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访壹基金桃坪帮扶点负责人周育敏
《户外探险》:你的工作主要是什么?
周育敏:帮扶站的工作主要是统筹规划和管理帮扶点,负责绣工招聘、培训、帮扶点建立、订单派发、生产计划实施和品质把控,帮扶点主要是解决羌族妇女平时在家绣制产品时遇到的突发困难,同对核算和下发制作成品的劳务报酬。
《户外探险》:你看上去这样年轻,是怎么成为负责人的?
周育敏:嘿嘿,没错,我是看上去比较显小,县里选拔推荐后,帮扶中心总部的同事第一次见到我,也担一心我无法承担这项工作。因为这项工作很辛苦,每个帮扶点的建立都需要我们亲自考察。我们需要背着自己喝的水吃的东西以及一些绣品徒步到每个村寨,不仅要应对阻断的道路,还要应对村民的不信任。不过一工作起来,他们就完全认可我了。
《户外探险》:你提到“村民的不信任”,这是怎么回事?
周育敏:这是每个帮扶点最初都会遇到的问题,她们想:“一副绣品给你,你卖出去是不是要赚很多钱呀?”我曾见到一位老奶奶,她一辈子都没有下过山,这让我印象很深,所以不管多难我也要坚持把这件事情做下去。我和她们聊天,和她们一起吃住,耐心向她们讲,让她们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这份不信任不用很长时间就能化解。
《户外探险》:目前,你认为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周育敏:提高羌绣的质量。如果让羌族妇女足不出户即可依靠手工制作为家庭创造经济收入,那么刺绣工艺就要提高。“羌绣帮扶计划”三年后要推广到整个灾区,实现就业人数30000人,形成羌绣文化产业集群。粗糙的绣品没有市场,也无法实现自救。所以,我们现在经常组织院校老师和民间艺人为我们做羌绣技艺的培训。我们要用双手,为灾区绣出一片美丽的家园。
车子爬行在蜿蜒的山路上,窗外尘土飞扬,一辆辆满载重建物资的军车急驰而过。高山纵谷间,滑坡的山体还是千疮百孔,淡绿色的湖水像块块碧玉系在山脚,如果不是露出水面的几角屋檐,很难想像就是这样美丽的湖水,吞噬了多少人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良田和村庄。2009年初,我和几位同事在尘嚣中奔赴5·12地震重灾区川西理茂二县深入村寨进行实地探访,考察并实施乐施会灾后重建项目。
盖房,还是修路?
上关村在茂县光明乡的半高山上,海拔两千多米,“半高山”是指比半山要高,但还没到山顶的地段。上关村分三个组,125户。5·12地震发生的时候,大多数村民正在地里干活,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瓦顶木墙的房屋经不起折腾,69%倒塌,90%成了危房。往年出去打工赚钱的青壮年汉子都留下来,盖新房,成了村里的头等大事。
上午11点,太阳刚爬上海拔近3000米的太山,噼里啪啦,叮叮当当,此时上关村的村口开始热闹起来。羌族盖新房,上主梁是最重要的环节。要把涂成正红色的主梁架在凳子上,工匠用一元的硬币作钉子,将寓意吉祥的条幅嵌在梁间,起梁的号子齐刷刷唱起来,福气随红彤彤的主梁摇晃着缓缓升上屋顶。主人家在众目睽睽之下要双膝跪地,接屋顶工匠投下的五谷杂粮,寓意为家神请安祈福。羌族的宗教信仰还停留在多神崇拜的原始宗教信仰阶段,以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为主,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家神,家神也是家的地盘神,所以在地盘上建屋或迁入,祭家神是少不了的。
第二个高潮和一只公鸡有关。工匠将主人家精心挑选的红冠绿尾大公鸡举上主梁,人撤下,鸡却留在梁上。下面的人全然不把那只梁上的公鸡放在眼里似的,该放鞭炮的放鞭炮,该分糖果的分糖果,过了没一会儿,心满意足的人陆续散去。公鸡见没人管它,这才百般不情愿地飞下来。暗中观察的人马上记下公鸡落下的地方,那是家神授意的最吉利的方向。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提到盖新房就高兴。在入户走访村民的时候,我们也听到一些诉苦,比如,盖一座新房需要20万,政府补贴两万,贷款三万,钱还差得远。听说山下盖间房并不需要这么多钱,主要因为上关村在高山,交通很不方便,同样块砖,山下每块一两毛钱,运上来加上运输成本就涨成一块钱。路不好同样影响了村民的生计,上关村的大多数村民以种菜为主业,但菜种得再好,无奈路太差,根本运不出去,也没有司机愿意上来收。
项目同事把村民的心声认真记录下来,有限的项目资金到底是用来盖房还是修路,要经过一系列村民参与的评估程序才能确定。
“原汁原味”水塘村
眼前是连绵的山尖,脚下是万丈悬崖,惊险程度可以和太行山“挂壁公路”媲美。虽然对羌族村寨大多在高山有心理准备,但当车子开上前往水塘村的山路,车里的每个人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儿。
羌族祖先选居住地的时候,主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资源是否可以自给自足,二是是否能占据有利地形以应对各种战事。因此,靠近水源的高山成了川西大多数羌人的首选。高山平地可以种庄稼,山后可以挖虫草,附近的水源能满足人畜饮水的需要。我们在理茂的项目点村庄大多在高山上,经历了世代无计划开垦和气候变化等外因影响,现在这些村庄普遍面临缺水,交通不便,生计无以为续的困境。在所有项目点中,水塘村地理位置最高,也是缺水最严重的一个。项目目标锁定,而我们的注意力很快被这里原汁原味的羌族特色所吸引。
水塘村家家养猪,户户闻猪叫,但猪养来不是卖的,而是供自家吃。进入羌族的传统节日羌历年农历十月初一后,杀年猪成了头等大事。杀年猪要选一个好日子,为了杀猪能顺利进行,前一天要专门去请被称为“刀儿匠”的操刀手。熟练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杀猪可以断定一年的吉凶祸福,如果一刀不能杀死或者猪要很长时间才能死去,主人家会觉得不舒服。头天晚上要让猪吃一顿一生中最好的食物,第二天天亮把猪从圈里赶出来,男人们一拥而上,把它按在木板上,用绳子捆了,开始动刀。猪血可以做血馍,肉和骨头分开,制作香肠和腌肉。经历了5·12地震,村民们杀年猪的心气似乎更高了,看着家家火塘上挂着的一串串香肠,一节节腌肉,我愿意相信,他们的日子会在肉香中越过越滋润。
《户外探险》:你的工作主要是什么?
周育敏:帮扶站的工作主要是统筹规划和管理帮扶点,负责绣工招聘、培训、帮扶点建立、订单派发、生产计划实施和品质把控,帮扶点主要是解决羌族妇女平时在家绣制产品时遇到的突发困难,同对核算和下发制作成品的劳务报酬。
《户外探险》:你看上去这样年轻,是怎么成为负责人的?
周育敏:嘿嘿,没错,我是看上去比较显小,县里选拔推荐后,帮扶中心总部的同事第一次见到我,也担一心我无法承担这项工作。因为这项工作很辛苦,每个帮扶点的建立都需要我们亲自考察。我们需要背着自己喝的水吃的东西以及一些绣品徒步到每个村寨,不仅要应对阻断的道路,还要应对村民的不信任。不过一工作起来,他们就完全认可我了。
《户外探险》:你提到“村民的不信任”,这是怎么回事?
周育敏:这是每个帮扶点最初都会遇到的问题,她们想:“一副绣品给你,你卖出去是不是要赚很多钱呀?”我曾见到一位老奶奶,她一辈子都没有下过山,这让我印象很深,所以不管多难我也要坚持把这件事情做下去。我和她们聊天,和她们一起吃住,耐心向她们讲,让她们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这份不信任不用很长时间就能化解。
《户外探险》:目前,你认为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周育敏:提高羌绣的质量。如果让羌族妇女足不出户即可依靠手工制作为家庭创造经济收入,那么刺绣工艺就要提高。“羌绣帮扶计划”三年后要推广到整个灾区,实现就业人数30000人,形成羌绣文化产业集群。粗糙的绣品没有市场,也无法实现自救。所以,我们现在经常组织院校老师和民间艺人为我们做羌绣技艺的培训。我们要用双手,为灾区绣出一片美丽的家园。
车子爬行在蜿蜒的山路上,窗外尘土飞扬,一辆辆满载重建物资的军车急驰而过。高山纵谷间,滑坡的山体还是千疮百孔,淡绿色的湖水像块块碧玉系在山脚,如果不是露出水面的几角屋檐,很难想像就是这样美丽的湖水,吞噬了多少人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良田和村庄。2009年初,我和几位同事在尘嚣中奔赴5·12地震重灾区川西理茂二县深入村寨进行实地探访,考察并实施乐施会灾后重建项目。
盖房,还是修路?
上关村在茂县光明乡的半高山上,海拔两千多米,“半高山”是指比半山要高,但还没到山顶的地段。上关村分三个组,125户。5·12地震发生的时候,大多数村民正在地里干活,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瓦顶木墙的房屋经不起折腾,69%倒塌,90%成了危房。往年出去打工赚钱的青壮年汉子都留下来,盖新房,成了村里的头等大事。
上午11点,太阳刚爬上海拔近3000米的太山,噼里啪啦,叮叮当当,此时上关村的村口开始热闹起来。羌族盖新房,上主梁是最重要的环节。要把涂成正红色的主梁架在凳子上,工匠用一元的硬币作钉子,将寓意吉祥的条幅嵌在梁间,起梁的号子齐刷刷唱起来,福气随红彤彤的主梁摇晃着缓缓升上屋顶。主人家在众目睽睽之下要双膝跪地,接屋顶工匠投下的五谷杂粮,寓意为家神请安祈福。羌族的宗教信仰还停留在多神崇拜的原始宗教信仰阶段,以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为主,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家神,家神也是家的地盘神,所以在地盘上建屋或迁入,祭家神是少不了的。
第二个高潮和一只公鸡有关。工匠将主人家精心挑选的红冠绿尾大公鸡举上主梁,人撤下,鸡却留在梁上。下面的人全然不把那只梁上的公鸡放在眼里似的,该放鞭炮的放鞭炮,该分糖果的分糖果,过了没一会儿,心满意足的人陆续散去。公鸡见没人管它,这才百般不情愿地飞下来。暗中观察的人马上记下公鸡落下的地方,那是家神授意的最吉利的方向。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提到盖新房就高兴。在入户走访村民的时候,我们也听到一些诉苦,比如,盖一座新房需要20万,政府补贴两万,贷款三万,钱还差得远。听说山下盖间房并不需要这么多钱,主要因为上关村在高山,交通很不方便,同样块砖,山下每块一两毛钱,运上来加上运输成本就涨成一块钱。路不好同样影响了村民的生计,上关村的大多数村民以种菜为主业,但菜种得再好,无奈路太差,根本运不出去,也没有司机愿意上来收。
项目同事把村民的心声认真记录下来,有限的项目资金到底是用来盖房还是修路,要经过一系列村民参与的评估程序才能确定。
“原汁原味”水塘村
眼前是连绵的山尖,脚下是万丈悬崖,惊险程度可以和太行山“挂壁公路”媲美。虽然对羌族村寨大多在高山有心理准备,但当车子开上前往水塘村的山路,车里的每个人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儿。
羌族祖先选居住地的时候,主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资源是否可以自给自足,二是是否能占据有利地形以应对各种战事。因此,靠近水源的高山成了川西大多数羌人的首选。高山平地可以种庄稼,山后可以挖虫草,附近的水源能满足人畜饮水的需要。我们在理茂的项目点村庄大多在高山上,经历了世代无计划开垦和气候变化等外因影响,现在这些村庄普遍面临缺水,交通不便,生计无以为续的困境。在所有项目点中,水塘村地理位置最高,也是缺水最严重的一个。项目目标锁定,而我们的注意力很快被这里原汁原味的羌族特色所吸引。
水塘村家家养猪,户户闻猪叫,但猪养来不是卖的,而是供自家吃。进入羌族的传统节日羌历年农历十月初一后,杀年猪成了头等大事。杀年猪要选一个好日子,为了杀猪能顺利进行,前一天要专门去请被称为“刀儿匠”的操刀手。熟练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杀猪可以断定一年的吉凶祸福,如果一刀不能杀死或者猪要很长时间才能死去,主人家会觉得不舒服。头天晚上要让猪吃一顿一生中最好的食物,第二天天亮把猪从圈里赶出来,男人们一拥而上,把它按在木板上,用绳子捆了,开始动刀。猪血可以做血馍,肉和骨头分开,制作香肠和腌肉。经历了5·12地震,村民们杀年猪的心气似乎更高了,看着家家火塘上挂着的一串串香肠,一节节腌肉,我愿意相信,他们的日子会在肉香中越过越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