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年品牌品的辛苦经营,王总最终还是作出了弃牌的决定。王总的选择令人惋惜,但是惋惜的不是结果而是他直到放弃,也没有找到自己真正放弃的原因。
“择”牌是每个代理商每年必须谈到的话题,选对牌子,运作市场就成功了一半,而“弃”牌也一样,需要代理商经过慎重的分析和判断才能作出决定。
艰苦创业,面临困境
F牌鞋业北京区域总代理王总就经历了一次艰难的“弃”牌过程。王总今年已是48岁,是商场上的老江湖了,同温州其他商人一样,凭借天赋的经商能力,已经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在北京行商近二十年,凭资格和做人的魅力,被推荐为行业协会的副会长,可以说是功成名就。
王总在2005年初时还经营着16个鞋业品牌,包括4个低档品牌,2个中高档品牌,其中1个中高档国际品牌2005年下半年已“弃”牌,正作善后处理。F品牌是仅存的一个中档品牌了,但是2006年春节刚过,王总就开始考虑是否继续经销F品牌的问题了。
王总运作F品牌已经5年了,5年前为F品牌创业的时候,北京市场鞋业品牌没有现在多,竞争也不是那么激烈,再加上F牌产品适合北京区域文化和穿着特点,虽然新进北京市场的时候有“新牌难创牌”的难度,但是凭借王总的交际魅力,不断融通“塞内”与“塞外”的客情。F牌产品入市相对还算顺利,客户加盟也有如“花香蝶来”,北京区域渐渐有了一定基础框架。F牌成为王总手上的畅销王牌,F牌产品也被北京市场同行刮目相看甚至仿效。
但2003年以后,王总却感到运作F品牌越来越吃力,主要原因是竞争激烈,营销成本与“年”俱增,为了化解风险,一些鞋企相继以经营品牌的理念去运作市场。而王总手上的牌子也不少,再加上经常参加各种社交活动,生意上一大摊子事全交给老板娘管理,下市场的时间也少了。到了2005年,F品牌就出现了危机,不良库存增大,欠款难收,产品似乎也“不对路”起来,客户一个个流失,一年下来,经营上出现了负利润。
思前虑后,举棋不定
对F品牌,经营还是放弃?王总非常矛盾。
如果放弃,5年的辛苦经营将付诸东流。而且F品牌终端零售商这块已有一定的基础,厂里对自己的支持一直也不错,加上F品牌的产品具备较大的竞争力,有它一定的市场潜力。重新择牌,不见得择得比F品牌更好的产品,而且又要重新建设市场,重新适应其他企业的思维方式。现在大牌子人家已各区域稳定,不会给你做;中小牌子市场支持有限:国际品牌打假打得历害,国际品牌自己正在作善后处理;选择擦边国际品牌,没有长远性。因此,重新择牌会面临更大的投入。
如果继续经营,王总也有很多顾虑:
1.F品牌目前在整个市场的知名度还不够高,要让这个品牌有起色,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另外,F品牌属于中档品牌,经营中高档产品是需要较强的管理能力的,而王总因各种原因,参与F品牌的管理非常少,这与F品牌持续经营构成矛盾。2006年许多强势品牌都把北京区域作为重点区域操作,到时市场壁垒增高,如果管理跟不上,弱势品牌的细分市场空间将变得更小。
2.从市场占有率的角度而言,F品牌在北京区域的零售客户网络并不健全。由于以前王总“换牌”非常快,零售商信心也不够,对王总的中高档产品,也不敢投入,只是抱着试试的态度卖卖。赢利大客户非常少,这也成为王总开拓北京区域市场的不利因素。
3.F公司也知道了北京区域市场的非良性发展,为了恢复市场,2004年F公司在天津设置了总代理,天津总代理全心地投入,经过两年的努力,经营F品牌的年销售收入在2005年底已经达到500万元,如今F品牌在天津区域建立了牢牢的客户基础,天津代理商随即向F公司提出了重划区域的建议。于是,F公司决定2006年重新划分区域,北京下面所属的区域缩小了,原来沧州、唐山、秦皇岛的客户不可以再从北京进货,这样很多大客户流失了。公司还给王总规定了任务额,经营F品牌的压力比2005年增大。
寻求支持,重拾信心
真是“剪不断,理还乱”,王总明白,必须冷静分析后才能作决断,不能留遗憾,不然后遗症会很多。
2006年2月底,王总找到了F品牌公司负责营销的张经理,把自己的经营状况告诉了他(但没有透露“弃”牌的想法)。经过与F公司的协商,F公司向王总提出了2006年必须配合的工作如下:
1.王总必须要配合总部的思路,用档口“单店”管理经营F品牌,让客户感觉到F品牌的信心。
2.王总必须亲自管理,本人必须亲临档口,追踪客户,服务市场,如果聘用非家族人才,总部可以考虑配合王总招一个熟悉北京区域的营销经理,协助王总管理F品牌。
3.王总要及时反馈市场信息,以便使总部的资源有效地进入市场,不断树立F品牌形象。
4.在聘用人员的安排上,王总必须拥有独立的管理队伍,一个人不能参与“多牌”管理,这样才能有效地把握F品牌在北京经销区域的发展方向。
5.王总要配合总部按“2006年区域协议”解决区域重复建设的无序状态,树立品牌形象。
针对厂家要求的上述配合事项,王总也向F公司提出要求:“总经销合同我现在签下来(合同对北京区域进行了重新划分),但是得派张经理去北京协助我一个月,并且要协助我完成区域重新划分后的老客户收款、新品上市,以及新形象店的装修工作。把市场初步整理起来,让我看到希望。”
权衡利弊,弃而了之
在张经理随王总一起回到北京后,按王总的计划,王总带着张经理一同下市场,用了7天时间,驱车1000多公里,走访了北京经销区域下18个地区。
然而这次市场走访,却使王总重新拾起的信心又遭受了打击。
1.工厂实力不够,没有逐步建立起大中型鞋业品牌的主要元素(广告、形象代言人等),造成F牌知名度不高,客户整体上只是看着王总的面子去做市场的,并不是看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去运作F品牌。
2.像密云、赤峰、敖汉、张家口这几个地方的大客户,都是做F牌好几年的老客户了,因为F品牌没有跟进市场,市场没有被提升,王总的管理也没有跟上,原来销量很好的,现在也因竞争者的快速跟上,销量在缩水,库存很大。
3.一些F品牌新开发的中小客户,也只是看中了F品牌的产品和价格优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运作市场。
4.市场上竞争对手对客户大都实行“铺货制”,而且客户如果不欠款,生意没得做。畅销或知名的品牌能够从其他方面分散这些风险,但F品牌除了产品、价格的优势,化解风险的能力很弱,这样长期运作,风险很大。
市场分析之后,王总继续做F品牌的信心已经减弱了一半,自己虽然有做中高档品牌的实力,但这个钱不能投在自己没有把握的品牌上,或者押在激烈市场竞争的风险上。
再从财务方面分析,三楼形象档口2006年年租金13万之多,加之市场竞争使营销费用支出日增,F品牌知名度和支持力度有限,如果继续做,管理成本将会飙升。自己已有的客户定位(低档牌子的客户居多)目前不能和F品牌吻合,也会增加服务成本。这样下去,乐观估计,是保本的生意,从库存等风险系数来考虑,有亏本的可能,就是有赚,赚头也不大,F品牌北京区域发展会很艰难。
几天后,新品陆续上市,三楼形象档口也到位了,但一个很麻烦的事出现了,唐山、秦皇岛、沧州等地今年已经划归其他区域,但原来经销F品牌的大客户找王总要求上新货,发货吧,这可是窜货,不发货吧,不仅流失客户,王总的部分钱款尚欠在这些客户身上,同时有呆账的可能,怎么办?
最终,王总还是发了货,但一下子天津的客户那里起了反应,电话打到厂里,要求严肃处理窜货,不然,天津客户就要放弃F品牌。当时身在北京的张经理两头为难,但是天津客户做得好啊,并按企业的发展方向共进共退,所以只能责令王总安排对窜货的区域收货……这个事件的爆发,王总心头已冷,大客户的流失让他经营F品牌的信心全无了。
经过了一个月的心理斗争,权衡了利弊,王总终于作了弃“牌”决定。
“择”牌是每个代理商每年必须谈到的话题,选对牌子,运作市场就成功了一半,而“弃”牌也一样,需要代理商经过慎重的分析和判断才能作出决定。
艰苦创业,面临困境
F牌鞋业北京区域总代理王总就经历了一次艰难的“弃”牌过程。王总今年已是48岁,是商场上的老江湖了,同温州其他商人一样,凭借天赋的经商能力,已经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在北京行商近二十年,凭资格和做人的魅力,被推荐为行业协会的副会长,可以说是功成名就。
王总在2005年初时还经营着16个鞋业品牌,包括4个低档品牌,2个中高档品牌,其中1个中高档国际品牌2005年下半年已“弃”牌,正作善后处理。F品牌是仅存的一个中档品牌了,但是2006年春节刚过,王总就开始考虑是否继续经销F品牌的问题了。
王总运作F品牌已经5年了,5年前为F品牌创业的时候,北京市场鞋业品牌没有现在多,竞争也不是那么激烈,再加上F牌产品适合北京区域文化和穿着特点,虽然新进北京市场的时候有“新牌难创牌”的难度,但是凭借王总的交际魅力,不断融通“塞内”与“塞外”的客情。F牌产品入市相对还算顺利,客户加盟也有如“花香蝶来”,北京区域渐渐有了一定基础框架。F牌成为王总手上的畅销王牌,F牌产品也被北京市场同行刮目相看甚至仿效。
但2003年以后,王总却感到运作F品牌越来越吃力,主要原因是竞争激烈,营销成本与“年”俱增,为了化解风险,一些鞋企相继以经营品牌的理念去运作市场。而王总手上的牌子也不少,再加上经常参加各种社交活动,生意上一大摊子事全交给老板娘管理,下市场的时间也少了。到了2005年,F品牌就出现了危机,不良库存增大,欠款难收,产品似乎也“不对路”起来,客户一个个流失,一年下来,经营上出现了负利润。
思前虑后,举棋不定
对F品牌,经营还是放弃?王总非常矛盾。
如果放弃,5年的辛苦经营将付诸东流。而且F品牌终端零售商这块已有一定的基础,厂里对自己的支持一直也不错,加上F品牌的产品具备较大的竞争力,有它一定的市场潜力。重新择牌,不见得择得比F品牌更好的产品,而且又要重新建设市场,重新适应其他企业的思维方式。现在大牌子人家已各区域稳定,不会给你做;中小牌子市场支持有限:国际品牌打假打得历害,国际品牌自己正在作善后处理;选择擦边国际品牌,没有长远性。因此,重新择牌会面临更大的投入。
如果继续经营,王总也有很多顾虑:
1.F品牌目前在整个市场的知名度还不够高,要让这个品牌有起色,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另外,F品牌属于中档品牌,经营中高档产品是需要较强的管理能力的,而王总因各种原因,参与F品牌的管理非常少,这与F品牌持续经营构成矛盾。2006年许多强势品牌都把北京区域作为重点区域操作,到时市场壁垒增高,如果管理跟不上,弱势品牌的细分市场空间将变得更小。
2.从市场占有率的角度而言,F品牌在北京区域的零售客户网络并不健全。由于以前王总“换牌”非常快,零售商信心也不够,对王总的中高档产品,也不敢投入,只是抱着试试的态度卖卖。赢利大客户非常少,这也成为王总开拓北京区域市场的不利因素。
3.F公司也知道了北京区域市场的非良性发展,为了恢复市场,2004年F公司在天津设置了总代理,天津总代理全心地投入,经过两年的努力,经营F品牌的年销售收入在2005年底已经达到500万元,如今F品牌在天津区域建立了牢牢的客户基础,天津代理商随即向F公司提出了重划区域的建议。于是,F公司决定2006年重新划分区域,北京下面所属的区域缩小了,原来沧州、唐山、秦皇岛的客户不可以再从北京进货,这样很多大客户流失了。公司还给王总规定了任务额,经营F品牌的压力比2005年增大。
寻求支持,重拾信心
真是“剪不断,理还乱”,王总明白,必须冷静分析后才能作决断,不能留遗憾,不然后遗症会很多。
2006年2月底,王总找到了F品牌公司负责营销的张经理,把自己的经营状况告诉了他(但没有透露“弃”牌的想法)。经过与F公司的协商,F公司向王总提出了2006年必须配合的工作如下:
1.王总必须要配合总部的思路,用档口“单店”管理经营F品牌,让客户感觉到F品牌的信心。
2.王总必须亲自管理,本人必须亲临档口,追踪客户,服务市场,如果聘用非家族人才,总部可以考虑配合王总招一个熟悉北京区域的营销经理,协助王总管理F品牌。
3.王总要及时反馈市场信息,以便使总部的资源有效地进入市场,不断树立F品牌形象。
4.在聘用人员的安排上,王总必须拥有独立的管理队伍,一个人不能参与“多牌”管理,这样才能有效地把握F品牌在北京经销区域的发展方向。
5.王总要配合总部按“2006年区域协议”解决区域重复建设的无序状态,树立品牌形象。
针对厂家要求的上述配合事项,王总也向F公司提出要求:“总经销合同我现在签下来(合同对北京区域进行了重新划分),但是得派张经理去北京协助我一个月,并且要协助我完成区域重新划分后的老客户收款、新品上市,以及新形象店的装修工作。把市场初步整理起来,让我看到希望。”
权衡利弊,弃而了之
在张经理随王总一起回到北京后,按王总的计划,王总带着张经理一同下市场,用了7天时间,驱车1000多公里,走访了北京经销区域下18个地区。
然而这次市场走访,却使王总重新拾起的信心又遭受了打击。
1.工厂实力不够,没有逐步建立起大中型鞋业品牌的主要元素(广告、形象代言人等),造成F牌知名度不高,客户整体上只是看着王总的面子去做市场的,并不是看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去运作F品牌。
2.像密云、赤峰、敖汉、张家口这几个地方的大客户,都是做F牌好几年的老客户了,因为F品牌没有跟进市场,市场没有被提升,王总的管理也没有跟上,原来销量很好的,现在也因竞争者的快速跟上,销量在缩水,库存很大。
3.一些F品牌新开发的中小客户,也只是看中了F品牌的产品和价格优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运作市场。
4.市场上竞争对手对客户大都实行“铺货制”,而且客户如果不欠款,生意没得做。畅销或知名的品牌能够从其他方面分散这些风险,但F品牌除了产品、价格的优势,化解风险的能力很弱,这样长期运作,风险很大。
市场分析之后,王总继续做F品牌的信心已经减弱了一半,自己虽然有做中高档品牌的实力,但这个钱不能投在自己没有把握的品牌上,或者押在激烈市场竞争的风险上。
再从财务方面分析,三楼形象档口2006年年租金13万之多,加之市场竞争使营销费用支出日增,F品牌知名度和支持力度有限,如果继续做,管理成本将会飙升。自己已有的客户定位(低档牌子的客户居多)目前不能和F品牌吻合,也会增加服务成本。这样下去,乐观估计,是保本的生意,从库存等风险系数来考虑,有亏本的可能,就是有赚,赚头也不大,F品牌北京区域发展会很艰难。
几天后,新品陆续上市,三楼形象档口也到位了,但一个很麻烦的事出现了,唐山、秦皇岛、沧州等地今年已经划归其他区域,但原来经销F品牌的大客户找王总要求上新货,发货吧,这可是窜货,不发货吧,不仅流失客户,王总的部分钱款尚欠在这些客户身上,同时有呆账的可能,怎么办?
最终,王总还是发了货,但一下子天津的客户那里起了反应,电话打到厂里,要求严肃处理窜货,不然,天津客户就要放弃F品牌。当时身在北京的张经理两头为难,但是天津客户做得好啊,并按企业的发展方向共进共退,所以只能责令王总安排对窜货的区域收货……这个事件的爆发,王总心头已冷,大客户的流失让他经营F品牌的信心全无了。
经过了一个月的心理斗争,权衡了利弊,王总终于作了弃“牌”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