新性发展的最佳源动力,同时也有利于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从而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如今,文化产业内容为王,靠知识赢得市场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我们要想占据世界文化市场制高点,必须打出有中国特色的强势文化品牌,充分利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4 促进文化产业利用和融合传统文化资源的政策建议
4.1 文化产业部门
(1)传承传统文化精神,提升文化产品的独特思想意境。只有以优秀中华文化为根、吸取人类文明的智慧,才能真正提升我国文化产品的思想境界。
(2)探索潜在的传统文化家底,将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转化,打造强势文化品牌。江阴更多的利用了传统文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这启示我们,挖掘出自身文化内涵并利用现代化思想,树立强势品牌才能更好的走出去。
(3)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提高文化产业人才的传统文化素养。文化产业企业要重视人才传统文化素养培养,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他们都能够尽其能,竭其才。
4.2 政府部门
(1)传承传统文化精神,改变管理理念。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包含丰富的管理思想,所以在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及管理模式的过程中⑩,应将中国传统文化及管理思想与西方制度化管理的优势相结合。
(2)重视乡村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发挥政府、科研、企业联合优势,建设传统文化资源库。乡村优秀风俗文化和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存相对完好,城乡联动,更有利于开发传统文化资源,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灵感。
(3)政府部门应颁布相关政策法规,鼓励文化产业部门融合优秀传统文化,创造积极开放的发展环境,推动文化产业进步。
5 结 语
文化产业内容为王,靠知识赢得市场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对于文化产业企业来说,传承传统文化精神、探索潜在的传统文化家底、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转化、打造强势文化品牌、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是关键步骤。对于政府部门来说,一方面要发挥政府、科研、企业的联合优势,建设传统文化资源库,另一方面要促进资源的转换,实现科学发展。在经济新常态下,文化产业融合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新发展,使我国文化产品独具中国特色,是我国文化产业崛起的一个必经之路,推动文化产业平稳度过“三期叠加”新阶段,也是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动力。同时,文化产业的兴起与发展,也必将成为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的强大动力!
主要参考文献
[1]祈述裕.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陈野.试论传统文化资源的当代产业转化——以浙江为案例的分析研究[J] .浙江学刊,2012(1): 203-209.
[3]吴晓云.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基于DEA的分析[J].知识经济,2012(19):9-10.
[4]张建波.山东省蒙阴县“五大品牌”引领文化产业发展[EB/OL].新华网山东频道,2012-05-17.
[5]毛倩.论儒家思想中的管理理论[J].总裁,2008(11):66-67.
[6]龚振东.江阴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经验和规划[N].经济日报,2009-02-04(15).
[7]于国珍.儒学传统文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6(4):166-169.
[关键词] 文化产业;传统文化资源;创新性发展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17. 078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17- 0143- 03
0 引 言
文化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狭义上包括文学艺术创作、音乐创作、摄影、舞蹈、工业设计与建筑设计等 ①。在经济新常态下,文化产业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文化产业化下的传统文化由谁来继承与弘扬,成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尽管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面临无限机遇,但是我国要保证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也面临众多挑战。本文以蒙阴县和江阴市为例,应用对比分析法,研究了两者在文化产业融合传统文化资源发展方面的异同,通过分析试图适合两地传统文化传承与文化产业特色化发展与创新的有利途径,最终为山东省乃至我国的文化产业特色化发展提供借鉴。
1 蒙阴县文化产业发展及其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利用情况
1.1 蒙阴县传统文化资源及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蒙阴的历史文化悠久,有五千年文明史,两千余年建县史。蒙阴县结合蒙阴历史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三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形成了以“红色风情”、“山水生态”和“果香农家”为代表的特色旅游品牌②。沂蒙六姐妹、孟良崮战役、 “算圣”刘洪故里、蒙山自然风光以及近年兴起的以蜜桃产业为代表的绿色文化等都成为蒙阴独有的文化名牌。
蒙阴县当前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①建设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基地孟良崮教学点,打造国家4A级风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③;②发挥“算圣”刘洪故里优势,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成功申报“中国算圣文化之乡”;③邀请中科院专家对蒙阴独有的崮形地貌进行论证研究,“岱崮地貌”被命名为中国第五大地貌,打造独具风情的中国“崮乡游”;④蒙山国家森林公园已经成为蒙阴的一张名片。
可以说,蒙阴县挖掘了一部分传统文化资源,但是那只是冰山一角,潜藏的资源还有很多没有发挥作用,文化产业的特色化发展只是初具规模。
1.2 蒙阴县特色文化产业融合传统文化资源的发展趋势分析
依托丰富的传统文化优势,蒙阴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把深厚的文化资源变为经济资本,文化特色衍生为经济品牌,不但实现了从文化资源到文化产业的转变,而且成长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④。
2008年到2010年,蒙阴县文化旅游业增加值每年稳定在40%左右, 2011年文化旅游业增加值为60%。到2013年蒙阴县文化旅游业增加值已升至90%左右⑤,文化旅游业逐步成为蒙阴的主导产业、品牌产业。
但是蒙阴县的文化产业并没有一个特别突出的特色,而其著名的红色文化开发利用程度不够,就孟良崮这一景点来说,接待的游客大多来自本县或者本市,其名气还未在全省乃至全国打响。因此,蒙阴县政府及文化产业企业应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开发力度,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利用传统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产业特色化发展。
2 江阴市文化产业发展及其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利用情况
2.1 江阴市传统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江阴市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北端,因地处“大江之阴”而得名,有“延陵古邑”、“春申旧封”、“忠义之邦”之称,具有深厚的传统底蕴⑥。
近年来,江阴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现有文化市场经营单位近3 000家⑦,江阴将传统文化深深的植入于文化创意产业中,极大的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如江阴广电集团、文艺集团等一系列文化产业公司在原有事业单位的基础上组建起来。
虽然江阴市传统产业企业在品牌的数量以及所创造的产值上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由于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多为中间产品,导致品牌的公众认知度不够高,需要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充分挖掘其特有品牌产品的高端价值⑧。
2.2 江阴市特色文化产业融合传统文化资源发展趋势分析
由于江阴拥有良好的经济基础、丰富的文化资源,江阴市传统文化和文化产业相结合的趋势将不比全国任何县级市差。
首先是政策扶持力度大。江阴制定了“十一五”文化发展纲要等一系列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同时市政府明确,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2010年的目标是6%,2014年力争达到8%。而这些目标已经实现。其次,江阴市文化产业企业也加大力度,以创意文化的理念,发展文化产业,实施创意工程,建设文化创意园区。
在发展文化产业上,江阴市植根于本土具有的特色文化,将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合渗透于文化产业,不断增强本市文化产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3 蒙阴县和江阴市文化产业融合传统文化资源发展模式对比分析及启示
3.1 蒙阴县和江阴市文化产业融合传统文化资源的相同点
虽然两地发展文化产业各有特色,但也有很多共同之处。
(1)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产业来看,当地文化产业管理思想和发展思路受到当地传统文化的双重影响。蒙阴和江阴的文化产业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思想,都注重以人为本、重视和谐等优秀儒家思想,但是传统文化中的人治主义的文化观念,不利于对外开放,难免官本位思想,这些都是传统文化没有紧跟时代步伐造成的后果⑨。 (2)两地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产业利用、融合传统文化资源程度在广大县域地区中相对较好,但跟文化产业大国来比较,传统文化融入文化产业化比例还很低。如图1和图2所示,蒙阴和江阴两地文化生产总值都呈逐年增长趋势,但各自增幅远远赶不上本地生产总值增幅,在传统文化占文化产业开发比例方面,两地都呈逐年增长状态,但整体开发水平还不到50%,水平较低。
3.2 蒙阴县和江阴市文化产业融合传统文化资源的不同点
(1)文化产业的支柱产业不同。蒙阴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江阴则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
(2)在传统文化开发程度和文化产业生产总值占GDP方面,江阴相比于蒙阴都较高。如图1和图2所示,2008-2013年蒙阴县文化产业生产总值增幅最高达6.2%,而江阴则最高达10.2%。传统文化在文化产业开发中所占的比例江阴高达49%,蒙阴仅为45%。
(3)在文化产业利用和融合传统文化资源方面,江阴的政府支持力度较大,而蒙阴相对较弱。
根据以上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用表1加以明示。可以看出,文化产业必须要利用和融合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新性发展,从而达到两个目标:实现我国文化产业跨越式、创新性发展,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3.3 蒙阴县和江阴市文化产业利用和融合传统文化资源的启示
(1)蒙阴县和江阴市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①文化资源运用率低,文化产业企业缺乏人才。 数据显示,美国文化产业产值已经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约四分之一,而中国所占比例则最低,仅3%左右。蒙阴和江阴的文化产业占GDP百分比均高于中国平均水平,这与两地实施的文化产业措施是离不开的,值得各城市借鉴。②缺乏有关文化产业特色化发展的政策法规。例如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十分重要的法律《文化产业促进法》至今尚未出台,而类似于《文化产业政策与法律法规》等关于文化市场的行政法规远远赶不上文化市场的需求。③缺乏真正具有文化影响力和传播力的强势品牌。各地缺乏对重点文化品牌有意识的打造,对文化品牌建设的指导与引导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2)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要结合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产业利用、融合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是实现我国文化产业跨越式、创新性发展的最佳源动力,同时也有利于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从而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如今,文化产业内容为王,靠知识赢得市场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我们要想占据世界文化市场制高点,必须打出有中国特色的强势文化品牌,充分利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4 促进文化产业利用和融合传统文化资源的政策建议
4.1 文化产业部门
(1)传承传统文化精神,提升文化产品的独特思想意境。只有以优秀中华文化为根、吸取人类文明的智慧,才能真正提升我国文化产品的思想境界。
(2)探索潜在的传统文化家底,将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转化,打造强势文化品牌。江阴更多的利用了传统文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这启示我们,挖掘出自身文化内涵并利用现代化思想,树立强势品牌才能更好的走出去。
(3)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提高文化产业人才的传统文化素养。文化产业企业要重视人才传统文化素养培养,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他们都能够尽其能,竭其才。
4.2 政府部门
(1)传承传统文化精神,改变管理理念。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包含丰富的管理思想,所以在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及管理模式的过程中⑩,应将中国传统文化及管理思想与西方制度化管理的优势相结合。
(2)重视乡村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发挥政府、科研、企业联合优势,建设传统文化资源库。乡村优秀风俗文化和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存相对完好,城乡联动,更有利于开发传统文化资源,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灵感。
(3)政府部门应颁布相关政策法规,鼓励文化产业部门融合优秀传统文化,创造积极开放的发展环境,推动文化产业进步。
5 结 语
文化产业内容为王,靠知识赢得市场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对于文化产业企业来说,传承传统文化精神、探索潜在的传统文化家底、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转化、打造强势文化品牌、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是关键步骤。对于政府部门来说,一方面要发挥政府、科研、企业的联合优势,建设传统文化资源库,另一方面要促进资源的转换,实现科学发展。在经济新常态下,文化产业融合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新发展,使我国文化产品独具中国特色,是我国文化产业崛起的一个必经之路,推动文化产业平稳度过“三期叠加”新阶段,也是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动力。同时,文化产业的兴起与发展,也必将成为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的强大动力!
主要参考文献
[1]祈述裕.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陈野.试论传统文化资源的当代产业转化——以浙江为案例的分析研究[J] .浙江学刊,2012(1): 203-209.
[3]吴晓云.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基于DEA的分析[J].知识经济,2012(19):9-10.
[4]张建波.山东省蒙阴县“五大品牌”引领文化产业发展[EB/OL].新华网山东频道,2012-05-17.
[5]毛倩.论儒家思想中的管理理论[J].总裁,2008(11):66-67.
[6]龚振东.江阴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经验和规划[N].经济日报,2009-02-04(15).
[7]于国珍.儒学传统文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6(4):16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