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日常生活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低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才能为中、高年级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想出了以下几种办法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一、抄题习惯的培养
我在批改学生作业时经常发现个别学生在写数字时不规范,如:0像6或6像0,7像1或1像7,这样就容易出错。还有的学生计算时没有看清运算符号, 看成-或-看成 ,运算结果也会错。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抄题习惯非常重要。
1.重视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
(1)教师示范。学生刚入学时会学习数字0~10的写法,这时我会严格按照书上田字格里数字的书写格式来要求他们,使他们能够规范、美观地写出数字。在以后的数学课上,我也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保证板书时每一个数字都规范,为学生作好示范。
(2)训练良好的书写姿势。刚刚入学的孩子犹如一张白纸,画上什么就是什么。当他们开学第一天拿起笔写字时,我就告诉他们正确的书写姿势,对写字姿势不正确的学生随时给予纠正。这样孩子们就会逐渐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培养学生认真抄题的习惯
通过多年观察,我发现有的孩子在抄题时看一眼抄个数字,这样抄题很容易出错。因此在教学时,我教给学生用记数的方法抄数,一次不行,再记一遍,然后一次性抄下来。这样就不容易抄错,同时又锻炼了记忆力。
二、答题习惯的培养
我班上个别学困生数学成绩差,除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较差,一些较难的题不会思考之外,还因为他们计算失误失分很严重。
1.教师加强算法指导
(1)充分利用教具、学具,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加强对算理的理解。例如,在教学23+45=?时,我先摆出23(2捆和3根),再摆出45(4捆5根),问:谁能用小棒摆出23 45等于多少?指名让学生演示摆一摆的过程,其余学生模仿摆的过程。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练习,学生们自然就会理解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够加减这一算理。
(2)多给学生说的机会,引导学生用较通顺的语言把算法有条理地说出来。例如,在教学52 14=?时,我先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试着说一说自己的算法,再根据学生们说的情况进行总结,示范说出比较规范的算法,使每位学生都能熟练地说出自己喜欢用的算法。
2.强化口算
(1)从口算入手,加强口算练习。对口令是一年级的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口算练习形式,因此我在数学课上经常采用这种方式练习口算。可以师生对口令或学生间对口令。主要对“20以内加减法表”的算式和得数,使学生朗朗上口,这样可以打好口算的基础,提高计算能力。
(2)制作口算转盘。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是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我把学生当天学习的算式制作成口算转盘,放学前进行“开火车”游戏,哪个小组如果没有出错的学生,就先离开教室。如果有算错的同学,哪个小组就要再算一组口算。
3.设计多样化的作业,激发计算兴趣
计算题是由数字与运算符号构成的抽象枯燥的算式,学生计算时容易产生烦躁情绪,因此我非常注重作业形式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如在教学8加几的算式时,根据小朋友非常喜欢画画的特点,设计有趣的作业,让小朋友把得数是14的算式涂上红色,得数是15的算式涂上绿色,展现出来就是一朵漂亮的花。像这样的作业学生愿意做,乐于做,完成作业就不再是一种形式和任务。
4.及时纠错,分析错误
(1)计算课的课堂练习,主要是学生板书、学生独立订正、学生间相互订正等。
(2)我还规定学生要把所有的作业、练习、考试中的错题原封不动地抄在《错题跟踪记录本》上,留下“错误档案”。认真检查错在什么地方,并用红笔在错误下面画上线,找出错误原因,最后,改正错误,写出正确答案。
三、检查习惯的培养
计算题对于学困生就更加重要,因为计算题和填空题、应用问题相比,容易得分。所以培养学生的检查习惯尤为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我非常重视教给学生自我检查的方法,提高正确率。例如,加减混合运算要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解决问题时要反复读题,从中审题,明确题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方法确定后,再认真检查计算过程。竖式计算中训练“纵横检查”的方法,横:检查数字、符号、运算顺序;纵:检查每一步计算的结果。采用多种检验方法,验证所得结果是否正确,如还原检验、观察检验、作图检验等。
培养学生养成验算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的保证。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我首先教会学生掌握验算方法,其次把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重要环节来严格要求。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计算习惯,就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事实上,良好的计算习惯不仅对稳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大有益处,更能从小就培养他们对生活认真负责的良好态度,使学生受益终生。
一、抄题习惯的培养
我在批改学生作业时经常发现个别学生在写数字时不规范,如:0像6或6像0,7像1或1像7,这样就容易出错。还有的学生计算时没有看清运算符号, 看成-或-看成 ,运算结果也会错。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抄题习惯非常重要。
1.重视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
(1)教师示范。学生刚入学时会学习数字0~10的写法,这时我会严格按照书上田字格里数字的书写格式来要求他们,使他们能够规范、美观地写出数字。在以后的数学课上,我也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保证板书时每一个数字都规范,为学生作好示范。
(2)训练良好的书写姿势。刚刚入学的孩子犹如一张白纸,画上什么就是什么。当他们开学第一天拿起笔写字时,我就告诉他们正确的书写姿势,对写字姿势不正确的学生随时给予纠正。这样孩子们就会逐渐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培养学生认真抄题的习惯
通过多年观察,我发现有的孩子在抄题时看一眼抄个数字,这样抄题很容易出错。因此在教学时,我教给学生用记数的方法抄数,一次不行,再记一遍,然后一次性抄下来。这样就不容易抄错,同时又锻炼了记忆力。
二、答题习惯的培养
我班上个别学困生数学成绩差,除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较差,一些较难的题不会思考之外,还因为他们计算失误失分很严重。
1.教师加强算法指导
(1)充分利用教具、学具,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加强对算理的理解。例如,在教学23+45=?时,我先摆出23(2捆和3根),再摆出45(4捆5根),问:谁能用小棒摆出23 45等于多少?指名让学生演示摆一摆的过程,其余学生模仿摆的过程。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练习,学生们自然就会理解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够加减这一算理。
(2)多给学生说的机会,引导学生用较通顺的语言把算法有条理地说出来。例如,在教学52 14=?时,我先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试着说一说自己的算法,再根据学生们说的情况进行总结,示范说出比较规范的算法,使每位学生都能熟练地说出自己喜欢用的算法。
2.强化口算
(1)从口算入手,加强口算练习。对口令是一年级的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口算练习形式,因此我在数学课上经常采用这种方式练习口算。可以师生对口令或学生间对口令。主要对“20以内加减法表”的算式和得数,使学生朗朗上口,这样可以打好口算的基础,提高计算能力。
(2)制作口算转盘。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是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我把学生当天学习的算式制作成口算转盘,放学前进行“开火车”游戏,哪个小组如果没有出错的学生,就先离开教室。如果有算错的同学,哪个小组就要再算一组口算。
3.设计多样化的作业,激发计算兴趣
计算题是由数字与运算符号构成的抽象枯燥的算式,学生计算时容易产生烦躁情绪,因此我非常注重作业形式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如在教学8加几的算式时,根据小朋友非常喜欢画画的特点,设计有趣的作业,让小朋友把得数是14的算式涂上红色,得数是15的算式涂上绿色,展现出来就是一朵漂亮的花。像这样的作业学生愿意做,乐于做,完成作业就不再是一种形式和任务。
4.及时纠错,分析错误
(1)计算课的课堂练习,主要是学生板书、学生独立订正、学生间相互订正等。
(2)我还规定学生要把所有的作业、练习、考试中的错题原封不动地抄在《错题跟踪记录本》上,留下“错误档案”。认真检查错在什么地方,并用红笔在错误下面画上线,找出错误原因,最后,改正错误,写出正确答案。
三、检查习惯的培养
计算题对于学困生就更加重要,因为计算题和填空题、应用问题相比,容易得分。所以培养学生的检查习惯尤为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我非常重视教给学生自我检查的方法,提高正确率。例如,加减混合运算要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解决问题时要反复读题,从中审题,明确题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方法确定后,再认真检查计算过程。竖式计算中训练“纵横检查”的方法,横:检查数字、符号、运算顺序;纵:检查每一步计算的结果。采用多种检验方法,验证所得结果是否正确,如还原检验、观察检验、作图检验等。
培养学生养成验算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的保证。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我首先教会学生掌握验算方法,其次把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重要环节来严格要求。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计算习惯,就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事实上,良好的计算习惯不仅对稳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大有益处,更能从小就培养他们对生活认真负责的良好态度,使学生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