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推拿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此病常可反复发作,多见于20-50岁。本人自1977年以来,通过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2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720例均系门诊病例,男415例,女305例;年龄最小者20岁,最大者58岁;病程1个月一3年不等均有腰腿部疼痛,腰部压痛点明显,其中与天气变化密切者380例,外伤史者360例,患严重腰部肌肉劳损者150例,本组患者大多不能参加体力劳动,患侧臀部有不同程度的肌萎缩,多为一侧腰腿部发病。
2 治疗手法
推拿治疗本症不论病症轻重,均宜采用轻手法,治疗原则以复位手法为主。复位前应先辅助手法缓解肌紧张,为复位创造条件,然后再使用复位手法。下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辅助手法和复位手法分别介绍如下:
2.1 辅助手法 目的通利气血,缓解肌痉挛,为手法复位创造条件,患者取俯卧位,双手紧贴身旁(若俯卧困难者,用毛毯将胸腹垫高一点即可),嘱患者全身放松,这样利于手法的施行,医者立于患者身侧,先用双手多指分推背阔肌约3-4分钟,后用双拇指揉推两侧腰部(患侧应持久揉推),逐渐用力以缓解疼痛,再用双手拇指拔脊柱两侧骶脊肌。以通利气血、缓解肌痉挛,整个脊柱使用振颤法,臀部与下肢使用滚法,捋法减轻腰腿部疼痛,然后用拿法加深其强度,主要穴位腰俞、命门、八鶻、环跳、委中、阳陵泉、昆仑、髂上穴等穴(髂上穴是经验穴,位于髂前上棘和髂前下棘上1/3处,主治腰突后下肢麻痹)。
2.2 复位手法 目的使突出的髓核还纳复原,消除脊神经根的刺激或压迫,从而使破裂的椎间盘纤维环自行修复。
复位手法有两种:—种是俯卧复位法,一种是站立复位法。根据病情差异予以选用。
2.2.1 俯卧复位法:患者俯卧,医者立于患者患侧。医者用一手掌根按于突出位置以小鱼际侧面的锐骨为着力点,另一手托起对侧的健腿,以手前臂过膝为杆,做旋转运动,待患者肌肉放松思想不集中时使该腿朝后伸,两手竭力攀压,此时即听“喀嚓”一声即为复位之信号,复位后再用揉推法以巩固疗效,若无响声,待次日用站立复位法。
2.2.2 站立复位法:站立复位法较其它复位法操作较准确,有腰部畸形的患者不适宜采用此法,具体操作如下:①确定方位:患者站立,医者立于患者身后,用一手拇指按其腰部,另一手扶住患侧肩部,以左侧为例,医者以自己的左手扶肩,右手拇指置于腰部(右侧则相反),两手协调的攀压与此同时,右手拇指在患侧脊柱旁上下来回的寻找脊旁压痛点。找到压痛点后医者迅速查清属第几椎间,确定椎突偏歪方向。这叫做“确定方法”。②复位:确定位置后令患者面对窗户,双手紧抓窗户铁栏杆,身距窗户约45cm,下肢分开与肩等宽,医者立于患者背后,两手拇指放在患椎两侧余指置于腰胁两侧下肢成弓形,前弓之腿伸人患者两腿间以挡住患者健腿防止患者两腿移动,医者两手旋转患者腰部,待腰部肌肉松弛,再做弧度较大的旋转达数周之多。两拇指在患椎旁同时用力下压,迫使患者腹部贴紧窗缘,就在两拇指下压的过程中患椎即可复位。
两拇指如何协调又如何下压复位:若患椎向左突出,医者右手拇指抠住左侧脊突偏歪处,再用左手攀肩使患者向患侧侧弯到一定程度时由于拇指向上顶推两手向后旋转攀压此时听得脊柱“喀嚓”声响,或医者指下有振动感便是已经复位了。复位后患者感到腰腿轻松,当时既能弯腰抬腿,此时仍令患者直立,医者用双拇指沿脊柱上下按压5-7次,再从上而下将棘上韧带理顺3-5次,便可结束。
3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与疗效。治疗后腰部活动,功能和臀部肌肉完全恢复正常。能参加较重体力劳动,经1年以上随访未复发评为痊愈,共610例;腰腿疼痛和肌萎缩明显恢复能维持正常生活,行动自如,腰腿部有轻微疼痛,疗效维持半年以上者评为显效,共95例;腰部活动功能改善,疼痛减轻,评为好转共11例,腰部活动无改善,行动不便评为无效共4例。治疗均在1—2个疗程内,每次治疗约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以1个疗程居多。
4 临床体会
笔者通过多年临床实践认为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首先辅助手法是复位的必要准备。而复位手法是治疗本症的根本手法,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复位手法分为俯卧复位法和站立复位法,在临床上两种复位法只取其中之一即可。一般来说病症较轻,病程较短者选用俯卧复位法,可达到复位目的。若病程长,病症严重,身体尚壮实者,或俯卧复位效果不理想者可选用站立复位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此病常可反复发作,多见于20-50岁。本人自1977年以来,通过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2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720例均系门诊病例,男415例,女305例;年龄最小者20岁,最大者58岁;病程1个月一3年不等均有腰腿部疼痛,腰部压痛点明显,其中与天气变化密切者380例,外伤史者360例,患严重腰部肌肉劳损者150例,本组患者大多不能参加体力劳动,患侧臀部有不同程度的肌萎缩,多为一侧腰腿部发病。
2 治疗手法
推拿治疗本症不论病症轻重,均宜采用轻手法,治疗原则以复位手法为主。复位前应先辅助手法缓解肌紧张,为复位创造条件,然后再使用复位手法。下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辅助手法和复位手法分别介绍如下:
2.1 辅助手法 目的通利气血,缓解肌痉挛,为手法复位创造条件,患者取俯卧位,双手紧贴身旁(若俯卧困难者,用毛毯将胸腹垫高一点即可),嘱患者全身放松,这样利于手法的施行,医者立于患者身侧,先用双手多指分推背阔肌约3-4分钟,后用双拇指揉推两侧腰部(患侧应持久揉推),逐渐用力以缓解疼痛,再用双手拇指拔脊柱两侧骶脊肌。以通利气血、缓解肌痉挛,整个脊柱使用振颤法,臀部与下肢使用滚法,捋法减轻腰腿部疼痛,然后用拿法加深其强度,主要穴位腰俞、命门、八鶻、环跳、委中、阳陵泉、昆仑、髂上穴等穴(髂上穴是经验穴,位于髂前上棘和髂前下棘上1/3处,主治腰突后下肢麻痹)。
2.2 复位手法 目的使突出的髓核还纳复原,消除脊神经根的刺激或压迫,从而使破裂的椎间盘纤维环自行修复。
复位手法有两种:—种是俯卧复位法,一种是站立复位法。根据病情差异予以选用。
2.2.1 俯卧复位法:患者俯卧,医者立于患者患侧。医者用一手掌根按于突出位置以小鱼际侧面的锐骨为着力点,另一手托起对侧的健腿,以手前臂过膝为杆,做旋转运动,待患者肌肉放松思想不集中时使该腿朝后伸,两手竭力攀压,此时即听“喀嚓”一声即为复位之信号,复位后再用揉推法以巩固疗效,若无响声,待次日用站立复位法。
2.2.2 站立复位法:站立复位法较其它复位法操作较准确,有腰部畸形的患者不适宜采用此法,具体操作如下:①确定方位:患者站立,医者立于患者身后,用一手拇指按其腰部,另一手扶住患侧肩部,以左侧为例,医者以自己的左手扶肩,右手拇指置于腰部(右侧则相反),两手协调的攀压与此同时,右手拇指在患侧脊柱旁上下来回的寻找脊旁压痛点。找到压痛点后医者迅速查清属第几椎间,确定椎突偏歪方向。这叫做“确定方法”。②复位:确定位置后令患者面对窗户,双手紧抓窗户铁栏杆,身距窗户约45cm,下肢分开与肩等宽,医者立于患者背后,两手拇指放在患椎两侧余指置于腰胁两侧下肢成弓形,前弓之腿伸人患者两腿间以挡住患者健腿防止患者两腿移动,医者两手旋转患者腰部,待腰部肌肉松弛,再做弧度较大的旋转达数周之多。两拇指在患椎旁同时用力下压,迫使患者腹部贴紧窗缘,就在两拇指下压的过程中患椎即可复位。
两拇指如何协调又如何下压复位:若患椎向左突出,医者右手拇指抠住左侧脊突偏歪处,再用左手攀肩使患者向患侧侧弯到一定程度时由于拇指向上顶推两手向后旋转攀压此时听得脊柱“喀嚓”声响,或医者指下有振动感便是已经复位了。复位后患者感到腰腿轻松,当时既能弯腰抬腿,此时仍令患者直立,医者用双拇指沿脊柱上下按压5-7次,再从上而下将棘上韧带理顺3-5次,便可结束。
3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与疗效。治疗后腰部活动,功能和臀部肌肉完全恢复正常。能参加较重体力劳动,经1年以上随访未复发评为痊愈,共610例;腰腿疼痛和肌萎缩明显恢复能维持正常生活,行动自如,腰腿部有轻微疼痛,疗效维持半年以上者评为显效,共95例;腰部活动功能改善,疼痛减轻,评为好转共11例,腰部活动无改善,行动不便评为无效共4例。治疗均在1—2个疗程内,每次治疗约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以1个疗程居多。
4 临床体会
笔者通过多年临床实践认为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首先辅助手法是复位的必要准备。而复位手法是治疗本症的根本手法,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复位手法分为俯卧复位法和站立复位法,在临床上两种复位法只取其中之一即可。一般来说病症较轻,病程较短者选用俯卧复位法,可达到复位目的。若病程长,病症严重,身体尚壮实者,或俯卧复位效果不理想者可选用站立复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