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建设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windj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情况下,我国各个行业的自动化技术都得到了不断提升。机电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涉及的领域广泛,就业人口占比较大,大幅度拉动了我国经济增长。其一系列高科技技术的问世,如机械技术、电工电子技术、信号变换技术等,已经成为现代工业技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被大量应用在各行各业的生产制造过程中,从而推动了机电技术的长远发展。
  [关    键   词]  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4-0156-02
   现今的制造业主要以机电行业作为主体,产值高,就业人数比重高。中职学校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主要是培养在生产一线有实际技术操作的人员,中职院校大多以机电专业为主要教学科目,注重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中职院校把行业作为依托,采取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了解当前市场需求,打造属于自己的专业品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适应性强,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机电专业通用技能,在就业过程中可以更好地适应职业变化。本文从中职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现状入手,结合实际展开阐述,针对如何正确落实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建设进行探讨。
   一、中职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现状
   (一)中职教育大环境的贪功求名
   近年来中职院校成为很多学生追求技术傍身的不二选择,中职院校纷纷实行专业扩招,扩大教学目标,机电技术专业更是如此。人所共知,机电技术是工业生产一线技术的人才培养,良好的知识基础和院校教师的技术授课是机电技术人才培养的基本。现在专业扩招严重,招收学生自身水平参差不齐,优秀的中职教师供不应求,师生比例失衡,教学资源和基础设备也严重不足,尤其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以大量的实操为主,又需要教师的详细实践指导,导致部分学生动手实践机会和教师指导学习时间减少,设备和师资的分配不均。在这样急功近利的招生背景下,教学环境的专业性得不到体现,直接影响机电技术的长远发展。
   (二)教学课程得不到有效推进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面临的第一个教学问题是课时量较少,现在大多数中职院校都在进行课程的创新改革,不仅知识理论课时量大大减少,引导学生实际操作的技术课时也一再被缩减。没有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实施和制订,课程教学的改革计划得不到正确的实施,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对于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和牢固,而机电技术专业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更是无法达到教学的要求和应试的标准。
   (三)不完善的实训实操教学制度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要把实际动手操作作为培养学生的主要途径,现今中职院校把工学结合、情景教学作为教学宗旨。但未做到真正有效的实施,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机电实训室的环境问题,不规范的配电设置会给学生的安全埋下极大的隐患。或机电所用的机械设备问题,机电设备的不合理配置也会给学生在学习上造成困难[1]。在设备使用的方案上达不到统一标准,没有科学地进行实地调研工作,虽然有较高的成本投入但始终缺乏实用性。中职教师也会因为设备的实用性偏差而导致教学演示工作无法有效进行,理论模块知识教学效果也得不到提升。
   (四)授课模式较为抽象化
   中职院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模式较为固化,方式单一,还是以传统的口头讲述方式为主要授课形式。脱离实操而单纯强调理论教学是不可行的。理论知识的讲解没有具象化,也没有实际操作的演示结果作为依据,使大部分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书本知识在实际操作中得不到充分应用,机电技术实操时也感受不到所学习的理论知识,难以理解机电技术学习中较高难度的问题,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也使教学效率得不到提高,会打击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
   (五)协调统一机制建立不全面
   综合教学资源和教学人员是协调统一的教学机制最重要的两个方面。由于机电技术专业的涉及面广泛,专业知识技能较多,因此要把师资力量、实训场地以及实操设备在中职院校各个专业之间做到有效协调,关键就要做好合理的课程安排和调度。一些学校往往因为安排不合理,教学计划也没有在各个专业之间得到协调处理,出现同一课程不同专业撞课的现象,产生严重的教学问题。比如机电和数控专业都会有电气控制的课程学习,若教學课程没有得到合理安排,会使院校教师和实训机械设备都感到超负荷工作。现在的院校一般教学资源都是有限的,我们要把有限的资源最大化加以利用。
   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建设的举措
   (一)重视专业体系的标准化建设
   专业的课程体系组成要做到有清晰的逻辑条理,明确要求,以达到专业的课程学习规范。把具体专业课程的标准作为专业体系标准化建设的重点,可以避免混乱的教学课程产生,部分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过程不够重视,只看重教学结果,学习过程中主要培养的职业素质和知识的认识能力得不到提升。可以把权威的行业协会对于专业体系的定义作为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基础,在实际范围内采取有效举措,过程中加强力度,这样不仅可以阻止中职院校在培养中的偷工减料行为,也大大保证了教学课程的质量,实现全国中职院校的有序竞争。
   (二)利用严格的考核制度保证教学质量
   课程考核是检验中职学生对机电技术知识掌握的具体程度的重要手段之一,要严格加以实施。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也是由教师评判和学生考评两种方法构成,学生的考核主要体现在建立机电技术课程考核标准方面,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培养优秀毕业生是重要保障。当代条件下,中职院校的机电技术课程考核体系仍然存在一些不足,考核的制度大多由授课教师自行规定,缺少监督,没有严格的准绳,没有一个标准的机电技术制度考核形成[2]。在这方面要像外国工业和生产制造业发达的国家学习,建立严格的课程考核任务,按照标准由第三方进行评判。学生只有掌握好所学知识要点才能通过考核,没有教师的个人主观发言,公平公正,只有学生的自强和教师的自律才能把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建设工作发展得更好。    (三)完善实训专业设备的建设
   一直以来,中职院校的机电技术专业课程都是以实训教学为主体的,教学机器设备在教学过程中有着较高的利用率,也是提高教学水平的第一方法。中职院校要在学校里建设带有专业设备的实训室,并且需要一线教师的亲身参与,对设备的添加有知情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给出合理建议,形成科学的实训教学方案。除此之外,实训室作为重要的小规模教学基地,需要进行日常管理,制订完善的管理方案,责任到人,明确管理目标和管理条例,加强学生对实训设备的了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四)提高专业教师待遇,加强竞争
   机电技术专业的一线教师有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要想提升专业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最好的办法就是调整他们的精神和物质层面的待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教学难题,自身主观能动性的提升能够使教师积极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促成良好的长效管理协调机制。例如,可以做好中职院校各个相近专业之间的协调,增强教师之间的交流,探索新的教课制度,教师之间可以进行轮课方式,改变现今中职院校教学方式单调、一成不变、一门课程教到底的情况以及在同一专业体系不同课程相互之间熟悉较少的弊端,培养一专多能机电技术应用的优秀教师团队[3]。专业上相近的课程,能够有效解决课程拥挤的情况,更能合理安排人员配置,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也为各个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奠定基础。
   实践证明,竞争机制的合理引进有利于提升中职院校机电技术专业教师队伍的水平。竞争机制的意义在于人才对更多知识技能的掌握,以及中职教师在这样良性竞争的情况下更好的发展。比如适当地进行教师授课比赛、技能交流大会、校企联合开发教学项目等,既能促进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同时又有切合实际的重要意义。院校的领导应顺势而为,给中职学校教师一个良好的教学发展环境,抛弃之前陈旧的固有评定教学能力的做法,使其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专心搞科研技术,积极提升自己,只有达到以上要求,才能使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建设工作得到发展,为国家培养新一代的技术人才。
   (五)基于专业的项目教学
   教学工作成果的产生离不开教学工作的长期进行,在获得一个完整的教学程序时,就是“工作过程”。目前,教学过程有工作过程规范性、工作过程标准性和科学性等特点,教学时刻根据教学内容来进行具体的教学项目,实现以实践教学为主、课堂教学为辅的观念转变,以教授技能为主、知识传授为辅的教学转变,实施“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方式一体化,不再以中职教师为指导,转向以学生为主导,侧重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这三个方面。
   例如,在中职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中液压与气动技术,若仅按照课本内容授课,教师讲得再细致、透彻,学生最后还是体会不到其中实用的原理[4]。项目教学可以以课程的实际应用作为依据,甄选出液压千斤顶的拆装,自卸车液压系统的安装调试等为基础,形成不同的学习项目,把知识信息彻底贯彻到教学项目里。这种教学方式在于理论、实践、综合素质的有效融合,把教学的内容重新划分,打破原有的知识体系,对于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在教学项目里做到合理分配,把学生作为中心主体设计教学项目,促使学生更好地分析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增强对于机电技术的掌握与应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在教学上实行全面的教学方式,是机电技术广泛应用的基础条件之一,对于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有着显著的提升作用。加大对中职学生机电技术的教学力度,不仅可以提升中國机电技术的水平,也决定了机电应用专业课程建设的整体方向。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建设工作始终是围绕对学生实操技术的提升和专业方向的落实展开,以培养国家一线技术人员为重点,贯彻实施以岗位需要和工作实践为目标的宗旨[5]。近年来,由于机电技术的应用备受关注,在掌握其实际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制订具有针对性的、完善的发展策略,可以推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王艳梅.浅谈中职机电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11):156-157.
   [2]王振振.创新及深化中职机电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内燃机与配件,2020(20):227-228.
   [3]李文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D].天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20.
   [4]杨斌.中职学校气动与液压传动课程教学方法优化[D].长春:长春师范大学,2020.
   [5]包小平.中职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3):68-69.
  ◎编辑 鲁翠红
其他文献
[摘 要] 信息技术正被普遍应用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展现了无可比拟的优势。在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中,要与时俱进,借助信息技术这一有效的教学载体,革新教学方式,重塑课程教学新形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更好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彰显职业教育、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实现立德树人视角下教学与育人的双重目标。  [关 键 词] 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信息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摘 要] 3D打印技术作为传统制造业中新出现的一种加工方式,在社会各种行业和领域中,都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和应用。那么将其应用于中职机电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现有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枯燥、缺乏创新和应用性的特点,使学生在实体模型的帮助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环节。  [关 键 词] 3D打印;中职;机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摘 要] 从阐述OBE理念的内涵入手,将应用型本科教育和职业教育进行区分,立足于多个角度来深入探究以OBE理念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通信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有效举措,主要目的在于实现以OBE理念为正确指导,进一步推动通信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改革创新,期望为广大教学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 键 词] OBE理念;应用型本科;通信工程专业;特色建设;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7
[摘 要] 传统手工技艺传承教育对于服装专业的学生来说,既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在国家大力倡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背景下,在服装专业教学中发掘和利用非遗文化资源,通过有效的创新路径,不仅能够形成专业学科特色,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更能促进学生所学知识与传统手工技艺结合,提升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  [关 键 词] 传统手工技艺;服装专业;“非
[摘 要] 从教学设计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业务能力等角度分析了全媒体时代影响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提高理论水平、优化教学内容、拓展教学平台等方面针对性地提出了全媒体时代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的方法路径。  [关 键 词] 全媒体;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摘 要] 高校廉潔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议题。民办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是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加强民办高校廉洁文化建设对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贯彻、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民主文明校园构建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民办高校廉洁文化建设在思想认识、体制机制、传播渠道、舆论氛围方面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民办高校应提高对廉洁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健全廉洁文化建设的长
[摘 要] 随着当前社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随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尤其是“互联网+”概念的出现,为教育领域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互联网+教育”这一概念在现实生活中推进落实的重要尝试,其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正在推动着中职语文教学的快速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翻转课堂在中职语文教育中的应用效率,需要对翻转课堂的应用理论和具体策略进行进一步探索,深
[摘 要] 我国全面开放的二孩政策,为国内的公共服务以及资源环境都带来了一定的压力,特别是为学前教育事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与挑战。作为教育事业的基础,学前教育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的发展走向以及人才的培养趋势,因此人们对学前教育事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也逐渐提升。在当下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背景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开展的“园校”合作有助于提升高校学前教育学生的综合能力
[摘 要] 部分大学生很难进入学习状态,主要是因为其学习动机较低、意志力较弱,因此将通过《学习动机测验》《意志力测验》、N-back任务测验等方式检测大学生的学习状态,判断哪些学生易于进入学习状态、哪些学生难以进入学习状态,并分析学习动机等因素对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影响。  [关 键 词] 大学生;学习状态;心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