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手术溶脂技术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shou2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十年来,无创技术显著发展,非侵入性的身体塑形是现代美学发展最快的领域。患者对手术的恐惧令微创及非创溶脂技术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目前临床主要有5种无创/微创技术用于减少局部皮下脂肪组织,包括注射去氧胆酸、冷冻溶脂、超声溶脂、射频溶脂和激光溶脂。本文主要综述近期相关的非侵入性减脂技术的作用原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应用多学科联合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对接受腰椎椎间孔镜髓核摘除骨科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0月~2017年1月患有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行单侧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的患者105例,随机分为干预组56例和常规组49例,干预组围术期采用"饮食、无痛、无管、防栓"等快速护理干预,常规组予以传统常规护理方法。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和汉密尔顿焦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管理模式改善消毒供应室护理质量及消毒灭菌效果。方法2017年6~11月在该院消毒供应室成立QCC小组,开展QCC活动,将2017年3~5月品管圈活动管理模式应用前作为对照组,2017年6~11月品管圈活动管理模式应用后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QCC活动前后消毒物品清洗、消毒、灭菌、包装等合格率,以及各科室对消毒供应室护理质量的评价。结果观察组消毒物品回收、分类、清洗、消毒、
目的研究免疫表型分析及分子遗传学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5月-2017年12月门诊或住院的798例APL患者的流式细胞术(FCM)免疫分型、染色体核型及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FISH)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深入研究FCM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在APL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FCM诊断APL敏感性为91.9%,特异性为98.7%。APL具有独特免疫表型特点:典型APL
我国采用病因概率的方法进行职业性放射性肿瘤的判断,现行标准和历版修订标准共经历了3个版本。现行标准依据最新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及权威的危险模型和国人的癌症基线发病率,使标准初步本土化。然而,由于本土相关研究资料的匮乏,标准中采用的数据本土化问题依然突出。为提升国家标准对我国人群的适用性和科学性,需要加强我国相关基础研究。
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敏感性皮肤人群比非敏感性皮肤人群更易产生一些不良感觉和症状,如化学物质刺激皮肤后产生瘙痒、疼痛的感觉,甚至出现红斑。国内外针对敏感性皮肤评价方法的相关综述较少。本文综述主观评定、半主观测试、客观评价敏感性皮肤的方法,总结不同类型敏感性皮肤适用的评价方法,分析各种评价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目的检测微小RNA(miRNA)-148a-3p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寻常型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2017年7月至2018年4月在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收集寻常型银屑病患者20例,健康对照20例。抽取受试者外周静脉血,采用免疫磁珠法分选CD4+ T细胞,实时定量PCR检测外周血CD4+ T细胞中miRNA-148a-3p的表达;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NA
目的探讨紫外线照射及全反式维A酸(ATRA)对人皮肤及成纤维细胞中Hrd1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收集12份人皮肤组织标本,30 ~ 40岁、60 ~ 70岁曝光及非曝光部位标本各3份,免疫组化检测各组Hrd1表达。将40只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紫外线组、ATRA组及紫外线+ ATRA组,其中紫外线组、紫外线+ ATRA组每日照射
目的体外检测蛇床子素对酵母相马尔尼菲篮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TM)的抗菌活性,为临床用中药治疗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TM菌株20株,包括1株标准株,2株氟康唑天然耐药株,11株临床分离株,6株野生竹鼠分离株。使用96孔细胞培养板,采用微量稀释法制备蛇床子素、氟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伏立康唑药敏板。将TM受试菌以(1~5)× 103 CFU/ml菌悬液
报道1例以皮肤损害为首要表现的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患者女,46岁,因口周水疱、糜烂、痛3个月,左臂红斑、水疱、糜烂6周就诊。既往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病史12年,5个月前狼疮活动,予糖皮质激素及吗替麦考酚酯治疗。皮肤科检查:口周见不规则水疱,部分糜烂结痂;左前臂屈侧见一片状红斑,中央糜烂;左上臂见红斑水疱;腹部多发瘀点、瘀斑。皮损组织病理(左上臂):表皮松解坏死,内可见病毒包涵体样结构
目的观察异维A酸体外对肽聚糖诱导的SZ95人皮脂腺细胞中与痤疮发病可能相关的炎症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异维A酸治疗痤疮的分子机制。方法将培养的SZ95细胞分成3组,对照组不做处理,另外两组用20 mg/L肽聚糖单独(肽聚糖组)或联合10-5 mol/L异维A酸(共刺激组)共同处理。作用3 h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上述各组SZ95细胞中白细胞介素(IL)-1α、IL-1β、IL-6、IL-8、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