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随堂小测试
问:如果我现在给你们每个人100块钱,然后让你们用这100元钱去买东西,买回来的东西能装满一个大仓库。请问,你们会怎么用这100元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人说,用100元去买稻草,然后将稻草铺满仓库。对吗?
有人说,用100元去买卫生纸,将卫生纸揉得松松散散,然后尝试着装满仓库。
还有人说……
(提示:将仓库的窗户全部关上,拉上窗帘,然后关上仓库的大门,这样,仓库里面就全是黑暗,伸手不见五指。拿出火柴或蜡烛,点燃,这样,明媚的火光便驱散了仓库中的黑暗,光芒填满了仓库,极尽温暖。)
问:从这则小故事中,结合写作,我们能感悟出什么哲理?
仓库里即使堆满了稻草和纸屑,仍是无意义的。而光芒就不一样,能温暖每一个角落。所以,我们写作上便需要酝酿这样一种光芒。让文章蕴涵一份智慧,一种哲思,一脉温暖感人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堂故事1:
一位小木匠跟随师傅学雕刻技艺已有数年,一次,师傅特意让他雕刻一木凳,看看他的技艺是否可以出师了。小木匠非常自信地拿起手中的工具开始干活,一刻钟的时间,一张崭新的木凳出现在师傅面前。师傅看了看木凳,什么都没说,拿起手中的斧子,在木凳中间狠狠地劈了下去,刹那,木凳上出现一道裂痕,原本的完美无缺变得丑陋不堪。师傅扬长而去,小木匠愣在原地,对木凳心疼不已。
请问,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也就是说,小木匠该怎么做,才能顺利出师?
答:小木匠对着木凳观察许久,终于拿起手中的工具,顺着裂缝,在缺口处雕上了一朵精美的百合花,这样木凳既能坐,又有了观赏的价值,原先的瑕疵却成了此刻的美丽。小木匠顺利出师。
问:读完这个小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缺陷并不一定是遗憾和残缺,也可以是美丽,但前提是,充分根据缺陷的特点进行“雕刻”。所以,这就是作文的顺势修饰。)
首先,你得明白,你的作文差在哪里?是文章的构思比较薄弱,还是语言功底差。或者结尾没力度,又或是审题不明确。找到自身的缺点后,逐一进行修饰和改正。
如构思方面,生活中要学会观察,学会问自己“十万个为什么”。看到草就问,它就是一株简单的草吗?它有什么特点,以它写文章可以怎么写?有什么精神可以挖掘?它可以是什么情感的载体吗?可以是什么人物的象征吗?可以是……不断地强化练习,不出一个月,你的构思和观察能力绝对不同于普通学生。
再如语言。如果你觉得你的语言不够美,全是口水话,那么,好,开始做摘抄。摘下来后,不要刻意去背,浏览下,感受下美的意境,然后再根据这样的意境或整体意思,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再拿自己表达出来的语言和原语言对比,好在哪儿,差在哪儿,该如何弥补,等等。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和留白技巧。
还如结尾,觉得自己的结尾普通,一般,不够凝练。那么,自己每次平时练习作文都要有三个结尾。第一个,按照写作中的情感自然结尾;第二个,通读全文,再提炼出结尾,第三个,仔细思考,根据我们前面学的三种结尾方法,进行震撼结尾。
这样,顺着自己作文的缺陷进行强化突击,作文是青睐于懂得观察与积累生活的人的。具备了一定的作文气质后,勤练笔,勤阅读,勤做笔记,坚持一个月,三个月,半年,一年,再回过头去看看当初自己写的文章,肯定是截然不同。
随堂故事2:
一个地方突然出现金矿之说,人们纷纷拿起家里的工具准备前往传说的地方,进行淘金。但是那个地方却横隔一条大河,很多人还是拼命地想过河淘金,可有一人却自行造了船,做起了船渡生意,发了大财。(其实,那里根本没什么金矿,金矿之说只不过是这个造船人传出来的,为的就是让自己生意兴隆)。
问: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当人们一心想着淘金时,那人却想到造船做生意。原来,金矿是假,造船做生意才是真,这就是一种“逆势蓄意”。作文中也常用。这种手法的运用,就是在行文过程中,将文章的主旨或情感刻意潜藏起来,积情蓄意,等情感累积到一定量时,出现文章高潮,揭晓主题,如开闸放水一般。)
2 导练分析
1.请以“让座”为话题,构思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你会如何构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让座”是一个写了几代人的话题,如果换你写,如何写才能写出新意呢?)
大多数同学可能还会是“某年某月某日,我在拥挤不堪的公共汽车(电车、地铁)上,看见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老爷爷),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走上车来,周围却没有一个人肯让座。我虽然还有很远的路程,但想到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还是让了座……”这样的作文,无论语言多优美,结构多严谨,一定是得不了高分的,因为太落入俗套了。相反,如果你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比如,你看到老奶奶上车后,本来就想马上让座的;可是一车的人都不动,你怕你站起来让座会让人觉得你伪善、做作,也不好意思起来(这时,你可以对你的心理活动做一番描写)。最后,你还是鼓足勇气让了座。然后,你把议论的重点放到“做好事需要勇气”这一点上来,这就算是一个小创新了,但还是不够。
再如:一个寒冷的冬夜,北风正劲,一位老奶奶上了车,站在一位解放军身边,可是这位背靠窗户坐着的军人却没有让座。同在车上的作者很气愤,站起来把老奶奶搀到自己位子上。那位军人却仍然无动于衷。直到终点站到了,军人下了车,作者才发现军人背靠着的窗户,玻璃破了个大洞。原来这一路上,军人都在用自己的后背为一车人遮挡寒风,此时,作者的眼睛湿润了……
最后一种构思就运用了“蓄意手法”。军人为何在别人的鄙夷和斥责声中都不让座?(蓄意),结尾点题——原来这一路上,军人都在用自己的后背为一车人遮挡寒风。令读者回味无穷。
①首先,让座是一种传统美德,但我偏不让呢?就是不美了吗?不是,不让或许是更美呢?
②好,为什么不让,这就是谜底,留着最后揭晓,揭晓时刻就是主题出来的时候。
③开始积蓄不让的氛围,众人歧视,看不起,斥责等等。
④揭晓谜底。
蓄的是误会,意的是温暖与感动。
点醒:这便是逆势蓄意的创新与运用,在本文构思中具体表现为欲扬先抑,它与欲抑先扬都属于逆势蓄意中的一种。抑扬法是使文章产生起伏和波澜的艺术,它从构成因素来看,有抑制部分和颂扬部分;从安排来看,两个因素总是呈现出一前一后相互联结的状态,正如一正一反相互衬托,使文章跌宕起伏。
①如初中课文《荔枝蜜》一文,开头一段写“我却不太喜欢蜜蜂,一见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的,并不怎么舒服。”可后来喝了美味的荔枝蜜,看到蜜蜂的辛勤劳动,体会到了蜜蜂精神的可贵,以至最后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欲扬先抑)
②作家杜宣民小说《尴尬》中:“我”与小于如同一个人,好似一家人。而有一次,小于的家门撞上了,钥匙落在屋里,凑巧“我”的钥匙“咔吧”一声把小于的门打开了。于是“我”的妻子要求把自己的锁换了,“以后,万一有点……”,而小于在又一次忘带钥匙而门打不开时,“我”发现他的锁已经换了。“两人都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小说采用先扬后抑的方法,以一次偶然的钥匙打开了对方家的门,而揭开了温情脉脉的面纱——人情的冷漠。(欲抑先扬)
2.用逆向思维的方法造句。
如:善游者溺,______________________。(善骑者坠)
①赞美张海迪:她失去了双腿的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越泼冷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痛苦可能是万丈绝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表针:当发条给你最大的自由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却走出了一条“星”光大道;②越焕发热情;③也可能是帮助你成功的天梯;④你反倒寸步难行了。
3.说说你生活中所见所闻或自己所构思过的“逆势蓄意”的材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①有一篇小说,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偷,走进一个商场,看到一个妙龄女郎正在试穿衣服,于是,他顺手将她的钱包偷了过来。可是,等他回家一看,发现自己的钱包被人偷跑了。一想,果然就是她,不禁为她高超的偷技折服。后经人介绍与她相识,并结了婚。婚后两个人偷东西的“事业”十分辉煌。不久,妻子怀了孕并生下一胖小儿子,美中不足的是,孩子的右手总是攥着怎么也伸不直。夫妻两个人想,莫非是上帝要惩罚他们?于是,二人将孩子带到教堂进行祈祷。神父对孩子进行……孩子的手后来慢慢伸直了——原来,他的手里居然攥着护士的一枚金戒指。——暗示孩子天生的“破坏性”。
点醒:这个故事就是一反常情:孩子刚生下来怎么能抓住护士的戒指呢?这显然是夸张的,但这夸张的情节后,却有其合情合理的一面。这种具有合理性的夸张的反常思维能够促使矛盾呈现出曲折多姿、节外生枝的局面,能使简单的事出现险象,变得扑朔迷离。
②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为一李姓男寿星写贺诗,适逢滂沱大雨,寿典难以为继,众人皆叹奈何,板桥提笔便写:“奈何奈何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此时,旁观者嘘声四起,板桥不以为意,接着写道:“滂沱雨为李公寿,李公寿比雨更多。”当板桥停笔,掌声四起。前是嘘声四起,后是掌声四起,如果是文,便是跌宕有致,逆势蓄意。
③有一则寓言《吃山顶上的草》,讲的是一只羊想吃山顶上的草,爬呀爬,几次都累得爬不动了,但总想,我不怕累,山有多高,我就要爬多高,坚持就是胜利。但是,故事最后却点醒,为何一定要放着山坡上的草不吃,非要累死累活地去吃山顶上的草呢?这是一种明智的做法吗?——学会放弃,退一步,海阔天空。
3 例文精选
棋 理
局长爱下棋,手下自然聚了一帮棋篓子。称之为棋篓子,其棋艺自然不如领导。局长参悟棋艺近30年,常言其下棋历史少年横车、青年飞炮、中年绕马,个中道理领导掺进人生阅历并告之以原委,听者无不钦佩。
局长下棋如走仕途,越到高的境界或层次,求胜求稳的心理也越强。平时还好,身边棋局无甚高手,局长与棋篓子们也下得酣畅淋漓。
棋篓子中,领导对我颇为看中,戏言要重点培养我。每与人对弈,头一把先让我上场,在我弈至关键时予以点拨。我的棋艺提高之快,让其他棋篓子惊羡不已。
一次,陪局长下乡调研。车行至一偏僻孤村,车轮胎被扎破了,司机去叫人修车。局长游兴大发,领了我往鸡鸣犬吠的村落中走去。
走进村中,见一户人家院中石桌上有一副采自天然的棋盘、棋子。局长便走进去歇脚。户主是一个乡村老中医,白发苍髯,颇有仙风道骨。老者见局长对石棋称奇不已,知道是同道中人。奉上茶水之后,于是诚邀局长对弈。
老规矩,局长安排我先上阵。老者哈哈一笑,坦然与我对弈。老者棋局空灵大度,未卜先知。我的棋局越下越糟,一边擦汗,一边瞥局长。局长锁眉冥思,心思似不在棋局上。我没法,只好拼死厮杀,以搏局面好转。最后我全军覆没,除孤帅外一子不剩。
局长将我往旁拨开,亲自上阵。高手过招讲究个先手致敌,局长稍作推让便抢先出招。二三十步之后,局长驱车跃界,遣马过河,棋局阵势颇为宽阔。老者却棋风甚稳,只守不攻。
下至四十余步,局长在对方阵营里左突右冲,却难寻契机致敌死命。
为打开局面,局长于是遣卒过河,老者来之不拒,一一捉杀掉。
如此一来局长棋路大开,便向老者展开凌厉的攻势。老者也不吝子力,双方车、马、炮在一场场火拼中全部兑尽。
硝烟散去,再各自计算子力。局长发现自己这方除士、相外,已无任何可用之子,而老者五兵犹剩三枚。
余下的棋就不消说了。局长穷途末路之际,一声叹息后弃子认输。
临走时,局长向老者讨教棋理。老人捋髯吐语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请将老人最后的回答补充完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善待兵卒!”)
赏析与解读:
文章中局长的爱棋,棋艺高超,对棋的独特见解和对“我”的培养等等,都是在“蓄意”,全文的一切都是为四个字服务“善待兵卒”。棋理上,善待兵卒非常重要;官理上,兵卒乃民,为官先为民。这文章最后蓄放的四个字,一语双关,是文章的魂。
前面蓄局长的厉害,后面写他的败,然后这样一个过程揭示了“意”。
温馨点醒:所以,作文的蓄意手法非常精妙,欲写美,可先言不美。并将不美放大,放到一定极致才发现,不美就是美。这就是蓄意。大家多看样文,然后尝试着自己去用,有时候作文的布局谋篇是件刻意的事情。
问:如果我现在给你们每个人100块钱,然后让你们用这100元钱去买东西,买回来的东西能装满一个大仓库。请问,你们会怎么用这100元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人说,用100元去买稻草,然后将稻草铺满仓库。对吗?
有人说,用100元去买卫生纸,将卫生纸揉得松松散散,然后尝试着装满仓库。
还有人说……
(提示:将仓库的窗户全部关上,拉上窗帘,然后关上仓库的大门,这样,仓库里面就全是黑暗,伸手不见五指。拿出火柴或蜡烛,点燃,这样,明媚的火光便驱散了仓库中的黑暗,光芒填满了仓库,极尽温暖。)
问:从这则小故事中,结合写作,我们能感悟出什么哲理?
仓库里即使堆满了稻草和纸屑,仍是无意义的。而光芒就不一样,能温暖每一个角落。所以,我们写作上便需要酝酿这样一种光芒。让文章蕴涵一份智慧,一种哲思,一脉温暖感人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堂故事1:
一位小木匠跟随师傅学雕刻技艺已有数年,一次,师傅特意让他雕刻一木凳,看看他的技艺是否可以出师了。小木匠非常自信地拿起手中的工具开始干活,一刻钟的时间,一张崭新的木凳出现在师傅面前。师傅看了看木凳,什么都没说,拿起手中的斧子,在木凳中间狠狠地劈了下去,刹那,木凳上出现一道裂痕,原本的完美无缺变得丑陋不堪。师傅扬长而去,小木匠愣在原地,对木凳心疼不已。
请问,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也就是说,小木匠该怎么做,才能顺利出师?
答:小木匠对着木凳观察许久,终于拿起手中的工具,顺着裂缝,在缺口处雕上了一朵精美的百合花,这样木凳既能坐,又有了观赏的价值,原先的瑕疵却成了此刻的美丽。小木匠顺利出师。
问:读完这个小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缺陷并不一定是遗憾和残缺,也可以是美丽,但前提是,充分根据缺陷的特点进行“雕刻”。所以,这就是作文的顺势修饰。)
首先,你得明白,你的作文差在哪里?是文章的构思比较薄弱,还是语言功底差。或者结尾没力度,又或是审题不明确。找到自身的缺点后,逐一进行修饰和改正。
如构思方面,生活中要学会观察,学会问自己“十万个为什么”。看到草就问,它就是一株简单的草吗?它有什么特点,以它写文章可以怎么写?有什么精神可以挖掘?它可以是什么情感的载体吗?可以是什么人物的象征吗?可以是……不断地强化练习,不出一个月,你的构思和观察能力绝对不同于普通学生。
再如语言。如果你觉得你的语言不够美,全是口水话,那么,好,开始做摘抄。摘下来后,不要刻意去背,浏览下,感受下美的意境,然后再根据这样的意境或整体意思,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再拿自己表达出来的语言和原语言对比,好在哪儿,差在哪儿,该如何弥补,等等。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和留白技巧。
还如结尾,觉得自己的结尾普通,一般,不够凝练。那么,自己每次平时练习作文都要有三个结尾。第一个,按照写作中的情感自然结尾;第二个,通读全文,再提炼出结尾,第三个,仔细思考,根据我们前面学的三种结尾方法,进行震撼结尾。
这样,顺着自己作文的缺陷进行强化突击,作文是青睐于懂得观察与积累生活的人的。具备了一定的作文气质后,勤练笔,勤阅读,勤做笔记,坚持一个月,三个月,半年,一年,再回过头去看看当初自己写的文章,肯定是截然不同。
随堂故事2:
一个地方突然出现金矿之说,人们纷纷拿起家里的工具准备前往传说的地方,进行淘金。但是那个地方却横隔一条大河,很多人还是拼命地想过河淘金,可有一人却自行造了船,做起了船渡生意,发了大财。(其实,那里根本没什么金矿,金矿之说只不过是这个造船人传出来的,为的就是让自己生意兴隆)。
问: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当人们一心想着淘金时,那人却想到造船做生意。原来,金矿是假,造船做生意才是真,这就是一种“逆势蓄意”。作文中也常用。这种手法的运用,就是在行文过程中,将文章的主旨或情感刻意潜藏起来,积情蓄意,等情感累积到一定量时,出现文章高潮,揭晓主题,如开闸放水一般。)
2 导练分析
1.请以“让座”为话题,构思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你会如何构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让座”是一个写了几代人的话题,如果换你写,如何写才能写出新意呢?)
大多数同学可能还会是“某年某月某日,我在拥挤不堪的公共汽车(电车、地铁)上,看见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老爷爷),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走上车来,周围却没有一个人肯让座。我虽然还有很远的路程,但想到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还是让了座……”这样的作文,无论语言多优美,结构多严谨,一定是得不了高分的,因为太落入俗套了。相反,如果你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比如,你看到老奶奶上车后,本来就想马上让座的;可是一车的人都不动,你怕你站起来让座会让人觉得你伪善、做作,也不好意思起来(这时,你可以对你的心理活动做一番描写)。最后,你还是鼓足勇气让了座。然后,你把议论的重点放到“做好事需要勇气”这一点上来,这就算是一个小创新了,但还是不够。
再如:一个寒冷的冬夜,北风正劲,一位老奶奶上了车,站在一位解放军身边,可是这位背靠窗户坐着的军人却没有让座。同在车上的作者很气愤,站起来把老奶奶搀到自己位子上。那位军人却仍然无动于衷。直到终点站到了,军人下了车,作者才发现军人背靠着的窗户,玻璃破了个大洞。原来这一路上,军人都在用自己的后背为一车人遮挡寒风,此时,作者的眼睛湿润了……
最后一种构思就运用了“蓄意手法”。军人为何在别人的鄙夷和斥责声中都不让座?(蓄意),结尾点题——原来这一路上,军人都在用自己的后背为一车人遮挡寒风。令读者回味无穷。
①首先,让座是一种传统美德,但我偏不让呢?就是不美了吗?不是,不让或许是更美呢?
②好,为什么不让,这就是谜底,留着最后揭晓,揭晓时刻就是主题出来的时候。
③开始积蓄不让的氛围,众人歧视,看不起,斥责等等。
④揭晓谜底。
蓄的是误会,意的是温暖与感动。
点醒:这便是逆势蓄意的创新与运用,在本文构思中具体表现为欲扬先抑,它与欲抑先扬都属于逆势蓄意中的一种。抑扬法是使文章产生起伏和波澜的艺术,它从构成因素来看,有抑制部分和颂扬部分;从安排来看,两个因素总是呈现出一前一后相互联结的状态,正如一正一反相互衬托,使文章跌宕起伏。
①如初中课文《荔枝蜜》一文,开头一段写“我却不太喜欢蜜蜂,一见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的,并不怎么舒服。”可后来喝了美味的荔枝蜜,看到蜜蜂的辛勤劳动,体会到了蜜蜂精神的可贵,以至最后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欲扬先抑)
②作家杜宣民小说《尴尬》中:“我”与小于如同一个人,好似一家人。而有一次,小于的家门撞上了,钥匙落在屋里,凑巧“我”的钥匙“咔吧”一声把小于的门打开了。于是“我”的妻子要求把自己的锁换了,“以后,万一有点……”,而小于在又一次忘带钥匙而门打不开时,“我”发现他的锁已经换了。“两人都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小说采用先扬后抑的方法,以一次偶然的钥匙打开了对方家的门,而揭开了温情脉脉的面纱——人情的冷漠。(欲抑先扬)
2.用逆向思维的方法造句。
如:善游者溺,______________________。(善骑者坠)
①赞美张海迪:她失去了双腿的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越泼冷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痛苦可能是万丈绝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表针:当发条给你最大的自由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却走出了一条“星”光大道;②越焕发热情;③也可能是帮助你成功的天梯;④你反倒寸步难行了。
3.说说你生活中所见所闻或自己所构思过的“逆势蓄意”的材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①有一篇小说,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偷,走进一个商场,看到一个妙龄女郎正在试穿衣服,于是,他顺手将她的钱包偷了过来。可是,等他回家一看,发现自己的钱包被人偷跑了。一想,果然就是她,不禁为她高超的偷技折服。后经人介绍与她相识,并结了婚。婚后两个人偷东西的“事业”十分辉煌。不久,妻子怀了孕并生下一胖小儿子,美中不足的是,孩子的右手总是攥着怎么也伸不直。夫妻两个人想,莫非是上帝要惩罚他们?于是,二人将孩子带到教堂进行祈祷。神父对孩子进行……孩子的手后来慢慢伸直了——原来,他的手里居然攥着护士的一枚金戒指。——暗示孩子天生的“破坏性”。
点醒:这个故事就是一反常情:孩子刚生下来怎么能抓住护士的戒指呢?这显然是夸张的,但这夸张的情节后,却有其合情合理的一面。这种具有合理性的夸张的反常思维能够促使矛盾呈现出曲折多姿、节外生枝的局面,能使简单的事出现险象,变得扑朔迷离。
②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为一李姓男寿星写贺诗,适逢滂沱大雨,寿典难以为继,众人皆叹奈何,板桥提笔便写:“奈何奈何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此时,旁观者嘘声四起,板桥不以为意,接着写道:“滂沱雨为李公寿,李公寿比雨更多。”当板桥停笔,掌声四起。前是嘘声四起,后是掌声四起,如果是文,便是跌宕有致,逆势蓄意。
③有一则寓言《吃山顶上的草》,讲的是一只羊想吃山顶上的草,爬呀爬,几次都累得爬不动了,但总想,我不怕累,山有多高,我就要爬多高,坚持就是胜利。但是,故事最后却点醒,为何一定要放着山坡上的草不吃,非要累死累活地去吃山顶上的草呢?这是一种明智的做法吗?——学会放弃,退一步,海阔天空。
3 例文精选
棋 理
局长爱下棋,手下自然聚了一帮棋篓子。称之为棋篓子,其棋艺自然不如领导。局长参悟棋艺近30年,常言其下棋历史少年横车、青年飞炮、中年绕马,个中道理领导掺进人生阅历并告之以原委,听者无不钦佩。
局长下棋如走仕途,越到高的境界或层次,求胜求稳的心理也越强。平时还好,身边棋局无甚高手,局长与棋篓子们也下得酣畅淋漓。
棋篓子中,领导对我颇为看中,戏言要重点培养我。每与人对弈,头一把先让我上场,在我弈至关键时予以点拨。我的棋艺提高之快,让其他棋篓子惊羡不已。
一次,陪局长下乡调研。车行至一偏僻孤村,车轮胎被扎破了,司机去叫人修车。局长游兴大发,领了我往鸡鸣犬吠的村落中走去。
走进村中,见一户人家院中石桌上有一副采自天然的棋盘、棋子。局长便走进去歇脚。户主是一个乡村老中医,白发苍髯,颇有仙风道骨。老者见局长对石棋称奇不已,知道是同道中人。奉上茶水之后,于是诚邀局长对弈。
老规矩,局长安排我先上阵。老者哈哈一笑,坦然与我对弈。老者棋局空灵大度,未卜先知。我的棋局越下越糟,一边擦汗,一边瞥局长。局长锁眉冥思,心思似不在棋局上。我没法,只好拼死厮杀,以搏局面好转。最后我全军覆没,除孤帅外一子不剩。
局长将我往旁拨开,亲自上阵。高手过招讲究个先手致敌,局长稍作推让便抢先出招。二三十步之后,局长驱车跃界,遣马过河,棋局阵势颇为宽阔。老者却棋风甚稳,只守不攻。
下至四十余步,局长在对方阵营里左突右冲,却难寻契机致敌死命。
为打开局面,局长于是遣卒过河,老者来之不拒,一一捉杀掉。
如此一来局长棋路大开,便向老者展开凌厉的攻势。老者也不吝子力,双方车、马、炮在一场场火拼中全部兑尽。
硝烟散去,再各自计算子力。局长发现自己这方除士、相外,已无任何可用之子,而老者五兵犹剩三枚。
余下的棋就不消说了。局长穷途末路之际,一声叹息后弃子认输。
临走时,局长向老者讨教棋理。老人捋髯吐语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请将老人最后的回答补充完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善待兵卒!”)
赏析与解读:
文章中局长的爱棋,棋艺高超,对棋的独特见解和对“我”的培养等等,都是在“蓄意”,全文的一切都是为四个字服务“善待兵卒”。棋理上,善待兵卒非常重要;官理上,兵卒乃民,为官先为民。这文章最后蓄放的四个字,一语双关,是文章的魂。
前面蓄局长的厉害,后面写他的败,然后这样一个过程揭示了“意”。
温馨点醒:所以,作文的蓄意手法非常精妙,欲写美,可先言不美。并将不美放大,放到一定极致才发现,不美就是美。这就是蓄意。大家多看样文,然后尝试着自己去用,有时候作文的布局谋篇是件刻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