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衷:我们为何出发?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uph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徐泓去年曾出过一本书,书名有点长,叫《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这个内涵丰富的书名,对于我们来说也同样具有现实意义。
  99册《海峡茶道》,齐整地码在资料柜里,有着颇为壮观的厚度。凝眸回望,其实,这更像是我们来时的路。
  我们为何出发?又从哪里出发?
  茶,这一片树叶,从它被发现、利用之日起,就在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并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乃至思维方式。
  一杯茶,给中国人带来的不只是生理上的解渴提神之功,它更是被人们赋予了哲学上的、被古人称之为“道”的东西——一种对自然、人生的态度,一种超然物我的境界,一种融入血脉的精神。
  当然,作为商品的茶,也有它“功利”的一面,尤其是在商品经济时代。茶是一个很难归类的产业。就种植而言,它属于农业,加工、深加工则属于轻工业,流通、销售则属于商贸服务业。若将它的外延扩大,还有器具、香道、包装、服装、文化创意等衍生产业。
  因此,在从茶园到茶杯的过程中,活跃着各种“茗人”,他们都通过自己的行为或思想不断改变着茶的形态与流向,使整个产业充满蓬勃的活力。
  每当我们仔细打量他们时,总是会惊奇地发现:尽管每个人性格、思想各不相同,但爱茶之心却是千人一面,茶已是他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三茶友,围桌而坐。一盏茶,可品可鉴,“习茶”让人学会放慢放空,凝神静气,与茶进行一次亲密的对话,聆听茶在杯壶间舒展绽放的声音,感受每一道茶的微妙变化。
  “健品”香茗,从感官到心灵。茶须细品慢啜,是生活的减法;禅须静参默悟,是生命的减法。茶禅一味,我们从盏中的“禅色”看到了了无挂碍的生命风景。
  当茶与美学相遇,啜茗“幽赏”,雅人深致。或玩一件美轮美奂的器,或赏一件鲜活灵动的花,或布一方精致唯美的席,或燃一炷洗心澄滤的香……这些是专属于“茶客”的静好时光,也是一种治愈系的生活方式。
  茶是自然界的馈赠。它,当春乃发生。一杯明前茶,就是每一年春天的开始,继而清明、谷雨、端午、中秋、重阳、除夕……时间在茶色中次第轮换。从古至今,中国人总是乐于在一盏清茶中感受时序的递变,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对天地、对自然法则的尊重。
  于是,为了“寻茶”“问茶”,我们“茶游天下”,走茶山,品佳茗,访茶人,在分布于北纬25°上的“茶乡列国”留下足迹,串联起一段段散发着茶香的回忆。
  有时,我们也会借由一杯茶来品味某座城市的变迁,或游走街头巷陌,或闲坐茶馆茶楼,或徜徉茶市茶庄,或探访古迹名胜,感受“以一杯茶开始,又以一杯茶结束”的一天。
  有时,我们也会走近风口浪尖,亲历、见证茶市的“风云变幻”,触摸一个时代的体温。然后,再从喧闹的现场抽离,冷眼“观茶”,冷静思考,穿过重重“谜”雾,深度解读现象,深入分析问题,力求还原事实的真相。
  有时,我们也会在尊重传统的前提下拥抱时尚,或将“新生代”热衷的“潮”节与茶相结合,或以“新生代”喜闻乐见的“潮”语来书写,倡导“茶”式乐活新主张,让古老的茶在年轻人身上焕发出新时代的光彩。
  从文化与产业出发,以文本影像抵达,讲述关于茶的故事,传承茶道精神。
  这就是我们为何出发的理由。
其他文献
近十年来,中国茶产业迎来了一个井喷式发展的黄金时期:茶园面积不断扩张、茶叶产量逐年直线上升、六大茶类百花齐放、茶叶市场风起云涌、茶叶消费日益升温……  正是在这样一个“热气腾腾”的大背景下,中国茶企迅速成长起来,知名品牌纷纷涌现,并以千帆竞渡、百舸争流之势在中国版图上攻城略地,抢占自己的市场份额,有的茶企甚至放眼世界,把“战线”延伸到国际。  天福茗茶  创建于1993年,是一家集茶叶自产、制、销
期刊
茶,可以养壶,还可以养出一座城市。  在中国这个古老的饮茶国度,从南到北,由东至西,无论是山温水暖、风景秀丽的南方,还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赋予了每一座城市个性鲜明的茶文化风景。于是,茶与一座城的故事每天都在茶杯中上演。  北京  作为一国之都,五代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华的许多传统文化都在这里生根,繁荣,碰撞,茶文化也不例外。北京人爱喝花茶,即香片,走遍京城胡同,喝香片的
期刊
7月2日,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评比尘埃落定。安溪铁观音以公共品牌身份,入选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首位,这是安溪铁观音继2010年上海世博会获选“中国世博十大名茶”后斩获的又一项国际殊荣。与此同时,安溪县八马茶业的赛珍珠铁观音和华祥苑茶业的金凤凰铁观音以企业品牌身份,入选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骆驼奖,再一次迈上国际舞台,全程参与2015年米兰世博会中国馆中国茶文化周活动。  历史上,各种版本的中国名茶中都
期刊
茶产业的勃兴,也带来了茶文化的繁荣。茶的消费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闻香品味,也可以是精神层面的,如文化创意产品。  它们更加注重茶之人文精神的表达与呈现,给人们带来的是一种观念、一种思想,或是传达一种时代的精神。  “世博”十大名茶  2009年,经过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上海市茶叶学会和“中国世博十大名茶”招管会的评选,安溪铁观音、都匀毛尖、湖南黑茶、西湖龙井、武夷岩茶、祁门红茶、六安瓜片、天目湖白茶
期刊
商场如战场,各行各业的企业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茶业亦是如此。尤其是在当今“诸侯争霸”的茶企“战国时代”,几乎没有“常胜将军”,茶企倘若一着不慎,就有可能满盘皆输,任何一家参与竞争的茶企都面临着淘汰出局的危险。  茶企欲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成功地突围,扩张自己的品牌版图,营销创新就显得至关重要。  涌现品牌“管家”  近几年,国内茶叶市场空前火热,不仅传统茶企业不断提升拓展而且有新资本不断加入,新一轮
期刊
《海峡茶道》走过了一百期,这是很圆满的一个数字,也是充满活力的一个开始。八年来,刊物与业界一同成长,成为最有影响的一份媒体,为这个纷繁的时代奉上一缕芬香。  回顾过往,是为了更好前行。  2005年,这是很有意义的一年,媒体行业在福建也有了新的变化。《海峡茶道》与其他几份刊物在筹办期间,诸事甚繁:要选择明确的定位,要构建团队,要生存要发展,一切都是新的。  2006年,《海峡茶道》正始创办。  在
期刊
诚然,茶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给人们总是一种悠远旷古的“时光”味道。然而,在21世纪的今天,茶的消费已然超出了传统的囿限,正以一些更时尚、更便捷的方式进入人们的生活。  毕竟,茶这种历史悠久的国饮,之所以能绵亘千年,从古代一直绵延到今天,它的生命力正是在于充分尊重传统的同时也不排斥拒绝时尚,是一种兼容并蓄。  茶食品、茶饮料  茶是天然的抗氧化剂、风味改良剂和营养功能助剂。速溶茶、茶酒、茶火
期刊
回首近十年,中国茶市波诡云谲。诸多可预见的和不可预见的,好的、坏的或是不好也不坏的茶市事件盘根交错,也由此呈现出了复杂多样的表情——或为焦虑,或为困惑,或为欣喜,或为激动。  以下这些事件可能会有失偏颇,并不能完全客观地反映这些茶市事件以及背后的成因,但这些事至少是整个茶行业有目共睹或亲身经历的热点。同时,这些事件,不论悲喜成败,都注定要被历史铭记。  茶企上市  在大消费时代,当白酒、中药企业驰
期刊
他们是久经商海沉浮的企业家,也是对发展茶业有着执着追求的茶人。他们的智慧。从茶园、茶厂一直贯穿到销售终端。茶有道,经营管理亦有道。  在他们的心目中,企业也是一道茶。因此,他们每个人心中有一本自己的“茶经”。  李瑞河  李瑞河,被誉为“世界茶王”、“两岸茶王”,出生于台湾省南投植茶世家,祖籍福建漳浦。1993年,已是花甲之年的李瑞河转战大陆,由于在大陆是从福建起家,他把公司起名为“天福茶业公司”
期刊
北纬25°~北纬30°是世界公认的黄金气候带,也是中国茶的黄金主产区。在这条绵延万里的纬度带上,几乎涵盖了中国所有的历史名茶,茶乡自是星罗棋布。  也许,以下罗列的茶乡并不能得到所有人的一致认同。但是,它们所出产的茶却是占据了中国茶叶消费的半壁江山,同时也是中国茶市的“弄潮儿”。  安徽黄山市  黄山风景优美,山高林密,日照短,云雾多,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茶树得到云雾的滋润,没有寒暑的侵袭,孕育出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