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一个名叫蒂莫西·雷·布朗的人突然之间便成为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他是艾滋病感染者,在德国柏林接受白血病骨髓移植治疗,令人惊奇的是,经过骨髓移植后,他的艾滋病居然被神奇地“治好”了。艾滋病这个长久以来被医生和科学家们称为不治之症的疾病,就这样在不经意之间被成功地治愈了?
“柏林病人”,黑暗中的曙光?
艾滋病一直是无数医生和科学家眼中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能够巧妙地躲避人体免疫系统的识别,并与免疫细胞表面上的对应的蛋白质受体结合,侵入免疫细胞内,增殖自己,并损伤人体的免疫系统。最终免疫系统崩溃,导致各种细菌、真菌甚至寄生虫的感染肆虐人体,致使病人死亡。
虽然人们在治疗艾滋病方面花费了大量的财物和人力,但却依然没有任何方法能够彻底清除人体内的病毒。对于艾滋病人来说,他们需要终生服药,以控制体内病毒不再大量增殖。在美国,仅在药物治疗一项上的费用,艾滋病病人就需要每年支付1.5~2.0万美元。2011年,中国在艾滋病的预防控制和治疗的开支也已达到了数十亿元,可是艾滋病的感染状况却没有得到任何本质的改善。自从1985年中国发现第一例艾滋病病人,近30年间累计约有10万艾滋病患者死于艾滋病及其相关疾病。
现在,布朗,这个不幸同时患上艾滋病和白血病的人,一跃成为耳熟能详的“柏林病人”,就像黑暗中的一道曙光,给前途未卜的艾滋病治愈探索带来了新的希望。
2006年,身患白血病的艾滋病感染者布朗远赴德国,寻求肿瘤学和血液病专家胡特医生的帮助。胡特医生的医疗团队按照常规的白血病骨髓移植治疗方法,首先利用放射性高能射线。杀死了病人原有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和癌细胞,再将一名骨髓捐献者的健康造血干细胞转移给布朗。神奇的事情随之发生,布朗成功接受骨髓移植后,他体内的艾滋病病毒无法再检测出来,而此时他已经停止服用抗病毒药物很长时间了。通常艾滋病病人停止服用抗病毒药物数个月后,病毒便会迅速地增殖,破坏病人的免疫系统。但布朗却出人意料地在停药后,病毒一直处于无法检测的状态,也没用任何免疫系统受损的表现。通俗点儿说就是,布朗的艾滋病似乎被完全治愈!
一个特殊的基因突变
神奇的“柏林病人”立刻引起了全世界艾滋病研究者的关注。科学家们经过初步研究发现,布朗的骨髓捐献者先天性地存在特殊的蛋白质受体基因突变,可能正是因为这一点,导致了布朗在接受骨髓移植后,也具有了这一宝贵的基因突变,使得新生的免疫细胞没有了能够与病毒相结合的蛋白质受体。也就是说,没有了蛋白质受体的免疫细胞就像披上了一件“隐身衣”,病毒无法找到打算攻击的目标,于是无法侵入细胞内增殖自己,最终病毒被人体彻底清除干净。
此外,骨髓移植前布朗还接受了放射性治疗,这对他原有的免疫细胞具有强烈的杀伤作用,而这些免疫细胞中往往含有处于休眠期的艾滋病病毒。只有在血液中抗病毒药物减少时,这些休眠期病毒才会恢复增殖的活力。因此,放射性治疗杀死了大量这些已受到感染的免疫细胞,因此有助于彻底清除布朗体内的艾滋病病毒。
一个人的好运?
得到消息,艾滋病研究者们迅速行动起来,试图复制“柏林病人”的治疗过程,彻底攻克艾滋病。这些研究者首先利用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猴子,给它们服用抗病毒药物,模拟艾滋病人的一般状况;然后利用放射性治疗,杀死它们的骨髓细胞,并转移猴子感染艾滋病之前的正常骨髓,模拟骨髓移植过程。结果却令研究者们大失所望,虽然放射性治疗杀死了绝大部分储存有艾滋病病毒的免疫细胞,但停止给予猴子抗病毒药物治疗后不久,实验中的3只猴子中,有2只体内的艾滋病病毒水平再次升高,而剩下的1只则发生了严重的肾衰竭。实验宣告失败。
美国波士顿也有类似的病例,两名患有淋巴癌的艾滋病感染者接受骨髓移植后,他们体内的艾滋病病毒逐渐“消失”了。然而,两名病人分别在停止服用抗病毒药物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体内再次检测到了艾滋病的病毒。研究人员给出的解释,是因为骨髓捐献者并没有那种蛋白质受体的基因突变,因此新生的免疫细胞无法抵御残留的艾滋病病毒的侵袭,因此治疗失败。
迄今为止,通过骨髓移植的方法成功治愈艾滋病,仅有布朗这一例。毫无疑问,布朗是幸运的,既能找到合适的骨髓捐献者,同时捐赠者又携带罕见的基因突变,能抵御艾滋病病毒的攻击。但对于大多数艾滋病病人而言,布朗的治疗方案太极端了,首先在骨髓移植时,需要杀死所有的骨髓细胞和相关的免疫细胞,这一治疗过程就有很高的死亡风险。其次,病人身体可能会排斥捐献者的骨髓细胞,因此也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服用抗排斥药物,这与终身服用抗病毒药物并没有什么区别,等于是还没治好患者。再次,目前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十分成熟,艾滋病病人每天仅需服用一粒药物,便可以把病毒压制在极低的水平,延长寿命达50年以上,因此需要冒生命危险尝试极端的治疗方案吗?最后,布朗的治疗方案耗资巨大,治疗开支并不是所有病人都可以负担得起的。
因此到现在为止,布朗的好运仍然只属于他自己,更多的病人并没有能够通过这种治疗治愈艾滋病。
治愈艾滋病的希望
尽管“柏林病人”得到治愈,看上去像是比中上亿元的彩票还要幸运,而且随后的实验又接连失败,但这并不代表着人们对艾滋病的科学研究就停滞于此。利用新的方法和技术,医生正与科学家们联手合作,探索着攻克艾滋病的可行途径。
比如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他们尝试着创造出罕见的蛋白质受体的基因突变,去除那种蛋白质受体,使健康的免疫细胞披上“隐身衣”,躲避艾滋病病毒的攻击。目前,科学家们已经在小鼠体内成功完成了那种蛋白质受体基因的敲除,使得小鼠能够产生缺乏该蛋白质受体的人类免疫细胞。随后科学家将艾滋病病毒转入小鼠体内,结果小鼠血液中的人类免疫细胞仍然可以保持在正常的水平,这说明这些免疫细胞可能不会受到艾滋病病毒的侵袭了。
此外,还有科学家研究将去除了蛋白质受体的免疫细胞输入艾滋病病人的体内,他们观察到,这些缺少蛋白质受体的免疫细胞受到病毒攻击的情况大为减少,明显少于病人原有的免疫细胞所受到的攻击。国际大型制药公司也不甘落后,他们试图用药物把那种蛋白质受体隐藏起来,使得病毒无法找到攻击目标。而且这类药物具有很强的受体结合能力,可以先于艾滋病病毒与蛋白质受体结合,从而避免病毒感染免疫细胞,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治疗了艾滋病。
尽管“柏林病人”仅仅是艾滋病治疗研究过程中偶然的个例,但科学家们依然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因发现了艾滋病病毒而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巴尔·西诺西认为,目前虽然花费巨大,风险也很大,但是人们已经看到,艾滋病是可以治愈的。
“柏林病人”,黑暗中的曙光?
艾滋病一直是无数医生和科学家眼中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能够巧妙地躲避人体免疫系统的识别,并与免疫细胞表面上的对应的蛋白质受体结合,侵入免疫细胞内,增殖自己,并损伤人体的免疫系统。最终免疫系统崩溃,导致各种细菌、真菌甚至寄生虫的感染肆虐人体,致使病人死亡。
虽然人们在治疗艾滋病方面花费了大量的财物和人力,但却依然没有任何方法能够彻底清除人体内的病毒。对于艾滋病人来说,他们需要终生服药,以控制体内病毒不再大量增殖。在美国,仅在药物治疗一项上的费用,艾滋病病人就需要每年支付1.5~2.0万美元。2011年,中国在艾滋病的预防控制和治疗的开支也已达到了数十亿元,可是艾滋病的感染状况却没有得到任何本质的改善。自从1985年中国发现第一例艾滋病病人,近30年间累计约有10万艾滋病患者死于艾滋病及其相关疾病。
现在,布朗,这个不幸同时患上艾滋病和白血病的人,一跃成为耳熟能详的“柏林病人”,就像黑暗中的一道曙光,给前途未卜的艾滋病治愈探索带来了新的希望。
2006年,身患白血病的艾滋病感染者布朗远赴德国,寻求肿瘤学和血液病专家胡特医生的帮助。胡特医生的医疗团队按照常规的白血病骨髓移植治疗方法,首先利用放射性高能射线。杀死了病人原有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和癌细胞,再将一名骨髓捐献者的健康造血干细胞转移给布朗。神奇的事情随之发生,布朗成功接受骨髓移植后,他体内的艾滋病病毒无法再检测出来,而此时他已经停止服用抗病毒药物很长时间了。通常艾滋病病人停止服用抗病毒药物数个月后,病毒便会迅速地增殖,破坏病人的免疫系统。但布朗却出人意料地在停药后,病毒一直处于无法检测的状态,也没用任何免疫系统受损的表现。通俗点儿说就是,布朗的艾滋病似乎被完全治愈!
一个特殊的基因突变
神奇的“柏林病人”立刻引起了全世界艾滋病研究者的关注。科学家们经过初步研究发现,布朗的骨髓捐献者先天性地存在特殊的蛋白质受体基因突变,可能正是因为这一点,导致了布朗在接受骨髓移植后,也具有了这一宝贵的基因突变,使得新生的免疫细胞没有了能够与病毒相结合的蛋白质受体。也就是说,没有了蛋白质受体的免疫细胞就像披上了一件“隐身衣”,病毒无法找到打算攻击的目标,于是无法侵入细胞内增殖自己,最终病毒被人体彻底清除干净。
此外,骨髓移植前布朗还接受了放射性治疗,这对他原有的免疫细胞具有强烈的杀伤作用,而这些免疫细胞中往往含有处于休眠期的艾滋病病毒。只有在血液中抗病毒药物减少时,这些休眠期病毒才会恢复增殖的活力。因此,放射性治疗杀死了大量这些已受到感染的免疫细胞,因此有助于彻底清除布朗体内的艾滋病病毒。
一个人的好运?
得到消息,艾滋病研究者们迅速行动起来,试图复制“柏林病人”的治疗过程,彻底攻克艾滋病。这些研究者首先利用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猴子,给它们服用抗病毒药物,模拟艾滋病人的一般状况;然后利用放射性治疗,杀死它们的骨髓细胞,并转移猴子感染艾滋病之前的正常骨髓,模拟骨髓移植过程。结果却令研究者们大失所望,虽然放射性治疗杀死了绝大部分储存有艾滋病病毒的免疫细胞,但停止给予猴子抗病毒药物治疗后不久,实验中的3只猴子中,有2只体内的艾滋病病毒水平再次升高,而剩下的1只则发生了严重的肾衰竭。实验宣告失败。
美国波士顿也有类似的病例,两名患有淋巴癌的艾滋病感染者接受骨髓移植后,他们体内的艾滋病病毒逐渐“消失”了。然而,两名病人分别在停止服用抗病毒药物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体内再次检测到了艾滋病的病毒。研究人员给出的解释,是因为骨髓捐献者并没有那种蛋白质受体的基因突变,因此新生的免疫细胞无法抵御残留的艾滋病病毒的侵袭,因此治疗失败。
迄今为止,通过骨髓移植的方法成功治愈艾滋病,仅有布朗这一例。毫无疑问,布朗是幸运的,既能找到合适的骨髓捐献者,同时捐赠者又携带罕见的基因突变,能抵御艾滋病病毒的攻击。但对于大多数艾滋病病人而言,布朗的治疗方案太极端了,首先在骨髓移植时,需要杀死所有的骨髓细胞和相关的免疫细胞,这一治疗过程就有很高的死亡风险。其次,病人身体可能会排斥捐献者的骨髓细胞,因此也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服用抗排斥药物,这与终身服用抗病毒药物并没有什么区别,等于是还没治好患者。再次,目前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十分成熟,艾滋病病人每天仅需服用一粒药物,便可以把病毒压制在极低的水平,延长寿命达50年以上,因此需要冒生命危险尝试极端的治疗方案吗?最后,布朗的治疗方案耗资巨大,治疗开支并不是所有病人都可以负担得起的。
因此到现在为止,布朗的好运仍然只属于他自己,更多的病人并没有能够通过这种治疗治愈艾滋病。
治愈艾滋病的希望
尽管“柏林病人”得到治愈,看上去像是比中上亿元的彩票还要幸运,而且随后的实验又接连失败,但这并不代表着人们对艾滋病的科学研究就停滞于此。利用新的方法和技术,医生正与科学家们联手合作,探索着攻克艾滋病的可行途径。
比如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他们尝试着创造出罕见的蛋白质受体的基因突变,去除那种蛋白质受体,使健康的免疫细胞披上“隐身衣”,躲避艾滋病病毒的攻击。目前,科学家们已经在小鼠体内成功完成了那种蛋白质受体基因的敲除,使得小鼠能够产生缺乏该蛋白质受体的人类免疫细胞。随后科学家将艾滋病病毒转入小鼠体内,结果小鼠血液中的人类免疫细胞仍然可以保持在正常的水平,这说明这些免疫细胞可能不会受到艾滋病病毒的侵袭了。
此外,还有科学家研究将去除了蛋白质受体的免疫细胞输入艾滋病病人的体内,他们观察到,这些缺少蛋白质受体的免疫细胞受到病毒攻击的情况大为减少,明显少于病人原有的免疫细胞所受到的攻击。国际大型制药公司也不甘落后,他们试图用药物把那种蛋白质受体隐藏起来,使得病毒无法找到攻击目标。而且这类药物具有很强的受体结合能力,可以先于艾滋病病毒与蛋白质受体结合,从而避免病毒感染免疫细胞,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治疗了艾滋病。
尽管“柏林病人”仅仅是艾滋病治疗研究过程中偶然的个例,但科学家们依然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因发现了艾滋病病毒而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巴尔·西诺西认为,目前虽然花费巨大,风险也很大,但是人们已经看到,艾滋病是可以治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