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衽,即向一边倾斜开襟的服装式样,现存的古老民族羌族、苗族等对此的表达,依旧延续着母性的慈祥和善良——这样的衣服“奶孩子”更方便。“交衽”以后是“动合礼法”而“裁制缝衽”的“深衣”、“不削幅,不邪杀,不圆袂,不继掩,不侈袂”的“端衣”和“续衽钩边”。
衣之始
怀抱孩子在外,突遭暴雨,急切之下,本能地拉开衣襟,将孩子裹在其中,然而,任凭如何拉扯,衬衫式的外套,仍旧不能将孩子完全遮挡,只好弓腰俯身,让自己成为一小片屋檐。这让我们开始去思考衣服的创造、作用和我们的关系。
人之初,其实本无善恶,有的只是恐惧,恐惧来源于所有陆地动物都没有、只人类所独有的皮肤。和被皮毛覆盖保护的动物不同,人的身体是暴露的,在蛮荒时代时时刻刻危机四伏的竞争中,这种暴露毫无优势可言。然而,就是这极易遭受伤害的、人的全部“外套”,带给我们与生俱来的敏感——任何一个健康的婴儿都可以在距离母乳十厘米处,准确地判断出母乳的位置。因此,人类进化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皮肤:敏感的皮肤导致恐惧,而恐惧产生安全感需求,从而形成自我保护意识,进而产生物质需求,最终产生创造力……当这种条件反射的递进演变为一个物种种群的集体意识时,人类就进化到了所有动物都无法达到的高度。
衣服就这样被我们的祖先放到比食物还高的位置创造出来了,所谓“衣食无忧”——祖先最早担忧的决计不是食物,而是衣服。因为食物是“自然”的,而衣服则是个高难度的制造物,它能使翻山越岭、穿梭丛林的老祖宗在捕获食物中首先为自己提供保护。
衣的本意,应该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衣服,而是保护的意思,甲骨文中的“衣”—— ,是一个大人张开双臂去呵护两个孩子的样子,充满了人性、人情、亲情、母性和家庭的意味,表示“衣”的创造除了来自对动物皮毛的模仿实现皮肤保护外,还来自对弱小、对后代的保护以及相互依偎的需要。显然,人类经过对自然界的接触、认识和经验总结,使自己的需求得到了解决。兽皮也好,树皮树叶也罢,山顶洞人的骨针一是说明了我们的祖先早在3万年前就开始缝制衣服,二是和成为神话传说的燧人氏年代非常契合。
和这位三皇五帝中位列第一的燧人氏紧密相连的,中国神话中最早、也是家喻户晓的美丽善良女神叫织女,属于弇兹氏,因此,燧人氏又被叫做燧人彝兹氏。在结绳记事年代,她创造了用树皮搓绳的技术。并发明了可以用来缝织的三种绳子:单股的绳叫做“玄”,双股的叫“兹”,三股合成的称作“索”。后来这位女神被追尊为女帝,又称玄女、玄帝、索女、帝弁兹等。和织女同样伟大的传说中的女性还有两位,一位造人的叫做女娲,另一位是黄帝的妻子、发明蚕桑的嫘祖。
关于“衽”
造人、织衣、桑蚕,是充满母生慈爱的、华夏文明独有的动人开篇,并如基因一般地注定在古老中国的庞大身躯里。
黄色皮肤、黄帝、炎黄子孙,都来自一个色彩——黄。因为“黄”是“中央色”,被我们祖先认为是最好的颜色。现代科学认识为此提供了更坚实的佐证:黄土是优质的土壤,不仅具备土壤腐殖层、淋溶层、淀积层的分层特征,还有其他土壤所不具备的独特品质,是一种很肥沃的土层,对农业生产极为重要。做为母系开端,我们的祖先女娲因此以黄土造人。在“力不暇供”的“剧务”中,这位慈祥母亲凝聚了所有心血、大爱和专注,用这种最吉祥颜色的土壤造就了最美的中华民族。
关于衣服的创造,我们的衣服和其它民族、国家那种在布中间掏个洞,直接套头而穿的无袖“T恤”的区别是“衽”,所谓“黄帝制衣,领交右衽”,在此,我们的祖先还鲜明地表达,制衣的方式是“取诸乾坤”——从自然那里学来的。当然,黄帝和我们的历史并没有把这一伟大功劳完全归结于黄帝自己,而是如实地记录了它出自另一个伟大女性——嫘祖。这也显示,父系社会以后,在以父系发言为基调的历史记录中,女性光辉的顽强折射和难以磨灭的精神影响。
衽,即向一边倾斜开襟的服装式样,现存的古老民族羌族、苗族等对此的表达,依旧延续着母性的慈祥和善良——这样的衣服“奶孩子”更方便。“交衽”以后是“动合礼法”而“裁制缝衽”的“深衣”、“不削幅,不邪杀,不圆袂,不继掩,不侈袂”的端衣”和“续衽钩边”。可以想到那天怀抱孩子、遭遇暴雨:如果穿着这样宽大松弛的衣服,一定会把孩子包裹、遮挡的严严实实,不让孩子淋湿半分!近而很感动地想到“纤纤携素手,扎扎弄机杼”的辛勤织女和“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谏诤黄帝,旨定农桑,法制衣裳,兴嫁娶,尚礼仪,架宫室,奠国基……”的智慧嫘祖。
衣与国
从女娲“抟黄土造人”到“衽”的衣服创造,交性祖先不但通过黄的本意和衣的本意彰显了慈爱、善良、勤劳、智慧,还开启了华夏文明,为我们主流文化家国的特征和以成家立业为诉求的国人个性、人文色彩奠定了基础。这个基本开端沿着衣之“遮挡、保护”意义的方向,带着部落时代的记忆,和地理、族源、文字等因素一起,形成我们自己“天人台一”的人文哲思,使我们的文明始终处于天下一家的和谐状态之中,即便这块大地战乱连绵,浩劫空前的时候,内部所争的也就是个正统或叫一统,而从未发生过地中海沿岸到小亚细亚半岛上那不但灭国,还灭种族的悲剧,成为仅存的、世界发展史上传承至今古老文明国家。
而“衽”也和“龙”一样,成为我们所说的华夏文明的一个标志,从这块古老大地上的各个民族一直延伸到今天的韩国、日本、东南亚、中南半岛等许多国家。
由衣服而政治,也是华夏文明所独有的文化现象。经嫘祖“谏诤”,“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用制衣“取诸乾坤”即效法自然的方法治理天下,正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中国古老智慧。这以后,历朝历代开国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定正朔易服饰”。
衣的本意就这样在影响政治之后又通过政治深入到我国庞大族群每个民族的毛细血管当中,成为一种基因,成为我们一直以血脉继承的“衣钵”,并随着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演绎出我国文字中另一个_直和我们生活各个层面休戚相关的字——依,同时派生出无数围绕“衣”的意义而展开的词汇、成语:依存、依赖、依附、依靠、依照、依许、依山傍水、依依不台、生死相依,等等,甚至连宗教也把寻求心灵慰籍而加入行列的行为称为“皈依”。
永远保持对文明历史和古老智慧的崇敬吧,以对织女、女娲、嫖祖等伟大的民族母亲们的感激,来表达我们的无限热爱,因为她们“衣就”中国,所以我们中国依旧。
衣之始
怀抱孩子在外,突遭暴雨,急切之下,本能地拉开衣襟,将孩子裹在其中,然而,任凭如何拉扯,衬衫式的外套,仍旧不能将孩子完全遮挡,只好弓腰俯身,让自己成为一小片屋檐。这让我们开始去思考衣服的创造、作用和我们的关系。
人之初,其实本无善恶,有的只是恐惧,恐惧来源于所有陆地动物都没有、只人类所独有的皮肤。和被皮毛覆盖保护的动物不同,人的身体是暴露的,在蛮荒时代时时刻刻危机四伏的竞争中,这种暴露毫无优势可言。然而,就是这极易遭受伤害的、人的全部“外套”,带给我们与生俱来的敏感——任何一个健康的婴儿都可以在距离母乳十厘米处,准确地判断出母乳的位置。因此,人类进化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皮肤:敏感的皮肤导致恐惧,而恐惧产生安全感需求,从而形成自我保护意识,进而产生物质需求,最终产生创造力……当这种条件反射的递进演变为一个物种种群的集体意识时,人类就进化到了所有动物都无法达到的高度。
衣服就这样被我们的祖先放到比食物还高的位置创造出来了,所谓“衣食无忧”——祖先最早担忧的决计不是食物,而是衣服。因为食物是“自然”的,而衣服则是个高难度的制造物,它能使翻山越岭、穿梭丛林的老祖宗在捕获食物中首先为自己提供保护。
衣的本意,应该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衣服,而是保护的意思,甲骨文中的“衣”—— ,是一个大人张开双臂去呵护两个孩子的样子,充满了人性、人情、亲情、母性和家庭的意味,表示“衣”的创造除了来自对动物皮毛的模仿实现皮肤保护外,还来自对弱小、对后代的保护以及相互依偎的需要。显然,人类经过对自然界的接触、认识和经验总结,使自己的需求得到了解决。兽皮也好,树皮树叶也罢,山顶洞人的骨针一是说明了我们的祖先早在3万年前就开始缝制衣服,二是和成为神话传说的燧人氏年代非常契合。
和这位三皇五帝中位列第一的燧人氏紧密相连的,中国神话中最早、也是家喻户晓的美丽善良女神叫织女,属于弇兹氏,因此,燧人氏又被叫做燧人彝兹氏。在结绳记事年代,她创造了用树皮搓绳的技术。并发明了可以用来缝织的三种绳子:单股的绳叫做“玄”,双股的叫“兹”,三股合成的称作“索”。后来这位女神被追尊为女帝,又称玄女、玄帝、索女、帝弁兹等。和织女同样伟大的传说中的女性还有两位,一位造人的叫做女娲,另一位是黄帝的妻子、发明蚕桑的嫘祖。
关于“衽”
造人、织衣、桑蚕,是充满母生慈爱的、华夏文明独有的动人开篇,并如基因一般地注定在古老中国的庞大身躯里。
黄色皮肤、黄帝、炎黄子孙,都来自一个色彩——黄。因为“黄”是“中央色”,被我们祖先认为是最好的颜色。现代科学认识为此提供了更坚实的佐证:黄土是优质的土壤,不仅具备土壤腐殖层、淋溶层、淀积层的分层特征,还有其他土壤所不具备的独特品质,是一种很肥沃的土层,对农业生产极为重要。做为母系开端,我们的祖先女娲因此以黄土造人。在“力不暇供”的“剧务”中,这位慈祥母亲凝聚了所有心血、大爱和专注,用这种最吉祥颜色的土壤造就了最美的中华民族。
关于衣服的创造,我们的衣服和其它民族、国家那种在布中间掏个洞,直接套头而穿的无袖“T恤”的区别是“衽”,所谓“黄帝制衣,领交右衽”,在此,我们的祖先还鲜明地表达,制衣的方式是“取诸乾坤”——从自然那里学来的。当然,黄帝和我们的历史并没有把这一伟大功劳完全归结于黄帝自己,而是如实地记录了它出自另一个伟大女性——嫘祖。这也显示,父系社会以后,在以父系发言为基调的历史记录中,女性光辉的顽强折射和难以磨灭的精神影响。
衽,即向一边倾斜开襟的服装式样,现存的古老民族羌族、苗族等对此的表达,依旧延续着母性的慈祥和善良——这样的衣服“奶孩子”更方便。“交衽”以后是“动合礼法”而“裁制缝衽”的“深衣”、“不削幅,不邪杀,不圆袂,不继掩,不侈袂”的端衣”和“续衽钩边”。可以想到那天怀抱孩子、遭遇暴雨:如果穿着这样宽大松弛的衣服,一定会把孩子包裹、遮挡的严严实实,不让孩子淋湿半分!近而很感动地想到“纤纤携素手,扎扎弄机杼”的辛勤织女和“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谏诤黄帝,旨定农桑,法制衣裳,兴嫁娶,尚礼仪,架宫室,奠国基……”的智慧嫘祖。
衣与国
从女娲“抟黄土造人”到“衽”的衣服创造,交性祖先不但通过黄的本意和衣的本意彰显了慈爱、善良、勤劳、智慧,还开启了华夏文明,为我们主流文化家国的特征和以成家立业为诉求的国人个性、人文色彩奠定了基础。这个基本开端沿着衣之“遮挡、保护”意义的方向,带着部落时代的记忆,和地理、族源、文字等因素一起,形成我们自己“天人台一”的人文哲思,使我们的文明始终处于天下一家的和谐状态之中,即便这块大地战乱连绵,浩劫空前的时候,内部所争的也就是个正统或叫一统,而从未发生过地中海沿岸到小亚细亚半岛上那不但灭国,还灭种族的悲剧,成为仅存的、世界发展史上传承至今古老文明国家。
而“衽”也和“龙”一样,成为我们所说的华夏文明的一个标志,从这块古老大地上的各个民族一直延伸到今天的韩国、日本、东南亚、中南半岛等许多国家。
由衣服而政治,也是华夏文明所独有的文化现象。经嫘祖“谏诤”,“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用制衣“取诸乾坤”即效法自然的方法治理天下,正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中国古老智慧。这以后,历朝历代开国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定正朔易服饰”。
衣的本意就这样在影响政治之后又通过政治深入到我国庞大族群每个民族的毛细血管当中,成为一种基因,成为我们一直以血脉继承的“衣钵”,并随着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演绎出我国文字中另一个_直和我们生活各个层面休戚相关的字——依,同时派生出无数围绕“衣”的意义而展开的词汇、成语:依存、依赖、依附、依靠、依照、依许、依山傍水、依依不台、生死相依,等等,甚至连宗教也把寻求心灵慰籍而加入行列的行为称为“皈依”。
永远保持对文明历史和古老智慧的崇敬吧,以对织女、女娲、嫖祖等伟大的民族母亲们的感激,来表达我们的无限热爱,因为她们“衣就”中国,所以我们中国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