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是学习科学规律和与学生相互之间交流的课堂。但整个课堂中,数学本身的知识内容和知识中渗透着德育的很多因素。其次,农村小学数学,在家长的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必然会受到社会的烙印。同时,学校是社会的一角,教师与学生都是社会的一分子,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理解、运用、欣赏,且具有人文色彩,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同样也是可以展现思想品德教育的舞台。数学课本本身的知识价值中體现其道德价值,而不从数学外部强加了德育功能。数学的知识点与德育的点滴做到真正的接洽,才是我们农村数学课堂中渗透德育的目标。怎样才能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呢?现就我本人从教小学数学教学27年来积累的经验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把握教材进行德育渗透
数学教材内容蕴合着丰富的教育因素,很多地方都渗透了“德育点”:数学史和数学家的故事;插图和统计图表;应用题的思意和数据等。其实只要我们课前充分的钻研教材,深刻领会数学教材编写意图,精心设计,把握时机,就能启发诱导学生掌握有关的思想观点。
例如:学“量的单位的认识”时,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对话与交流,从中滲透市场的准则意识、诚信意识和公平意识教育.学“时分的认识”时,可以教学生认识钟面,会看钟面时间,科学地安排时间,准确地掌握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教育学生从小就要珍惜时间.又如结合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应用题:再过几天 就是“妇女节”了,我又来到文具店里,想买几张贺卡送祝福给妈妈和老师, 张贺卡3元,买5张要多少钱?在此,教师就可以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这样,既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培养了学生爱父母、爱老师、爱所有关心他们的人的关怀情感.
二、抓住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契机
数学课不同于思想品德课,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过程 通过“渗透点”适时进行德育。因此,除了教师直接正面教育,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同样能有效的将德育进行隐形地渗透。
例如:教学“元、角、分”时,可设计“文具商店”这一活动.把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学生轮流当售货员或顾客,使学生在该次活动中亲自体验如何使用人民币,如何爱惜人民币的教育。在此过程中,既使学生体验到与同学共同活动获得成功的快乐,又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态度和交往的能力.
三、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渗透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于课堂教学,生活作为一个大的课堂,更有机会进行德育渗透。所以,应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活动相结合,适当地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其他形式的数学主题活动。
例如:在学完简单的统计知识后,可要求班级里的学生回家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家庭在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内的垃圾袋的使用数量,再结合通过计算机、报纸、向长辈咨询等途径了解到的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制作成统计表,再以演讲的形式向其他同学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通过该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很好地掌握统计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对学生的环保意识进行滲透和教育。
四、发挥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
德育在教学中的渗透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治和潜移默化的过程。大家都知道榜样的作用。因为教师经常与学生生活在一起,且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形象向来都是博学的代表、高尚的化身,所以,学生大都信任和尊敬自己的老师。低年级学生会把教师同父母一样看待,高年级学生会模仿教师的言行和风度。
因此,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在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治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教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教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五、进行辯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数学的发现,数学的发展,数学内在矛盾的运动,数学在实践中的应用等等,处处皆含“实践第一”、“对立统一”、“矛盾转化”等客观发展变化规律,这些都是客观的,都是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因此,教师要结合数学概念的理解、数学公式、定律的推导等自然地渗透这方面的教育,使学生掌握一些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抓住主要矛盾等科学的思想方法。
1.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实例引入数学知识或实践应用,进行“实践第一”的观点教育.例如:在学“认识11到20各数”时,把一把直尺竖着平放在桌面中间,当学生在直尺的左边摆一捆小棍,右边摆一根小棍表示11时,他必然知道11是由一个十和一个一组成的,当直尺的左边有两捆小棍时,学生自己就答出了20是由二个十组成的,而且知道了20为什么左边写2,右边写0.这样,使学生了解实物数数,形象到抽象表示数的过程,对11到20各数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2.通过多与少、加与减、已知与未知、精确与近似,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 的观点教育。例如:在进行加减混合运算练习时,教师可先出示5、3、1这三个数字和“+”、“-”这两个运算符号,让学生分别组成连加、连诚和加减混合算式。这样,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3.通过四则运算、解答应用题和几何形体计算公式推导过程,对学生进行“矛盾转化”的观点教育。例如:在学“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把梯形先转化成已学习过的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再进行比较与分析,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使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往往存在矛盾与转化,在解决未知问题时,可先思考是否可以先将其转化为已知问题,继而达到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效果。
总之结合小学数学教学,我们应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素,贯穿数学教学每一环节,从实际出发,切实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拨动他们的心弦,使他们的心灵得到陶冶,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广西河池市东兰县花香乡坡峨小学 覃育鲜
一、把握教材进行德育渗透
数学教材内容蕴合着丰富的教育因素,很多地方都渗透了“德育点”:数学史和数学家的故事;插图和统计图表;应用题的思意和数据等。其实只要我们课前充分的钻研教材,深刻领会数学教材编写意图,精心设计,把握时机,就能启发诱导学生掌握有关的思想观点。
例如:学“量的单位的认识”时,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对话与交流,从中滲透市场的准则意识、诚信意识和公平意识教育.学“时分的认识”时,可以教学生认识钟面,会看钟面时间,科学地安排时间,准确地掌握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教育学生从小就要珍惜时间.又如结合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应用题:再过几天 就是“妇女节”了,我又来到文具店里,想买几张贺卡送祝福给妈妈和老师, 张贺卡3元,买5张要多少钱?在此,教师就可以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这样,既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培养了学生爱父母、爱老师、爱所有关心他们的人的关怀情感.
二、抓住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契机
数学课不同于思想品德课,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过程 通过“渗透点”适时进行德育。因此,除了教师直接正面教育,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同样能有效的将德育进行隐形地渗透。
例如:教学“元、角、分”时,可设计“文具商店”这一活动.把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学生轮流当售货员或顾客,使学生在该次活动中亲自体验如何使用人民币,如何爱惜人民币的教育。在此过程中,既使学生体验到与同学共同活动获得成功的快乐,又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态度和交往的能力.
三、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渗透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于课堂教学,生活作为一个大的课堂,更有机会进行德育渗透。所以,应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活动相结合,适当地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其他形式的数学主题活动。
例如:在学完简单的统计知识后,可要求班级里的学生回家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家庭在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内的垃圾袋的使用数量,再结合通过计算机、报纸、向长辈咨询等途径了解到的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制作成统计表,再以演讲的形式向其他同学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通过该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很好地掌握统计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对学生的环保意识进行滲透和教育。
四、发挥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
德育在教学中的渗透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治和潜移默化的过程。大家都知道榜样的作用。因为教师经常与学生生活在一起,且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形象向来都是博学的代表、高尚的化身,所以,学生大都信任和尊敬自己的老师。低年级学生会把教师同父母一样看待,高年级学生会模仿教师的言行和风度。
因此,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在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治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教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教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五、进行辯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数学的发现,数学的发展,数学内在矛盾的运动,数学在实践中的应用等等,处处皆含“实践第一”、“对立统一”、“矛盾转化”等客观发展变化规律,这些都是客观的,都是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因此,教师要结合数学概念的理解、数学公式、定律的推导等自然地渗透这方面的教育,使学生掌握一些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抓住主要矛盾等科学的思想方法。
1.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实例引入数学知识或实践应用,进行“实践第一”的观点教育.例如:在学“认识11到20各数”时,把一把直尺竖着平放在桌面中间,当学生在直尺的左边摆一捆小棍,右边摆一根小棍表示11时,他必然知道11是由一个十和一个一组成的,当直尺的左边有两捆小棍时,学生自己就答出了20是由二个十组成的,而且知道了20为什么左边写2,右边写0.这样,使学生了解实物数数,形象到抽象表示数的过程,对11到20各数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2.通过多与少、加与减、已知与未知、精确与近似,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 的观点教育。例如:在进行加减混合运算练习时,教师可先出示5、3、1这三个数字和“+”、“-”这两个运算符号,让学生分别组成连加、连诚和加减混合算式。这样,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3.通过四则运算、解答应用题和几何形体计算公式推导过程,对学生进行“矛盾转化”的观点教育。例如:在学“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把梯形先转化成已学习过的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再进行比较与分析,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使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往往存在矛盾与转化,在解决未知问题时,可先思考是否可以先将其转化为已知问题,继而达到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效果。
总之结合小学数学教学,我们应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素,贯穿数学教学每一环节,从实际出发,切实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拨动他们的心弦,使他们的心灵得到陶冶,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广西河池市东兰县花香乡坡峨小学 覃育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