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来源 :新校园·理论(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icke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一位高考阅卷教师这样说:“考场作文的立意不仅要准确,而且还应该在行文时将其显豁地展现出来,在作文中要不断提到文题,点明行文和命文的关系,引领阅卷教师随作者的思维而去。”可见,审题立意的准确程度决定着高考作文的得分等级。
  作文的得分等级分为一等(50~41)是切合题意,中心突出;二等(40~31)是符合题意,中心明确;三等(30~21)是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四等(20~0)是偏离题意,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所以,在这里着重谈谈材料作文最困难、最重要的一关:审题立意。
  审题要求意在笔先,立在思后。意在笔先,就是动笔之前,根据材料指向,来确定自己在文中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立在思后,就是对材料所承载的内容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包括人物、事件、原因、结果、正面、反面、同点、异点、倾向等。在明确了这些内容以后,再确定写作角度、意向、内容,以及标题等。以下面这则材料为例,探讨一下材料作文如何审题。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请根据上面这则寓言,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二
  首先,分析文章大意。从猫头鹰和斑鸠对话中,得知猫头鹰因其鸣声多在夜半,而且叫声凄厉,故而不受人们喜欢。猫头鹰意识到这一点,决定搬家。可是斑鸠告诉它:除非改变自己的叫声,也就是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性,否则不管搬到哪里,都不会受到别人的欢迎。
  其次,把握构思方向,全面理解材料,不脱离原材料含意,显然材料中枭和鸠都是正面形象。作为枭的迁徙,是因为乡人皆恶其鸣,枭是有自知之明的,知道自己是有不足的,而且试图改变这种不足;因乡人皆恶而迁徙,也能看到枭考虑到的并不是任意的放纵自己,而是不能成为众矢之的,要赢得社会的认同并试图改变自我的形象。通过智者鸠的建议,我们知道那是不恰当的。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这就明确了作文的构思方向。立意角度如下:
  角度A:从猫头鹰的角度。
  分析:根据传统认识,猫头鹰的叫声难听,是它不受欢迎的原因,也可以说是它的缺点。
  结果:枭搬到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
  原因: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启示:在一个环境中若得不到认可。就应该反思自己的问题或缺点,而不是搬遷逃避,只有正视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进,才能得到大家的欢迎。
  参考立意: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赢得社会赞同在于完善自我;治标不如治本。
  角度B:从斑鸠的角度。
  分析:它发现了猫头鹰的缺点后能及时指出,并指明改进的方法,是猫头鹰的良师益友。
  参考立意1:为别人着想(指出缺点及改进方法)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参考立意2:交朋友要交鸠这样能指出自己缺点的真诚朋友。
  角度C:逆向思维。
  分析:枭不是逃避,而是去寻找一个能容纳自己的环境,枭鸣是本性使然,也是枭区别于其他鸟类的本质属性,如果枭不在半夜凄厉地叫,那么它还是枭吗?既然枭鸣不是它的过错,环境又容纳不了它,它想改变一下环境又有什么错呢?
  类比联想:孟母三迁不就是为了有一个能适应孩子的环境吗?仅仅因为“群体都不喜欢”,就一定要让个体改变他们的本性而一味迁就吗?如今的时代是彰显个性的时代,我们该怎样在群体生活中保留自己的个性呢?群体应如何对待个体的个性?
  参考立意1:换个环境又何妨?
  参考立意2:自己个性不可丢。
  参考立意3:既要尊重个性,又要尊重共性。
  参考立意4:世界因个性不同而丰富多彩。
  筛选比较:无论从枭的角度,还是从斑鸠的角度,都涉及到自己与环境两方面,因此我们在写作时要照顾到两方面,以一方面为主,但不要只提及一方面,而不涉及另一方面。
  三
  由以上的练习可知,正确审读材料,仍是作文的关键。总结具体方法如下:
  1.对材料所承载的内容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包括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同点、异点等,以果索因,以点带面,求同存异。
  2.感受作者的情感倾向,在细微处把握作者的思想观点。
  3.在整体把握材料的基础上,用提炼或概括的方法,提取材料的主旨、概括其大意,使其浓缩为一句话或一个词语。
  4.考虑如何联系实际,如个体、社会、中国、外国、环境、道德等,方方面面皆可联想,从而把握材料的主旨,充实主题。
  5.审题时要考虑材料的正反两方,它们之间是依存关系、主次关系、取舍关系或条件关系,切忌丢掉任何一方。把握以上这些,审题立意就迎刃而解了。
其他文献
听力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认知推理过程。言语交际中听者不仅要根据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文化信息寻找语音与词汇、语法与意义的联系,而且还要根据语境和文化背景推断说话者的意图,从整体上去把握说话者态度、口吻、交际目的。此外,听力的理解还受语境、交际双方的认知能力和熟悉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在中学生听力教学中,要协调各因素寻找到更有效的提高听力理解的教学方法。   一、培养学生听力的兴趣和学习的信心   1.调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近几年的实验考试题有了很大的变化,实验题一般不作为一种独立的题型,常常以“实验与探究题”的
一    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所,以语言、表情、动作、姿态为表现方式,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活动。演讲者要有鲜明的观点、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思想等,要善于用流畅生动、深刻风趣的语言和恰当的修辞打动听众。语文教师如果认真领会演讲的艺术性、逻辑性、感染性,并巧妙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定会产生出其不意的效果。  语文教学中听、说
摘 要:现阶段,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源于学生自身条件和家庭以及家长方面。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懂得彰显个性,但是团队合作意识差。在当前教育条件下,如何使学生更合理地接受第二语言教育、提升教学质量是广大教师和教育专家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合作学习;教学成绩  新型教育的基础是课改,新课标强调要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相关科目的实际应用能力
摘 要:在现代公司治理体系中,政治关联是不可避免的现象。董事会治理是公司治理核心要素之一,我国上市银行董事会治理受到政治关联的多方制约。在政治关联视角下,基于上市银行业的治理数据,借助于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实证性的检验揭示了上市银行董事会治理的微观机理,发现了董事长政治关联对公司治理存在着正向效应,并提出了上市银行董事会治理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政治关联;上市银行;董事会;公司治理;银行竞争力  
空间观念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于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尤其难以理解。即使教学之后,也还有许多学生反映不能理解。究其原因,是因为课堂并不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要求,学生活动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