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发展教育是关乎一个国家未来与前途的民生大计,高校辅导员是离学生最近的群体,是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教育活动的主要参与者。高校辅导员的教育理念、工作方式及行事风格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甚至人生追求。只有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前提下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各项学生管理工作,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中笔者详细叙述了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希望以此能为高校辅导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问题;对策;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4-0288-01
一、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辅导员的职责定位不明确。
在我国普遍高校中,都存在着辅导员角色定位不明确的现象。由于一些辅导员不能准确地将“管理员”与“教师”这两个角色区分开来,导致在对学生进行管理工作时工作压力过大和管理不当。车甫导员属于学生的前线引导者,但是很多辅导员对自己的职责定位不明了,使工作缺乏一定的有序性和目的性。辅导员的管理工作包括对学生自身的管理、与家长进行沟通、及时向学校汇报情况等,由于工作对象复杂,使之对自己角色任务的认识不清晰。虽然辅导员常常忙于学生、家长和学校领导的各种事务,但他们缺少相应的时间去思考自身工作的本质意义。其次,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弱,在很多事情上都依赖于辅导员,从某种程度来说,间接增大了辅导员的工作压力。而当辅导员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生工作上时,又会忽略其“教师”角色,降低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由于高校辅导员职责定位不明了,使其身心压力过大,工作效率不断下降。
2、工作流于形式 。
教育部党组于 2016 年 12 月 13 日下发《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学习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通知》要求“在学习传达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过程中要改变‘开一个会,念念讲话,说一说精神概要’的状况,开展体系式学习,联系高校发展历史,联系以往工作部署,联系形势变化要求,作为一个体系及系列学习。”但在实际工作当中,高校辅导员本身兼有行政工作,每一个辅导员管理的学生人数也较多。因此,其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流于形式的局面。但是,在学生思想的教育上绝不能找借口,必须纠正“务虚”的工作态度,积极地参与到学生工作的具体实际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教育学生。
3、存在“一刀切”的问题。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更是如此。每个人出生环境、生长环境、家庭教育、社会阅历等不同,因此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特点,所以在对待不同学生时切忌“一刀切”。这并非要以有色眼镜待人,而是人格上一视同仁。在处理具体问题时注意尊重学生差异性,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满足他们个性化的诉求,只有这样才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才能顺利开展学生工作,发挥辅导员的积极作用。
4、工作热情不高。
一些年轻的辅导员对职业前途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认为辅导员这个岗位没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情绪比较消极、工作热情不高、缺乏责任心,他们的职业能力和敬业意识就很难提高,从而大大降低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二、高校辅导员管理学生的工作对策
1、转变传统角色,明确自身定位。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高校辅导员更多地充当“管理者”的角色,与学生之前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如前所述,当代大学生非常注重自我发展,渴望平等的人际关系,因此高校辅导员应从传统“说教者”的角色中转换出来,成为与学生平等对话朋友,做学生的引导者。这就需要辅导员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较完善的理论修养,人格修养以及专业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素质,在实际工作中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较强的业务能力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打破传统说教的特点,以平等的态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而非强制性的灌输。
2、认真负责,克服工作流于形式 。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高校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也应坚持与时俱进,以一些更为便捷,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方法加强与学生沟通。在实际工作中还应该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主发展。在具体工作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角色体验也有助于学生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了解,从而形成互相理解互相理解的良好局面。
3、一视同仁,处理好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要处理好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师生间的共鸣常常是可遇而不可求,对于很多辅导员来说,师生间的共鸣属“意外之喜”,如何将师生间的共鸣由偶然变为必然,对当代辅导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辅导员与学生间存在着人生经历、知识结构、年龄阶段、生活环境的差异,以及存在着三观上的不同。要求辅导员首先要深入细致的了解学生的共性特征和个性特点,其次是结合学生的年龄阶段、人生经历和生活环境制定相应方案,最后将学生的三观揉入其中,实现与学生间的共鸣。师生间共鸣的达成需要辅导员投入真心实意,发自内心同学生交流与接触。师生间的共鸣要逐步深入,徐徐扩展,不能苛求一蹴而就,立即实现辅导员与所有学生间的共鸣。
4、辅导员要提高工作热情。
輔导员要提高工作热情,以主动意识为先导,以积极的态度为辅助。首先是辅导员要有意识的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精研普通话能力,锤炼语言文字能力,强化适时赞美和表扬学生的能力。其次,辅导员要积极主动的寻求途径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综合素质提高必然带来沟通能力的进步,是沟通能力提升的支撑因素。辅导员提升综合素质的途径很多,包括自主学习、听取报告和讲座、参与省市校组织的培训,以及长期的实践锻炼等。最后是塑造辅导员的性格品质和人格魅力。性格品质和人格魅力也是提升沟通能力的重要因素,有着影响学生和感染学生的切实作用。辅导员应重视自身高尚性格品质的塑造和独特人格魅力的养成,借以吸引学生,引领学生。
三、结语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离不开对学生的深入了解,也离不开对自身的准确把握。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顺利开展工作,才能培养真正有益于国家民族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杜俊玉. 高校学生管理听证制度的现状及提升途径探析[J].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16(02)
[2] 张洪敏. 浅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及其改进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 2012(06)
[3] 曾宁.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沟通技巧浅论[J].改革与开放,2011,(24).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问题;对策;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4-0288-01
一、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辅导员的职责定位不明确。
在我国普遍高校中,都存在着辅导员角色定位不明确的现象。由于一些辅导员不能准确地将“管理员”与“教师”这两个角色区分开来,导致在对学生进行管理工作时工作压力过大和管理不当。车甫导员属于学生的前线引导者,但是很多辅导员对自己的职责定位不明了,使工作缺乏一定的有序性和目的性。辅导员的管理工作包括对学生自身的管理、与家长进行沟通、及时向学校汇报情况等,由于工作对象复杂,使之对自己角色任务的认识不清晰。虽然辅导员常常忙于学生、家长和学校领导的各种事务,但他们缺少相应的时间去思考自身工作的本质意义。其次,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弱,在很多事情上都依赖于辅导员,从某种程度来说,间接增大了辅导员的工作压力。而当辅导员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生工作上时,又会忽略其“教师”角色,降低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由于高校辅导员职责定位不明了,使其身心压力过大,工作效率不断下降。
2、工作流于形式 。
教育部党组于 2016 年 12 月 13 日下发《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学习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通知》要求“在学习传达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过程中要改变‘开一个会,念念讲话,说一说精神概要’的状况,开展体系式学习,联系高校发展历史,联系以往工作部署,联系形势变化要求,作为一个体系及系列学习。”但在实际工作当中,高校辅导员本身兼有行政工作,每一个辅导员管理的学生人数也较多。因此,其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流于形式的局面。但是,在学生思想的教育上绝不能找借口,必须纠正“务虚”的工作态度,积极地参与到学生工作的具体实际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教育学生。
3、存在“一刀切”的问题。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更是如此。每个人出生环境、生长环境、家庭教育、社会阅历等不同,因此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特点,所以在对待不同学生时切忌“一刀切”。这并非要以有色眼镜待人,而是人格上一视同仁。在处理具体问题时注意尊重学生差异性,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满足他们个性化的诉求,只有这样才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才能顺利开展学生工作,发挥辅导员的积极作用。
4、工作热情不高。
一些年轻的辅导员对职业前途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认为辅导员这个岗位没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情绪比较消极、工作热情不高、缺乏责任心,他们的职业能力和敬业意识就很难提高,从而大大降低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二、高校辅导员管理学生的工作对策
1、转变传统角色,明确自身定位。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高校辅导员更多地充当“管理者”的角色,与学生之前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如前所述,当代大学生非常注重自我发展,渴望平等的人际关系,因此高校辅导员应从传统“说教者”的角色中转换出来,成为与学生平等对话朋友,做学生的引导者。这就需要辅导员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较完善的理论修养,人格修养以及专业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素质,在实际工作中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较强的业务能力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打破传统说教的特点,以平等的态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而非强制性的灌输。
2、认真负责,克服工作流于形式 。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高校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也应坚持与时俱进,以一些更为便捷,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方法加强与学生沟通。在实际工作中还应该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主发展。在具体工作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角色体验也有助于学生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了解,从而形成互相理解互相理解的良好局面。
3、一视同仁,处理好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要处理好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师生间的共鸣常常是可遇而不可求,对于很多辅导员来说,师生间的共鸣属“意外之喜”,如何将师生间的共鸣由偶然变为必然,对当代辅导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辅导员与学生间存在着人生经历、知识结构、年龄阶段、生活环境的差异,以及存在着三观上的不同。要求辅导员首先要深入细致的了解学生的共性特征和个性特点,其次是结合学生的年龄阶段、人生经历和生活环境制定相应方案,最后将学生的三观揉入其中,实现与学生间的共鸣。师生间共鸣的达成需要辅导员投入真心实意,发自内心同学生交流与接触。师生间的共鸣要逐步深入,徐徐扩展,不能苛求一蹴而就,立即实现辅导员与所有学生间的共鸣。
4、辅导员要提高工作热情。
輔导员要提高工作热情,以主动意识为先导,以积极的态度为辅助。首先是辅导员要有意识的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精研普通话能力,锤炼语言文字能力,强化适时赞美和表扬学生的能力。其次,辅导员要积极主动的寻求途径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综合素质提高必然带来沟通能力的进步,是沟通能力提升的支撑因素。辅导员提升综合素质的途径很多,包括自主学习、听取报告和讲座、参与省市校组织的培训,以及长期的实践锻炼等。最后是塑造辅导员的性格品质和人格魅力。性格品质和人格魅力也是提升沟通能力的重要因素,有着影响学生和感染学生的切实作用。辅导员应重视自身高尚性格品质的塑造和独特人格魅力的养成,借以吸引学生,引领学生。
三、结语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离不开对学生的深入了解,也离不开对自身的准确把握。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顺利开展工作,才能培养真正有益于国家民族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杜俊玉. 高校学生管理听证制度的现状及提升途径探析[J].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16(02)
[2] 张洪敏. 浅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及其改进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 2012(06)
[3] 曾宁.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沟通技巧浅论[J].改革与开放,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