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专业发展是现代教育教学改革和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环节,教师应当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深入研究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借鉴当代多元化国内外先进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现代化。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研究不仅解决教师自身发展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教育理论生成过程中的思维方式,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自觉和提升教师理论素养。通过教师反省模式进行教师专业发展,通过应用、提炼、反思和行动等维度发展教师的各种能力。聚焦教师的教学意识、愿望和信念等思想品质,形成较为系统的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思想研究,以期为我国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与发展打下基础。为此,由朱旭东撰写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一书,对教师教育发展与教师信念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作者通过系统完整的国外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介绍,在探讨国内现实问题背景下介绍了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相关情况,以及一些学者在相关问题上对国外研究的呼应,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学术图谱。作者按照横向与纵向两个结构向度,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历史发展、理论基础、理论构成等三个维度出发详细地论述了教师专业发展理论问题。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专业生活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其内在专业结构的过程。很多学者从知、情、意、行四方面研究教师内在专业结构问题,也是从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信念和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教师专业全面发展的问题。教师只有具备坚定的专业意志和信念、深厚的人文情怀和情感、扎实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在书中,作者首先研究了教师信念理论。具体阐述了教师信念理论的历史发展问题,如“信念”研究的起源与发展、国内外教师信念理论研究的发展;还阐述了教师信念理论基础与构成,研究了教师信念理论中的信念态度、期望和知识等基本概念,生态文化情境中的教师信念,与环境互动的教师个人信念及其教师信念的研究方法等问题。其次,研究了教师感情理论问题。具体阐述了国内外教师感情理论研究的历史发展、教师感情理论基础和构成。感情不仅可以作为教师个人的内心体验和社会文化的产物,还可以作为互动和表演的载体。
作者还阐释了教师个体的感情与身份、信念之间的关系,以及教师感情与教师认知、教学效果和学生感情等之间的关系。还阐述了教育变革、学校管理和人际关系中的教师感情,以及教师的感情规则、感情政治、感情劳动和教师感情的研究方法等问题。第三,关于教师知识理论的研究。重點阐述了教师知识理论的历史发展、教师隐性知识理论基础与知识转化原理。教师知识理论的构成主要包括教师知识的构成、教师知识的生成、教师知识的影响因素、教师知识的转化等理论,以及教师个体实践知识研究。第四,关于教师能力理论研究。重点阐述了国内外教师能力理论的历史发展和发展脉络、能力种类、教师能力理论及构成等问题。还研究了教师教学专长理论,主要阐述了教师教学专长理论的历史发展、教师教学专长发展理论基础与专长训练论、教师教学专长理论构成理论。最后,论述了教师学习理论、反思理论、合作理论、领导理论、生涯发展理论、倦怠理论、赋权增能理论和性别理论等问题。
笔者认为提升我国教育质量重在全面发展教师专业能力、教学能力和综合修养,积极探究我国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和拓宽教师专业发展视域,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的全面发展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首先,运用理论思维助推学术型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思维可以助推学者型教师习得合理的知识结构、修炼过硬的教学技能、形成自觉的科研意识和确立鲜明的教学主张。因此,在教学学术视域下,我们要重新确立教学学术思想,通过公平合理的评价与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教育教学研究;作为学校也要助力落实教师培训的实效。其次,积极开展教师思想和教师信念研究,深化与扩展教师理论研究领域,研究教师的思维与实践关系,能够灵活地运用个体理论有效处理课堂教学问题;研究教师信念与教学成功之间的关系,充分体现教师信念在教师培训中的实践价值;要把研究拓展到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阶段;在教师信念研究方法采用笔谈、刺激反应、控制环境和情境、自述或面谈交流等方式。第三,在教师专业发展上从经验主导走向理论自觉。对教育理论知识采用以综合应用为主的考评与教学方式,引导教师开展教育行动研究,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创设支持性环境。第四,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以发挥教师发展中心的职责,提供有力的信息化环境支持,制定激励政策和实施动态评价,教师要加快观念转变以提高自我发展意识,做好职业规划和提高信息化素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最后,加强共生理论视域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研究。激活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共生意识,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共生模式,优化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共生环境。
(姚旺,长春教育学院教师培训质量评估中心讲师,硕士)
在书中,作者首先研究了教师信念理论。具体阐述了教师信念理论的历史发展问题,如“信念”研究的起源与发展、国内外教师信念理论研究的发展;还阐述了教师信念理论基础与构成,研究了教师信念理论中的信念态度、期望和知识等基本概念,生态文化情境中的教师信念,与环境互动的教师个人信念及其教师信念的研究方法等问题。其次,研究了教师感情理论问题。具体阐述了国内外教师感情理论研究的历史发展、教师感情理论基础和构成。感情不仅可以作为教师个人的内心体验和社会文化的产物,还可以作为互动和表演的载体。
作者还阐释了教师个体的感情与身份、信念之间的关系,以及教师感情与教师认知、教学效果和学生感情等之间的关系。还阐述了教育变革、学校管理和人际关系中的教师感情,以及教师的感情规则、感情政治、感情劳动和教师感情的研究方法等问题。第三,关于教师知识理论的研究。重點阐述了教师知识理论的历史发展、教师隐性知识理论基础与知识转化原理。教师知识理论的构成主要包括教师知识的构成、教师知识的生成、教师知识的影响因素、教师知识的转化等理论,以及教师个体实践知识研究。第四,关于教师能力理论研究。重点阐述了国内外教师能力理论的历史发展和发展脉络、能力种类、教师能力理论及构成等问题。还研究了教师教学专长理论,主要阐述了教师教学专长理论的历史发展、教师教学专长发展理论基础与专长训练论、教师教学专长理论构成理论。最后,论述了教师学习理论、反思理论、合作理论、领导理论、生涯发展理论、倦怠理论、赋权增能理论和性别理论等问题。
笔者认为提升我国教育质量重在全面发展教师专业能力、教学能力和综合修养,积极探究我国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和拓宽教师专业发展视域,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的全面发展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首先,运用理论思维助推学术型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思维可以助推学者型教师习得合理的知识结构、修炼过硬的教学技能、形成自觉的科研意识和确立鲜明的教学主张。因此,在教学学术视域下,我们要重新确立教学学术思想,通过公平合理的评价与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教育教学研究;作为学校也要助力落实教师培训的实效。其次,积极开展教师思想和教师信念研究,深化与扩展教师理论研究领域,研究教师的思维与实践关系,能够灵活地运用个体理论有效处理课堂教学问题;研究教师信念与教学成功之间的关系,充分体现教师信念在教师培训中的实践价值;要把研究拓展到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阶段;在教师信念研究方法采用笔谈、刺激反应、控制环境和情境、自述或面谈交流等方式。第三,在教师专业发展上从经验主导走向理论自觉。对教育理论知识采用以综合应用为主的考评与教学方式,引导教师开展教育行动研究,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创设支持性环境。第四,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以发挥教师发展中心的职责,提供有力的信息化环境支持,制定激励政策和实施动态评价,教师要加快观念转变以提高自我发展意识,做好职业规划和提高信息化素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最后,加强共生理论视域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研究。激活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共生意识,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共生模式,优化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共生环境。
(姚旺,长春教育学院教师培训质量评估中心讲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