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中国怎样“和谐”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sword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对中国历史多年的思索,我终于认识到,以“阶级斗争”观点来认识中国社会的贫富,无论站在哪一边,恐怕都是不正确的,并理解到传统政治观念中合理的一面。
  
  一个时期以来,“和谐社会”已成为大家高度关注的话题。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和谐社会”是与“阶级斗争论”相悖的,但后者却没有那么容易退出舞台。同时存在的还有若干论点,如“法律至上论”“制度万能论”等等,它们都奠立在—个“争”字之上,其实都是西方舶来品,能否导致“和谐社会”,就大可怀疑。
  如何导向“和谐社会”?历史上如果有这样一种社会,它是怎样形成的?对于一个历史学者,只能从历史(特别是中国历史)中寻找答案了。
  最近几年,有学者认为我写的《租佃关系新论——地主、农民和地租》一书全面否定了对“旧社会”的“旧认识”;也有学者以为,这是“为地主正了名”;还有人说:传统中国本来就是一个“和谐社会”,以往历史都被歪曲了。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问题还要复杂一些。在18世纪,租佃关系曾经成为一个令人头痛的社会问题,而被提上议事日程。在那以前,政府多不干涉租佃关系一类问题,直到雍正五年,政府“定田主苛虐佃户及佃户欺慢田主之例”,始谓:“凡不法绅衿私置板棍擅责佃户者,乡绅照违制律议处,衿监吏员革去衣顶职衔,杖八十。如将佃户妇女占为婢妾者,绞监候。地方官失察徇纵,及该管上司不自行揭发者,俱交部分别议处。”
  也就是说,今后凡遇到田主欺负佃户这类问题,官府就要出面受理。不过,仅有这一条法律规定,好像就是站在了佃户一边。在这样的场合,是更多地眷顾佃户,还是偏向业主一边?从传统政治的观点来看,官府无论站在哪一边,可以说都是不合政体的。所以定律时又加上了一段文字:“至有奸顽佃户拖欠租课、欺慢田主者,杖八十,所欠租课照数追给田主。”
  至于法律为什么不能只讲一边的话,那就需要我们深思了。
  再举一个例子,乾隆五年六月,河南巡抚雅尔图请定交租之例,以恤贫民;如被灾五分,应止收五分之租。被灾六分,则收四分之租。甚至被灾十分,租息自应全免。乾隆开始是批:“著照所请行。”但在御史陈其提出反对意见后,皇帝收回了成命。
  为什么对收租成数,法律不做硬性的具体规定?这也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之一。进一步观察清代法律(如雍正五年条例),在处理租欠问题上,什么叫“完”,什么叫“欠”,交多少才算完,是不是非得交够十成,少交几成算不算完租?……对这些问题,法律本身并没有回答。事实上在民事纠纷中,相关的法律条文不过是参考之一,甚至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即使在存在相关条文的场合,也没有必要受法律文言的细枝末节所束缚,而更多的是根据情理,而不是依严格的条文规定来办事的。如果规定许多详尽具体的条条框框,那在清人看来,恐怕就是孟子所说的“罔民”,设圈套让人钻了。
  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政府角色”的问题。在18世纪,中国已面对一些现代问题(或人口大量持续地增加),和开始了一些现代努力(如加强政府),它管的事比以前要多得多了,这反而需要考虑:什么事应该归政府来管?什么事不归它管?管,又管到何等地步?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性难题。
  18世纪,中国政府挺身而出干预租佃关系问题,可谓带有一定的现代性;同时,又考虑保持政府应有的适当角色,也可谓带有一定的现代精神。
  在实际生活中,一方面存在政府的一定干预;另一方面,中国民间社会则更多地依赖了自身的智慧,即主佃之间的各种罕为人知的“猫腻把戏”和私下行为,而达到了某种程度的“和谐”,其中若干情节,亦应细细体会。
  当然也有读者批评此项研究是有“立场问题”,其中当存在不少误解。其实此书的立意,是站在农民立场,并受当代农民“反行为”研究的启发。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次演讲中,与会学者也曾集中讨论过这一问题:即这种现象的达成,究竟是由于农民的“斗争”,还是地主的“让”(情让、忍让,在某一案例竟让了一百多石,其他让几十石地租的更是常见),即中国传统儒家理念的作用?或竟是一种“市场作用”的结果?……
  经过多年的思索,笔者终于放弃了“阶级斗争”观点,也认识到无论贫富,站在哪一边恐怕都是不正确的(特别是从政府及其立法角度来看),并理解到传统政治观念中合理的一面。
其他文献
随着绿色技术的规模扩大,环保运动阵营正在形成两个派系:“可持续发展主义者”和“保护主义者”    在某种程度上,环保运动很早就有。近一个世纪以前,环保人士热衷建造大型水坝。从上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水电一直被认为是清洁低廉的新资源。于是从落基山脉到阿尔卑斯山,从斯堪的纳维亚到田纳西河流域,世界各地纷纷兴修水电站,开发清洁能源。伍迪·格思里在1941年曾写过一首歌,歌唱哥伦比亚河上绚丽多姿的大古力
“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金锁记》    1975年~1976年,年过50的张爱玲完成“自白小说”《小团圆》后将其搁置一旁,继续着手写短篇小说《色戒》。  《色戒》来自于两个真实故事的拼贴,即上海的郑萍如刺杀汪伪政权高级官员丁默村事件,和老朋友宋淇给张讲述的天津一些年轻人刺杀汉奸的故事。  而作品一经出版,一些索隐派就认为,张爱玲极有
作为流传最广的中国原创小提琴协奏曲,在50年前的5月27日,《梁祝》首演于上海。它的创作者、当时还在上海音乐学院就读的陈钢(24岁)和何占豪(26岁),以及演奏者俞丽拿(18岁),他们半世纪的命运从此与这部乐曲紧密相连。  《梁祝》改编自中国传统越剧,是中国古典戏剧与现代音乐最成功的嫁接,却也是中国乐曲国际化进程的“经验教训”样本。  也因为过于为国人喜爱与熟知,50年间,无数的艺术门类都曾对《梁
在一片叫做艾泽拉斯的土地上,生活着人类、亡灵、精灵、巨魔等种族,他们有着法师、术士、盗贼、猎人和萨满等职业,他们开荒、繁衍、战斗。  这是一座由较高配置的电脑加一根网线搭建出的“城堡”,名字叫做“魔兽世界”。在中国网络服务器上,生活着500多万魔兽世界的玩家。  有一天,“城堡”关闭,它将签给新的大陆代理商。而500万人被隔绝在大门之外,一别53天。  前后两个代理商第九城市和网易时有争吵,魔兽世
岛内有媒体称吴伯雄离卸任之日不远,在他之后,谁会每年与中共最高领导作高层晤谈?    5月26日下午3时30分,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与吴伯雄率领的中国国民党代表团举行了会谈,媒体称之为“二度胡吴会”——中国国民党重掌台湾政权之后,这已经是国共两党连续第二年举行最高规格的会晤。  会谈中,胡锦涛除了放出新“胡六点”,在旧“胡六点”基础上强调加强国共两党高层交往,更借用唐诗名句“欲穷千里目
好的社会状态的一个特征是,社会中具有抵抗强权的力量,不管那强权是来自政治还是经济、商业、文化    奢侈品消费在中国并不是舶来品。与此相反,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代表皇室荣耀的各种物品,无不精雕细刻并且因罕见而稀有昂贵。但奢侈品成为中国中产阶层的消费品,则时间并不长。与有阶层差异的社会相比,如今的商业社会,浸染了多少奢侈品的属性?这种属性在现代具备什么样的特性?《中国新闻周刊》为此专访了北京大学社会学
一系列数字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之外:目前的中国大约有抑郁症患者3000万人;全球范围内,有超过5亿人正在遭受抑郁症这种疾病的折磨。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可能超过癌症,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病的人类第二大疾患。  一步跨入高速旋转的现代社会可能是中国目前“郁闷”人数急剧攀升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中国的心理咨询行业水平却没有能够“一步跨入”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在刚刚落幕的今年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再次
汶川大地震之后,中国迅速掀起一股领养地震孤儿的热潮    5月14日(地震发生后第三天),南京《金陵晚报》。值班的实习生牛婷,从早上8点到中午1点,共接了129 个热线电话,“99%都是关于领养地震孤儿的。”  另一个值班人员接的140多个热线,内容同样如此,电话中,有的声音急迫,有的是哽咽着说的。  很多媒体的新闻热线,都变成了领养孤儿的报名热线。    《收养法》从未受到如此大的关注     
4月26日,北川震后首场集体婚礼在吉娜羌寨举行。  当天,中共北川县委、县政府在擂鼓镇吉娜羌寨,为20对“512”地震灾后重组家庭举行集体婚礼。20对重组家庭新人种下20棵“爱心感恩树”,接受亲友的祝福。结婚仪式后,新人各自携亲友来到对应号数的酒桌,开始婚礼“坝坝宴”。  新人中,年纪最长的新郎魏应凡今年61岁。
一些大学生带着理想化情结自愿“上山下乡”,在“一村一个大学生”的政策洪流下,略显孤独    村里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了,跟村民们张罗专业合作社的,是大学生王德斌。这是河北省顺平县柴各庄,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最初村民把王德斌当成“北京来的人”。两年过去了,合作社蹒跚着起步,他们也逐渐明白,王德斌和他们一样“无权无钱”。  这个下乡的年轻人多少带有些理想化色彩,大学期间组织社团支农活动,毕业即加入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