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这节课的新课教学中运用了小组合作教学,用小组成果展示单来展示和评价小组的成果。下面针对这节课就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因、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收获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能量的流动》 小组合作 分板块分层教学 成果展示单 教学设计
【分类号】G622
正文:
本节课将该课题分为两个板块,完全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板块式学习,在第二个板块中实施分层次布置小组任务。
1 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因
本课知识清晰,分为两个板块。同时两个板块难度递增,小组合作学习由简到繁,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对于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展开数据分析,要求学生将数学作为工具,对数据展开分析,寻找能量流动的特点。该板块难度较大,更需要集体的智慧。本课利用了草→兔子→鹰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感受到小草渺小身姿背后的卓越付出,收获情感影响。
2.课堂设计过程
2.1导入:用《胖兔子》的视频导入。引起关注,播放完连续提问:画面的主角是谁?主题活动是什么?进行该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引出了这节课的标题,写出了一条食物链草→兔子→鹰。
2.2将全班同学分为三个大组,每个大组中又有几个平行的小组:青草组(青草1、2、3组)、兔子组(白、黑、灰兔组)、雄鹰组(雄鹰A、B、C组)。每个小组由座位前后的四个同学一组,四个同学根据自身特长自主选择角色:中心代言人、优美记录员、质量督查员、万能替补(组长)。
2.3小组合作学习板块之一———能量流动过程
为了让小组成员目标明确和统一,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张小组成果展示单,展示单上有小组职责以及相应的汇报区域,为小组成果展示做准备。
例如青草1组的展示单部分
【学生活动一】对于食物链草→兔子→鹰各个环节能量进行分析
小组职责:
1、对相应营养级的能量来源和去路进行分析(在图中添加文字和箭头)(箭头數量自定)
2、准备好小组成果展示以及发言代表发言
小组完成讨论和记录后,首先将青草组以实物投影的形式展示给全班,并由发言人代表小组发言,其他平行小组进行补充,集体完善。解决青草的能量流动过程后,兔子组和雄鹰组结合小组原有的结论和成果展示过程中新的收获,迅速的达成了一致,完成了第一个板块的教学,得出了能量流动过程“一来三去”。
2.4 小组合作学习板块之二————能量流动特点
分组方式主要考虑座位邻近,所以小组之间成绩并不均衡。对此,展示单上关于小组职责部分有明显的层次,一些小组任务相对简单一点,例如下面展示的表格方式,鼓励他们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基础上可以尝试不同的方式。还有一些小组任务相对复杂些,没有明确的数学分析方式,只提出用数学作为工具呈现出对数据的处理。例如其中一组
【学生活动二】对于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展开数据分析
小组职责:
1、在空白区域绘制表格,呈现每一个营养级能量的去向(完成任务后可用其他方式尝试)
2、利用小组呈现的内容,讨论并得出结论
3、准备好小组成果展示以及发言代表发言
我们的图形名称是:
我们分析得出的结论有:
完成后,对展示方式进行了统计,表格、扇形图、柱形图、曲线图等等方式都有使用,发言代表们自由的展示小组的成果,其他小组的同学对展示小组的成果进行评价、修改、补充。同学们发言踊跃、思维的火花不断闪现,最后大家得出了能量流动的两个特点:逐级递减和单向传递。该部分掀起了课堂的最高潮。
2.5 情感升华
针对能量流动有逐级递减,传递效率在10%—20%之间。借助课堂的分组情况让同学们对草→兔子→鹰这条食物链的人数进行合理的再分配(青草50人,兔子12人,雄鹰2人),既让学生了运用新学知识、同时体会到小草的价值和雄鹰的不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学会尊重多样性。
3 小组合作教学中的体会
3.1小组目标统一、分工明确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角色分配时,尊重同学们自己选择,每个同学的任务明确。将班级的三个大组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小组无意识的进入了竞争之中。小组共有一个展示单,使得小组成员团结、积极、活跃。
3.2 精心设计问题、成果展示单
精心设问让问题太简单变成无效的提问,也不至于太难,让学生无从入手使得小组合作冷场。在设计成果单时,照顾到小组之间能力的差异,根据各小组在第一个板块的表现,分配了不同不同难度层次的任务,尽量的使得每个小组都能参与有收获有提升。
3.3情感教育
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不但有利于教学任务完成,有利于学生思维训练提高学习的准确性,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以及自主性。借助课堂知识,上升到情感的教育,这是现在和未来的双重收获。
【参考文献】
1 王坦主编;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践;北京 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年第34-37
2 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编 ;高中新课程生物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
3 李亚娟 ;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谈“说课” ,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1年06期
4 魏威;例析能量传递效率计算;高中生学习(高二版);2011年01期
关键词:《能量的流动》 小组合作 分板块分层教学 成果展示单 教学设计
【分类号】G622
正文:
本节课将该课题分为两个板块,完全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板块式学习,在第二个板块中实施分层次布置小组任务。
1 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因
本课知识清晰,分为两个板块。同时两个板块难度递增,小组合作学习由简到繁,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对于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展开数据分析,要求学生将数学作为工具,对数据展开分析,寻找能量流动的特点。该板块难度较大,更需要集体的智慧。本课利用了草→兔子→鹰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感受到小草渺小身姿背后的卓越付出,收获情感影响。
2.课堂设计过程
2.1导入:用《胖兔子》的视频导入。引起关注,播放完连续提问:画面的主角是谁?主题活动是什么?进行该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引出了这节课的标题,写出了一条食物链草→兔子→鹰。
2.2将全班同学分为三个大组,每个大组中又有几个平行的小组:青草组(青草1、2、3组)、兔子组(白、黑、灰兔组)、雄鹰组(雄鹰A、B、C组)。每个小组由座位前后的四个同学一组,四个同学根据自身特长自主选择角色:中心代言人、优美记录员、质量督查员、万能替补(组长)。
2.3小组合作学习板块之一———能量流动过程
为了让小组成员目标明确和统一,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张小组成果展示单,展示单上有小组职责以及相应的汇报区域,为小组成果展示做准备。
例如青草1组的展示单部分
【学生活动一】对于食物链草→兔子→鹰各个环节能量进行分析
小组职责:
1、对相应营养级的能量来源和去路进行分析(在图中添加文字和箭头)(箭头數量自定)
2、准备好小组成果展示以及发言代表发言
小组完成讨论和记录后,首先将青草组以实物投影的形式展示给全班,并由发言人代表小组发言,其他平行小组进行补充,集体完善。解决青草的能量流动过程后,兔子组和雄鹰组结合小组原有的结论和成果展示过程中新的收获,迅速的达成了一致,完成了第一个板块的教学,得出了能量流动过程“一来三去”。
2.4 小组合作学习板块之二————能量流动特点
分组方式主要考虑座位邻近,所以小组之间成绩并不均衡。对此,展示单上关于小组职责部分有明显的层次,一些小组任务相对简单一点,例如下面展示的表格方式,鼓励他们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基础上可以尝试不同的方式。还有一些小组任务相对复杂些,没有明确的数学分析方式,只提出用数学作为工具呈现出对数据的处理。例如其中一组
【学生活动二】对于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展开数据分析
小组职责:
1、在空白区域绘制表格,呈现每一个营养级能量的去向(完成任务后可用其他方式尝试)
2、利用小组呈现的内容,讨论并得出结论
3、准备好小组成果展示以及发言代表发言
我们的图形名称是:
我们分析得出的结论有:
完成后,对展示方式进行了统计,表格、扇形图、柱形图、曲线图等等方式都有使用,发言代表们自由的展示小组的成果,其他小组的同学对展示小组的成果进行评价、修改、补充。同学们发言踊跃、思维的火花不断闪现,最后大家得出了能量流动的两个特点:逐级递减和单向传递。该部分掀起了课堂的最高潮。
2.5 情感升华
针对能量流动有逐级递减,传递效率在10%—20%之间。借助课堂的分组情况让同学们对草→兔子→鹰这条食物链的人数进行合理的再分配(青草50人,兔子12人,雄鹰2人),既让学生了运用新学知识、同时体会到小草的价值和雄鹰的不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学会尊重多样性。
3 小组合作教学中的体会
3.1小组目标统一、分工明确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角色分配时,尊重同学们自己选择,每个同学的任务明确。将班级的三个大组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小组无意识的进入了竞争之中。小组共有一个展示单,使得小组成员团结、积极、活跃。
3.2 精心设计问题、成果展示单
精心设问让问题太简单变成无效的提问,也不至于太难,让学生无从入手使得小组合作冷场。在设计成果单时,照顾到小组之间能力的差异,根据各小组在第一个板块的表现,分配了不同不同难度层次的任务,尽量的使得每个小组都能参与有收获有提升。
3.3情感教育
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不但有利于教学任务完成,有利于学生思维训练提高学习的准确性,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以及自主性。借助课堂知识,上升到情感的教育,这是现在和未来的双重收获。
【参考文献】
1 王坦主编;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践;北京 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年第34-37
2 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编 ;高中新课程生物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
3 李亚娟 ;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谈“说课” ,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1年06期
4 魏威;例析能量传递效率计算;高中生学习(高二版);2011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