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学物理实践中,“探究教学”作为一种新型而实用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青睐。教师们在教学中关注主体,鼓励对话,重视生成,让学生在多元、动态、开放、探究、合作、创新中主动感悟和认知,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指导探究式;物理教学;实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中学物理实践中,“探究教学”作为一种新型而实用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青睐。教师们在教学中关注主体,鼓励对话,重视生成,让学生在多元、动态、开放、探究、合作、创新中主动感悟和认知,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注重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有效地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然而在实践中,人们发现单纯的探究式(开放探究式)教学往往耗时太多、指向性较差,若把它变成“指导探究式”,则可较大程度地避免其不足。笔者认为,目前在教育界比较活跃的“探究式教学”大多是“指导探究式”模式。下面将“指导探究式”与“开放探究式”进行如下比较:可以看出,“指导探究式”比“开放探究式”易于控制,对实验仪器、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的要求比较宽松,也便于推广。
一、“指导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认识
“指导探究式”教学,其目的是:①要让学生获得知识并能应用知识;②要让学生理解获得结论的过程;③要让学生理解知识的社会价值;④要能够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指导探究式”教学其本质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认知不断深化发展并逐渐学会学习。教师指导的核心内容是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提高“认知能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思维策略”。为了保证“指导探究式”教学得以顺利进行,在课前,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校的条件(如有关实验器材)、学生的实际(如学生对学习的要求、兴趣和必要的知识、技能基础)等因素;在课中,教师施教要有明确的方向性和针对性,要准确及时地了解学生学习的困难和学习困难的学生,以便及时进行指导。
对于相同的物理知识,学生的认知途径可以不同,那么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就可不同。教学论认为,教学方法与组成教学系统的诸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系统运行的目标和系统的外部条件等因素有关。因此选择“指导探究式”教学模式时,至少要考虑六个方面的内容:①要符合教学目的和任务。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可能某些方法比较适宜而另一些方法不太适宜教师可对其做适当的取舍。②要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目的、任务是通过具体内容的教学实现的,教学方法不但要符合学科的特点,还要符合课题内容的特点。教师在“指导探究式”时,适宜于选用既不复杂又不太简单的内容。③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如果学生学习水平较高,学习准备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可以考虑选用“指导探究式”。④要考虑时间是否允许。因为“指导探究式”比“被动接受式”耗费的时间多。⑤要准备好充足齐全的教学设备。“指导探究式”需要全体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实验器材必须要有足够的数量和较高的质量。③还应考虑教师本身的可能性,符合教师在教学方面的个人特点。
二、“指导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
1.在物理概念规律的学习中实施“指导探究式”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自己设计实验来探索物理概念或规律,从而获得知识。它一般可归纳为以下五个环书:第一,教师创设物理情景,提出要解决的问题;第二,指导学生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维活动,提出合理的猜想;第三,指导学生设计各种实验方案来验证猜想,共同讨论并确定最佳实验方案;第四,按最佳方案进行分组实验,取得实验数据,指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到正确结论,获得知识;第五,指导学生把探索得到的知识和方法加以应用。
例如初中物理“平面镜”一课教学可设计为:①通过学生观察平面镜成像,教师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②学生大胆、合理猜想;③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用平玻璃板、跳棋子、刻度尺等仪器,动手做实验进行探究,并试着自行小结;④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若学生的假设有错误,通过实验否定之);⑤出示万花筒、投影幻灯演示仪器等让学生观看,讲述平面镜的应用。在这节课,若教师指导到位,组织得好,其教学效果一定良好。
2.在物理实验中实施“指导探究式”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手段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但是实验操作的难度和复杂程度应该适合学生的水平。为了保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验前,可安排时间让学生对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交流、讨论,并由教师进行审查,给予指导;在实验中,应指导学生探究实验技巧和操作要领;在实验后,通过让学生对预习思考题的反思和讨论,实现实验的最终目标。为了顺利地实施此模式,教师应从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予以指导。
例如,在学完高一物理力学知识后,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测当地重力加速度有哪些方法?学生想到的方法肯定很多,如滴水法、纸带法、单摆周期公式法等。此时可让学生通过亲自参加活动、实验、讨论、评价而自主构建知识,而教师只是提出建议,指导学生并不是替代他们去做。这种模式的实施,不仅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而且还能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培养对科学的积极态度。
关键词:指导探究式;物理教学;实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中学物理实践中,“探究教学”作为一种新型而实用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青睐。教师们在教学中关注主体,鼓励对话,重视生成,让学生在多元、动态、开放、探究、合作、创新中主动感悟和认知,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注重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有效地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然而在实践中,人们发现单纯的探究式(开放探究式)教学往往耗时太多、指向性较差,若把它变成“指导探究式”,则可较大程度地避免其不足。笔者认为,目前在教育界比较活跃的“探究式教学”大多是“指导探究式”模式。下面将“指导探究式”与“开放探究式”进行如下比较:可以看出,“指导探究式”比“开放探究式”易于控制,对实验仪器、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的要求比较宽松,也便于推广。
一、“指导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认识
“指导探究式”教学,其目的是:①要让学生获得知识并能应用知识;②要让学生理解获得结论的过程;③要让学生理解知识的社会价值;④要能够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指导探究式”教学其本质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认知不断深化发展并逐渐学会学习。教师指导的核心内容是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提高“认知能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思维策略”。为了保证“指导探究式”教学得以顺利进行,在课前,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校的条件(如有关实验器材)、学生的实际(如学生对学习的要求、兴趣和必要的知识、技能基础)等因素;在课中,教师施教要有明确的方向性和针对性,要准确及时地了解学生学习的困难和学习困难的学生,以便及时进行指导。
对于相同的物理知识,学生的认知途径可以不同,那么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就可不同。教学论认为,教学方法与组成教学系统的诸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系统运行的目标和系统的外部条件等因素有关。因此选择“指导探究式”教学模式时,至少要考虑六个方面的内容:①要符合教学目的和任务。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可能某些方法比较适宜而另一些方法不太适宜教师可对其做适当的取舍。②要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目的、任务是通过具体内容的教学实现的,教学方法不但要符合学科的特点,还要符合课题内容的特点。教师在“指导探究式”时,适宜于选用既不复杂又不太简单的内容。③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如果学生学习水平较高,学习准备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可以考虑选用“指导探究式”。④要考虑时间是否允许。因为“指导探究式”比“被动接受式”耗费的时间多。⑤要准备好充足齐全的教学设备。“指导探究式”需要全体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实验器材必须要有足够的数量和较高的质量。③还应考虑教师本身的可能性,符合教师在教学方面的个人特点。
二、“指导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
1.在物理概念规律的学习中实施“指导探究式”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自己设计实验来探索物理概念或规律,从而获得知识。它一般可归纳为以下五个环书:第一,教师创设物理情景,提出要解决的问题;第二,指导学生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维活动,提出合理的猜想;第三,指导学生设计各种实验方案来验证猜想,共同讨论并确定最佳实验方案;第四,按最佳方案进行分组实验,取得实验数据,指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到正确结论,获得知识;第五,指导学生把探索得到的知识和方法加以应用。
例如初中物理“平面镜”一课教学可设计为:①通过学生观察平面镜成像,教师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②学生大胆、合理猜想;③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用平玻璃板、跳棋子、刻度尺等仪器,动手做实验进行探究,并试着自行小结;④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若学生的假设有错误,通过实验否定之);⑤出示万花筒、投影幻灯演示仪器等让学生观看,讲述平面镜的应用。在这节课,若教师指导到位,组织得好,其教学效果一定良好。
2.在物理实验中实施“指导探究式”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手段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但是实验操作的难度和复杂程度应该适合学生的水平。为了保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验前,可安排时间让学生对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交流、讨论,并由教师进行审查,给予指导;在实验中,应指导学生探究实验技巧和操作要领;在实验后,通过让学生对预习思考题的反思和讨论,实现实验的最终目标。为了顺利地实施此模式,教师应从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予以指导。
例如,在学完高一物理力学知识后,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测当地重力加速度有哪些方法?学生想到的方法肯定很多,如滴水法、纸带法、单摆周期公式法等。此时可让学生通过亲自参加活动、实验、讨论、评价而自主构建知识,而教师只是提出建议,指导学生并不是替代他们去做。这种模式的实施,不仅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而且还能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培养对科学的积极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