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简语文”的理·术·法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i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年前,郝洁作为省级骨干教师,到我所在的单位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参加培训,培训项目当时是我负责,由此结识。
  培训项目结束后,她返回原单位,也一直和我保持联系。她常常和我分享在语文教学中的收获与喜悦,一路走来,她对语文教学不断探索的精神、不断追求的努力,让我常常感动不已。十年时间,她从一名“上课型”的教师,逐步走向“专家型”的教师。
  我很高兴看到郝洁在个人专业成长方面的矢志不渝,即将出版的这本《小学语文教学》(人物),是多年来她对语文教学不断深入理解与创新的结晶。郝洁基于自己在阅读教学领域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她的“本简语文”教学主张。“本简语文”的提出,历经多年,也是她对语文教学逐步探索、深入理解的过程。
  郝洁的研究指向定位在语文教学层面,有三个比较明显的特点。
  一、自觉亲近理论
  在我们语文教育研究领域,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有些尴尬。一方面,理论界认为一线语文教学有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另一方面,相当比例的一线语文教师认为理论跟实践有隔膜,觉得理论不好懂或者不务实。
  郝洁在阐释“本简语文”教学主张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这种尴尬。学界内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一些理论专著,如李海林教授的《言语教学论》、王荣生教授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潘新和教授的《语文:表现与存在》、王尚文先生的《语感论》、孙绍振先生的《文学创作论》《文学文本解读学》等,都成为了她“本简语文”教学主张的理论来源。郝洁将这些理论著作中的原理,用到了她的“本简语文”教学实践中,既保障了她的研究能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又促使这些理论在实践中实现了它们自身的终极价值。
  一线语文教师主动亲近理论,对于提升教学研究品质与实效,是大有裨益的。郝洁的这本专刊,提供了例证:理论和实践交互交融,可以实现双赢。事实是清楚的:一本理论专刊,不可能解决语文教育研究方面的全部问题,但它一定解决了某一点或者某一部分。我们将多部理论专著中卓有建树的成果在实践中运用,就有可能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造。
  郝洁将“本简语文”之“本”界说为“言语交际”,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了“一点秘妙、两条线索、三个层次”的教学设计技术,是将既成理论用于实践的再生产。我想,从事理论研究工作的同志是乐见一线语文教师在实证理论的过程中创生成果的。
  二、重视建构技术
  据我对语文教育专业师范毕业生的了解,他们初上讲台后遭遇的实际困难大约是两方面:一是,不知道教什么,尤其是面对阅读教学时;二是,不知道怎么教,驾驭课堂有困惑。其实,不仅是教学新手,有相当教龄的老教师也在这两方面有困难。如果细致分析,我们可以梳理出这种现象背后的多方面原因。但最直接的原因,应该是语文教师缺少好用的教学技术。
  语文教师不同于理论研究人员。理论工作者可以在头脑中从概念到概念进行演绎推理,在观念中建构,用文字去创生他的劳动成果。语文教师却不行,他必须组织具体的教学活动。这是实战性的劳作,需要依靠教学技术。缺少技术,就会多劳少获甚至无获。然而,教材中所能给予的教学技术是有限的,甚至可以说是简陋的。如果要扎实有效地解决 “教什么”和“怎么教”的困难,就必须在文本解读、教学设计和课堂操作方面给出具体技术。郝洁“本简语文”教学主张依据理论和实践所梳理出来的文本解读技术,如“察辨字词质地”、教学设计技术“一点两线三层次”、课堂操作技术“教学板块单线推进”等,对于解决语文教师教学技术匮乏的状况有很大帮助。
  再者,郝洁重视为技术命名,重视使用实例为技术赋形。这可能为语文教学技术诞生一个通用概念系统埋下了伏笔,也可能为教学技术在语文教师的累进式传承中催生了契机。
  歌德说:“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我想,“本简语文”所创制的这些技术大概可以被称为语文教学的形式秘密。和解读文本一样,有效解读一段好的教学就应该是揭示出它在教学设计技术上的秘妙。郝洁“本简语文”教学主张技术体系的建构与完型,不仅有利于设计教学和驾驭课堂,还将会有利于解释教学。
  三、讲究研究方法
  教学研究是科学研究。如果这个判断没问题,那么即使是人文学科的教学研究,也应该采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去做。从哲学的视角看,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两个。
  一是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对于“本简语文”之“本”,郝洁显然是基于言语理论来界说的。只有确认其“本”为“言语”, “本简语文”教学内容以揭示文章“表达秘妙”为本的这个主张,在她所建构的这个体系中才能成立。以“言语”为本,“本简语文”的语文课所要教授的才可能是“表达秘妙”的知识。
  二是从实践中形成理论。“本简语文”的技术论、实践论部分原创色彩是最为鲜明的。郝洁基于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经验,所梳理、归纳出来的这些技术,也可以说是基于实践所形成的理论,至少是亚理论。这些技术,虽然做不到每篇都适用,但能够用来解决它所适用的那一类问题。例如,如果一位教师想设计一堂近似于“一课一得”的阅读教学课,“本简语文”从实践中所获得的“一点两线三层次”的设计技術就是可供其使用的。
  先用理论指导实践,保障研究方向正确;再从实践中形成理论,产出原创性成果——在演绎和归纳的交互循环中形成一个自洽的体系。我想,这可能是郝洁在推进“本简语文”教学主张相关研究过程中方法论的自觉吧。另外,郝洁自始至终把研究限定在教学层面来做,这对于开展语文教育研究的同行,也有参照作用——语文教师,在教学层面做研究,可能相对适合。明确学术身份,尊重学养实际,不随意穿越研究层面,有助于保障语文教育研究务实而不务虚。
  郝洁这本专刊,在目前阶段只是将“本简语文”作为一种教学主张提出。如果能推进研究,在技术研发、案例创制方面继续丰富成果,则有可能演进为一种具体的语文课程。如果学术素养能进一步丰厚,学术视野能进一步开阔,研究成果能进一步夯实,将“本简语文”最终演进为语文教育层面的研究也并非没有可能。
  希望郝洁的“本简语文”教学主张能在语文教育研究的进程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并不断提升。
  (作者单位: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责任编辑 田 晟
其他文献
我来自湖北,周奇兄是湖南人,能在东莞共事十多年,实在是缘分。当然,于我而言,更觉得是幸运。因为年龄相仿,且都是爱语文之人,共同话题自然不少,久之,便成为挚友。提起周奇老师,印象最深的如其名——奇!  奇遇——名师,就在身边  我从教之初,恰逢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免不了要承担各种比赛、汇报、研讨等公开课任务。我与很多年轻老师一样,每次接到任务时,便在网上看视频、搜教案,希望从中找点“灵感”
摘 要 坚持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劳动精神为背景,以农业实践为主的劳动教育课程在涉农院校广泛开展。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两方面分析目前农业实践课程存在的问题,结合“农作物栽培与管理”实例,阐述项目教学在此类课程中的创新应用及效果,为农业实践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项目教学;农业实践课程;劳动教育;农作物栽培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
学生学习写作,常常有三种状态兼在:一是在任务中,习作是一次目标清晰的学习任务,必须攻克它,完成它;二是在训练中,这样的习作任务已经不止一次遭遇过,只不过任务情境不同,侧重点不同;三是在角色中,每次习作是为了实现一个具体角色担当,为了演绎这个新角色,需要责任和智慧,更充满着趣味和挑战。前两种状态,是身体之外的教学附加,常常让学生叫苦不迭,而第三种状态则是内心的渴望,饱含游戏色彩,则让学生欲罢不能。统
一、聊天课堂的概念浅说  “聊天”,《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谈天”,轻松、自然、平和是聊天的主要特征。课堂中的“聊天”,指的是师生在放松的状态下,展开对话与互动,以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智慧的共生共长。  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审视,“聊天”的意义就在于把学生带入一种真实的交往情境。因为儿童语言能力的最初习得依托的并不是刻意的“教授”,而是自然状态下的对话与交流。把儿童从小学习语言的方式迁移到语文教
为规范市场,扶优扶强,扩大优秀产品的知名度,进而推动创名牌产品,中国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继续开展向各级各类学校、采购招标单位以及其他用户推荐教学仪器设备产品的活动。现将2009年度推荐产品(见附件一)予以通告,作为采购和招标的参考,望招标采购部门在招标采购过程中能优先采购推荐产品。  由生产企业申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主管单位把关,经中国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依据必备条件进行预审和有
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主动搜集和了解相关背景知识。  2.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体会黄继光的英雄气概,积极与同学交流感受,在想象体会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关语段。  3.关注单元整体编排,明晰阅读其他英雄人物故事的内容和任务。  教学过程:  一、课前自学,不动笔墨不读书  1.根据提示自学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黄继光语言、动作的语句,把自己体会到的英雄气概写在书
提高教育质量的内涵十分丰富,课堂教学质量无疑是重中之重。就语文课程的阅读教学而言,我们会十分关注众多提高质量的对策和方法,却容易忽略一个十分重要,但又常见的问题,那就是学生的“假性阅读”。从表象上看似乎都在认真阅读,乃至在读书时也琅琅有声,但其实并没有真正读进去。这就是俗语说的“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如果要把这种“假性阅读”下一个定义,那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发生在学生身上,可以长时间持续,徒有
鲁迅先生曾说过:“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的确,当大家都往某一个方向发展的时候,“路”便这样形成了。2016年初,我有幸加入周奇名师工作室。我们工作室有一个专项课题,叫作“基于工作室平台的语文教师个性化发展”。工作室导师周奇老师鼓励我们努力发现自身语文教学的独特之处,形成自己的教学品牌。  从此以后,我就在品牌路上砥砺前行。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几年来,我在工作室的沃土里,努力寻
摘 要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教学理念的革新,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被引入课堂,该模式可以将现代化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有机结合,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率。就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Linux网络操作系统与服务配置”中的应用与实施展開分析,以DHCP服务器的配置为例,阐述课前、课中、课后教师和学生在线上线下所扮演的角色和任务。  关键词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Linux网络操
教育是什么?  这是从事多年的教育工作后,几乎每个人都会提出的问题。  接下来,他们都会急于去寻找答案,于是就有了“盲人摸象”般的种种发现,有了自己的解释。  但也有一些人,他们已经不再迷信于自己看到的,而是静下心来去感受,去分析,去验证。孟晓东就是这群人中的一个,他用生长去定义教育。  一、追根溯源:生长是生命的共同追求,是教育的应有之意  孟晓东就像一个探索者,背着简单的行囊,以淳朴的学者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