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乡六月会:人与神的狂欢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si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藏乡“六月会”是流传于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境内的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民间习俗活动,因在每年农历六月十七日至六月二十五日之间举行而得名。六月会以村为单位举行,会期一般5天,开始时间并不统一,节日内容大同小异,各村自有特点。
  
  六月会的起源
  
  六月会属民间宗教,与藏传佛教无传承关系。六月会的形成无资料记载,一说是1000多年前,因唐朝与吐蕃会盟成功,举行的庆祝活动得以流传下来;一说是700多年前明朝将一支投降的元朝残军就地安排在隆务河务农,他们为庆祝新生而举行祭祀活动,从此流传下来。据笔者考察,六月会的种种特征表明它应该是藏族固有的原始本波教的残余形态,吐蕃前期已经存在,之后不断演变,在局部地区得到保留。现将四合基村和苏和日村的活动介绍于后。
  
  四合基村的节日活动
  
  四合基村的民间小庙。在同仁县隆务河流域的每个村庄,都有一座区别于藏传佛教寺院的民间小庙。四合基村的小庙在河东,庙内有一大殿,供奉本地的神祗一一阿尼玛卿山,藏族奉之为神山,它是庙内供奉的主神。传说它来自西藏,应邀到安多(即青海)降魔,修建了9层高的水晶宫,即今日的阿尼玛卿雪山。又说它的妻子身体雪白,是掌冰雹之神。格萨尔藏族传说中的英雄即阿尼玛卿神的儿子扶危济困、降妖伏魔,是正义的化身。夏琼大鹏是四合基村庙特有的神,传说古代村民受到猛兽的袭击,无力自救,大鹏飞来解救了他们,因而奉之为神。对这些神的供奉体现了当地藏族原始信仰中的山体崇拜和对动物(鹰)的图腾崇拜,它们与当地藏族灌溉、防灾等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
  拉巴的请神仪式和祭祀山神活动。藏语“拉”为神,“巴”为人,直译为神汉,即觋(男巫)。年龄不限,各村都有一两名。他们的产生据说是自己“悟”出来的,无师自通,节日活动时,如果感觉有“神灵附体”,能与之“沟通”。得到群众认可即为拉巴。他们比一般人易于激动,亦熟悉宗教节日程序,平时他们与常人一样,不脱离生产。在节日到来前夕,拉巴要沐浴更衣,然后到本地的隆务寺请资深喇嘛为其念经。
  节日的第一天,拉巴来到村庙,叩拜诸神。浓烈的柏枝烟在大殿前缭绕,神秘而肃穆的宗教氛围使拉巴突然失去了正常状态,全身抖动,脸涨眼直,挥舞狂跳起来,他“神灵附体”了。从这时起,拉巴已经成为神的代言人,是六月会的中心人物。从拉巴的形成到癫狂的表现看,本波教的特征十分明显。
  当日上午,男性村民陆续集中到庙里,在拉巴的带领下,敲着铜锣到半坡祭祀山神,每人将带来的削尖如箭的长木杆堆如锥形,上挂经幡,然后围着“箭杆”转经,口中诵念祈语。大家将成叠的龙达(俗称风马旗,5厘米见方的彩色土纸,上面印有本地神祗和藏文祷词)抛向天空,龙达像雪片一样在空中飞舞,人人雀跃欢呼,祭祀达到高潮。这是六月会的序幕。
  龙鼓舞。第二日以舞蹈为主(舞蹈也贯穿节日始终),男女老幼齐集庙里,参加舞蹈的是男青年和未婚女子。他们皆穿华丽的藏袍,男子头戴白色圆盘锥形高帽,用红丝线璎珞饰于锥端,佩腰刀,脚穿长统藏靴。舞蹈将起,拉巴全身颤抖,向空中抛撒青稞,向地上洒白酒,以祭天地,然后领舞。舞者单行前进,每人左手执单层羊皮鼓,上绘有藏族视为最神圣的龙和八吉祥图案,龙鼓舞由此得名。右手持鼓棒,应节而击,走两步弯腰略顿再前进,舞姿粗犷简洁,舞队呈圆圈或之字形,气势恢宏。姑娘们则用多串的珊瑚和圆形银饰物作为头饰和背饰,舞时双手前伸或捧哈达。村庙里的舞蹈告一段落后,男队还要将舞蹈跳到邻村以示祝贺,同时也要接待邻村舞蹈队的到来。龙鼓舞既是娱神、又是村民的集体娱乐活动,带有浓厚的宗教活动印记。
  抬神轿,送吉祥。第三日,村里各家都要准备好香案,摆面饼、酸奶、酒和水果迎神。拉巴带领男舞蹈队到各户祝福,4人抬着有夏琼神像的轿子走在队伍前面,进入各家院落。抬神轿、送吉祥仪式表达了村民希望人、神(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抬神轿期间,青年们还要将神轿抬到水渠边“沐浴”,大家在水中嬉戏,名为娱神,实为娱人。
  滑稽表演。第四日有半天是即兴表演,表演者多是有一定生活经验的中年男子,内容多少带有一点情节,大多为劝人行善之类,即兴上场,能让人高兴即可。有的衣衫褴褛,形象丑陋;有的反穿皮袄,做着各种滑稽动作,引得哄堂大笑;有的戴有海螺形装饰的面具,用一根棒子在场中舞动,时而撑地,两脚瞬间离地……现代戏剧和杂技的原始形态,大概就是这样萌芽的吧。
  全村祈愿大会。第五日是六月会的最后一天。盛装的舞蹈队横排站立在前,后面是普通村民,人人手拿贡品,拉巴、村长和几个有威望的长者在大殿台阶上,气氛严肃而庄重。拉巴仍然是处于癫狂状态,村长和长者“传达”拉巴的祝福和祈愿,愿风调雨顺,庄稼丰收;人人健康,老人长寿,少年幸福;防火防盗,村庄安全等等。然后众人依次排队将贡品火化祭神,大火熊熊,烟焰冲天,六月会即告结束。
  
  苏合日村的特色活动
  
  苏合日村位于隆务河的西岸,其六月会的活动与四合基村有所不同。
  舞蹈。参加跳舞的男青年不刻意追求华丽,仅在头上盖一白毛巾,用一簇线沿头栓牢,不穿藏靴。
  祭神。祭祀时有大型面塑,用1:1的比例做成彩色山羊供奉在庙里,节日最后一天投入烈焰中火化献神,这是藏族杀牲祭祀的历史发展,初用人祭,次用牲祭,再用牲的代用品祭(面塑、泥塑)。
  口、背插钎和破额。节日中最神奇的活动是部分男青年的行为,用长约30厘米的扁铁钎,穿透口腔的两边,钎的两端露于两腮之外,称之为“锁口”。或上身赤裸,每个青年在背部浅层皮肤插进铁钎十余支,叫“插背钎”。还有个别人用刀将额头割一小口,血流在脸上,类似汉族历史上的“砍红山”。当事者解释说,用肉体和鲜血祭祀诸神,亦是娱神,不流血是神的保佑,额头流点血则不易感冒,是勇敢的象征等等。
  六月会有综合性的原生态歌舞、服饰和雕塑艺术的展现,将宗教和娱乐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具有很强的群众性和观赏性,是民间宗教、特殊民俗和巫术的活化石,具有文化人类学的研究价值。目前,同仁县已经成为青海旅游的热点地区。(文章代码:101526)
  
  [责任编辑]王凯
其他文献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全会高度重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可谓高瞻远瞩,深谋远虑
广东省惠来县靖海镇中心小学(下简称靖海小学),自1986年起,将收取的部分学杂费,以该校总务胡汉荣的名义,用活期储蓄存款的形式存入惠来县靖海信用合作社(下简称靖海信用社),
2010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俨然已成为一个热词,并创造了响当当的世界第一,即中国在世界级非遗保护名录数居世界第一。至2010年,全世界共有21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中国占其中28个项目。  从10年前少有人关注至现在的硕果累累,作为国家非遗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的冯骥才应该骄傲才是,但是他在谈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个问题上,每每忧心忡忡,充满焦虑。    熟悉冯骥才的人都喜欢称他为“大
纤云弄巧摆七夕。今夕是何夕?但凡与牛郎织女有点关系的地方都在热火朝天地打造七夕文化。歪曲和滥用文化遗产经不起历史的考验。又是一场被捏造出来的“七夕文化争夺战”。
电影《画皮》票房超过2.5亿元,回族舞剧《月上贺兰》入选2008年~2009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资助项目并在全国巡演,文艺“大篷车”开进千乡万村,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加入中国
龟山汉墓不知同学们是否还有印象,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5的范文写的就是龟山汉墓。龟山汉墓位于徐州市九里经济开发区境内的龟山西麓,为西汉第六代 Kameyama Han To
文章认为,就发展规模经济而言,我国反垄断立法应恰当地把握其中的“度”,并适用“合理原则”。同时,作者提出我国反垄断法应有域外效力,并分析了我国反垄断法的适用除外领域。作者还主张我国应设立国家反垄断委员会,作为反垄断法的专门执行机构,以更有力地保证反垄断法的贯彻实施
黄嘉略,一个被历史遗忘200多年的旅法华侨,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对于中法文化交流以及法国汉学研究都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所以不应被历史遗忘。本文基于许明龙先生对于黄嘉略的研究
广场的发展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古代,广场的含义非常简单—广场是举行庆典、祭祀活动的场所。“广场”一词的出现,以及它真正成为实质性的广场,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在希腊语
“国学热”在2009年继续升温。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易中天、袁腾飞是2009年“聚光灯”下的“主唱”。易中天穿梭于全国各地,上节目,作讲座。一桩“毒舌门”事件将易中天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