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增长继续由前期政策刺激的偏快增长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
上半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经济运行总体良好,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其中,一季度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700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02178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86581亿元,增长9.2%。从上半年的主要指标数据看,尽管部分经济指标有所回落,但当前中国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良好,经济增长继续由前期政策刺激的偏快增长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
GDP:增速降低是政府主动调控的结果
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其中,一季度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700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02178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86581亿元,增长9.2%。从环比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2%。
多数专家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仍然强劲,尽管部分经济指标在二季度出现回落,但这是政府主动调控的结果,也是部分刺激政策退出后市场的正常反应。
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上半年GDP9.6%的增长速度说明我国经济发展势头不错。“它(GDP增速)没有过十,如果中国经济过了十甚至到了十一、十二,肯定是过热,那么我们的物价问题就会更恶化,所以现在的9.6既不是过热过快也不是下行幅度过大。”下半年要想保持中国经济的健康,核心还是要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管理好通胀预期。“这也是告诉我们下半年宏观调控的基本政策,比如说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不能改变,比如说把抑制通胀当做第一目标不能改变。”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今年全年GDP同比增速仍有望保持在9%以上的稳定增长水平。只要世界经济不出现二次衰退,我国经济演化为“硬着陆”的可能性极小。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上半年GDP数据好于市场预期,基本打消了市场对于中国经济将严重放缓的担忧,在流动性强劲、经济基本增长动力仍然保持稳定向好态势的情况下,市场也不应过度看空中国经济。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虽然经济增长速度在回落,但是速度非常缓慢,物价涨幅虽然比较高,但环比在下降,因此中国经济出现滞涨,引发“硬着陆”的可能性很小。
民生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滕泰:上半年宏观数据显示我国宏观经济20年来首次出现“软着陆”迹象。上半年GDP的增长速度符合民生证券此前的预测,综合各方面因素预计,全年GDP将在9.2%-9.5%之间,我国宏观经济增速回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我们认为,经济增长减速多少,本身并不能足以解释是否“硬着陆”。目前,观察是否“硬着陆”,关键看两条:即当采取宏观紧缩政策后,经济增速出现放缓,一是否直接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包括失业率的提高)二是否直接影响了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只要整个金融体系是基本稳定的(个别小金融机构经营困难是自然的市场现象),社会是基本稳定的,就不必担心“硬着陆”。
CPI:下半年走势将出现下行
今年1~6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5.4%。其中,6月CPI同比上涨6.4%,创下三年以来的新高,也超出市场普遍预期的6.2%,食品价格快速上涨成为主要原因,且与宏观调控政策的“时滞”有关。而猪肉价格的飙升正成为CPI高企的“罪魁祸首”,同比增长达57.1%,影响CPI上涨约1.37个百分点。中国商务部重点监测的食用农产品价格数据也显示,仅今年6月份,猪肉价格就环比上涨了13.3%。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实际通胀水平不一定那么高,但这凸显管理通胀预期的重要性。在6月CPI同比涨幅中,2/3是由食品贡献,1/5是猪肉价格推动。“不出重大意外,下半年这两项都会下来。我们已看到国家和农民都在积极增加食品尤其是猪肉供给。”剔除翘尾因素,6月CPI环比涨幅为0.277%,折合全年涨幅为3.5%左右。
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5月份的CPI同比上涨5.5%,进入了通胀,一般来讲,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必然有温和的通胀,但是根据一般规律来讲,控制在3%以下比较合理,3%到5%是一个轻微的通胀。5%到6%可能是进入通胀,6%再往上是比较严重的通胀。6月份CPI可能是顶峰,7月份会出现下行。因为进入下半年以后,价格翘尾因素的影响下降,去年下半年物价上涨对今年上半年的物价上涨影响比较大。但到下半年以后,因为去年下半年比较高,所以到下半年整个CPI的走势会出现下行的趋势。
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6月份上涨6.4%的物价指数是三年来最高点。“现在这种状况下,宏观调控的最根本性的任务和主要目标不能改变,就是要把抑制物价上涨、抑制通货膨胀放到宏观调控的第一位。回过头来我们还是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也要防止两个方面:一方面要防止经济过快过热,另外一方面也要防止它往下掉。结构调整也是这样:如果经济增长速度过快,没有结构调整就没有空间;要是经济增速大幅度往下掉,结构调整就不可能进行了。”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由于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通胀压力正从新兴经济体扩大到发达经济体,抑制物价上涨仍面临不少挑战。但是,目前我国仍为温和型通胀,且不会转为恶性通胀。预计全年CPI同比涨幅可能为5%左右。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包括:食品价格仍有上涨压力;负利率具有刺激借贷、扩张需求的作用;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短期内难以消除;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涨幅较大,对CPI的传导影响将在下半年逐步显现。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我国现阶段物价上涨的第一大因素是食品价格,因此,在货币政策适当抽紧的同时财政政策必须尽快有针对性地发挥自己的“点调控”功能,提高有效供给水平。比如财政部要进一步运用自己的资金,给农民补贴,使粮食和农副产品供给在今后一个时期能够上升,使供需趋向平衡。另外,还可动用物资储备,比如库储猪肉投放就能起到平抑物价的作用。又比如住房问题,增加公租房已成为重要的调控方向,但加快公租房、保障房建设仍需要财政支持。
民生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滕泰:6月份CPI已达到全年高点,二季度通胀高峰已过,7月份开始CPI将出现小幅回落,至四季度后期月度CPI可能降至4%以下。
贷款:下半年货币政策应保持适度紧缩
央行网站公布的2011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新增人民币贷款为4.17万亿元,新增人民币存款7.34万亿元。6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339亿元,同比多增207亿元,环比增长14.92%;人民币存款增加1.91万亿元,同比多增5685亿元,环比增长72%。6月末,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78.08万亿元,同比增长15.9%,比上月末高0.8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3.8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27.47万亿元,同比增长13.1%,比上月末高0.4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8.1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4.45万亿元,同比增长14.4%。上半年净回笼现金110亿元。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今年上半年全社会融资总量约有一半是银行信贷,其他都是非银行、非贷款类融资。“这说明融资结构在变化,银行地位有所下降,所以不能因为M2下降就断定投资下降。”
知名经济学家郎咸平:中国广义货币M2与GDP比值已近2.0,约为美国的3倍。今年政府因为猪肉价格上升,治理通货膨胀的决心是不用怀疑的,决策当局会进行严厉的打击,包括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银行利率,但是空间已经不大。中国经济存在滞胀风险,而且地方债务被低估,这才是真正值得警惕的问题。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央行通过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3次加息及公开市场操作,实现了货币信贷有序、可控的回落,在满足经济发展合理资金需求的同时,使通货膨胀的货币条件得到了初步、有效的控制。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信贷偏紧的两大表现:其一是贷款利率上扬,上浮利率的贷款占全部贷款比重已从去年的30%左右上升到目前的50%以上,下浮利率贷款占比则从去年的30%以上降至10%以下;其二是中小企业贷款难。展望下半年,信贷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预计达3万亿—3.2万亿元,全年信贷投放将达7万亿—7.3万亿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魏加宁:如果近期内再度放松银根,增长速度迅速提高,同时通胀迅速攀升,资产价格再次做大,房地产价格再次上升,将会制造一个更大的泡沫,这样做的结果是将来的某个时候会出现更大的“硬着陆”。这种风险不是说没有,如果说有关部门顶不住压力,现在把银根迅速放松就是这么一个结果。
民生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滕泰:从上半年的宏观数据来看,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还是固定资产投资,而固定资产投资居高不下不利于经济结构转型。当前货币政策的紧缩,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固定资产的加大投入,保证了未来经济增长速度回稳。下半年紧缩的货币政策成效将会逐步显现,未来政策应保持适度紧缩,但力度不宜加大,否则将制约中小企业发展,不利于宏观经济平稳运行。
外贸:全年进出口增长可能有所放缓
1至6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7036.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25.8%。其中出口8743亿美元,增长24%;进口8293.7亿美元,增长27.6%。累计顺差449.3亿美元,收窄18.2%。今年上半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8952.9亿美元,增长31.7%。其中出口4186.5亿美元,增长30.4%;进口4766.4亿美元,增长33%,高出同期全国进口增速5.4个百分点。一般贸易项下出现贸易逆差579.9亿美元,扩大55.4%。同期,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6166.4亿美元,增长16.9%。其中出口3904.5亿美元,增长17.5%;进口2261.9亿美元,增长15.9%。加工贸易项下贸易顺差1642.6亿美元,扩大19.8%。
海关总署统计司司长郑跃声:上半年出口增速有所下滑,主要是由以下四个原因造成的:第一,去年上半年我国外贸月度规模在逐步回升,基数在抬高。第二,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且仍充满变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仍未过去,中东、北非地区政局动荡,都加剧了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长的不确定性。第三,受劳动力成本以及人民币汇率上升等因素综合影响,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价格竞争优势在减弱。第四,短期内日本大地震造成了部分产品的供应链条断裂,对我国对外贸易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欧美是我国主要出口市场,今年上半年,其经济复苏进程缓慢,失业率持续居高不下,居民消费信心依然低迷,导致我对其出口明显放缓。海关统计显示,前6月,我对欧盟和美国分别出口1644.8亿美元和1455.1亿美元,增速均为16.9%,明显低于24%的同期我国出口总体增速。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李健:进出口额的高增长,既有国内外需求增加因素,也有相当大的价格上涨因素,存在通胀水分。下半年的出口形势受到外部环境影响较大,美国巨大的政府债务违约风险、欧盟几个成员国的债务问题、日本震后经济复苏艰难等,意味着发达国家经济将经历较长的低速增长期。从国内来看,中国外贸企业下半年面临的困难将加大,这包括外部需求增长放慢、人民币升值、通胀率和综合经营成本升高、资金供给趋紧等等。如果下半年世界经济贸易形势不出现大的逆转,中国全年进出口增长可能有所放缓,但是仍将实现15%左右或以上的增长。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2011年中国贸易顺差会减小,但由于美国和日本经济增速反弹,下半年的出口有可能会扩大,不过欧债危机的扩大会对国内的出口产生负面影响。在美国QE2结束之后,中国需要关注资本流动逆转的风险,即一旦出现美元升值造成资本回流美国的可能,应密切关注跨境资本流动的变化,及时调整货币政策操作的力度和方式。
房产: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遏制
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26250亿元,同比增长32.9%。其中,住宅投资18641亿元,增长36.1%。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4441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12.1%。上半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资金来源40991亿元,同比增长21.6%。6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101.75。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遏制,投资性投机性需求得到遏制,大多数城市房价环比涨幅收窄。
云南财经大学房地产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大研:从上半年房地产的数据来看,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住宅投资额、商品房销售面积、住宅销售面积均有增长。由此不难看出,尽管今年上半年,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出台了严厉的楼市调控政策,但住宅销售面积仍有增长,可见,调控效果甚微。 另外,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指数看,大多城市的房价环比涨幅确实已经趋缓。
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如果出现负增长会带来新的问题,很多房子的抵押贷款,会带来偿贷的危机和银行资产的缩水,中国不能让房价负增长,而是要保持稳定,现在房价比较高的城市,应当通过一段时间,比如五年、十年,慢慢地消化高房价,如果说五年内、十年内房价不涨或者只是缓慢地涨,慢慢地人们的购买力提高了,房价也不算是高房价。当前的房价太高、居高不下的原因,是由于我们现在的体制还不够合理,就是说土地财政成为推高房价的重要原因,我们要改革土地财政,为地方财政找到一个合理收入的来源。另外,要强化地方政府在抑制房价方面的责任。
PMI:指数回落表明中国经济开始“软着陆”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7月1日发布的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9%,环比回落1.1个百分点。该指数继续保持在50%以上,反映出当前经济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速回落态势仍在延续。6月份,20个行业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及食品制造业等12个行业达到50%以上;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8个行业低于50%。分区域来看,东、西部高于50%;中部低于50%。从产品类型看,生活消费品类企业高于50%;原材料与能源、中间品和生产用制成品类企业低于5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员张立群:6月份PMI指数继续回调,预示未来经济增长率可能继续降低。主要原因是由于库存调整,6月份购进价格指数明显降低,原材料库存指数也降低。这表明基于通胀预期改变的库存调整已经开始,并将影响经济增长回调。由于库存调整是短期现象,如果仅因此引起经济下行,预计不会很深,也不会持续很久。关键还要注意投资、消费、出口这三大需求变化趋势,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会更大。
澳新银行中国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在中国经济面临通胀压力的大背景下,PMI开始不断回落,但又处于50%上方,表明中国经济开始 “软着陆”,这将有利于中国央行对抗通胀的努力。随着大宗商品价格的下降,中国面临的通胀压力也因此有所减轻。由于实际负利率仍然高达200个基点,中国央行仍需要提高基准利率,预计中国央行可能在6月宏观数据公布前加息一次。除此之外,第三季度再度加息一次的可能性也较高。
中投顾问宏观经济首席研究员马遥:从PMI等经济先行指标及金融数据的表现来看,国内经济增长减速的态势或将延续至三季度。6月份我国制造业PMI为50.9%,已经连续三个月回落,而且分项数据显示,各项PMI 分类数据均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制造业PMI指数的连续回调可能表明未来我国工业生产增速仍将进一步放缓,从而拉低经济增速。金融数据表现也显示实体经济需求有放缓迹象。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PMI总指数仍维持在扩张水平,近期投资仍然保持高速增长、居民消费增速保持稳定,经济增长总体回落趋势平稳,“硬着陆”风险小。
上半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经济运行总体良好,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其中,一季度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700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02178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86581亿元,增长9.2%。从上半年的主要指标数据看,尽管部分经济指标有所回落,但当前中国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良好,经济增长继续由前期政策刺激的偏快增长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
GDP:增速降低是政府主动调控的结果
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其中,一季度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700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02178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86581亿元,增长9.2%。从环比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2%。
多数专家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仍然强劲,尽管部分经济指标在二季度出现回落,但这是政府主动调控的结果,也是部分刺激政策退出后市场的正常反应。
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上半年GDP9.6%的增长速度说明我国经济发展势头不错。“它(GDP增速)没有过十,如果中国经济过了十甚至到了十一、十二,肯定是过热,那么我们的物价问题就会更恶化,所以现在的9.6既不是过热过快也不是下行幅度过大。”下半年要想保持中国经济的健康,核心还是要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管理好通胀预期。“这也是告诉我们下半年宏观调控的基本政策,比如说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不能改变,比如说把抑制通胀当做第一目标不能改变。”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今年全年GDP同比增速仍有望保持在9%以上的稳定增长水平。只要世界经济不出现二次衰退,我国经济演化为“硬着陆”的可能性极小。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上半年GDP数据好于市场预期,基本打消了市场对于中国经济将严重放缓的担忧,在流动性强劲、经济基本增长动力仍然保持稳定向好态势的情况下,市场也不应过度看空中国经济。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虽然经济增长速度在回落,但是速度非常缓慢,物价涨幅虽然比较高,但环比在下降,因此中国经济出现滞涨,引发“硬着陆”的可能性很小。
民生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滕泰:上半年宏观数据显示我国宏观经济20年来首次出现“软着陆”迹象。上半年GDP的增长速度符合民生证券此前的预测,综合各方面因素预计,全年GDP将在9.2%-9.5%之间,我国宏观经济增速回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我们认为,经济增长减速多少,本身并不能足以解释是否“硬着陆”。目前,观察是否“硬着陆”,关键看两条:即当采取宏观紧缩政策后,经济增速出现放缓,一是否直接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包括失业率的提高)二是否直接影响了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只要整个金融体系是基本稳定的(个别小金融机构经营困难是自然的市场现象),社会是基本稳定的,就不必担心“硬着陆”。
CPI:下半年走势将出现下行
今年1~6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5.4%。其中,6月CPI同比上涨6.4%,创下三年以来的新高,也超出市场普遍预期的6.2%,食品价格快速上涨成为主要原因,且与宏观调控政策的“时滞”有关。而猪肉价格的飙升正成为CPI高企的“罪魁祸首”,同比增长达57.1%,影响CPI上涨约1.37个百分点。中国商务部重点监测的食用农产品价格数据也显示,仅今年6月份,猪肉价格就环比上涨了13.3%。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实际通胀水平不一定那么高,但这凸显管理通胀预期的重要性。在6月CPI同比涨幅中,2/3是由食品贡献,1/5是猪肉价格推动。“不出重大意外,下半年这两项都会下来。我们已看到国家和农民都在积极增加食品尤其是猪肉供给。”剔除翘尾因素,6月CPI环比涨幅为0.277%,折合全年涨幅为3.5%左右。
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5月份的CPI同比上涨5.5%,进入了通胀,一般来讲,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必然有温和的通胀,但是根据一般规律来讲,控制在3%以下比较合理,3%到5%是一个轻微的通胀。5%到6%可能是进入通胀,6%再往上是比较严重的通胀。6月份CPI可能是顶峰,7月份会出现下行。因为进入下半年以后,价格翘尾因素的影响下降,去年下半年物价上涨对今年上半年的物价上涨影响比较大。但到下半年以后,因为去年下半年比较高,所以到下半年整个CPI的走势会出现下行的趋势。
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6月份上涨6.4%的物价指数是三年来最高点。“现在这种状况下,宏观调控的最根本性的任务和主要目标不能改变,就是要把抑制物价上涨、抑制通货膨胀放到宏观调控的第一位。回过头来我们还是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也要防止两个方面:一方面要防止经济过快过热,另外一方面也要防止它往下掉。结构调整也是这样:如果经济增长速度过快,没有结构调整就没有空间;要是经济增速大幅度往下掉,结构调整就不可能进行了。”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由于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通胀压力正从新兴经济体扩大到发达经济体,抑制物价上涨仍面临不少挑战。但是,目前我国仍为温和型通胀,且不会转为恶性通胀。预计全年CPI同比涨幅可能为5%左右。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包括:食品价格仍有上涨压力;负利率具有刺激借贷、扩张需求的作用;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短期内难以消除;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涨幅较大,对CPI的传导影响将在下半年逐步显现。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我国现阶段物价上涨的第一大因素是食品价格,因此,在货币政策适当抽紧的同时财政政策必须尽快有针对性地发挥自己的“点调控”功能,提高有效供给水平。比如财政部要进一步运用自己的资金,给农民补贴,使粮食和农副产品供给在今后一个时期能够上升,使供需趋向平衡。另外,还可动用物资储备,比如库储猪肉投放就能起到平抑物价的作用。又比如住房问题,增加公租房已成为重要的调控方向,但加快公租房、保障房建设仍需要财政支持。
民生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滕泰:6月份CPI已达到全年高点,二季度通胀高峰已过,7月份开始CPI将出现小幅回落,至四季度后期月度CPI可能降至4%以下。
贷款:下半年货币政策应保持适度紧缩
央行网站公布的2011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新增人民币贷款为4.17万亿元,新增人民币存款7.34万亿元。6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339亿元,同比多增207亿元,环比增长14.92%;人民币存款增加1.91万亿元,同比多增5685亿元,环比增长72%。6月末,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78.08万亿元,同比增长15.9%,比上月末高0.8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3.8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27.47万亿元,同比增长13.1%,比上月末高0.4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8.1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4.45万亿元,同比增长14.4%。上半年净回笼现金110亿元。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今年上半年全社会融资总量约有一半是银行信贷,其他都是非银行、非贷款类融资。“这说明融资结构在变化,银行地位有所下降,所以不能因为M2下降就断定投资下降。”
知名经济学家郎咸平:中国广义货币M2与GDP比值已近2.0,约为美国的3倍。今年政府因为猪肉价格上升,治理通货膨胀的决心是不用怀疑的,决策当局会进行严厉的打击,包括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银行利率,但是空间已经不大。中国经济存在滞胀风险,而且地方债务被低估,这才是真正值得警惕的问题。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央行通过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3次加息及公开市场操作,实现了货币信贷有序、可控的回落,在满足经济发展合理资金需求的同时,使通货膨胀的货币条件得到了初步、有效的控制。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信贷偏紧的两大表现:其一是贷款利率上扬,上浮利率的贷款占全部贷款比重已从去年的30%左右上升到目前的50%以上,下浮利率贷款占比则从去年的30%以上降至10%以下;其二是中小企业贷款难。展望下半年,信贷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预计达3万亿—3.2万亿元,全年信贷投放将达7万亿—7.3万亿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魏加宁:如果近期内再度放松银根,增长速度迅速提高,同时通胀迅速攀升,资产价格再次做大,房地产价格再次上升,将会制造一个更大的泡沫,这样做的结果是将来的某个时候会出现更大的“硬着陆”。这种风险不是说没有,如果说有关部门顶不住压力,现在把银根迅速放松就是这么一个结果。
民生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滕泰:从上半年的宏观数据来看,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还是固定资产投资,而固定资产投资居高不下不利于经济结构转型。当前货币政策的紧缩,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固定资产的加大投入,保证了未来经济增长速度回稳。下半年紧缩的货币政策成效将会逐步显现,未来政策应保持适度紧缩,但力度不宜加大,否则将制约中小企业发展,不利于宏观经济平稳运行。
外贸:全年进出口增长可能有所放缓
1至6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7036.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25.8%。其中出口8743亿美元,增长24%;进口8293.7亿美元,增长27.6%。累计顺差449.3亿美元,收窄18.2%。今年上半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8952.9亿美元,增长31.7%。其中出口4186.5亿美元,增长30.4%;进口4766.4亿美元,增长33%,高出同期全国进口增速5.4个百分点。一般贸易项下出现贸易逆差579.9亿美元,扩大55.4%。同期,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6166.4亿美元,增长16.9%。其中出口3904.5亿美元,增长17.5%;进口2261.9亿美元,增长15.9%。加工贸易项下贸易顺差1642.6亿美元,扩大19.8%。
海关总署统计司司长郑跃声:上半年出口增速有所下滑,主要是由以下四个原因造成的:第一,去年上半年我国外贸月度规模在逐步回升,基数在抬高。第二,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且仍充满变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仍未过去,中东、北非地区政局动荡,都加剧了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长的不确定性。第三,受劳动力成本以及人民币汇率上升等因素综合影响,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价格竞争优势在减弱。第四,短期内日本大地震造成了部分产品的供应链条断裂,对我国对外贸易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欧美是我国主要出口市场,今年上半年,其经济复苏进程缓慢,失业率持续居高不下,居民消费信心依然低迷,导致我对其出口明显放缓。海关统计显示,前6月,我对欧盟和美国分别出口1644.8亿美元和1455.1亿美元,增速均为16.9%,明显低于24%的同期我国出口总体增速。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李健:进出口额的高增长,既有国内外需求增加因素,也有相当大的价格上涨因素,存在通胀水分。下半年的出口形势受到外部环境影响较大,美国巨大的政府债务违约风险、欧盟几个成员国的债务问题、日本震后经济复苏艰难等,意味着发达国家经济将经历较长的低速增长期。从国内来看,中国外贸企业下半年面临的困难将加大,这包括外部需求增长放慢、人民币升值、通胀率和综合经营成本升高、资金供给趋紧等等。如果下半年世界经济贸易形势不出现大的逆转,中国全年进出口增长可能有所放缓,但是仍将实现15%左右或以上的增长。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2011年中国贸易顺差会减小,但由于美国和日本经济增速反弹,下半年的出口有可能会扩大,不过欧债危机的扩大会对国内的出口产生负面影响。在美国QE2结束之后,中国需要关注资本流动逆转的风险,即一旦出现美元升值造成资本回流美国的可能,应密切关注跨境资本流动的变化,及时调整货币政策操作的力度和方式。
房产: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遏制
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26250亿元,同比增长32.9%。其中,住宅投资18641亿元,增长36.1%。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4441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12.1%。上半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资金来源40991亿元,同比增长21.6%。6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101.75。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遏制,投资性投机性需求得到遏制,大多数城市房价环比涨幅收窄。
云南财经大学房地产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大研:从上半年房地产的数据来看,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住宅投资额、商品房销售面积、住宅销售面积均有增长。由此不难看出,尽管今年上半年,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出台了严厉的楼市调控政策,但住宅销售面积仍有增长,可见,调控效果甚微。 另外,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指数看,大多城市的房价环比涨幅确实已经趋缓。
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如果出现负增长会带来新的问题,很多房子的抵押贷款,会带来偿贷的危机和银行资产的缩水,中国不能让房价负增长,而是要保持稳定,现在房价比较高的城市,应当通过一段时间,比如五年、十年,慢慢地消化高房价,如果说五年内、十年内房价不涨或者只是缓慢地涨,慢慢地人们的购买力提高了,房价也不算是高房价。当前的房价太高、居高不下的原因,是由于我们现在的体制还不够合理,就是说土地财政成为推高房价的重要原因,我们要改革土地财政,为地方财政找到一个合理收入的来源。另外,要强化地方政府在抑制房价方面的责任。
PMI:指数回落表明中国经济开始“软着陆”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7月1日发布的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9%,环比回落1.1个百分点。该指数继续保持在50%以上,反映出当前经济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速回落态势仍在延续。6月份,20个行业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及食品制造业等12个行业达到50%以上;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8个行业低于50%。分区域来看,东、西部高于50%;中部低于50%。从产品类型看,生活消费品类企业高于50%;原材料与能源、中间品和生产用制成品类企业低于5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员张立群:6月份PMI指数继续回调,预示未来经济增长率可能继续降低。主要原因是由于库存调整,6月份购进价格指数明显降低,原材料库存指数也降低。这表明基于通胀预期改变的库存调整已经开始,并将影响经济增长回调。由于库存调整是短期现象,如果仅因此引起经济下行,预计不会很深,也不会持续很久。关键还要注意投资、消费、出口这三大需求变化趋势,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会更大。
澳新银行中国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在中国经济面临通胀压力的大背景下,PMI开始不断回落,但又处于50%上方,表明中国经济开始 “软着陆”,这将有利于中国央行对抗通胀的努力。随着大宗商品价格的下降,中国面临的通胀压力也因此有所减轻。由于实际负利率仍然高达200个基点,中国央行仍需要提高基准利率,预计中国央行可能在6月宏观数据公布前加息一次。除此之外,第三季度再度加息一次的可能性也较高。
中投顾问宏观经济首席研究员马遥:从PMI等经济先行指标及金融数据的表现来看,国内经济增长减速的态势或将延续至三季度。6月份我国制造业PMI为50.9%,已经连续三个月回落,而且分项数据显示,各项PMI 分类数据均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制造业PMI指数的连续回调可能表明未来我国工业生产增速仍将进一步放缓,从而拉低经济增速。金融数据表现也显示实体经济需求有放缓迹象。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PMI总指数仍维持在扩张水平,近期投资仍然保持高速增长、居民消费增速保持稳定,经济增长总体回落趋势平稳,“硬着陆”风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