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不断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数学教育,必须整合数学课程内容,优化教學方法,开发出更多与数学教学紧密联系的、能够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教学资源,使我们的数学学习活动更丰富有效。
【关键词】课程资源;优化教学;课堂效率
在追求知识创新的当今社会,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的神话被打破,人们已深刻认识到情境、协作、对话和知识建构对学习效果产生的深远影响,充分认识到知识只有经过学生的努力学习并内化才能获取,学生要在丰富的学习资源中经过不断的思考、实验和反复推敲,才能举一反三,掌握知识。反观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现阶段,教材作为唯一资源的地位已被否定,并且系统连贯有序的课程资源支持还未建立,导致教师的教育资源开发意识和能力与课程改革的要求不相吻合,不知道从何处找到自己所需的课程资源来丰厚充实课堂教学,或者说不知道怎样利用这些资源进行高效的教学。教师层面种种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数学学习活动的展开,制约着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
基于上述教师层面存在的问题,《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务必要“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合理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有效地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有条件的地区,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使用计算器、计算机以及有关软件;暂时没有这种条件的地区,一方面要积极创造条件改善教学设施,另一方面广大教师应努力自制教具以弥补教学设施的不足”。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应有开发课程教育资源的紧张感、责任感和意识感,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因地制宜,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实现课程资源与学科的有机整合,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一、在开展数学活动中挖掘学生资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我们实施教学的对象,学生本身就是课程资源之一,教者需要擦亮眼睛用心开发利用,使之为教学服务。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组织各种有趣的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学趣,使学生自身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一位教师教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更大的数”后,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用你喜欢的方法数一数1亿粒米有多重?”对于这样的作业学生感到新鲜好奇,积极探索出了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甲说:“我先数1000粒米,然后称出重量是25克,而1亿里面有10万个1000,1亿粒米有10万个25克,所以1亿粒米有100 000×25=2 500 000(克)=2500(千克)。”学生乙说:“我家米筒装满米是50克,倒出来数了数有2000粒米,也就是说2000粒米重50克,50÷2000×100 000 000=2 500 000(克)=2500(千克)。”学生丙说:“在爸爸的协助下,我称我家的1粒米约重0.02克,1亿粒米重=0.02×100 000 000=2 000 000(克)=2000(千克)。”……组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性高,参与程度高,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了学习潜能,培养了动手操作和推理演绎计算能力,提高了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在活动中重温了克与千克的这个知识点,进一步理解、巩固了“亿”的概念,更好地理解了数学方法。开发和利用学生的脑力资源,符合当下新课改精神的要求,收到了一箭多雕的效果。
在重温语文知识中开发学科资源。数学的学习向来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学科紧密相连、互相促进融合的。我们教学时要好好抓住学科间彼此的联系点和融合点,积极利用其他学科中的资源充实我们的数学学习,并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在教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方向与位置”时,鉴于学生在二、三年级已陆续接触过该知识点,在导入新课环节,我请学生说一说表示方位的四字成语。学生情绪高涨,纷纷举手说“东张西望”“东拼西凑”“东倒西歪”“东拉西扯”“东奔西走”“东躲西藏”“南辕北辙”“南腔北调”“南征北战”“四面八方”……“同学们真棒!说出了那么多表示方向和位置的词语。那么大家知道我们镇有哪些小学也是利用方位来命名的吗?”我笑着追问。学生面面相觑,一脸困惑。我见状,转身在黑板上画了简单的表示八个方向的地图方向标,在方向标的交汇处标注镇政府所在地,然后告诉学生:“以镇政府为观测点,在政府的东面就是我们美丽可爱的东球小学,在政府的西面有所西塘小学,在政府的南面有所南木小学,在政府的西南面有所西南小学。这些小学都是以其所在的方向位置来起名的。”学生们恍然大悟,纷纷说:“想不到语文成语和校名竟然蕴含着这么多的数学内容,以后一定要留心身边隐藏起来的数学知识……”
教学“近似数”伊始,我出示学生耳熟能详的古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先让学生想象这首诗描写的画面,然后出示挂图,并解释:“‘飞流直下三千尺’中的‘三千尺’这个数字并不是李白爬上高耸入云的山峰拿尺子测量出来的,而是诗人目测庐山的高度后夸张估算出来的,它并不是一个精确数,而是一个近似数、大约数。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近似数’。”这样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直指新授内容,既生动有趣,又加强了数学与语文之间的横向联系,打破了学科界限,在促进数学学习的同时也突出了数学学习的价值。
二、在设计门票方案中利用生活资源
“数学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生活是数学的源泉,色彩斑斓的生活是数学的温床。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一直是新课改倡导的新理念。因此,我们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好无比丰富的生活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使之为教学活动服务,把《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理念落实到位。如教学“旅游中的数学”一课后,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到风景优美的贺州园博园购买门票的方式有两种。窗口购票:1.成人票60人/元;2.成人票 观光车70人/元;3.团队票(10人以上)57人/元。预订购票:1.成人票50人/元;2.成人票 观光车55人/元,团队票(10人以上)45人/元。说明:1.2米以下游客免票。”然后对学生说:“假如某旅游团有42名成年游客到园博园游玩,有几种买票方案?哪种买票方式最合算?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学生兴趣盎然,欣然低头计算。
三、结语
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对于优化课程功能和学生学习方式具有三重重要意义。一是可以超越狭窄的文本内容,诱导学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课堂教学活跃丰富起来;二是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追求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可以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教师的育人观念,从而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一句话,开发课程资源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显得举足轻重。
【参考文献】
[1]王光明,范文贵.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析与教学指导丛书·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数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陈绿枝.新课标背景下挖掘数学课程资源探微[J].小学教学参考,2014(26):56.
[3]翁映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J].小学时代(教师),2009(1):87-88.
【关键词】课程资源;优化教学;课堂效率
在追求知识创新的当今社会,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的神话被打破,人们已深刻认识到情境、协作、对话和知识建构对学习效果产生的深远影响,充分认识到知识只有经过学生的努力学习并内化才能获取,学生要在丰富的学习资源中经过不断的思考、实验和反复推敲,才能举一反三,掌握知识。反观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现阶段,教材作为唯一资源的地位已被否定,并且系统连贯有序的课程资源支持还未建立,导致教师的教育资源开发意识和能力与课程改革的要求不相吻合,不知道从何处找到自己所需的课程资源来丰厚充实课堂教学,或者说不知道怎样利用这些资源进行高效的教学。教师层面种种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数学学习活动的展开,制约着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
基于上述教师层面存在的问题,《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务必要“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合理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有效地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有条件的地区,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使用计算器、计算机以及有关软件;暂时没有这种条件的地区,一方面要积极创造条件改善教学设施,另一方面广大教师应努力自制教具以弥补教学设施的不足”。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应有开发课程教育资源的紧张感、责任感和意识感,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因地制宜,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实现课程资源与学科的有机整合,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一、在开展数学活动中挖掘学生资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我们实施教学的对象,学生本身就是课程资源之一,教者需要擦亮眼睛用心开发利用,使之为教学服务。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组织各种有趣的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学趣,使学生自身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一位教师教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更大的数”后,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用你喜欢的方法数一数1亿粒米有多重?”对于这样的作业学生感到新鲜好奇,积极探索出了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甲说:“我先数1000粒米,然后称出重量是25克,而1亿里面有10万个1000,1亿粒米有10万个25克,所以1亿粒米有100 000×25=2 500 000(克)=2500(千克)。”学生乙说:“我家米筒装满米是50克,倒出来数了数有2000粒米,也就是说2000粒米重50克,50÷2000×100 000 000=2 500 000(克)=2500(千克)。”学生丙说:“在爸爸的协助下,我称我家的1粒米约重0.02克,1亿粒米重=0.02×100 000 000=2 000 000(克)=2000(千克)。”……组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性高,参与程度高,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了学习潜能,培养了动手操作和推理演绎计算能力,提高了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在活动中重温了克与千克的这个知识点,进一步理解、巩固了“亿”的概念,更好地理解了数学方法。开发和利用学生的脑力资源,符合当下新课改精神的要求,收到了一箭多雕的效果。
在重温语文知识中开发学科资源。数学的学习向来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学科紧密相连、互相促进融合的。我们教学时要好好抓住学科间彼此的联系点和融合点,积极利用其他学科中的资源充实我们的数学学习,并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在教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方向与位置”时,鉴于学生在二、三年级已陆续接触过该知识点,在导入新课环节,我请学生说一说表示方位的四字成语。学生情绪高涨,纷纷举手说“东张西望”“东拼西凑”“东倒西歪”“东拉西扯”“东奔西走”“东躲西藏”“南辕北辙”“南腔北调”“南征北战”“四面八方”……“同学们真棒!说出了那么多表示方向和位置的词语。那么大家知道我们镇有哪些小学也是利用方位来命名的吗?”我笑着追问。学生面面相觑,一脸困惑。我见状,转身在黑板上画了简单的表示八个方向的地图方向标,在方向标的交汇处标注镇政府所在地,然后告诉学生:“以镇政府为观测点,在政府的东面就是我们美丽可爱的东球小学,在政府的西面有所西塘小学,在政府的南面有所南木小学,在政府的西南面有所西南小学。这些小学都是以其所在的方向位置来起名的。”学生们恍然大悟,纷纷说:“想不到语文成语和校名竟然蕴含着这么多的数学内容,以后一定要留心身边隐藏起来的数学知识……”
教学“近似数”伊始,我出示学生耳熟能详的古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先让学生想象这首诗描写的画面,然后出示挂图,并解释:“‘飞流直下三千尺’中的‘三千尺’这个数字并不是李白爬上高耸入云的山峰拿尺子测量出来的,而是诗人目测庐山的高度后夸张估算出来的,它并不是一个精确数,而是一个近似数、大约数。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近似数’。”这样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直指新授内容,既生动有趣,又加强了数学与语文之间的横向联系,打破了学科界限,在促进数学学习的同时也突出了数学学习的价值。
二、在设计门票方案中利用生活资源
“数学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生活是数学的源泉,色彩斑斓的生活是数学的温床。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一直是新课改倡导的新理念。因此,我们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好无比丰富的生活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使之为教学活动服务,把《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理念落实到位。如教学“旅游中的数学”一课后,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到风景优美的贺州园博园购买门票的方式有两种。窗口购票:1.成人票60人/元;2.成人票 观光车70人/元;3.团队票(10人以上)57人/元。预订购票:1.成人票50人/元;2.成人票 观光车55人/元,团队票(10人以上)45人/元。说明:1.2米以下游客免票。”然后对学生说:“假如某旅游团有42名成年游客到园博园游玩,有几种买票方案?哪种买票方式最合算?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学生兴趣盎然,欣然低头计算。
三、结语
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对于优化课程功能和学生学习方式具有三重重要意义。一是可以超越狭窄的文本内容,诱导学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课堂教学活跃丰富起来;二是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追求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可以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教师的育人观念,从而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一句话,开发课程资源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显得举足轻重。
【参考文献】
[1]王光明,范文贵.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析与教学指导丛书·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数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陈绿枝.新课标背景下挖掘数学课程资源探微[J].小学教学参考,2014(26):56.
[3]翁映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J].小学时代(教师),2009(1):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