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开发他们的潜能,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呢?
一、充分发挥研读的自主性
研读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自主地阅读获取和运用”,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了阅读教学课堂的主人。每一个学生都蕴藏着想学习的可能性,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学习和发展的权利。当学生们进行研究性阅读时,学习活动愈是自主,那么研读的过程就愈是反映学生的个性,就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我们教师必须真正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条件去探索,去读书研究,真正实现自我发现和发展。而教师的指导则主要在于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的环境和氛围,使课堂上产生融洽的师生情感,积极的情绪体验,让学生在知识的探索、能力的发挥上达到最佳状态。尽量让学生多观察,多独立思考,尽量让学生多读多说,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做。变课堂为一个充满创造与发现的乐园,从而充分发挥研读的自主性,使学生个性发展获得最佳效果。
二、着力倡导感悟的独立性
语文课是师生个性驰骋的领域,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个性关键在于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感悟。“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因为每个学生具体的阅读,有着各自注重的焦点,每一位学生的理解,都与原有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和阅读习惯有关。即使对同一篇课文,不同的学生在同一个教师的指导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感情,甚至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里,对同一课文的感悟也会有差异,在研读的过程中出现学生独立自主的感悟,是正常的、健康的、可喜的,教师要珍视、尊重并大加鼓励的。正是这种不同的阅读感悟,这种个性差异的阅读感悟,对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个性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努力展现交流的真实性
在课堂中,学生的交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研读成果,并与同伴交流。在交流中获得发展。因此,我们要努力展现课堂交流的真实性。交流时,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允许学生独树一帜,允许学生与老师争论,允许学生随时质疑,允许学生自由表达,也允许学生保留看法,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课堂是允许出错的地方”,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讲对了给予肯定、赞扬,讲错了要热情帮助其纠正。应该允许学生尝试错误;体现课堂交流的真实性,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发展的思维空间,让每一节课在每位学生的心目中都成为施展才华的舞台。记得曾听了一节《狐假虎威》课文的教学,在让学生自由阅读了文章后,老师请学生来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教师话音刚落,几十只小手举了起来。学生1:“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欺骗别人,真是个大坏蛋!”学生2:“狐狸非常狡猾,把老虎和小动物都骗了,我们可不能像狐狸那样去骗人。”学生3:“我不同意他的意见,狐狸虽然狡猾,可它非常聪明,有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老师也许未曾料到学生有这样的想法,在愕然之余亲切地说:“噢,狐狸也值得学习呀,那你来说说看你是怎么想的,好吗?”学生3:“狐狸让老虎逮住了,可它一点也不慌张,还把老虎给骗了,说明它很聪明,值得我们学习。”学生4:“狐狸如果不骗老虎的话,说不定早就给老虎吃了。你看,它多会保护自己呀!”……学生不迷信教师,不迷信教材,在课堂上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真实地展现了自己的学情,充分展示了个性。
四、真诚尊重学习的选择性
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就必须真诚尊重学生学习的选择性。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假造性的劳动过程,创造性越高,学习的效果应当越好。然而,由于学生长期按教师的指令学习,只会用划一的方式去学习,这必然使学生的创造性受到限制,学生也由于长期失去个人选择学习的机会,个人的发展受到了压抑。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学会选择,在选择中学会判断,给每一个学生自主性的活动实践的机会,尊重学生对学习的选择,才能使活动具有真正的教育价值。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就应在更多的环节上,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如初读课文时,我们往往要检查一下学生是否真的读通了课文。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和同伴一起来分工朗读课文,也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个最难读的句子,或者挑一个自己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来潜心品读……把读的选择性充分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感受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深读课文时,我们要启发学生去提炼课文的主线,然后开门见山地提出研读专题,以便学生更好地展开有选择性的学习。此时,我们可以把学生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研读的质量。如教《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我在和学生一起提炼了课文主线后,出示了研读专题:“你喜欢漓江的水,还是桂林的山呢?为什么?”然后让学生分小组有选择地研读课文,喜欢桂林山的就研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喜欢漓江水的就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因为学生研读的是自己喜欢的内容,自然非常投入,学习效果也就出来了。
总之,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和完善,这是人的本性要求,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者单位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山腰中心小学)
一、充分发挥研读的自主性
研读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自主地阅读获取和运用”,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了阅读教学课堂的主人。每一个学生都蕴藏着想学习的可能性,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学习和发展的权利。当学生们进行研究性阅读时,学习活动愈是自主,那么研读的过程就愈是反映学生的个性,就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我们教师必须真正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条件去探索,去读书研究,真正实现自我发现和发展。而教师的指导则主要在于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的环境和氛围,使课堂上产生融洽的师生情感,积极的情绪体验,让学生在知识的探索、能力的发挥上达到最佳状态。尽量让学生多观察,多独立思考,尽量让学生多读多说,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做。变课堂为一个充满创造与发现的乐园,从而充分发挥研读的自主性,使学生个性发展获得最佳效果。
二、着力倡导感悟的独立性
语文课是师生个性驰骋的领域,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个性关键在于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感悟。“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因为每个学生具体的阅读,有着各自注重的焦点,每一位学生的理解,都与原有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和阅读习惯有关。即使对同一篇课文,不同的学生在同一个教师的指导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感情,甚至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里,对同一课文的感悟也会有差异,在研读的过程中出现学生独立自主的感悟,是正常的、健康的、可喜的,教师要珍视、尊重并大加鼓励的。正是这种不同的阅读感悟,这种个性差异的阅读感悟,对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个性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努力展现交流的真实性
在课堂中,学生的交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研读成果,并与同伴交流。在交流中获得发展。因此,我们要努力展现课堂交流的真实性。交流时,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允许学生独树一帜,允许学生与老师争论,允许学生随时质疑,允许学生自由表达,也允许学生保留看法,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课堂是允许出错的地方”,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讲对了给予肯定、赞扬,讲错了要热情帮助其纠正。应该允许学生尝试错误;体现课堂交流的真实性,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发展的思维空间,让每一节课在每位学生的心目中都成为施展才华的舞台。记得曾听了一节《狐假虎威》课文的教学,在让学生自由阅读了文章后,老师请学生来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教师话音刚落,几十只小手举了起来。学生1:“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欺骗别人,真是个大坏蛋!”学生2:“狐狸非常狡猾,把老虎和小动物都骗了,我们可不能像狐狸那样去骗人。”学生3:“我不同意他的意见,狐狸虽然狡猾,可它非常聪明,有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老师也许未曾料到学生有这样的想法,在愕然之余亲切地说:“噢,狐狸也值得学习呀,那你来说说看你是怎么想的,好吗?”学生3:“狐狸让老虎逮住了,可它一点也不慌张,还把老虎给骗了,说明它很聪明,值得我们学习。”学生4:“狐狸如果不骗老虎的话,说不定早就给老虎吃了。你看,它多会保护自己呀!”……学生不迷信教师,不迷信教材,在课堂上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真实地展现了自己的学情,充分展示了个性。
四、真诚尊重学习的选择性
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就必须真诚尊重学生学习的选择性。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假造性的劳动过程,创造性越高,学习的效果应当越好。然而,由于学生长期按教师的指令学习,只会用划一的方式去学习,这必然使学生的创造性受到限制,学生也由于长期失去个人选择学习的机会,个人的发展受到了压抑。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学会选择,在选择中学会判断,给每一个学生自主性的活动实践的机会,尊重学生对学习的选择,才能使活动具有真正的教育价值。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就应在更多的环节上,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如初读课文时,我们往往要检查一下学生是否真的读通了课文。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和同伴一起来分工朗读课文,也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个最难读的句子,或者挑一个自己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来潜心品读……把读的选择性充分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感受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深读课文时,我们要启发学生去提炼课文的主线,然后开门见山地提出研读专题,以便学生更好地展开有选择性的学习。此时,我们可以把学生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研读的质量。如教《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我在和学生一起提炼了课文主线后,出示了研读专题:“你喜欢漓江的水,还是桂林的山呢?为什么?”然后让学生分小组有选择地研读课文,喜欢桂林山的就研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喜欢漓江水的就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因为学生研读的是自己喜欢的内容,自然非常投入,学习效果也就出来了。
总之,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和完善,这是人的本性要求,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者单位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山腰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