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50025547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万历年间,闲居乡村多年的退休官员李乐偶然进城,被眼前的场面吓到了:那些顶着“秀才”功名的年轻人个个涂脂抹粉,穿着五彩缤纷的“性感”衣服,如妖艳美妇般招摇过市。李乐回家后怒而赋诗:“昨日入城敦,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
  其实这种“争奇斗艳”的场面,李乐并非第一次见。嘉靖年间,15岁的他与众秀才一道拜见知府,其中有个家世显赫的秀才也是浓妆艳抹,气得知府当面骂道: “你是卖唱的吗,为何如此打扮?”众人哄堂大笑。谁知几十年后,这种奇葩打扮竞成时尚。
  李乐见到的“惊艳”场面只是冰山一角,明末商品经济发达、城市文化日新月異,森严的服饰制度早被冲得支离破碎,新的风尚层出不穷。南京、苏州等大城市的服饰,两三年后就要“过时”。作为社会支柱的读书人,也成了追逐风尚的弄潮儿。
  到万历年间,这股歪风严重跑偏,甚至出现炫耀奇装异服的“服妖”。他们往往用红丝束发,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在闹市里纵酒狂歌;也有人喜欢像女子那样浓妆艳抹,戴着纸制的帽子招摇。总之就是怎么古怪怎么来,只要打扮够“妖”就能迅速蹿红,引得众人纷纷跟风。
  与此同时,读书人的奢靡之风越演越烈。只要顶着“文化精英”的头衔,哪怕兜里没几个钱,穿戴也要极度考究。万历年间,湖罗衣料还是奢侈品,但到崇祯年间,秀才们几乎每人一件湖罗衫,否则会被嘲笑。
  在这浮夸景象背后,更有读书人价值观的变化。比起明朝中期以前的“朴实”士风,明末读书人追求及时享乐,饮宴交游成风,菜品无比讲究。隆庆年间的松江,士大夫的宴会“水陆必陈”,而且“三日一小请,五日一大宴”,有的宴会甚至堆叠数十种珍馐,场面十分“大气”。
  此外,各种娱乐活动也越发兴盛。比如赌博,杭州府有次抓赌,当场揪出数十名秀才。还有秦淮河畔的风月场所,也常有读书人光顾,所谓“福慧几生修得到,家家夫婿是东林”。
  在这种环境下,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志向显得格格不入,浮躁之气弥漫。在号称“清流”的明末复社里,那些满口“家国天下”的激昂学子也不过是想借此获得“荐举”,从而一步登天。所以也就不难理解,北京城破时,周钟等复社精英为何不假思索地做了叛徒。
  世风如此,奋发上进的人反倒成了笑话。顾炎武年轻时就以匡扶天下为目标,坚持习武练剑,却被一帮浓妆艳抹、搔首弄姿的同学嘲笑,得了“顾怪”这个绰号。多年后,顾炎武慨然踏上抗清的战场,而那些“争奇斗艳”的同学早已作鸟兽散。
  既然读书人都追求享乐,那他们入仕后定会贪图名利。尤其到了风雨飘摇的明末,大小官员更将满腹才华放在搂钱上:直接侵吞白银太老土,就先将白银兑换成黄金,再将黄金兑换成古玩,美其名日“雅贿”。在“优雅”的迎来送往间,明朝官风堕落无极限,直至万劫不复。 、
其他文献
1937年1月7日,北平發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谋杀案。年仅19岁的英国姑娘帕梅拉·倭讷惨遭杀害,尸体还被肢解,内脏不翼而飞,残骸凌乱地抛在狐狸塔。狐狸塔就是位于北平东南的角楼,古时传说此地有狐狸精出没并摄人心魄、害人性命,再加上它距使领馆区和外国人聚集区很近,所以此案一经曝出便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彼时西安事变刚和平解决,张学良开启了长达几十年的囚徒生涯;在那之前,何梅协定签署,中国在华北地区
其实《两只老虎》最初是首外国歌,它的起源可追溯到17世纪的法国儿歌《雅克修士》。20世纪初,此曲传入中国,引起了广泛的传唱,先后有多個版本的填词。  这首歌曾作为《国民革命歌》,歌词是:“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
香蕉一号:大家好!我是溪流森林的评作文机器人香蕉一号。只要把你的作文塞进我的香蕉嘴里,不出一分钟我就能给你的作文打分,并且指出其中优点和缺点哦!本期等待评分的作文是六篇记述亲情的文章,一起来看看它们的评分结果吧!  每天爸爸都会变着花样给我和妈妈做不同口味的营养早餐:水煮蛋、煎蛋、荷包蛋、西红柿鸡蛋汤、鸡蛋花……就这么普通的鸡蛋,爸爸都能做出不同口味。不仅如此,爸爸煮的面条也很好吃,他的招牌美食就
按照汪曾祺的说法,汪家人具有独特的精神气质——随遇而安。尽管汪曾祺总是竭力将美的一面展现给读者,可只要细心搜求,仍可从中寻出一点破绽。  “我觉得全世界都是凉的,只有我这里一点是热的。”汪曾祺写下这句话时,28岁的他刚从失业和贫困的阴影中解脱出来。这位在西南联大即以才华而闻名的肄业生,满怀理想和抱负冲向社会时,却被无情的现实击打得遍体鳞伤。这段尴尬的经历在他晚年的回忆中几乎被淡化不提,但在他早年的
贞观元年(627年)十月,少府监丞阎立德的妹妹去世了,他向所在单位申请20天的丧假,为妹妹料理后事。古人重视亲情伦理和红白喜事,所以閻立德的要求是符合规矩的。  然而,少府监批复限假三天,理由是:阎立德负责仪仗相关工作,责任重大,不能长时间脱岗。然后,少府监将该决议上奏皇帝。其实这只是走个过场,一个芝麻小官的私事,日理万机的皇帝不可能过问。  谁知李世民注意到了这份奏表,认真审阅后做出批示:兄妹同
一   1256年的春日,首都临安(今杭州)街头有点儿躁动。那天是科举公布成绩的日子,就像今天查高考分数时的志忑一样,宋朝学子们捂着“砰、砰”跳的胸口,焦躁不安地向皇榜走去,丝毫没有注意到手心早已渗出了汗水。   21岁的文天祥也站在皇榜下。他伸长脖子,渴望在榜单中找到自己的名字。一行一行地看过去,直到看见“文天祥”三个字的时候,他才长舒了一口气。   中了进士,随后就是在集英殿对策。这都是应有的
作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泰戈尔很快受到追捧,开始周游列国。本来,他于1923年就应中方文学界的邀请而访华,但因他和儿子染病,访华日期推迟了一年。1924年,泰戈尔终于来到中国。  邀请泰戈尔的中国文化界发言人,是北京讲学社的梁启超和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从4月中旬到5月底,泰戈尔足迹遍布上海、杭州、南京、北京、汉口等城市,见了退位皇帝溥仪及国内各界一流人物如梁启超、林长民、胡适、梅兰芳、
明朝时期,很多蒙古人、色目人为了当官而选择冠以汉姓,朱元璋的诸多养子中就有叫“也先”的,部将里也有一堆“王哈喇章不花”“刘脱因不花”等稀奇古怪的名字。  然而,始终有群“幽灵”徘徊不散,阻隔了蒙汉人民的友谊之手,那就是极端民族主义者。海州儒学教官曾秉正就是其中的杠把子,他于洪武九年(1376年)向朱元璋上疏,洋洋洒洒几千字,大意就是——汉人比异族人高贵,如今他们为了升官发财就改汉姓,真是阴险狡诈。
“摩西啊,快降临我们身旁,快来到埃及土地上!请你告诉法老,把我的黎民百姓释放!”1832年,当黑人奴隶们的歌声传来时,10岁的小黑奴哈莉特正躺在屋里的泥地上,她刚刚从死神的魔爪中挣脱出来。從6岁被奴隶主出租给别人,凌辱和鞭打就伴随着她。哈莉特听说过,摩西是《圣经》里记载的英雄,他奉旨意要将在埃及为奴430年的犹太人带出火坑,迁到“流着奶与蜜的肥沃土地”迦南。因此从这时起,她便决心靠自己的力量摆脱命
唐朝的文科考试可以自选:明经科考背诵儒家经典,等于选了容易模式,但考上之后,可能很难当上大官;进士科考诗赋和政论,相当于选了困难模式,虽录取率低,但考上之后,既容易当官,在社会上又有声望。所以当时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一说,30岁中明经,已经太老了;而50岁能中进士,那说明你还很年轻有为呢。  贞元十九年(654年),31岁的白居易靠着狂做模拟真题,考上了吏部的“书判拔萃科”。中进士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