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晓日提竹篮,家童买春蔬”。提篮,一种用竹、藤为主材编制成的有提梁的盛物器。在过去,提篮多被人们用于盛装菜蔬、酒饭等食物,方便短距离的携带。时至今日,随着各种新兴材料以及工具的运用,提篮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平日里,我们已很难见到传统的中式提篮了。
有趣的是,这几年一些匠心独具的茶人却尝试着将提篮运用于装载茶具以及茶席布置中,在充分利用提篮自身古朴、典雅的中式风格,为茶道艺术注入新鲜元素的同时,也让提篮这一古人智慧的造物焕发出新生。
入冬的榕树,天气乍寒还暖,却也舒服。所以当邓萍依约带着她收藏的提篮前来时,看到这些或华丽或质朴或独出心裁的提篮时,脑中浮现了常在广播中听到的一句话:“喜欢这样唱着歌的午后”。没错!是在“唱着歌”,但不是我,而是眼前的这些个提篮。可能是因为舒服的天气让人微醺,恍惚中觉得这些提篮不单是站在那展示着自己的身姿,似乎还在浅吟低唱着,让你听到它的另一种美。
黑漆描金提篮:《朱庇特交响曲》
特别奇怪的是,在世界上的许多地方,当黑色与金色搭在一块时,总会让人产生一种庄严、高贵的感觉。就算这个提篮上还绘着“喜上梅梢”等喻示着吉祥如意的图案,它仍然像一位身着章服的王公,沉着肃穆。当你退到一旁凝视着它时,耳畔响起了莫扎特的《朱庇特交响曲》(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
乐曲中时而流淌着骄傲和自信,时而体现出庄严与激昂,严谨、完美的曲调体现出莫扎特对音乐的非凡理解与掌控,最终汇聚成恢弘而又磅礴的乐章。这样高贵而大气交响曲,不枉人们用罗马神话中的神王朱庇特来为它命名。
竹编老提篮:《牧神的午后》
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觉得这个竹编老提篮上能找到一种质朴却又诗意的气息。这无形中与印象乐派大师德彪西的《牧神的午后》气质暗合。
对,就是诗人的气质。竹编老提篮就像一个行吟诗人一般,外表质朴,用略带沙哑与沧桑的嗓音唱着歌、说着故事。而《牧神的午后》正是有着交响诗的美誉,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圆号相继在乐队之上独奏,音乐极为细腻,不复杂却偏偏让人感到迷离与梦幻,一场梦境中的美好故事慢慢展现在眼前,令人舒服与平静。
黑红漆描金提篮:《春之声圆舞曲》
虽然只是比上一个提篮多了一些红色,但却改变了整个提篮给人的气质。不再是威严的王公,而化身为一位青春活泼的贵族少女。它仿佛带你走入了小约翰·施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的世界。
只见一位身穿红黑衣裙的少女与伙伴们纵马于山谷与草地,春日温暖的阳光照在她身上,映出金色的光芒。身边花香阵阵、鸟鸣时时,人们欢声笑语,就好像身处没有烦恼忧愁的乌托邦。
棕绳竹编小篓:《渔樵问答》
好吧,我完全无法想到其它西方音乐作品来形容这个小篓。因为,在见到它的第一眼起,我就形成一种强烈感觉,如果将这篓比作人的话,它一定就是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隐士。它应该是那“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中难觅行踪的山中老道;又或者该是那“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藏于江湖的渔翁。所以,耳畔自然也总是适时地出现悠悠扬扬、飘飘洒洒的古琴声,琴声缓缓透着一种逍遥于青山绿水的自在,还有两位隐士在山林水面间互相唱和。
瓷瓶顶盖漆篮:《自新大陆》
这个独出心裁,用残破瓷瓶来做顶盖的提篮,瓷器与漆器两种截然不同的材质竟然能够如此神奇的贴合,看上去也没有违和感。不知道为什么,总有一种冲动去猜测它的制作者,为何会想到要用破碎的瓷瓶来制作提篮的顶盖,难道这个瓷瓶对他有着不一样的意义?是不是这个瓷瓶寄托着一缕回忆或思念,才让他如此珍惜?这种感觉,就像在听《自新大陆》一般。
在《自新大陆》中,德沃夏克同样将初踏上美洲大陆的感受融入曲中,将黑人灵歌、印第安舞蹈等具美洲特色的音乐与英国和捷克的民族音乐完美地交融在一块。一方面对踏上一片全新的土地感到兴奋,另一方面则因为远离家乡而产生思念,淡淡的怀念从英国管与弦乐中流淌出来。最终,这种思念汹涌而出,化为了与家人重聚的幻想与期待。
有趣的是,这几年一些匠心独具的茶人却尝试着将提篮运用于装载茶具以及茶席布置中,在充分利用提篮自身古朴、典雅的中式风格,为茶道艺术注入新鲜元素的同时,也让提篮这一古人智慧的造物焕发出新生。
入冬的榕树,天气乍寒还暖,却也舒服。所以当邓萍依约带着她收藏的提篮前来时,看到这些或华丽或质朴或独出心裁的提篮时,脑中浮现了常在广播中听到的一句话:“喜欢这样唱着歌的午后”。没错!是在“唱着歌”,但不是我,而是眼前的这些个提篮。可能是因为舒服的天气让人微醺,恍惚中觉得这些提篮不单是站在那展示着自己的身姿,似乎还在浅吟低唱着,让你听到它的另一种美。
黑漆描金提篮:《朱庇特交响曲》
特别奇怪的是,在世界上的许多地方,当黑色与金色搭在一块时,总会让人产生一种庄严、高贵的感觉。就算这个提篮上还绘着“喜上梅梢”等喻示着吉祥如意的图案,它仍然像一位身着章服的王公,沉着肃穆。当你退到一旁凝视着它时,耳畔响起了莫扎特的《朱庇特交响曲》(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
乐曲中时而流淌着骄傲和自信,时而体现出庄严与激昂,严谨、完美的曲调体现出莫扎特对音乐的非凡理解与掌控,最终汇聚成恢弘而又磅礴的乐章。这样高贵而大气交响曲,不枉人们用罗马神话中的神王朱庇特来为它命名。
竹编老提篮:《牧神的午后》
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觉得这个竹编老提篮上能找到一种质朴却又诗意的气息。这无形中与印象乐派大师德彪西的《牧神的午后》气质暗合。
对,就是诗人的气质。竹编老提篮就像一个行吟诗人一般,外表质朴,用略带沙哑与沧桑的嗓音唱着歌、说着故事。而《牧神的午后》正是有着交响诗的美誉,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圆号相继在乐队之上独奏,音乐极为细腻,不复杂却偏偏让人感到迷离与梦幻,一场梦境中的美好故事慢慢展现在眼前,令人舒服与平静。
黑红漆描金提篮:《春之声圆舞曲》
虽然只是比上一个提篮多了一些红色,但却改变了整个提篮给人的气质。不再是威严的王公,而化身为一位青春活泼的贵族少女。它仿佛带你走入了小约翰·施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的世界。
只见一位身穿红黑衣裙的少女与伙伴们纵马于山谷与草地,春日温暖的阳光照在她身上,映出金色的光芒。身边花香阵阵、鸟鸣时时,人们欢声笑语,就好像身处没有烦恼忧愁的乌托邦。
棕绳竹编小篓:《渔樵问答》
好吧,我完全无法想到其它西方音乐作品来形容这个小篓。因为,在见到它的第一眼起,我就形成一种强烈感觉,如果将这篓比作人的话,它一定就是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隐士。它应该是那“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中难觅行踪的山中老道;又或者该是那“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藏于江湖的渔翁。所以,耳畔自然也总是适时地出现悠悠扬扬、飘飘洒洒的古琴声,琴声缓缓透着一种逍遥于青山绿水的自在,还有两位隐士在山林水面间互相唱和。
瓷瓶顶盖漆篮:《自新大陆》
这个独出心裁,用残破瓷瓶来做顶盖的提篮,瓷器与漆器两种截然不同的材质竟然能够如此神奇的贴合,看上去也没有违和感。不知道为什么,总有一种冲动去猜测它的制作者,为何会想到要用破碎的瓷瓶来制作提篮的顶盖,难道这个瓷瓶对他有着不一样的意义?是不是这个瓷瓶寄托着一缕回忆或思念,才让他如此珍惜?这种感觉,就像在听《自新大陆》一般。
在《自新大陆》中,德沃夏克同样将初踏上美洲大陆的感受融入曲中,将黑人灵歌、印第安舞蹈等具美洲特色的音乐与英国和捷克的民族音乐完美地交融在一块。一方面对踏上一片全新的土地感到兴奋,另一方面则因为远离家乡而产生思念,淡淡的怀念从英国管与弦乐中流淌出来。最终,这种思念汹涌而出,化为了与家人重聚的幻想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