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五育并举”是我国一直以来的教育方针,但是“劳”育是其中的一个短板,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多种因素降低了人们对劳动教育价值的认识。在本质上,劳动教育对孩子一生的成长都有着很重要的价值。应该创新教育方式、統筹学校家庭社会三地教育资源,共同推动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小学生;劳动教育;价值;对策
劳动教育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劳动态度,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实践教育活动。加强小学生劳动教育对提升其实践能力、培养自立自强意识等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探讨了普遍忽视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原因,阐释了对小学生开展高质量劳动教育的多元价值,并提出了针对小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以期为我国小学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有价值的启示。
一、深入剖析劳动教育欠缺的原因
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是我国一直以来的教育方针。但不可否认的事实,“劳”在“五育”中一直是被淡化和忽视的一环。根据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报告显示:美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为1.2小时,韩国0.7小时,法国0.6小时,英国0.5小时,而中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只有12分钟[1]。这些数据反映的状况与直接感观相一致。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小学生不愿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甚至鄙视劳动的现象。
当今社会,劳动教育受到忽视的影响因素来源于家庭和社会。
1、家长们学习至上的观念。家长们都不希望自家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希望孩子有更多的时间来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考试成绩。因此,舍不得让孩子做家务,也舍不得让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加社会劳动。
2、家长们情感溺爱。家长们对幼年期的孩子总是“捧在手心怕掉,含在口中怕化”,付出了无尽的呵护与溺爱。许多孩子因此缺少生活自理能力,对家长产生了更多的依赖性。
3、劳动教育的设计缺乏科学性。劳动教育不仅仅是做家务事,重复、低技能的家务劳动会使孩子产生厌倦。劳动教养不能超出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身心状况,强度太大会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劳动教养需要科学设计。
二、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多元价值
针对劳动教育越来越被冷落的现状,教育学界不时出现为劳动教育鼓与呼的声音。近年来,劳动教育逐步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2015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专门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用3至5年时间,统筹资源,构建模式,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应该看到,对于重拾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全社会已经形成了一定共识。
劳动教育对孩子一生的成长都有着很重要的价值。
1、劳动教育有利于提升生存能力,培养踏实品格。劳动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手段,想生存就必须要劳动,人类靠劳动创造财富。一个孩子不一定能成为一名大学生,但一定会成为一名普通劳动者。普通人只有能够自食其力,才会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即便上不了大学,靠劳动能力也可以生存。
2、劳动教育有利于提升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在劳动的过程中学会自主思考、主动探索,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不断探索和积累经验的过程中,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3、劳动教育有利于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培育与人为善精神。劳动不是“单枪匹马”做事,必然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合作参与劳动的过程中,可以增进小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互动,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与人沟通、协作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创新劳动教育落到实处的有效方式
劳动教育重要已成为一种社会共识,但是劳动教育究竟包含哪些内容,该如何开展,还存在认识不清的地方。有些人认为,劳动教育就是社会实践活动课,而社会实践活动就是春游、秋游和参观。劳动教育就是做家务,诸如洗衣做饭打扫卫生。这样的理解明显“窄化”了劳动教育,低估了劳动教育价值。学校、家庭、社会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应该创新教育方式、统筹三地资源,共同推动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1、小学是开展小学生劳动教育的主要阵地。应当从多方面加强劳动教育的实施,保障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第一,开发劳动教育基础设施。第二,制定劳动教育清单,明确小学生劳动教育内容。第三,将劳动教育与国家基础课程、校本课程有机融合。第四,形成规范化的劳动教育评价制度。
2、家庭也是开展小学生劳动教育的主要阵地。劳动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真正好的教育都是润物细无声的,是在家庭中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长期影响孩子的。这样既培养了孩子好的价值观,又促进了亲子关系。因此,应当转变劳动教育理念,想办法潜移默化地把劳动教育体现在生活当中。家务活等不要太复杂,劳动教育要符合青少年的年龄特点,让孩子们‘跳一跳够得着’最好。
3、校外实践基地是劳动教育有力保障。利用校外社会资源,帮助小学生拓展生产劳动项目。在课程内容上,除了生活技能课外,还为提供手工劳动类、科技劳动类、创意劳动类、拓展劳动类、职业规划类等丰富的劳动课程。在课程模式,为学生提供新颖的求知方法和路径,让小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尝试各种学习方式:调查、实验、操作、探究、设计、制作……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个体劳动意识[2]。
综上所述,重新重视小学生劳动教育非常必要。需要深入挖掘我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中对劳动教育赋予的深刻内涵和蕴藏的独特方法,善于从古今中外优秀的劳动教育文化中得到启示,总结提炼出切合实际且富有成效的方法,切实提高小学生劳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开启劳动教育在全面育人中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张淳苗:《“劳动清单”:让劳动教育不再空泛》,《检察日报》,2019年4月25日第005版。
[2]《各地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经验摘登》,《中国教育报》,2015年8月6日第002版。
本文是《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研究》(课题批准号:SJY-1613010)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小学生;劳动教育;价值;对策
劳动教育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劳动态度,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实践教育活动。加强小学生劳动教育对提升其实践能力、培养自立自强意识等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探讨了普遍忽视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原因,阐释了对小学生开展高质量劳动教育的多元价值,并提出了针对小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以期为我国小学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有价值的启示。
一、深入剖析劳动教育欠缺的原因
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是我国一直以来的教育方针。但不可否认的事实,“劳”在“五育”中一直是被淡化和忽视的一环。根据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报告显示:美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为1.2小时,韩国0.7小时,法国0.6小时,英国0.5小时,而中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只有12分钟[1]。这些数据反映的状况与直接感观相一致。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小学生不愿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甚至鄙视劳动的现象。
当今社会,劳动教育受到忽视的影响因素来源于家庭和社会。
1、家长们学习至上的观念。家长们都不希望自家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希望孩子有更多的时间来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考试成绩。因此,舍不得让孩子做家务,也舍不得让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加社会劳动。
2、家长们情感溺爱。家长们对幼年期的孩子总是“捧在手心怕掉,含在口中怕化”,付出了无尽的呵护与溺爱。许多孩子因此缺少生活自理能力,对家长产生了更多的依赖性。
3、劳动教育的设计缺乏科学性。劳动教育不仅仅是做家务事,重复、低技能的家务劳动会使孩子产生厌倦。劳动教养不能超出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身心状况,强度太大会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劳动教养需要科学设计。
二、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多元价值
针对劳动教育越来越被冷落的现状,教育学界不时出现为劳动教育鼓与呼的声音。近年来,劳动教育逐步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2015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专门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用3至5年时间,统筹资源,构建模式,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应该看到,对于重拾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全社会已经形成了一定共识。
劳动教育对孩子一生的成长都有着很重要的价值。
1、劳动教育有利于提升生存能力,培养踏实品格。劳动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手段,想生存就必须要劳动,人类靠劳动创造财富。一个孩子不一定能成为一名大学生,但一定会成为一名普通劳动者。普通人只有能够自食其力,才会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即便上不了大学,靠劳动能力也可以生存。
2、劳动教育有利于提升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在劳动的过程中学会自主思考、主动探索,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不断探索和积累经验的过程中,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3、劳动教育有利于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培育与人为善精神。劳动不是“单枪匹马”做事,必然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合作参与劳动的过程中,可以增进小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互动,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与人沟通、协作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创新劳动教育落到实处的有效方式
劳动教育重要已成为一种社会共识,但是劳动教育究竟包含哪些内容,该如何开展,还存在认识不清的地方。有些人认为,劳动教育就是社会实践活动课,而社会实践活动就是春游、秋游和参观。劳动教育就是做家务,诸如洗衣做饭打扫卫生。这样的理解明显“窄化”了劳动教育,低估了劳动教育价值。学校、家庭、社会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应该创新教育方式、统筹三地资源,共同推动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1、小学是开展小学生劳动教育的主要阵地。应当从多方面加强劳动教育的实施,保障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第一,开发劳动教育基础设施。第二,制定劳动教育清单,明确小学生劳动教育内容。第三,将劳动教育与国家基础课程、校本课程有机融合。第四,形成规范化的劳动教育评价制度。
2、家庭也是开展小学生劳动教育的主要阵地。劳动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真正好的教育都是润物细无声的,是在家庭中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长期影响孩子的。这样既培养了孩子好的价值观,又促进了亲子关系。因此,应当转变劳动教育理念,想办法潜移默化地把劳动教育体现在生活当中。家务活等不要太复杂,劳动教育要符合青少年的年龄特点,让孩子们‘跳一跳够得着’最好。
3、校外实践基地是劳动教育有力保障。利用校外社会资源,帮助小学生拓展生产劳动项目。在课程内容上,除了生活技能课外,还为提供手工劳动类、科技劳动类、创意劳动类、拓展劳动类、职业规划类等丰富的劳动课程。在课程模式,为学生提供新颖的求知方法和路径,让小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尝试各种学习方式:调查、实验、操作、探究、设计、制作……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个体劳动意识[2]。
综上所述,重新重视小学生劳动教育非常必要。需要深入挖掘我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中对劳动教育赋予的深刻内涵和蕴藏的独特方法,善于从古今中外优秀的劳动教育文化中得到启示,总结提炼出切合实际且富有成效的方法,切实提高小学生劳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开启劳动教育在全面育人中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张淳苗:《“劳动清单”:让劳动教育不再空泛》,《检察日报》,2019年4月25日第005版。
[2]《各地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经验摘登》,《中国教育报》,2015年8月6日第002版。
本文是《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研究》(课题批准号:SJY-1613010)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