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城镇化现已取得长足的发展,有力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2016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7.35%。为了促进资源聚集,规模经济以及空间利用效率的提升,各级政府都在着力提升当地城镇化率。但由于特定的官员绩效考核机制,短期任期制度下的地方官员盲目提高城镇化率,这也使城镇化出现了一些问题。
【关键词】 官员任期 城镇化问题 改进建议
1 引言
“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率每年平均增加1.23%。现阶段我国城镇化处于中后期,出现了盲目提高城镇化指标、区域规划不合理、就业问题突出、部分地区环境污染等问题。最新的城镇化规划指出了我国城镇化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模式,重点突出“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因此,解决城镇化存在的一些问题,才能更好的促进人口城镇化。
2 政府主导的必要性
建国初期,我国经济水平、工业发展都处于落后状态,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策略,建立了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制度。改革开放初期的城镇化率不到20%,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已高达80%。城镇化可以有效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工业结构升级。而我国经济发展落后,需要快速的发展城镇化。但城镇化是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动用多种资源,协调各方关系,在我国只有政府才能主导这一发展进程。
3 官員任期下的常见城镇化问题
城镇化率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经验数据表明,城镇化率较高的地区,则该地区发展水平通常较高。政府官员在任期内会面临政绩考核和晋升的压力,而由于城镇化的重要性,城镇化率成为各级官员绩效考核下的指标之一。于是,各级官员会倾向于追求城镇化的相关指标,不正当的干预城镇化正常发展。于是,城镇化进程出现以下常见的问题:
(1)盲目提高城镇化率,以土地城镇化为主导。在城镇化决策过程中,往往没有专家学者的充分参与,交流和任期制度下的政府官员并没有长远考虑城镇化的发展,倾向于选择有利于自身政绩的城镇化方案。积极主张推进农业用地转为非农用地,推进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工作,但正常的城镇化是人口逐渐转移的过程,是基于更高的工资预期或更好的福利待遇。土地城镇化的过快发展使得人口被迫转移,这便造成了人口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土地城镇化。
(2)征地方式粗放,规划不合理。虽然我国的土地资源整体相对突出,但人均可耕用土地面积较少。而城镇化进程中,政府官员一般没有考虑可耕用土地的稀缺性,大量征用集体土地,放宽土地开发的审批条件,没有考虑实际的住房需求,盲目扩张城区面积,造成很多地区出现“空楼、鬼城”的现象。由于地方官员流动性比较大,新上任的政府官员倾向于建造示范工程和区域,而原有的开发区域就会出现发展缓慢、甚至停滞的现象,不同的规划造成了地方政府重复投资相当严重。另外,一些政府部门在征地过程中经常监管不到位,征地过程经常采用强制性的行政手段,甚至暴力执法。
(3)被动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就业问题严峻。原有耕地资源减少,农村劳动力被动转向城镇。城镇劳动力供给数量使得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出现了就业机会较少、就业质量较差的状况,对原有劳动力的市场价格也会产生一定的冲击。另外,新进入的劳动力主要从事第一产业方面工作,其从事二三产业的技能相对欠缺,受教育程度也不如原有的劳动力。在劳动力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于是,很多新进入城镇的劳动力无法及时找到合适的工作,即使一些劳动力找到工作,但只能从事中低端的工作。
(4)部分地区环境污染严重。首先,部分城市的城镇化规划布局不完善,基础设施更新速度远远落后于城镇化的发展速度和人口增长速度,短时间人口大量聚集会产生大量的污染垃圾、生活污水等,垃圾处理不到位、二次污染比较严重,居民生活污染成为城镇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其次,随着城镇用地成本不断提高,一些技术落后、高污染的企业转移到农村地带,这些地区的一些企业只顾自身经济效益,盲目追求经济指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私下经常排放污水、排放污染气体,导致周围地区的环境污染严重。
4 改进建议
(1)优化城镇化考核体系。我国的城镇化处于中后期阶段,不能盲目的提高城镇化率,注重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环境质量、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稳步推进“以人为本”的城镇化,需要改变原有城镇化指标的考核体系,规范官员的城镇化动机,着重构建合理的城镇化指标来解决现存的城镇化问题。因此,要弱化唯城镇化率的考核指标,采用“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衡量,充分考虑人口、经济、社会以及环境因素,突出强调“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促进产城融合、空间整合,优化基础服务,约束官员的土地城镇化动机。
(2)增加技能培训力度,稳步推进就业。首先,政府官员要充分注重城镇劳动力的供需问题,提高对社会就业技能培训的重视程度,健全和规范就业技能培训市场。其次,新进入的劳动力技能比较单一,受教育程度较低,需要在培训内容上加以有效引导,以各地区的实际需求和劳动力的就业意愿为导向,着力培训劳动力的技能,以促进劳动力及时就业。
(3)合理规划用地,规范征地行为。首先,对城镇区域进行整体规划,因地制宜地对城镇的交通、功能布局合理部署,积极吸纳专家、学者的意见。其次,明确农民的土地产权,编制统一的土地使用证件。政府要及时普及土地所有权方面的法律知识,提高农民对土地产权的认知,进一步防止农民土地权益受损。另外,规范征地过程中工作人员的执法行为,严厉处置违规行政执法、越界执法的行为。
(4)加强环境规制。首先,政府需充分考虑环境城镇化,加大投入环保基础设施,降低城镇化进程中的粉尘污染,合理处理生活垃圾,杜绝二次污染。其次,环保质量与官员政绩考核相挂钩,重点监督污染排放较高的企业,增加对污染超标企业的处罚力度,营造良好的城镇化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杜怡萱. 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及措施[J]. 中国市场, 2014(24):154-155.
[2] 朱志胜. 城市规模对就业福利效应的影响[J]. 城市问题, 2016(1):71-77.
[3] 王朝才. 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几点思考[J]. 经济研究参考, 2013(18):30-30.
作者简介: 郭成虎(1993—),男,汉族,山东菏泽人,研究生在读,单位:天津财经大学,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
董旭旭(1993—),女,汉族,山东菏泽人,研究生在读,单位:天津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比较教育学。
【关键词】 官员任期 城镇化问题 改进建议
1 引言
“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率每年平均增加1.23%。现阶段我国城镇化处于中后期,出现了盲目提高城镇化指标、区域规划不合理、就业问题突出、部分地区环境污染等问题。最新的城镇化规划指出了我国城镇化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模式,重点突出“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因此,解决城镇化存在的一些问题,才能更好的促进人口城镇化。
2 政府主导的必要性
建国初期,我国经济水平、工业发展都处于落后状态,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策略,建立了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制度。改革开放初期的城镇化率不到20%,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已高达80%。城镇化可以有效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工业结构升级。而我国经济发展落后,需要快速的发展城镇化。但城镇化是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动用多种资源,协调各方关系,在我国只有政府才能主导这一发展进程。
3 官員任期下的常见城镇化问题
城镇化率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经验数据表明,城镇化率较高的地区,则该地区发展水平通常较高。政府官员在任期内会面临政绩考核和晋升的压力,而由于城镇化的重要性,城镇化率成为各级官员绩效考核下的指标之一。于是,各级官员会倾向于追求城镇化的相关指标,不正当的干预城镇化正常发展。于是,城镇化进程出现以下常见的问题:
(1)盲目提高城镇化率,以土地城镇化为主导。在城镇化决策过程中,往往没有专家学者的充分参与,交流和任期制度下的政府官员并没有长远考虑城镇化的发展,倾向于选择有利于自身政绩的城镇化方案。积极主张推进农业用地转为非农用地,推进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工作,但正常的城镇化是人口逐渐转移的过程,是基于更高的工资预期或更好的福利待遇。土地城镇化的过快发展使得人口被迫转移,这便造成了人口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土地城镇化。
(2)征地方式粗放,规划不合理。虽然我国的土地资源整体相对突出,但人均可耕用土地面积较少。而城镇化进程中,政府官员一般没有考虑可耕用土地的稀缺性,大量征用集体土地,放宽土地开发的审批条件,没有考虑实际的住房需求,盲目扩张城区面积,造成很多地区出现“空楼、鬼城”的现象。由于地方官员流动性比较大,新上任的政府官员倾向于建造示范工程和区域,而原有的开发区域就会出现发展缓慢、甚至停滞的现象,不同的规划造成了地方政府重复投资相当严重。另外,一些政府部门在征地过程中经常监管不到位,征地过程经常采用强制性的行政手段,甚至暴力执法。
(3)被动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就业问题严峻。原有耕地资源减少,农村劳动力被动转向城镇。城镇劳动力供给数量使得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出现了就业机会较少、就业质量较差的状况,对原有劳动力的市场价格也会产生一定的冲击。另外,新进入的劳动力主要从事第一产业方面工作,其从事二三产业的技能相对欠缺,受教育程度也不如原有的劳动力。在劳动力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于是,很多新进入城镇的劳动力无法及时找到合适的工作,即使一些劳动力找到工作,但只能从事中低端的工作。
(4)部分地区环境污染严重。首先,部分城市的城镇化规划布局不完善,基础设施更新速度远远落后于城镇化的发展速度和人口增长速度,短时间人口大量聚集会产生大量的污染垃圾、生活污水等,垃圾处理不到位、二次污染比较严重,居民生活污染成为城镇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其次,随着城镇用地成本不断提高,一些技术落后、高污染的企业转移到农村地带,这些地区的一些企业只顾自身经济效益,盲目追求经济指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私下经常排放污水、排放污染气体,导致周围地区的环境污染严重。
4 改进建议
(1)优化城镇化考核体系。我国的城镇化处于中后期阶段,不能盲目的提高城镇化率,注重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环境质量、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稳步推进“以人为本”的城镇化,需要改变原有城镇化指标的考核体系,规范官员的城镇化动机,着重构建合理的城镇化指标来解决现存的城镇化问题。因此,要弱化唯城镇化率的考核指标,采用“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衡量,充分考虑人口、经济、社会以及环境因素,突出强调“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促进产城融合、空间整合,优化基础服务,约束官员的土地城镇化动机。
(2)增加技能培训力度,稳步推进就业。首先,政府官员要充分注重城镇劳动力的供需问题,提高对社会就业技能培训的重视程度,健全和规范就业技能培训市场。其次,新进入的劳动力技能比较单一,受教育程度较低,需要在培训内容上加以有效引导,以各地区的实际需求和劳动力的就业意愿为导向,着力培训劳动力的技能,以促进劳动力及时就业。
(3)合理规划用地,规范征地行为。首先,对城镇区域进行整体规划,因地制宜地对城镇的交通、功能布局合理部署,积极吸纳专家、学者的意见。其次,明确农民的土地产权,编制统一的土地使用证件。政府要及时普及土地所有权方面的法律知识,提高农民对土地产权的认知,进一步防止农民土地权益受损。另外,规范征地过程中工作人员的执法行为,严厉处置违规行政执法、越界执法的行为。
(4)加强环境规制。首先,政府需充分考虑环境城镇化,加大投入环保基础设施,降低城镇化进程中的粉尘污染,合理处理生活垃圾,杜绝二次污染。其次,环保质量与官员政绩考核相挂钩,重点监督污染排放较高的企业,增加对污染超标企业的处罚力度,营造良好的城镇化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杜怡萱. 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及措施[J]. 中国市场, 2014(24):154-155.
[2] 朱志胜. 城市规模对就业福利效应的影响[J]. 城市问题, 2016(1):71-77.
[3] 王朝才. 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几点思考[J]. 经济研究参考, 2013(18):30-30.
作者简介: 郭成虎(1993—),男,汉族,山东菏泽人,研究生在读,单位:天津财经大学,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
董旭旭(1993—),女,汉族,山东菏泽人,研究生在读,单位:天津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比较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