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哪个年代的教育,学困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他们因为情感障碍、动力缺乏、方法有问题等原因而对学习没兴趣,基础比较差,失去学习信心,他们大多智力正常,但由于非智力因素造成学习困难。结合多年的数学教育教学经验,谈谈以下几个观点:
一、了解学困的原因,让教育具有针对性。
俗话说:“知已知彼,方能百战不怠。”对于学生的教育也是如此。对于学困生学习困难的成因,做为教育者应在进行教育之前就进行了解。这样才能够很好地对学习困生进行转化,真正地进行素质教育。具我的分析,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有以下几种:
(一)小学底子差,知识底蕴跟不上初中数学学习的进程。
(二)对上初中后的环境改变不能一下子适应,从而导致学习成绩差。
(三)被动学习。许多同学进初中入后,还像小学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
(四)学不得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五)不重视基础。
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试测试时都在基本知识和基础运算上出现问题,而使成绩下降。
(六)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
二、给学困生提供平台,让其有成就感
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转化措施。要想完全消除学困生是不可能的,但认真地分析不同学困生的形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缩短差距,做到成功地转化和预防是完全可能的。
(一)设法将数学课堂变得有趣而富于魅力
教師教学不仅要考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整合,而且还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努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数学学习。
(二)在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均给学困生留有充足的空间
1、课前:给予学困生充分的学习活动时间与空间。
学困生知识基础、智力水平相对落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相应地比其它学生长,课堂教学中往往不能保证学困生有效进行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学困生没有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自然就没有探索,没有实践操作,没有思考,当然也就不可能有发言权,不可能有效参与合作交流学习活动。因此,应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让学生提前一天明确学习的课题——课堂要探究的问题,对于学困生突破难点,理解知识有重要的作用。如:在教学《正方体的展开图》时,就可以让这部分学困生在家里用剪刀先去将正方体尽可能地展开,这样就有了让他们动手的机会,也增添了他们对自己的信心。由于提前进行了操作,因此,他们在课堂学习中就轻松了很多。
2、课上:给学困生提供表演的舞台,以促进学困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情况下,让学生真正参与互动,进行激烈地探讨和研究,投入到学习中,就能促进思维,促进理解,促进记忆。例如,在进行“有理数加减法”的教学时,找学到前面进行演示,我找到一些学困生来做,这样使他们感到没有被课堂遗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学得很好。
3、课后:精心设计练习,让学困生有所发展。
课后习题的设计也应有层次感。首先要求全班学生完成基础练习,然后逐步提升、加难。让达到前一目标的学生先踏上一步,做后一层次的练习,教师则集中精力个别辅导刚才未懂的学生。这样,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顺利完成基础作业。弹性题不会做也不要紧,听完讲评再做,不会感到有很重负担,学生对这种弹性练习很感兴趣,各种水平的学生都有所得,有所进步。
(三)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对于学困生,我们在辅导中更应不失时机地创造机会,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使他们不但能“学会”而且能“会学”。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进行思维训练、探究性活动训练,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达到以数学学习和问题解决为载体,尽可能地让学困生掌握较多的数学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善于调控自己学习过程和灵活应用各种数学知识的能力。
对于学习方法不当而造成学习困难的学生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指导:(1)怎样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和总结;(2)如何观察、记忆、类比、联想、猜想、归纳、转换等;(3)在数学学习中如何制定计划、谋划解题策略;(4)如何吸取数学思想和培养思维能力。展开学习指导,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使他们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将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数学能力挖掘出来,通过点拨、启迪、暗示、归纳等途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不仅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能力和方法。
三、指明方向,让学困生学得有目标
给学困生指明的不仅是学法上的,而且还有感情上和方向上的。教学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习者的智力因素,还取决于他们的情绪、态度、学习的动力等,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都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迁怒,不急躁,切忌使用训斥、侮辱人格和伤害自尊心的话语;切忌向班主任和家长告状。无数事实证明,学困生既充满消极性,也拥有积极性;既有逆反心,也有求知欲;有违反纪律的行为,也有守纪律的愿望。但他们毕竟是十三四岁的孩子,老师的一个宽容的微笑,一句体谅的话语,一个会意的眼神,一个轻微的触摸都会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
为学困生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是学生获得学习动力的源泉,我在对每位学困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给他们制定了短期与长期(一学期)的学习目标,而且经常检查并按实际情况修改这一目标,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并且给他们的将来做总体的分析,告诉他们考高中不是唯一的目标,这样,学困生才能在思想上有动力,为了自己的奋斗目标而努力。
四、投入真情,融化学困生学习之心
学困生往往有严重的自卑感,极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还会害怕老师,不愿接近老师,甚至对老师产生抵触的情绪。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其闪光点,学困生也不例外。在其外表表现为不屑一顾或桀骜不驯的背后,更渴望得到赏识与认可。古人云“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生灵光”,课堂上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技能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同时,要注重师生间积极的情感交流,课堂上教师的目光要多投向学困生,目光中充满信任,课后多找学困生谈心,关心学困生的学习和生活,增进师生情谊,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学其术”,“不令而学”。从而实现学困生的转化。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困生并非一日所致,转化工作也不可能一抓就灵,只有通过我们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帮助,学困生的状况才会有所改观。“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人师者,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对学困生尤其应爱得“多一点”,从而让每颗星星都发光,让每片花瓣都散发出芳香。
一、了解学困的原因,让教育具有针对性。
俗话说:“知已知彼,方能百战不怠。”对于学生的教育也是如此。对于学困生学习困难的成因,做为教育者应在进行教育之前就进行了解。这样才能够很好地对学习困生进行转化,真正地进行素质教育。具我的分析,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有以下几种:
(一)小学底子差,知识底蕴跟不上初中数学学习的进程。
(二)对上初中后的环境改变不能一下子适应,从而导致学习成绩差。
(三)被动学习。许多同学进初中入后,还像小学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
(四)学不得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五)不重视基础。
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试测试时都在基本知识和基础运算上出现问题,而使成绩下降。
(六)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
二、给学困生提供平台,让其有成就感
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转化措施。要想完全消除学困生是不可能的,但认真地分析不同学困生的形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缩短差距,做到成功地转化和预防是完全可能的。
(一)设法将数学课堂变得有趣而富于魅力
教師教学不仅要考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整合,而且还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努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数学学习。
(二)在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均给学困生留有充足的空间
1、课前:给予学困生充分的学习活动时间与空间。
学困生知识基础、智力水平相对落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相应地比其它学生长,课堂教学中往往不能保证学困生有效进行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学困生没有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自然就没有探索,没有实践操作,没有思考,当然也就不可能有发言权,不可能有效参与合作交流学习活动。因此,应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让学生提前一天明确学习的课题——课堂要探究的问题,对于学困生突破难点,理解知识有重要的作用。如:在教学《正方体的展开图》时,就可以让这部分学困生在家里用剪刀先去将正方体尽可能地展开,这样就有了让他们动手的机会,也增添了他们对自己的信心。由于提前进行了操作,因此,他们在课堂学习中就轻松了很多。
2、课上:给学困生提供表演的舞台,以促进学困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情况下,让学生真正参与互动,进行激烈地探讨和研究,投入到学习中,就能促进思维,促进理解,促进记忆。例如,在进行“有理数加减法”的教学时,找学到前面进行演示,我找到一些学困生来做,这样使他们感到没有被课堂遗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学得很好。
3、课后:精心设计练习,让学困生有所发展。
课后习题的设计也应有层次感。首先要求全班学生完成基础练习,然后逐步提升、加难。让达到前一目标的学生先踏上一步,做后一层次的练习,教师则集中精力个别辅导刚才未懂的学生。这样,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顺利完成基础作业。弹性题不会做也不要紧,听完讲评再做,不会感到有很重负担,学生对这种弹性练习很感兴趣,各种水平的学生都有所得,有所进步。
(三)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对于学困生,我们在辅导中更应不失时机地创造机会,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使他们不但能“学会”而且能“会学”。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进行思维训练、探究性活动训练,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达到以数学学习和问题解决为载体,尽可能地让学困生掌握较多的数学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善于调控自己学习过程和灵活应用各种数学知识的能力。
对于学习方法不当而造成学习困难的学生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指导:(1)怎样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和总结;(2)如何观察、记忆、类比、联想、猜想、归纳、转换等;(3)在数学学习中如何制定计划、谋划解题策略;(4)如何吸取数学思想和培养思维能力。展开学习指导,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使他们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将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数学能力挖掘出来,通过点拨、启迪、暗示、归纳等途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不仅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能力和方法。
三、指明方向,让学困生学得有目标
给学困生指明的不仅是学法上的,而且还有感情上和方向上的。教学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习者的智力因素,还取决于他们的情绪、态度、学习的动力等,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都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迁怒,不急躁,切忌使用训斥、侮辱人格和伤害自尊心的话语;切忌向班主任和家长告状。无数事实证明,学困生既充满消极性,也拥有积极性;既有逆反心,也有求知欲;有违反纪律的行为,也有守纪律的愿望。但他们毕竟是十三四岁的孩子,老师的一个宽容的微笑,一句体谅的话语,一个会意的眼神,一个轻微的触摸都会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
为学困生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是学生获得学习动力的源泉,我在对每位学困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给他们制定了短期与长期(一学期)的学习目标,而且经常检查并按实际情况修改这一目标,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并且给他们的将来做总体的分析,告诉他们考高中不是唯一的目标,这样,学困生才能在思想上有动力,为了自己的奋斗目标而努力。
四、投入真情,融化学困生学习之心
学困生往往有严重的自卑感,极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还会害怕老师,不愿接近老师,甚至对老师产生抵触的情绪。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其闪光点,学困生也不例外。在其外表表现为不屑一顾或桀骜不驯的背后,更渴望得到赏识与认可。古人云“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生灵光”,课堂上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技能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同时,要注重师生间积极的情感交流,课堂上教师的目光要多投向学困生,目光中充满信任,课后多找学困生谈心,关心学困生的学习和生活,增进师生情谊,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学其术”,“不令而学”。从而实现学困生的转化。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困生并非一日所致,转化工作也不可能一抓就灵,只有通过我们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帮助,学困生的状况才会有所改观。“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人师者,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对学困生尤其应爱得“多一点”,从而让每颗星星都发光,让每片花瓣都散发出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