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活处处有语文”,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然后将语文运用到生活中去,这也就达到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最根本目标。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新课标强调指出:“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打开他们的视野、增加他们的社会经验。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根本方向是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培养新时代创造形人才服务。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突破点就是广开实践渠道,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理解课程内容,思索生活真缔,审视社会现象,提高甄别能力,体验现代文明的魅力,培养创新意识,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深刻理解实践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
恩格斯说过:“从事实践活动是能力发展的基本途径。”语文实践活动提供的舞台要比语文课堂空间广阔的多,失败的教训与成功的经验,尝试的机会和探索的行动要丰富的多,可以培养多种能力:
1.1 养成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无论是个人活动还是小组活动,在活动中每个人都必须承担一定的任务,为了履行责任,必须要自主地思考和行动。
1.2 人际交往能力,活动以小组或集体的形式进行,人际交往的机会要比课堂上充分,即使是个人活动,也需要学生不断同他人进行交流,这些交往是多方面的又是多层次的,学生在其中可以学习如何与他人进行思想交流。这样就能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1.3 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它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1.4
领导与被领导的能力,每个学生都可以获得作为领导的经历和体验,可以获得被领导的经历和体验。这种体验和经历的相互补充,将会使学生受益匪浅,使其能力都得到提高。
1.5 搜集和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实践活动是新课程中的一个高频词,它更开放更多元,学生进行语文实践几乎没有或很少现成的资料,所需数据、道理、事例,都要靠学生自己去寻找、查阅、选择、摘录、分析,然后进行整合。这种能力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极为有利。
2.明确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教师的作用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教师的作用:
2.1 引导设计方案。语文实践活动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实践活动的题目是开放性的,在教材上和课程标准中目前还没有现成的模式与评价标准。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任务的完成、学习成果的展示,都要靠学生自己的努力才能达到。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顾问、指导者,而不是操作者。学生可能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的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探索是在课堂上很少见的。应该对“过程与方法”进行必要的引导。
2.2 引导实践活动尝试的过程。与课堂教学不同的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有一个共同的课本作参照,很容易达到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而实践活动不同,科学真理、正确结论要靠学生自己去获得,因此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常要进行反复的尝试。教师此时应在方法和意志上予以引导。
2.3 引导大胆创新,包括提出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途径、完成任务的方法,鼓励充分开动脑筋,大胆想象,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2.4 引导总结与反思。只有这样,实践与认识之间的多次转换才能成为可能,学生才能拥有自己独特的体验,真正形成自己的观点,产生真正属于自己的看法。
3.语文实践活动的四种方式
3.1 体验学习。体验学习是一种基于学者自身的活动体验,获得感性认识的学习过程。体验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学校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3.2 探索学习。探索学习是一种狭义的体验学习,一般主要指学科领域内的探索性活动。这种学习重要的不是学习和记忆科学的结论,而是探讨和把握获得科学结果的方法和过程。
3.3 解决问题的学习。解决问题学习使学生直接面临实际问题,以学习和研究某个问题为中心的活动方式。对社会问题的研究和学习主要可应用这一方法。
解决问题学习,其目的在于使
学生在寻求解决或解释某个具体的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综合地、关联地、切合实际地分析和思考问题,掌握一般方法,形成关心社会的态度和参加社会活动的行为方式。例如学生对垃圾与我们的生活环境的调查活动就是如此。
3.4 综合性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语文学科与现实生活,语文与社会之间的整体联系,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4.正确对实践活动进行评价
语文实践活动的成果是报告、论文、演讲等形式的作品。尽管完成这些任务涉及的事和知识绝大多数是在已知知识之内,但需要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去获得,所以仅将评价标准局限在“作品”上,就背离了语文实践活动的特征和目的。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所体验、感受、经历、收获的一切,都应该是必须关注的。在评价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
4.1 教师有责任发现失败的原因,特别是在结果与收获不一致时,要帮助学生总结收获。
4.2 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得到锻炼,主要收获是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的提高,教师在总结时一定要突出这种思想。
4.3 评价落实过程,在实践活动评价时,要包括活动小组成员的互评,让学生个人总结,家长积极参与评价等。
“生活处处有语文”,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然后将语文运用到生活中去,这也就达到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最根本目标。因此,语文实践活动对语文教师提出挑战,要求教师自觉更新知识结构,逐步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对课程的整合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结合的能力。只有这样,才会对语文实践活动引导有方,点拨有效,和学生一起享受实践的快乐,品尝成功的喜悦,达到新的自我超越。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新课标强调指出:“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打开他们的视野、增加他们的社会经验。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根本方向是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培养新时代创造形人才服务。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突破点就是广开实践渠道,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理解课程内容,思索生活真缔,审视社会现象,提高甄别能力,体验现代文明的魅力,培养创新意识,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深刻理解实践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
恩格斯说过:“从事实践活动是能力发展的基本途径。”语文实践活动提供的舞台要比语文课堂空间广阔的多,失败的教训与成功的经验,尝试的机会和探索的行动要丰富的多,可以培养多种能力:
1.1 养成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无论是个人活动还是小组活动,在活动中每个人都必须承担一定的任务,为了履行责任,必须要自主地思考和行动。
1.2 人际交往能力,活动以小组或集体的形式进行,人际交往的机会要比课堂上充分,即使是个人活动,也需要学生不断同他人进行交流,这些交往是多方面的又是多层次的,学生在其中可以学习如何与他人进行思想交流。这样就能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1.3 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它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1.4
领导与被领导的能力,每个学生都可以获得作为领导的经历和体验,可以获得被领导的经历和体验。这种体验和经历的相互补充,将会使学生受益匪浅,使其能力都得到提高。
1.5 搜集和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实践活动是新课程中的一个高频词,它更开放更多元,学生进行语文实践几乎没有或很少现成的资料,所需数据、道理、事例,都要靠学生自己去寻找、查阅、选择、摘录、分析,然后进行整合。这种能力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极为有利。
2.明确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教师的作用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教师的作用:
2.1 引导设计方案。语文实践活动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实践活动的题目是开放性的,在教材上和课程标准中目前还没有现成的模式与评价标准。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任务的完成、学习成果的展示,都要靠学生自己的努力才能达到。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顾问、指导者,而不是操作者。学生可能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的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探索是在课堂上很少见的。应该对“过程与方法”进行必要的引导。
2.2 引导实践活动尝试的过程。与课堂教学不同的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有一个共同的课本作参照,很容易达到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而实践活动不同,科学真理、正确结论要靠学生自己去获得,因此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常要进行反复的尝试。教师此时应在方法和意志上予以引导。
2.3 引导大胆创新,包括提出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途径、完成任务的方法,鼓励充分开动脑筋,大胆想象,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2.4 引导总结与反思。只有这样,实践与认识之间的多次转换才能成为可能,学生才能拥有自己独特的体验,真正形成自己的观点,产生真正属于自己的看法。
3.语文实践活动的四种方式
3.1 体验学习。体验学习是一种基于学者自身的活动体验,获得感性认识的学习过程。体验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学校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3.2 探索学习。探索学习是一种狭义的体验学习,一般主要指学科领域内的探索性活动。这种学习重要的不是学习和记忆科学的结论,而是探讨和把握获得科学结果的方法和过程。
3.3 解决问题的学习。解决问题学习使学生直接面临实际问题,以学习和研究某个问题为中心的活动方式。对社会问题的研究和学习主要可应用这一方法。
解决问题学习,其目的在于使
学生在寻求解决或解释某个具体的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综合地、关联地、切合实际地分析和思考问题,掌握一般方法,形成关心社会的态度和参加社会活动的行为方式。例如学生对垃圾与我们的生活环境的调查活动就是如此。
3.4 综合性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语文学科与现实生活,语文与社会之间的整体联系,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4.正确对实践活动进行评价
语文实践活动的成果是报告、论文、演讲等形式的作品。尽管完成这些任务涉及的事和知识绝大多数是在已知知识之内,但需要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去获得,所以仅将评价标准局限在“作品”上,就背离了语文实践活动的特征和目的。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所体验、感受、经历、收获的一切,都应该是必须关注的。在评价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
4.1 教师有责任发现失败的原因,特别是在结果与收获不一致时,要帮助学生总结收获。
4.2 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得到锻炼,主要收获是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的提高,教师在总结时一定要突出这种思想。
4.3 评价落实过程,在实践活动评价时,要包括活动小组成员的互评,让学生个人总结,家长积极参与评价等。
“生活处处有语文”,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然后将语文运用到生活中去,这也就达到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最根本目标。因此,语文实践活动对语文教师提出挑战,要求教师自觉更新知识结构,逐步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对课程的整合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结合的能力。只有这样,才会对语文实践活动引导有方,点拨有效,和学生一起享受实践的快乐,品尝成功的喜悦,达到新的自我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