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幽径悲剧》是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所写的一篇散文,选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主题为“人与环境”,倡导“善待自然,优化生存环境”这一理念。
[初次实践]
我将本节课设计为三大板块,分别是:“有这样一条幽径……”、“有那么一株藤萝……”、“有如此一位老人……”
在教授第一板块时,我提示学生从“它平平常常……”、“它大有来头……”、“它颇不平常……”这三个角度延伸出去,在文中找适当的语句整合成段。
第一板块轻松搞定,我迫不及待地进入第二板块。我大声地说道:“同学们,在所有这些神奇的东西中,令作者印象最深、让他最留恋难忘的有那么一株藤萝。假设你就是那株令作者为之神迷的古藤萝,请用优美的语言以第一人称的口吻,从形、香、色、声、神等角度介绍一下自己,好吗?”话音刚落,已经有几个比较机灵的孩子开始重新看书找答案了,我心中一阵窃喜,不到三分钟,有孩子举手了,他将文中描写古藤萝之美的语句跳读了出来,还有意识地将第三人称“它”改成了“我”,甚至还加入了“我有”“我可以”之类的字眼,基本令人满意,而缺少合理的想象又令人遗憾。我想再找同学试试,举目望去,已无人举手,似乎这已是大家公认的答案了。
虽说内心有少许失落,可问题毕竟也算是答出来了,我便顺势加深了难度:“然而,古藤萝却遭受了一场悲剧,大家想想看,这一出悲剧悲在哪里呢?”此问一出,我立刻发现有几位同学微微皱起眉头,有的甚至面面相觑,不知如何作答,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建议大家再看看书,可结果依然令人失望。我再也等不下去了,一股脑儿将答案倒了出来,而就在这时,下课的铃声响了……
这堂课,我是“讲”完的,原先设计的第三板块也消失于无形之中。
[初次反思]
备课,不仅是教师自我完善的过程,更应是不断完善学生的过程,学生有困难的地方,就是教师课前要充分预设的关键,这需要智慧与方法。学生阅读理解的程度与他们自身的阅历和感受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不了解季羡林,没读过他的《牛棚杂忆》,对“十年文革”一无所知,怎么可能理解季老先生的痛心疾首,又怎么会用自己饱含深情的笔触替季老先生呐喊呢?
我陷入深深沉思中,同时,一个大胆的念头闪过脑际:既然文本阅读有一定难度,不如改变方法,让学生课前了解季羡林生平,读完他的《牛棚杂忆》,将课堂主问题以预习案的方式请学生用小作文的形式写出来,让语文课堂变成朗读与鉴赏的舞台!
说干就干,定下心来,重整思绪,我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份课前预习案:
第一板块:有这样一条幽径……
请整合文本语句,从“它平平常常……”“它大有来头……”“它颇不平常……”这三个角度出发,主要采用记叙这一表达方式为我们介绍一下这条幽径。(90字左右)
第二板块:有那么一株藤萝……
1.在所有这些神奇的东西中,令作者印象最深、让他最留恋难忘的有那么一株藤萝。假设你就是那株令作者为之神迷的古藤萝,请结合文本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以第一人称的口吻,从形、香、色、声、神等角度,主要采用描写的表达方式介绍一下自己。(100字左右)
2.然而,发生了这么一出悲剧:古藤萝赖以生存的根干被砍断,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古藤萝感到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于是,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藤萝无口,不能尽诉,请你以藤萝口吻,用“我为……而哭泣”的句式,主要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替藤萝控诉。(40字左右)
第三板块:有如此一位老人……
请结合文本和你对季羡林先生的了解,以“我敬佩您,缘于您……”的排比句式,主要采用抒情的表达方式说话。(50字左右)
[二次实践]
课前,每个孩子都将自己精心完成的课前预习案放在桌上,等待成果展示的那一刻,有的甚至还将刚刚读完的《牛棚杂忆》也一并拿了出来,我从他们的眼神中读出了自信与期待。
课在顺畅地进行着,又开始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让古藤萝作自我介绍了,学生的表现令我感动:
生1:大家好,我是一种受人喜爱的植物——藤萝,早在清代笔记中就有对我的描述,在古庙、名园中,往往有几棵上百年的我的兄弟,而且在许多神话故事中也会有我的背影。每到春天,我开出的紫色花朵引得游人和蜜蜂猬集其间。我盘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因此,从下面看,除了一段苍黑古劲像苍龙一般的粗干外,根本看不出我是藤萝。
生2:大家好,我是一株独特的古藤萝,我从不受棚架的约束,用那苍黑古劲的枝干攀着临近的几棵树,恰似一条刚刚睡醒的苍龙在跃跃欲飞。每到春天,我那甜如蜜汁的香味从枝叶间隐隐发散出来,点点淡紫色的花儿点缀其中。暴风雨的夜晚,我的枝叶紧紧抓住枝干,沙沙作响,像一位历经风雨的船长在驾驶他的舰艇与风雨对抗,我很神奇吧!
……
该替古藤萝哭诉、揭示悲剧根源了,学生们的表现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生1:我为丧失生机,变成枯干而哭泣;我为十年浩劫,朋友遇难而哭泣。
生2:我为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而哭泣,我为被异化为“修正主义”遭到无情的诛伐而哭泣。
生3:我为人们无情杀戮百年来历史的见证者们——我的同伴而哭泣,我为愚昧的人们不知藤萝牺牲自我为燕园增添美丽而哭泣,我为那些思想浅薄、精神空虚却存于世间的人们而哭泣。
生4:我为那些愚氓做出愚昧之事而哭泣,我为没有人来阻止他们的行动而哭泣。
……
蓦然间,我发现我的孩子们已经长大,他们是多么的有思想啊,而之前,我一直不舍得放手,真担心以前的自己会禁锢了他们喷薄而出的思想火焰呢。
最后一个环节,表达对季羡林先生的敬佩之意,我已完全放心,沉浸在美妙的享受之中:
生1:我敬佩您,缘于您对大自然无限的热爱;我敬佩您,缘于您维护真善美的决心;我敬佩您,缘于您敢于反抗愚氓的勇气!
生2:我敬佩您,缘于您以那精练、纯朴、通俗、典雅的语言写出如此至美的散文;我敬佩您,缘于您对自然、对生命如此的关心和热爱;我敬佩您,缘于您没有放弃,坚强地站起来,告诉那些愚昧之人也要关心、热爱自然和生命!
……
下课的铃声骤然响起,很多林立的小手还没来得及拥有发言的机会,留下淡淡的遗憾。窗外寒风凛冽,教室里的热情却可以融化冰雪,连听课的老师们都被深深感染,久久不愿离去,而我,也是其中最忠实的听众之一。
我被我的学生们彻底震撼了。
[二次反思]
因为改变了教学方法,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教学效果,我不禁对课堂小作文教学法产生浓厚兴趣。归结起来,要想成功运用此法,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深入解读,充分预设。
教师备课阶段一定要深入解读文本,将文本来来回回读个三四遍,充分预设学生可能产生的障碍,借助智慧,精心设计小作文方案,切不可迷信教参或辅导资料。
2.逐步推进,给足方法。
教学进程以几个层次分明的主问题板块式推进,在每个板块中可适当采用课堂小作文训练法,给足学生时间,给透学生方法。
3.培养语感,训练能力。
“教材只是一个例子”,语文教师一定要注重引导学生品语言之美、析用语之妙,让语文教学充溢芬芳的“语文味”,简言之,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语言意识”。
[初次实践]
我将本节课设计为三大板块,分别是:“有这样一条幽径……”、“有那么一株藤萝……”、“有如此一位老人……”
在教授第一板块时,我提示学生从“它平平常常……”、“它大有来头……”、“它颇不平常……”这三个角度延伸出去,在文中找适当的语句整合成段。
第一板块轻松搞定,我迫不及待地进入第二板块。我大声地说道:“同学们,在所有这些神奇的东西中,令作者印象最深、让他最留恋难忘的有那么一株藤萝。假设你就是那株令作者为之神迷的古藤萝,请用优美的语言以第一人称的口吻,从形、香、色、声、神等角度介绍一下自己,好吗?”话音刚落,已经有几个比较机灵的孩子开始重新看书找答案了,我心中一阵窃喜,不到三分钟,有孩子举手了,他将文中描写古藤萝之美的语句跳读了出来,还有意识地将第三人称“它”改成了“我”,甚至还加入了“我有”“我可以”之类的字眼,基本令人满意,而缺少合理的想象又令人遗憾。我想再找同学试试,举目望去,已无人举手,似乎这已是大家公认的答案了。
虽说内心有少许失落,可问题毕竟也算是答出来了,我便顺势加深了难度:“然而,古藤萝却遭受了一场悲剧,大家想想看,这一出悲剧悲在哪里呢?”此问一出,我立刻发现有几位同学微微皱起眉头,有的甚至面面相觑,不知如何作答,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建议大家再看看书,可结果依然令人失望。我再也等不下去了,一股脑儿将答案倒了出来,而就在这时,下课的铃声响了……
这堂课,我是“讲”完的,原先设计的第三板块也消失于无形之中。
[初次反思]
备课,不仅是教师自我完善的过程,更应是不断完善学生的过程,学生有困难的地方,就是教师课前要充分预设的关键,这需要智慧与方法。学生阅读理解的程度与他们自身的阅历和感受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不了解季羡林,没读过他的《牛棚杂忆》,对“十年文革”一无所知,怎么可能理解季老先生的痛心疾首,又怎么会用自己饱含深情的笔触替季老先生呐喊呢?
我陷入深深沉思中,同时,一个大胆的念头闪过脑际:既然文本阅读有一定难度,不如改变方法,让学生课前了解季羡林生平,读完他的《牛棚杂忆》,将课堂主问题以预习案的方式请学生用小作文的形式写出来,让语文课堂变成朗读与鉴赏的舞台!
说干就干,定下心来,重整思绪,我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份课前预习案:
第一板块:有这样一条幽径……
请整合文本语句,从“它平平常常……”“它大有来头……”“它颇不平常……”这三个角度出发,主要采用记叙这一表达方式为我们介绍一下这条幽径。(90字左右)
第二板块:有那么一株藤萝……
1.在所有这些神奇的东西中,令作者印象最深、让他最留恋难忘的有那么一株藤萝。假设你就是那株令作者为之神迷的古藤萝,请结合文本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以第一人称的口吻,从形、香、色、声、神等角度,主要采用描写的表达方式介绍一下自己。(100字左右)
2.然而,发生了这么一出悲剧:古藤萝赖以生存的根干被砍断,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古藤萝感到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于是,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藤萝无口,不能尽诉,请你以藤萝口吻,用“我为……而哭泣”的句式,主要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替藤萝控诉。(40字左右)
第三板块:有如此一位老人……
请结合文本和你对季羡林先生的了解,以“我敬佩您,缘于您……”的排比句式,主要采用抒情的表达方式说话。(50字左右)
[二次实践]
课前,每个孩子都将自己精心完成的课前预习案放在桌上,等待成果展示的那一刻,有的甚至还将刚刚读完的《牛棚杂忆》也一并拿了出来,我从他们的眼神中读出了自信与期待。
课在顺畅地进行着,又开始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让古藤萝作自我介绍了,学生的表现令我感动:
生1:大家好,我是一种受人喜爱的植物——藤萝,早在清代笔记中就有对我的描述,在古庙、名园中,往往有几棵上百年的我的兄弟,而且在许多神话故事中也会有我的背影。每到春天,我开出的紫色花朵引得游人和蜜蜂猬集其间。我盘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因此,从下面看,除了一段苍黑古劲像苍龙一般的粗干外,根本看不出我是藤萝。
生2:大家好,我是一株独特的古藤萝,我从不受棚架的约束,用那苍黑古劲的枝干攀着临近的几棵树,恰似一条刚刚睡醒的苍龙在跃跃欲飞。每到春天,我那甜如蜜汁的香味从枝叶间隐隐发散出来,点点淡紫色的花儿点缀其中。暴风雨的夜晚,我的枝叶紧紧抓住枝干,沙沙作响,像一位历经风雨的船长在驾驶他的舰艇与风雨对抗,我很神奇吧!
……
该替古藤萝哭诉、揭示悲剧根源了,学生们的表现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生1:我为丧失生机,变成枯干而哭泣;我为十年浩劫,朋友遇难而哭泣。
生2:我为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而哭泣,我为被异化为“修正主义”遭到无情的诛伐而哭泣。
生3:我为人们无情杀戮百年来历史的见证者们——我的同伴而哭泣,我为愚昧的人们不知藤萝牺牲自我为燕园增添美丽而哭泣,我为那些思想浅薄、精神空虚却存于世间的人们而哭泣。
生4:我为那些愚氓做出愚昧之事而哭泣,我为没有人来阻止他们的行动而哭泣。
……
蓦然间,我发现我的孩子们已经长大,他们是多么的有思想啊,而之前,我一直不舍得放手,真担心以前的自己会禁锢了他们喷薄而出的思想火焰呢。
最后一个环节,表达对季羡林先生的敬佩之意,我已完全放心,沉浸在美妙的享受之中:
生1:我敬佩您,缘于您对大自然无限的热爱;我敬佩您,缘于您维护真善美的决心;我敬佩您,缘于您敢于反抗愚氓的勇气!
生2:我敬佩您,缘于您以那精练、纯朴、通俗、典雅的语言写出如此至美的散文;我敬佩您,缘于您对自然、对生命如此的关心和热爱;我敬佩您,缘于您没有放弃,坚强地站起来,告诉那些愚昧之人也要关心、热爱自然和生命!
……
下课的铃声骤然响起,很多林立的小手还没来得及拥有发言的机会,留下淡淡的遗憾。窗外寒风凛冽,教室里的热情却可以融化冰雪,连听课的老师们都被深深感染,久久不愿离去,而我,也是其中最忠实的听众之一。
我被我的学生们彻底震撼了。
[二次反思]
因为改变了教学方法,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教学效果,我不禁对课堂小作文教学法产生浓厚兴趣。归结起来,要想成功运用此法,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深入解读,充分预设。
教师备课阶段一定要深入解读文本,将文本来来回回读个三四遍,充分预设学生可能产生的障碍,借助智慧,精心设计小作文方案,切不可迷信教参或辅导资料。
2.逐步推进,给足方法。
教学进程以几个层次分明的主问题板块式推进,在每个板块中可适当采用课堂小作文训练法,给足学生时间,给透学生方法。
3.培养语感,训练能力。
“教材只是一个例子”,语文教师一定要注重引导学生品语言之美、析用语之妙,让语文教学充溢芬芳的“语文味”,简言之,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语言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