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颁布,标志着我国进入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阶段,从2004年起,普通高级中学陆续进入新课程的实验阶段。在教育部的组织下,《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2003年公布,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化学教科书也相继问世,化学课程呈现出一个化学课程标准下的多种版本教科书的形势(简称“一标多本”)。
一、本文的背景
陕西省使用人教版的新教材已经两年了,在这两年里一线教师对新课标的教科书褒胜于贬,好评胜过抵制。但是在使用和把握新教材时,绝大多数教师有新瓶装旧酒的倾向。由于新教材的两个必修六个选修模块极大程度的改变了以前两本教科书包办的局面,尤其在使用必修一的时候,我身边的绝大多数教师反映课时紧张,需要补充的知识点太多。
二、处理新教材的对策和建议
1.研读课程标准,重视三维目标的培养
化学课程标准是普通高校招生化学科考试的命题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构建了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从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学生志趣的潜能差异以及发展的需要,结合化学学科特点设置了课程模块。认真阅读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了解各模块教材,熟悉模块教材的专题、单元名称,达到能清楚地理解内容要点、编写层次以及编写顺序。
2.新旧教材对比学习,找出区别与联系
陕西省使用人教版的新教材已经两年了,新教材一线教师只有站在编者的角度钻研教材,了解编排体系,理解编者意图, 才能居高临下地把握教材。其次读懂教材是备好课的前提,只有深入透彻地理解教材才能准确无误地传授知识。大纲版本时期,“物质的量”单独设置为一章的内容,共有知识点8个,总课时为12个课时,是高中化学所占课时较多的一个章节,而高考中对物质的量的考查也占很大的分数,而课标版本人教版的知识点变动比较大,只有四个知识点,总课时为3个课时。
3.明确物质的量在中学的地位
要想把握本节知识的内容,就必须对教材很熟悉,明确本节内容在整套教科书的地位。“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教材中从宏观物质到微观粒子的一个桥梁,有助于学生从定性到定量的去判断化学反应的进行程度,更透彻的明白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对于学生深入理解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之间的联系,形成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灵活掌握物质的量相关知识,才能真正了解元素化学的本质。
4.认真研读考试大纲
认真研读考试大纲,与课改之前的考纲进行细致对比。以应对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的改变。从而加深对知识内容能力层次的理解,明确考试能力的要求。考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虽然考纲中关于物质的量的考查近几年来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但总的趋势是;稳中求变,稳中求改,稳中求新,新中突出能力。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后,更不能只以近几年高考试题的要求、难度为参照物进行急功近利、想当然的复习。明年陕西省是课改后的第一年高考,不管是理论研究者还是高中化学教师都应该积极关注考纲变化,从而制定出适应的对策以及复习的方案,一定要杜绝新瓶装老酒。
5.分析物质的量的高考趋势
毋庸置疑,高考始终是一个标杆、一个方向,三年的高中生活,既要让学生全面发展也要使其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所以就必须研究高考,研究高考的趋势。教师在设计本节知识之前就必须要在研究教材的前提下,对高考方向、高考试题进行二次分析、二次设计。
纵观全国各地的高考化学试题中,“物质的量”几乎为必考题,且多以选择题形式呈现。物质的量是中学化学的一个基本物理量,是高中化学计算的基础与核心。近年高考降低了化学计算的要求和难度,更加侧重概念考查和基本计算考查,更为重要的是密切联系重要物质结构、氧化还原、元素化合物等知识,其中尤其是以阿伏伽德罗常数为中心来设计命题,联系重要化学基础知识,从而使其命题内容广泛,灵活性强和更具有能力要求。
三、启示及思考
学生思维水平的欠缺与“物质的量”本身的抽象难懂,形成了一组较难调节的矛盾。同时,以“物质的量”为基础,又导出了“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伽德罗定律”等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公式,这些全新的抽象难懂的概念和公式聚集在一起,对他们来说具有高密度的认知陌生性,而且还要在4个课时左右的时间内学完,这是对学生认知的又一挑战。
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适应课标、教材的变化,不至于拿着新课程改革的课程标准、教科书还是按照大纲版本的难度进行教学,始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必须是理论研究者和一线教师来共同配合应对。本文期待以对正使用的人教版本不同时期的教科书上“物质的量”一节内容,让更多的教师和理论人员对新课程教材实施,献策献计,共同促进新课程的实施,更好地服务于一线教学。
作者单位:西安市阎良区西飞第一中学
一、本文的背景
陕西省使用人教版的新教材已经两年了,在这两年里一线教师对新课标的教科书褒胜于贬,好评胜过抵制。但是在使用和把握新教材时,绝大多数教师有新瓶装旧酒的倾向。由于新教材的两个必修六个选修模块极大程度的改变了以前两本教科书包办的局面,尤其在使用必修一的时候,我身边的绝大多数教师反映课时紧张,需要补充的知识点太多。
二、处理新教材的对策和建议
1.研读课程标准,重视三维目标的培养
化学课程标准是普通高校招生化学科考试的命题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构建了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从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学生志趣的潜能差异以及发展的需要,结合化学学科特点设置了课程模块。认真阅读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了解各模块教材,熟悉模块教材的专题、单元名称,达到能清楚地理解内容要点、编写层次以及编写顺序。
2.新旧教材对比学习,找出区别与联系
陕西省使用人教版的新教材已经两年了,新教材一线教师只有站在编者的角度钻研教材,了解编排体系,理解编者意图, 才能居高临下地把握教材。其次读懂教材是备好课的前提,只有深入透彻地理解教材才能准确无误地传授知识。大纲版本时期,“物质的量”单独设置为一章的内容,共有知识点8个,总课时为12个课时,是高中化学所占课时较多的一个章节,而高考中对物质的量的考查也占很大的分数,而课标版本人教版的知识点变动比较大,只有四个知识点,总课时为3个课时。
3.明确物质的量在中学的地位
要想把握本节知识的内容,就必须对教材很熟悉,明确本节内容在整套教科书的地位。“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教材中从宏观物质到微观粒子的一个桥梁,有助于学生从定性到定量的去判断化学反应的进行程度,更透彻的明白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对于学生深入理解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之间的联系,形成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灵活掌握物质的量相关知识,才能真正了解元素化学的本质。
4.认真研读考试大纲
认真研读考试大纲,与课改之前的考纲进行细致对比。以应对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的改变。从而加深对知识内容能力层次的理解,明确考试能力的要求。考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虽然考纲中关于物质的量的考查近几年来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但总的趋势是;稳中求变,稳中求改,稳中求新,新中突出能力。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后,更不能只以近几年高考试题的要求、难度为参照物进行急功近利、想当然的复习。明年陕西省是课改后的第一年高考,不管是理论研究者还是高中化学教师都应该积极关注考纲变化,从而制定出适应的对策以及复习的方案,一定要杜绝新瓶装老酒。
5.分析物质的量的高考趋势
毋庸置疑,高考始终是一个标杆、一个方向,三年的高中生活,既要让学生全面发展也要使其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所以就必须研究高考,研究高考的趋势。教师在设计本节知识之前就必须要在研究教材的前提下,对高考方向、高考试题进行二次分析、二次设计。
纵观全国各地的高考化学试题中,“物质的量”几乎为必考题,且多以选择题形式呈现。物质的量是中学化学的一个基本物理量,是高中化学计算的基础与核心。近年高考降低了化学计算的要求和难度,更加侧重概念考查和基本计算考查,更为重要的是密切联系重要物质结构、氧化还原、元素化合物等知识,其中尤其是以阿伏伽德罗常数为中心来设计命题,联系重要化学基础知识,从而使其命题内容广泛,灵活性强和更具有能力要求。
三、启示及思考
学生思维水平的欠缺与“物质的量”本身的抽象难懂,形成了一组较难调节的矛盾。同时,以“物质的量”为基础,又导出了“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伽德罗定律”等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公式,这些全新的抽象难懂的概念和公式聚集在一起,对他们来说具有高密度的认知陌生性,而且还要在4个课时左右的时间内学完,这是对学生认知的又一挑战。
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适应课标、教材的变化,不至于拿着新课程改革的课程标准、教科书还是按照大纲版本的难度进行教学,始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必须是理论研究者和一线教师来共同配合应对。本文期待以对正使用的人教版本不同时期的教科书上“物质的量”一节内容,让更多的教师和理论人员对新课程教材实施,献策献计,共同促进新课程的实施,更好地服务于一线教学。
作者单位:西安市阎良区西飞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