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此文主要运用女性主义批评的手法对莎士比亚传奇剧《辛白林》中的女性形象伊摩琴和王后的分析.探讨在莎士比亚后期创作中所体现的女性观。进一步了解分析莎士比亚的后期作品中仍然没有改变的女性的边缘地位。
【关键词】莎士比亚 《辛白林》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形象
莎士比亚的作品作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女性主义批评在最具父权特征的莎士比亚文本上大显身手,是不可避免的。” 目前为止,女性主义批评对莎士比亚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作品的女性形象的特点上,并对莎士比亚的女性观做了一定探讨。由于学术界对于莎士比亚传奇剧《辛白林》的研究比较少,所以,此文主要考察《辛白林》中的女性形象,以伊摩琴为主,并与王后形象加以对比、分析,从中进一步探究《辛柏林》女性观。
一、“完美女性”的追求
我们可以从莎士比亚的作品种的女性形象了解到莎士比亚在追求“完美女性”的形象.这种形象的追求体现了他在一方面赞美天使的同时,另一方面“反对”妖妇。
(一)“天使”的美貌与善良。在诸多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中, “天使”是一个最为普遍并被众人所认可的属于莎士比亚的典型形象。她们身为富贵家庭的小姐、王宫里的尊贵的公主,有着美丽的面庞和善良纯洁的心,温柔的性格深受男主人公的喜爱。《辛白林》也不例外,对伊摩琴的描写,主要从男性话语中得知。女性主义批评家由此总结道。像伊摩琴这种善良与美丽.可以说是很多男性所追求的女性形象特征,努力塑造完美女性的框架。
(二)“妖妇”的妖艳与恶毒。《辛白林》中和伊摩琴形象形成强烈对比反差的就是王后的形象。在作品中,王后也有着娇好的容貌,却有着蛇蝎般的心肠。在辛白林面前的谄媚,在伊摩琴面前的伪善与私底下真实的恶毒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就体现了莎士比亚塑造的又一典型形象—— “妖妇”。然而,王后对辛白林的谄媚和顺从,在女性主义批评视角里,被看做是莎士比亚在男权意识的影响下,试图表现女性需要取悦于男性,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倾向,换句话说,就是女性需要在男性的帮助下完成自己的目标。
二、“非女人”
此外,在莎翁的《辛柏林》中还可以看到一种“非女人”的形象.这种形象体现着一种男性的特征,在莎翁的笔下是一种人文主义观念的变化的体现。
(一)勇敢的“叛逆者”。在伊摩琴的美丽与善良的探讨完成之后。女性主义理论的影响,又使得我们更多地关注伊摩琴的叛逆,对父权的叛逆.对封建礼教的叛逆,她勇敢地违背辛白林的旨意,与波塞摩斯结合,勇敢地追求爱情自由和婚姻自由。就像伊摩琴自己所说: “你,波塞摩斯,你使我反抗我的父王,把贵人们的求婚蔑弃不顾,今后你将会知道这不是寻常的行动,而是需要稀有的勇气的。” 当伊摩琴对克洛顿说: “可是傻子医不好疯子我是疯子,所以你是傻子。” 这里可以理解为伊摩琴自己对爱情的坚贞不渝的追求的行为也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丝清醒,清醒到自己已经背叛了父亲,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叛逆者,是一个“疯子”,虽然不能由此推论伊摩琴对自己的行为的后悔,甚至是些许的惭愧,但是,伊摩琴的“叛逆者”形象并不是绝对、彻底的,她还处于一定范围的困境之中。
(二)威胁性的“叛逆者”。另一个女性形象的构造,使得这部传奇剧更多了一份比较,那就是王后的“叛逆者”形象。她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权利与财富,对辛白林的哄骗,对伊摩琴的伪善与毒害,对波塞摩斯的陷害和对克洛顿所谓的教诲,都是她极力追求王权、地位、财富的鲜明表现。她像麦克白夫人那样,有着类似男人、甚至超过男人的智慧、野心和勇气。莎士比亚认为这种形象无疑对男性形成了一种威胁,所以她“必死无疑”。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现代社会中,王后不向传统模式屈服、反抗男性权威压抑、追求个人目标的思想,是值得肯定的,尽管在方法上还值得商榷。
三、“贞洁圣母”形象
除了对伊摩琴的美丽善良的描写之外,更多的是对其贞洁的叙述。由于伊摩琴的贞洁带来了波塞摩斯和阿埃基摩的打赌, 由于伊摩琴被诬陷失贞,使得波塞摩斯对她的残忍等情节,都体现了男性对一个女性的贞洁的重视,有着“贞洁圣母情节”。
当他咒骂女性的时候,将所有的罪责,甚至是男性自身的错误也强加给女性,强烈地体现了其男权思想,对女性的鄙视与践踏。然而,有一句话值得注意。波塞摩斯说: “我的母亲在当时却是像狄安娜一般圣洁的. .” 这很符合其“贞洁圣母” 的情节,他要求自己的爱人像母亲一样圣洁,像女神一样圣洁。二百多年后出生的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 与莎士比亚异曲同工,都体现出男性将对贞洁母亲的爱慕,转移到了对爱人的要求上,当这种希望被打破之后,就会产生对“失贞者”无比的失望与痛恨,所以说.波塞摩斯因为“贞洁圣母”情节的影响对伊摩琴产生了怀疑,为悲剧埋下了伏笔。
四、处在边缘的女性
虽然当时的伊摩琴和王后都体现出对男权的抵抗,伊摩琴的违背“父权”,王后的背叛“夫权”,两人都做着尝试,然而都失败了。伊摩琴虽然与波斯莫斯结合,但是最终回到了辛白林的身边,体现了對“父权”的最终屈服:王后的代价就是失去儿子,由疯至死。伊摩琴的勇敢和善良毋庸置疑,但是却有着软弱。当波塞摩斯误认为自己失贞的情况下派仆人将她杀死时候,除了震惊以外,并没有做出所谓的解释,也没有要极力去找波塞摩斯去辩白.而是对他的仆人说“当你看见他的时候.请你向他证明我的服从. .我的软弱的手没有自杀的勇气,因为那是为神圣的教条所禁止的。”这两句话就深刻地体现了伊摩琴在受到爱人的误解时,选择的是服从。而不是为了自己去尝试争取什么。或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使得她的辩解苍白无力,没有实际意义。
总之,用女性主义批评的手法对《辛白林》两位女性形象的分析,进一步分析莎士比亚在其创作后期所体现的女性观.由此看出,其女性观并没有发生重大的改变。有关学者认为在其传奇剧里所体现的思想是宽恕与和解,是莎士比亚在人文主义观探索有所发展,形成的一种“超自然观”,这种人处于在社会面前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借助于天神来完成使命,也或多或少地决定了其女性观的静止或缓慢发展的状态,在大环境下,女性仍处在边缘地带。
参考文献:
[1]万冬梅. 试析《奥勃洛摩夫》中冈察洛夫的女性观[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02)
【关键词】莎士比亚 《辛白林》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形象
莎士比亚的作品作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女性主义批评在最具父权特征的莎士比亚文本上大显身手,是不可避免的。” 目前为止,女性主义批评对莎士比亚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作品的女性形象的特点上,并对莎士比亚的女性观做了一定探讨。由于学术界对于莎士比亚传奇剧《辛白林》的研究比较少,所以,此文主要考察《辛白林》中的女性形象,以伊摩琴为主,并与王后形象加以对比、分析,从中进一步探究《辛柏林》女性观。
一、“完美女性”的追求
我们可以从莎士比亚的作品种的女性形象了解到莎士比亚在追求“完美女性”的形象.这种形象的追求体现了他在一方面赞美天使的同时,另一方面“反对”妖妇。
(一)“天使”的美貌与善良。在诸多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中, “天使”是一个最为普遍并被众人所认可的属于莎士比亚的典型形象。她们身为富贵家庭的小姐、王宫里的尊贵的公主,有着美丽的面庞和善良纯洁的心,温柔的性格深受男主人公的喜爱。《辛白林》也不例外,对伊摩琴的描写,主要从男性话语中得知。女性主义批评家由此总结道。像伊摩琴这种善良与美丽.可以说是很多男性所追求的女性形象特征,努力塑造完美女性的框架。
(二)“妖妇”的妖艳与恶毒。《辛白林》中和伊摩琴形象形成强烈对比反差的就是王后的形象。在作品中,王后也有着娇好的容貌,却有着蛇蝎般的心肠。在辛白林面前的谄媚,在伊摩琴面前的伪善与私底下真实的恶毒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就体现了莎士比亚塑造的又一典型形象—— “妖妇”。然而,王后对辛白林的谄媚和顺从,在女性主义批评视角里,被看做是莎士比亚在男权意识的影响下,试图表现女性需要取悦于男性,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倾向,换句话说,就是女性需要在男性的帮助下完成自己的目标。
二、“非女人”
此外,在莎翁的《辛柏林》中还可以看到一种“非女人”的形象.这种形象体现着一种男性的特征,在莎翁的笔下是一种人文主义观念的变化的体现。
(一)勇敢的“叛逆者”。在伊摩琴的美丽与善良的探讨完成之后。女性主义理论的影响,又使得我们更多地关注伊摩琴的叛逆,对父权的叛逆.对封建礼教的叛逆,她勇敢地违背辛白林的旨意,与波塞摩斯结合,勇敢地追求爱情自由和婚姻自由。就像伊摩琴自己所说: “你,波塞摩斯,你使我反抗我的父王,把贵人们的求婚蔑弃不顾,今后你将会知道这不是寻常的行动,而是需要稀有的勇气的。” 当伊摩琴对克洛顿说: “可是傻子医不好疯子我是疯子,所以你是傻子。” 这里可以理解为伊摩琴自己对爱情的坚贞不渝的追求的行为也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丝清醒,清醒到自己已经背叛了父亲,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叛逆者,是一个“疯子”,虽然不能由此推论伊摩琴对自己的行为的后悔,甚至是些许的惭愧,但是,伊摩琴的“叛逆者”形象并不是绝对、彻底的,她还处于一定范围的困境之中。
(二)威胁性的“叛逆者”。另一个女性形象的构造,使得这部传奇剧更多了一份比较,那就是王后的“叛逆者”形象。她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权利与财富,对辛白林的哄骗,对伊摩琴的伪善与毒害,对波塞摩斯的陷害和对克洛顿所谓的教诲,都是她极力追求王权、地位、财富的鲜明表现。她像麦克白夫人那样,有着类似男人、甚至超过男人的智慧、野心和勇气。莎士比亚认为这种形象无疑对男性形成了一种威胁,所以她“必死无疑”。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现代社会中,王后不向传统模式屈服、反抗男性权威压抑、追求个人目标的思想,是值得肯定的,尽管在方法上还值得商榷。
三、“贞洁圣母”形象
除了对伊摩琴的美丽善良的描写之外,更多的是对其贞洁的叙述。由于伊摩琴的贞洁带来了波塞摩斯和阿埃基摩的打赌, 由于伊摩琴被诬陷失贞,使得波塞摩斯对她的残忍等情节,都体现了男性对一个女性的贞洁的重视,有着“贞洁圣母情节”。
当他咒骂女性的时候,将所有的罪责,甚至是男性自身的错误也强加给女性,强烈地体现了其男权思想,对女性的鄙视与践踏。然而,有一句话值得注意。波塞摩斯说: “我的母亲在当时却是像狄安娜一般圣洁的. .” 这很符合其“贞洁圣母” 的情节,他要求自己的爱人像母亲一样圣洁,像女神一样圣洁。二百多年后出生的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 与莎士比亚异曲同工,都体现出男性将对贞洁母亲的爱慕,转移到了对爱人的要求上,当这种希望被打破之后,就会产生对“失贞者”无比的失望与痛恨,所以说.波塞摩斯因为“贞洁圣母”情节的影响对伊摩琴产生了怀疑,为悲剧埋下了伏笔。
四、处在边缘的女性
虽然当时的伊摩琴和王后都体现出对男权的抵抗,伊摩琴的违背“父权”,王后的背叛“夫权”,两人都做着尝试,然而都失败了。伊摩琴虽然与波斯莫斯结合,但是最终回到了辛白林的身边,体现了對“父权”的最终屈服:王后的代价就是失去儿子,由疯至死。伊摩琴的勇敢和善良毋庸置疑,但是却有着软弱。当波塞摩斯误认为自己失贞的情况下派仆人将她杀死时候,除了震惊以外,并没有做出所谓的解释,也没有要极力去找波塞摩斯去辩白.而是对他的仆人说“当你看见他的时候.请你向他证明我的服从. .我的软弱的手没有自杀的勇气,因为那是为神圣的教条所禁止的。”这两句话就深刻地体现了伊摩琴在受到爱人的误解时,选择的是服从。而不是为了自己去尝试争取什么。或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使得她的辩解苍白无力,没有实际意义。
总之,用女性主义批评的手法对《辛白林》两位女性形象的分析,进一步分析莎士比亚在其创作后期所体现的女性观.由此看出,其女性观并没有发生重大的改变。有关学者认为在其传奇剧里所体现的思想是宽恕与和解,是莎士比亚在人文主义观探索有所发展,形成的一种“超自然观”,这种人处于在社会面前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借助于天神来完成使命,也或多或少地决定了其女性观的静止或缓慢发展的状态,在大环境下,女性仍处在边缘地带。
参考文献:
[1]万冬梅. 试析《奥勃洛摩夫》中冈察洛夫的女性观[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