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中国适时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一路”战略在东南亚集中体现于南海沿线的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南海岛屿众多,油气资源丰富的优势遭到了周边国家的觊觎,导致岛屿争端不断,海洋权益屡遭侵犯。在此背景下,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促进我国南海权益的维护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21纪世海上丝绸之路 南海争端 国际法 海洋命运共同体
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提出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提出是中国国内经济转型的需要,也是中国应对周边复杂的海洋环境的手段。一方面,国内严重的产能落后、环境破坏和资源短缺等问题要求亟需实现经济转型。另一方面,我国与多个周边国家存在岛屿争议和海洋争端,海洋权益屡遭侵害。因此,中国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
2013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提出与东盟国家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正式提出要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一路”战略上升为国家顶层战略,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标志着“一路”战略正式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二、中国南海现状
南海的海域面积约356万平方公里,共有200多个岛屿和岩礁,通称南海诸岛,海域内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南海从我国华南地区出发,延伸到东南亚地带,被称为“亚洲的地中海”,战略位置尤为重要。然而,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位置也使南海遭到周边国家的觊觎,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均与我国存在海洋争端。南沙群岛则是分布范围最广、岛礁数量最多的一组大群岛,国际习惯称其为“斯普拉特利群岛”。南海问题的焦点就是最南端的南沙群岛。目前,周边许多国家不仅对岛群提出了主权要求,而且还占领了大部分岛礁,对其附近海域进行疯狂的资源掠夺。中国的海洋领土和海洋权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和挑战。南海权益现状堪忧:
(一)东南亚邻国非法侵占南海岛屿
近几年来,南海岛屿主权不断受到东南亚邻国的挑衅,多个岛屿被肆意侵占。在被侵占的岛礁中,越南侵占中国岛礁数量最多。越南国会在2012年通过《越南海洋法》,将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公然划入越南领土,并公然在所侵占岛屿上建设基础设施、补给港口,并派遣军队驻扎岛上;菲律宾则在1997年-2012年期间一度霸占我国的黄岩岛,更是在2016年这些都给中国岛屿权益维护带来严峻挑战。
南海特别是南沙群岛的主权要求之争始于20世纪后半期。“60年代开始至今,中国南沙群岛露出水面的岛屿以及海域被周边国家侵占。提出所谓‘主权’要求并分割海域的国家有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南海周边各国纷纷大力推进军队现代化,以期武力维护其在南海的既得利益,同时,美、日、印等大国加强了向南海的军事渗透,从而使南海问题进一步朝着复杂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当前的这种情况,使南中国海日益成为巴尔干式的“火药桶”。
(二)南海资源被非法掠夺
南海海域划界争议导致了南海资源被周边国家非法掠夺。一方面,海域内蕴含的油气资源遭到东南亚国家的非法开采。菲律宾、越南等国在我国南沙群岛、西沙群岛区域大肆钻井,盗采了大量的油气资源。另一方面,南海海域所蕴含的渔业资源也被疯狂掠取,我国正常作业的渔船多次遭到邻国军舰的驱逐,多位渔民被非法扣押,造成了严重后果。
南沙群岛海域还有许多“宝物”。南海油气资源丰富,有“第二波斯湾”之称。南海石油不仅含硫量低,而且基本位于200—1000米之间的易开采层。介入南沙争端的几个国家对油气依赖度都很大,因此,几个国家纷纷对南海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
三、“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对南海权益维护的影响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是我国针对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所提出的战略规划,对我国更好地维护南海权益有积极影响。“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可以通过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战略互信、推进双边合作等方式促进南海局势的稳定与争端解决,实现南海开发的新突破,破解美国干预南海问题带给中国的不利影响。
(一)营造和谐的南海环境
南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通道,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从事商业贸易的重要海上航道。近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日益强大的中国也引起了东南亚国家的警惕和恐慌,在南海问题上,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等国深知实力不如中国,便通过东南亚联盟与中国进行博弈,甚至借助区域外国家的力量共同制衡中国。东南亚国家的对华战略疑虑严重影响了双边的合作和经贸往来。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可加强与东盟国家的联系,进一步促进彼此间的互信交流,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南海环境。
(二)推进中国-东盟全面合作,冷却南海争端
“一路”战略体现了中国期望与东南亚国家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加强双方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全面合作的决心。2015年第1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提出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2014年通过的《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路线图》涉及多项海上互联互通项目的泛北合作,这将有力推动“一路”建设。目前,中国已与八个东南亚国家签署了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已建立起中国-东盟和中国-印尼海上合作基金,建立了海洋部门高层领导的互访和对话机制。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不懈努力。
我国和东盟首先要注重产业和资源的有效整合,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减少同类竞争性商品的贸易,增加互补性商品的进出口贸易;其次要促进双方贸易的多元化发展,进一步扩大进出口商品的类目及范畴,从而扩大内需及消费,有效刺激彼此经济的持續增长;第三要充分利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地缘优势及便利条件,促进双方友好贸易往来,稳步构建中国与东盟各国友好贸易长效机制;第四创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利用对外开放政策的优惠条件吸引东盟各国企业来华投资置业,同时鼓励本国企业跨国投资,支援东盟各国的经济文化建设,实现双方共赢的良好局面,进而有利于冷却南海争端问题。 (三)实现南海资源共同开发新突破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为推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进一步合作开发南海油气资源提供新的契机。一方面,中国倡议的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东盟国家的海洋发展战略相一致,这有助于双方在南海开发的问题上达成战略共识,推动双方在南海油气资源开发、核能、海上能源设施建设、海洋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合作,加强能源设施互联互通。另一方面,东盟国家通过开发油气资源来推动本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与中国保障能源安全的多元化战略相一致。推动泛南海地区的互动与合作,有助于进一步缓解地区局势,更好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
(四)维护南海海上航道安全
近年来,由于南海地区海洋争端不断、区域外势力的介入及海盗猖獗等因素导致南海航行自由问题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一路”建设能够从港口服务和安全环境等方面有力地维护我国南海航道的安全。一方面,“一路”建设的合作重点之一即为“设施联通”,包括“推进港口合作建设,增加海上航线和班次”等。另一方面,“一路”战略能够通过与沿线国家共建海上安全设施,合作派遣必要的海警力量定期在南海进行巡航,加强海上执法,打击海盗分子,为南海航运通道提供更为安全稳定的海上环境。
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下加强南海权益维护的对策
(一)建立战略互信
建立海上战略互信是加强南海权益维护的基础。伴随着亚投行的筹建和中国宣布设立丝路基金等重要举措的出台,一些西方媒体将其曲解为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引起了周边国家的疑虑。东南亚国家海洋位置优越,多海峡、岛屿和港口,是南海与其他大洲、海域联系的必经要道,战略意义突出。而由于自身实力较弱,东南亚国家担心海洋利益遭受损失,对“一路”战略十分谨慎。对此,我国应扩大与东南亚利益相关国的对话和会晤机制,向对方传达我国关于“一路”战略的实施布局,阐释“一路”所秉承的共处、共事和共赢的原则,并积极说明“一路”战略的实施对其产生的经济和海洋利益,通过双方优势互补,促进互利共赢。
(二)打造海洋命运共同体
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上项目合作。利用双方已有的合作基础,如中印尼海洋与气候联合研究中心、中泰气候与海洋生态联合实验室等,将“一路”战略的议题提上中国东盟海上合作的议程,在东南亚地区投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项目,将“一路”战略落实到实际合作项目中来。同时,中国应进一步加强与东南亚国家在经济、贸易、科技、海洋环境保护等非传统安全方面的合作,通过这些合作加深双方的认同,逐渐推动政治会晤和对话,从而推动南海问题的和平解决。另一方面,中国要进一步与东盟国家建立海洋命运共同体,要积极欢迎周边国家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搭便车”,辐射东南亚地区的经济转型与发展。
(三)加强配套国际法律制度和国内管理机构的构建
一方面,要构建与“一路”战略相配套的国际法律制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表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更加积极主动,不断向国际规则的倡导者和制定者转变。必须制定一定的国际法律制度,将“一路”战略上升到法律层面,使得“一路”战略成为国际共识。中国应与有关利益国家共同协商,以公法的形式规定“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具体规则,使“一路”战略得到法律制度的保驾护航。同时,加强对已有区域合作机制,如中国-东盟“10+1”,博鳌亚洲论坛等的资源整合和沟通协调等。另一方面,在国内设立一路建设的相关管理机构。“一路”战略在南海的规划覆盖了我国广东、福建、海南等东南沿海地区,涉及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和商务部等多个部门,涉及事务繁杂,牵扯利益过多。因此,需要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一路建设的实施,赋予这一机构特定的权力,从而使其更好地统筹国内外资源,开展一路建设的多项工作。
总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是我国立足于特殊的国际国内背景所提出的顶层战略,从战略布局的高度明确了我国海上贸易通道的建设规划。南海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所涉及的重要海域,也是周边各利益相关国争夺海洋权益的核心地区,南海权益的维护是维护我国整体海洋利益的基础,因此,维护和发展好南海权益意义重大。“一路”战略的实施,将从战略互信、全面合作、共同开发及安全局势等方面促进南海权益的维护。然而,我们仍要看到,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任重而道远,对南海问题的积极影响有限,南海地区的争议和动荡趋势短时间内无法完全消除。
【参考文献】
[1] 陈楠枰. 《推动共建絲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发布“集体大合唱”有望“歌声嘹亮”[J]. 交通建设与管理月刊, 2015(7).
[2] 陈岭. 南海地区安全问题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08.
[3] 卢建强,李莹莹,兰青叶. 浅论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贸合作关系[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S1):215-216.
[4] 周永生. 中国对东南亚的大战略思想梳理[J]. 理论参考, 2014(9):6-12.
[5] 农发行总行党校第期青岛班. 助力“一带一路”支持国家战略规划[J]. 农业发展与金融, 2015(9):37-40.
作者简介:裴消消,女,1995年12月1日,河南省安阳市人,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一,专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关键词】 21纪世海上丝绸之路 南海争端 国际法 海洋命运共同体
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提出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提出是中国国内经济转型的需要,也是中国应对周边复杂的海洋环境的手段。一方面,国内严重的产能落后、环境破坏和资源短缺等问题要求亟需实现经济转型。另一方面,我国与多个周边国家存在岛屿争议和海洋争端,海洋权益屡遭侵害。因此,中国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
2013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提出与东盟国家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正式提出要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一路”战略上升为国家顶层战略,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标志着“一路”战略正式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二、中国南海现状
南海的海域面积约356万平方公里,共有200多个岛屿和岩礁,通称南海诸岛,海域内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南海从我国华南地区出发,延伸到东南亚地带,被称为“亚洲的地中海”,战略位置尤为重要。然而,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位置也使南海遭到周边国家的觊觎,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均与我国存在海洋争端。南沙群岛则是分布范围最广、岛礁数量最多的一组大群岛,国际习惯称其为“斯普拉特利群岛”。南海问题的焦点就是最南端的南沙群岛。目前,周边许多国家不仅对岛群提出了主权要求,而且还占领了大部分岛礁,对其附近海域进行疯狂的资源掠夺。中国的海洋领土和海洋权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和挑战。南海权益现状堪忧:
(一)东南亚邻国非法侵占南海岛屿
近几年来,南海岛屿主权不断受到东南亚邻国的挑衅,多个岛屿被肆意侵占。在被侵占的岛礁中,越南侵占中国岛礁数量最多。越南国会在2012年通过《越南海洋法》,将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公然划入越南领土,并公然在所侵占岛屿上建设基础设施、补给港口,并派遣军队驻扎岛上;菲律宾则在1997年-2012年期间一度霸占我国的黄岩岛,更是在2016年这些都给中国岛屿权益维护带来严峻挑战。
南海特别是南沙群岛的主权要求之争始于20世纪后半期。“60年代开始至今,中国南沙群岛露出水面的岛屿以及海域被周边国家侵占。提出所谓‘主权’要求并分割海域的国家有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南海周边各国纷纷大力推进军队现代化,以期武力维护其在南海的既得利益,同时,美、日、印等大国加强了向南海的军事渗透,从而使南海问题进一步朝着复杂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当前的这种情况,使南中国海日益成为巴尔干式的“火药桶”。
(二)南海资源被非法掠夺
南海海域划界争议导致了南海资源被周边国家非法掠夺。一方面,海域内蕴含的油气资源遭到东南亚国家的非法开采。菲律宾、越南等国在我国南沙群岛、西沙群岛区域大肆钻井,盗采了大量的油气资源。另一方面,南海海域所蕴含的渔业资源也被疯狂掠取,我国正常作业的渔船多次遭到邻国军舰的驱逐,多位渔民被非法扣押,造成了严重后果。
南沙群岛海域还有许多“宝物”。南海油气资源丰富,有“第二波斯湾”之称。南海石油不仅含硫量低,而且基本位于200—1000米之间的易开采层。介入南沙争端的几个国家对油气依赖度都很大,因此,几个国家纷纷对南海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
三、“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对南海权益维护的影响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是我国针对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所提出的战略规划,对我国更好地维护南海权益有积极影响。“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可以通过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战略互信、推进双边合作等方式促进南海局势的稳定与争端解决,实现南海开发的新突破,破解美国干预南海问题带给中国的不利影响。
(一)营造和谐的南海环境
南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通道,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从事商业贸易的重要海上航道。近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日益强大的中国也引起了东南亚国家的警惕和恐慌,在南海问题上,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等国深知实力不如中国,便通过东南亚联盟与中国进行博弈,甚至借助区域外国家的力量共同制衡中国。东南亚国家的对华战略疑虑严重影响了双边的合作和经贸往来。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可加强与东盟国家的联系,进一步促进彼此间的互信交流,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南海环境。
(二)推进中国-东盟全面合作,冷却南海争端
“一路”战略体现了中国期望与东南亚国家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加强双方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全面合作的决心。2015年第1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提出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2014年通过的《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路线图》涉及多项海上互联互通项目的泛北合作,这将有力推动“一路”建设。目前,中国已与八个东南亚国家签署了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已建立起中国-东盟和中国-印尼海上合作基金,建立了海洋部门高层领导的互访和对话机制。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不懈努力。
我国和东盟首先要注重产业和资源的有效整合,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减少同类竞争性商品的贸易,增加互补性商品的进出口贸易;其次要促进双方贸易的多元化发展,进一步扩大进出口商品的类目及范畴,从而扩大内需及消费,有效刺激彼此经济的持續增长;第三要充分利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地缘优势及便利条件,促进双方友好贸易往来,稳步构建中国与东盟各国友好贸易长效机制;第四创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利用对外开放政策的优惠条件吸引东盟各国企业来华投资置业,同时鼓励本国企业跨国投资,支援东盟各国的经济文化建设,实现双方共赢的良好局面,进而有利于冷却南海争端问题。 (三)实现南海资源共同开发新突破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为推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进一步合作开发南海油气资源提供新的契机。一方面,中国倡议的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东盟国家的海洋发展战略相一致,这有助于双方在南海开发的问题上达成战略共识,推动双方在南海油气资源开发、核能、海上能源设施建设、海洋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合作,加强能源设施互联互通。另一方面,东盟国家通过开发油气资源来推动本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与中国保障能源安全的多元化战略相一致。推动泛南海地区的互动与合作,有助于进一步缓解地区局势,更好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
(四)维护南海海上航道安全
近年来,由于南海地区海洋争端不断、区域外势力的介入及海盗猖獗等因素导致南海航行自由问题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一路”建设能够从港口服务和安全环境等方面有力地维护我国南海航道的安全。一方面,“一路”建设的合作重点之一即为“设施联通”,包括“推进港口合作建设,增加海上航线和班次”等。另一方面,“一路”战略能够通过与沿线国家共建海上安全设施,合作派遣必要的海警力量定期在南海进行巡航,加强海上执法,打击海盗分子,为南海航运通道提供更为安全稳定的海上环境。
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下加强南海权益维护的对策
(一)建立战略互信
建立海上战略互信是加强南海权益维护的基础。伴随着亚投行的筹建和中国宣布设立丝路基金等重要举措的出台,一些西方媒体将其曲解为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引起了周边国家的疑虑。东南亚国家海洋位置优越,多海峡、岛屿和港口,是南海与其他大洲、海域联系的必经要道,战略意义突出。而由于自身实力较弱,东南亚国家担心海洋利益遭受损失,对“一路”战略十分谨慎。对此,我国应扩大与东南亚利益相关国的对话和会晤机制,向对方传达我国关于“一路”战略的实施布局,阐释“一路”所秉承的共处、共事和共赢的原则,并积极说明“一路”战略的实施对其产生的经济和海洋利益,通过双方优势互补,促进互利共赢。
(二)打造海洋命运共同体
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上项目合作。利用双方已有的合作基础,如中印尼海洋与气候联合研究中心、中泰气候与海洋生态联合实验室等,将“一路”战略的议题提上中国东盟海上合作的议程,在东南亚地区投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项目,将“一路”战略落实到实际合作项目中来。同时,中国应进一步加强与东南亚国家在经济、贸易、科技、海洋环境保护等非传统安全方面的合作,通过这些合作加深双方的认同,逐渐推动政治会晤和对话,从而推动南海问题的和平解决。另一方面,中国要进一步与东盟国家建立海洋命运共同体,要积极欢迎周边国家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搭便车”,辐射东南亚地区的经济转型与发展。
(三)加强配套国际法律制度和国内管理机构的构建
一方面,要构建与“一路”战略相配套的国际法律制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表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更加积极主动,不断向国际规则的倡导者和制定者转变。必须制定一定的国际法律制度,将“一路”战略上升到法律层面,使得“一路”战略成为国际共识。中国应与有关利益国家共同协商,以公法的形式规定“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具体规则,使“一路”战略得到法律制度的保驾护航。同时,加强对已有区域合作机制,如中国-东盟“10+1”,博鳌亚洲论坛等的资源整合和沟通协调等。另一方面,在国内设立一路建设的相关管理机构。“一路”战略在南海的规划覆盖了我国广东、福建、海南等东南沿海地区,涉及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和商务部等多个部门,涉及事务繁杂,牵扯利益过多。因此,需要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一路建设的实施,赋予这一机构特定的权力,从而使其更好地统筹国内外资源,开展一路建设的多项工作。
总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是我国立足于特殊的国际国内背景所提出的顶层战略,从战略布局的高度明确了我国海上贸易通道的建设规划。南海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所涉及的重要海域,也是周边各利益相关国争夺海洋权益的核心地区,南海权益的维护是维护我国整体海洋利益的基础,因此,维护和发展好南海权益意义重大。“一路”战略的实施,将从战略互信、全面合作、共同开发及安全局势等方面促进南海权益的维护。然而,我们仍要看到,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任重而道远,对南海问题的积极影响有限,南海地区的争议和动荡趋势短时间内无法完全消除。
【参考文献】
[1] 陈楠枰. 《推动共建絲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发布“集体大合唱”有望“歌声嘹亮”[J]. 交通建设与管理月刊, 2015(7).
[2] 陈岭. 南海地区安全问题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08.
[3] 卢建强,李莹莹,兰青叶. 浅论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贸合作关系[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S1):215-216.
[4] 周永生. 中国对东南亚的大战略思想梳理[J]. 理论参考, 2014(9):6-12.
[5] 农发行总行党校第期青岛班. 助力“一带一路”支持国家战略规划[J]. 农业发展与金融, 2015(9):37-40.
作者简介:裴消消,女,1995年12月1日,河南省安阳市人,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一,专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