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加入世贸组织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会计信息在企业管理决策和投资融资活动方面的作用越显重要。如何适应新形势下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构建会计专业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素质,培养具有高职特色的应用型人才,成了高职院校急需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职;会计;人才;培养
一、我国高职院校会计教育现状分析
(一)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不明晰,定位也不准确,如“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会计专门人才”、“ 培养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实务操作能力的高级会计人才”等,没有根据社会需要,地方特点、行业需求等方面来考虑。
(二)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不合理。
培养出来的人才知识结构单一,与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要求不符。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会计实践教材落后,教学方式单一。
我国会计专业教材建设,远远滞后于会计实务的发展,不能及时满足经济发展对会计理论指导和会计实践的需要。在教学方式上,目前国内各高等专科院校仍采用“ 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没有利用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四)会计实践环节薄弱。
会计专业学生只有一二次的实践机会,会计模拟实习往往仅安排一周时间,在有限的实习中,要达到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难的,这样培养出的会计人员只能是从书本到账本,缺乏打破传统观念束缚的勇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从而致使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基础知识不牢,动手能力差,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
二、有效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
(一)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已被社会广泛认可,其类型属性的决定因素就是人培养目标,而不是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条件等方面。虽然改革的基本假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但对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是什么、如何评价等问题缺乏深入思考和研究。如此改革一定程度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容易陷入形式化误区。我认为要改变这种局面,首要的任务就是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1.职业类型的定位。纵观整个社会的发展,对“会计”这一职业的需求来看,大概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是“做会计的人”,即从事会计业务处理工作的人员。这类会计人员主要负责一个单位的会计核算、会计信息报告的编制等工作。第二种是“查会计的人”,即从事检查、服务会计业务工作的人员。从事这类会计职业的人主要是审查企业的相关会计工作和提供某些会计服务。第三种是“管会计的人”,即从事管理、监督会计工作的人员。这类人员主要是在与会计管理有关的政府部门,如各级政府的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税务部门以及国家金融监管机构等。最后一类是“教会计的人”,即从事会计教学与研究的人员。从以上四种会计人员分类来看,第二、第三和第四类会计人才,门槛高,不可能作为职业教育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所以,现阶段高职教育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只能定位于培养第一种类型的会计人员,即“做会计的人”。
2.业务水平上的定位。职业学校的学生入学成绩普遍不高,学习能力也不强,加之会计职业类型的限制,决定了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其业务水平上只能定位在初级会计人员。职教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与现实相符,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是职业教育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落脚点。概括来说,高素质具体体现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熟知相关的法律条文、具备相应的会计业务能力以及沟通协作能力。会计业务能力体现在专业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上面。
(二)重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会计是一个特殊行业,会计人员是特殊的群体。如果会计人员的道德品质受到不良风气的冲击,那就会出现会计信息失真、做假账等现象。近年来,国外安然公司、环球电讯公司会计舞弊频发,对在校学生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已经日益成为社会各界普遍的要求。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应当从学校教育抓起,每年学校为社会培养大量的会计人员,会计专业学生已是会计队伍的最主要来源。所以,在学校会计专业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将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内化为会计职业道德品质,最容易获得实质性的效果,从而使会计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遵守职业道德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三)搞好实训基地建设
1.实训教材及时更新,编制校本教材体现学校特色。目前有些学校实训教材的某些资料没有及时更新,教材中的资料和实际工作中用的资料有时并不相同,这样容易误导学生,所以我们应该选择适合各年级学生使用的新教材,最好能够发动组内会计教师共同来编制适合本地区、本行业发展的校本教材。在编制校本教材时,要打破原有的一些旧理论,改变以往的教学编写体系模式,在借鉴现有会计教材的基础上,从实际会计岗位出发,对会计人员所需知识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调研、构思和编写校本教材。
2.校企双方通力合作,共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是增强学生会计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以企业为依托,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双方签订合同,建立长期的联系机制。拓展校外实习基地时,学校应注意选择合适的公司,一般来说,企业的财务部门属于特殊部门,不大愿意接受会计专业学生来实习。会计专业的学生要想找到对口的实习单位进行实习比较困难,即使找到了实习单位,企业一般也只允许学生从事简单的账簿登记工作,这样影响了会计专业学生的实习效果。所以,我认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应由政府建立引导机制,政府制定相关的政策引导企业主动联系学校,搭建一个地方中小企业与职业学校联系的平台,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实习实践能力。
3.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使之不断完善。会计专业由于所从事工作的特殊性,企业财务部门是整个企业的重要部门,其内部的人员分工很明确,对于一般的中小企业来说,需求量并不大,每个单位最多也就需要1-2 名财会人员。由学校出面,来联系上百家企业实施开展校外实训,在现实面前往往遇到的困难较多,所以高职学校要特别重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有关实验实训室的配备上既要有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室、沙盘模拟实训室等等,还要有会计模拟银行、会计纳税模拟实训室、证券交易模拟实训室等。不同的实训室,用途不同。针对每个实训室不同的功能,我们可以安排不同的实训项目。实训基地需配有先进的会计模拟实训设备和配套齐全、完整实用的实习用教材及各种账、证、表、卡等物品资料。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不但要配置大量的电脑、还要有相应的财务软件操作系统,系统安装、维护、软件升级等要有专人负责,建设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既要有资金保证、又要有一批计算机水平较高的教师以保证实训室能够正常运转。学生在会计实训室里进行实训练习,遇到问题可以及时地向老师请教,且能互相检查和复核,找出问题,及时进行更正错账。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引进学校发展所需的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加强学校师资力量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引进高学历、高技能人才,但是受学校财力和办学条件、社会知名度等各方面的影响,所能引进的人才是有限的。因此,在引进人才时应充分考虑学校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和专业发展的需求,引进的人才应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能起到学科带头人作用的高学历人才,或是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会计专业技术人才。
2.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有特色的兼职教师队伍。聘请兼职教师有以下优势:一是兼职师资来源广泛,挑选余地大,一些身体条件允许的已退休人员也可以聘为学校的兼职教师;二是使用灵活,工作方式和时间可以双方协商灵活处理,既可以长期担任某项教学研究工作,也可短期开展讲学,进行学术指导。三是兼职教师的选择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帮助学校更好的完成一些临时性的、有特殊要求的工作,是学校专职教师队伍的很好的补充。
3.加强现有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打造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加强师资建设的根本在于提高全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加强现有教师队伍的培养要因人而异。对教学基本功扎实的年轻教师,应积极支持他们攻读硕士学位,拓展知识深度,以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对缺乏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开展实践技能培训,可通过有计划地把专业教师送到生产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不仅可以提供教师的实践能力,还可以使教师了解市场需求,进而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推动双师教师建设。对所有教师长期开展知识更新培训,通过送出去培训、学习或请专家来校传授的方式,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
参考文献:
[1]马慧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11(23)
【关键词】高职;会计;人才;培养
一、我国高职院校会计教育现状分析
(一)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不明晰,定位也不准确,如“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会计专门人才”、“ 培养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实务操作能力的高级会计人才”等,没有根据社会需要,地方特点、行业需求等方面来考虑。
(二)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不合理。
培养出来的人才知识结构单一,与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要求不符。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会计实践教材落后,教学方式单一。
我国会计专业教材建设,远远滞后于会计实务的发展,不能及时满足经济发展对会计理论指导和会计实践的需要。在教学方式上,目前国内各高等专科院校仍采用“ 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没有利用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四)会计实践环节薄弱。
会计专业学生只有一二次的实践机会,会计模拟实习往往仅安排一周时间,在有限的实习中,要达到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难的,这样培养出的会计人员只能是从书本到账本,缺乏打破传统观念束缚的勇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从而致使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基础知识不牢,动手能力差,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
二、有效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
(一)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已被社会广泛认可,其类型属性的决定因素就是人培养目标,而不是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条件等方面。虽然改革的基本假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但对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是什么、如何评价等问题缺乏深入思考和研究。如此改革一定程度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容易陷入形式化误区。我认为要改变这种局面,首要的任务就是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1.职业类型的定位。纵观整个社会的发展,对“会计”这一职业的需求来看,大概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是“做会计的人”,即从事会计业务处理工作的人员。这类会计人员主要负责一个单位的会计核算、会计信息报告的编制等工作。第二种是“查会计的人”,即从事检查、服务会计业务工作的人员。从事这类会计职业的人主要是审查企业的相关会计工作和提供某些会计服务。第三种是“管会计的人”,即从事管理、监督会计工作的人员。这类人员主要是在与会计管理有关的政府部门,如各级政府的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税务部门以及国家金融监管机构等。最后一类是“教会计的人”,即从事会计教学与研究的人员。从以上四种会计人员分类来看,第二、第三和第四类会计人才,门槛高,不可能作为职业教育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所以,现阶段高职教育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只能定位于培养第一种类型的会计人员,即“做会计的人”。
2.业务水平上的定位。职业学校的学生入学成绩普遍不高,学习能力也不强,加之会计职业类型的限制,决定了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其业务水平上只能定位在初级会计人员。职教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与现实相符,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是职业教育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落脚点。概括来说,高素质具体体现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熟知相关的法律条文、具备相应的会计业务能力以及沟通协作能力。会计业务能力体现在专业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上面。
(二)重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会计是一个特殊行业,会计人员是特殊的群体。如果会计人员的道德品质受到不良风气的冲击,那就会出现会计信息失真、做假账等现象。近年来,国外安然公司、环球电讯公司会计舞弊频发,对在校学生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已经日益成为社会各界普遍的要求。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应当从学校教育抓起,每年学校为社会培养大量的会计人员,会计专业学生已是会计队伍的最主要来源。所以,在学校会计专业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将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内化为会计职业道德品质,最容易获得实质性的效果,从而使会计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遵守职业道德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三)搞好实训基地建设
1.实训教材及时更新,编制校本教材体现学校特色。目前有些学校实训教材的某些资料没有及时更新,教材中的资料和实际工作中用的资料有时并不相同,这样容易误导学生,所以我们应该选择适合各年级学生使用的新教材,最好能够发动组内会计教师共同来编制适合本地区、本行业发展的校本教材。在编制校本教材时,要打破原有的一些旧理论,改变以往的教学编写体系模式,在借鉴现有会计教材的基础上,从实际会计岗位出发,对会计人员所需知识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调研、构思和编写校本教材。
2.校企双方通力合作,共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是增强学生会计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以企业为依托,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双方签订合同,建立长期的联系机制。拓展校外实习基地时,学校应注意选择合适的公司,一般来说,企业的财务部门属于特殊部门,不大愿意接受会计专业学生来实习。会计专业的学生要想找到对口的实习单位进行实习比较困难,即使找到了实习单位,企业一般也只允许学生从事简单的账簿登记工作,这样影响了会计专业学生的实习效果。所以,我认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应由政府建立引导机制,政府制定相关的政策引导企业主动联系学校,搭建一个地方中小企业与职业学校联系的平台,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实习实践能力。
3.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使之不断完善。会计专业由于所从事工作的特殊性,企业财务部门是整个企业的重要部门,其内部的人员分工很明确,对于一般的中小企业来说,需求量并不大,每个单位最多也就需要1-2 名财会人员。由学校出面,来联系上百家企业实施开展校外实训,在现实面前往往遇到的困难较多,所以高职学校要特别重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有关实验实训室的配备上既要有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室、沙盘模拟实训室等等,还要有会计模拟银行、会计纳税模拟实训室、证券交易模拟实训室等。不同的实训室,用途不同。针对每个实训室不同的功能,我们可以安排不同的实训项目。实训基地需配有先进的会计模拟实训设备和配套齐全、完整实用的实习用教材及各种账、证、表、卡等物品资料。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不但要配置大量的电脑、还要有相应的财务软件操作系统,系统安装、维护、软件升级等要有专人负责,建设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既要有资金保证、又要有一批计算机水平较高的教师以保证实训室能够正常运转。学生在会计实训室里进行实训练习,遇到问题可以及时地向老师请教,且能互相检查和复核,找出问题,及时进行更正错账。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引进学校发展所需的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加强学校师资力量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引进高学历、高技能人才,但是受学校财力和办学条件、社会知名度等各方面的影响,所能引进的人才是有限的。因此,在引进人才时应充分考虑学校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和专业发展的需求,引进的人才应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能起到学科带头人作用的高学历人才,或是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会计专业技术人才。
2.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有特色的兼职教师队伍。聘请兼职教师有以下优势:一是兼职师资来源广泛,挑选余地大,一些身体条件允许的已退休人员也可以聘为学校的兼职教师;二是使用灵活,工作方式和时间可以双方协商灵活处理,既可以长期担任某项教学研究工作,也可短期开展讲学,进行学术指导。三是兼职教师的选择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帮助学校更好的完成一些临时性的、有特殊要求的工作,是学校专职教师队伍的很好的补充。
3.加强现有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打造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加强师资建设的根本在于提高全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加强现有教师队伍的培养要因人而异。对教学基本功扎实的年轻教师,应积极支持他们攻读硕士学位,拓展知识深度,以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对缺乏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开展实践技能培训,可通过有计划地把专业教师送到生产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不仅可以提供教师的实践能力,还可以使教师了解市场需求,进而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推动双师教师建设。对所有教师长期开展知识更新培训,通过送出去培训、学习或请专家来校传授的方式,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
参考文献:
[1]马慧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