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梓琳 艳色天下重

来源 :北京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gtia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
  写张梓琳是在2008年,那一年她当选了世界小姐——“世界各国第一美女”,当时的身份还是模特,跟一般想像中的花瓶模特不同,她有学历!
  她之前练过体育,跨栏、三级跳,一练就是十几年,跳跃型的运动没有让她长胖,反倒成就了协调平衡的好身材,刘翔和她的绯闻被传得沸沸扬扬,也是跟“跳栏”的共同专业有关。她大学是在北京科技大学上的,学的是理工科,所以毕业后应该做一些很严肃的工作,但是误打误撞或者是天赐的好条件,长腿的张梓琳做了模特这一行。
  2008年我第一次见到她就是为了给BQ拍摄封面故事,对她的印象是腿长、皮肤黑,讲话相当冷静。拍摄的当天去买了一只很大的牡丹花,把张梓琳的头发盘起来,涂了大红的嘴唇,借来上海徐的旗袍,我们的主题当时就叫做“中国美”,所以把她打扮成年画里面的美人了。
  世界小姐是被罩上了光环的,但在张梓琳看来幸福来得很突然,接受得也很坦然,她对自己的美是充满自信的,她说每个人都有闪光之处,跟从事什么职业,脸长得怎样没有什么关系,美就是独特的。
  说她知性吧,她长得的确是那种很机灵的漂亮,年龄和阅历让她显得特别稳重,“我觉得无论什么职业,基本的文化素养是必不可少的,但文化素养也不是读了几本书,考了多少试就具备了,而是有一个人生经历,可以让我感受不同的世界,不同的生活。”
  在世界小姐选拔的决赛问答,评委问她:“如何用40秒的时间来说服我们让你当选世界小姐?”她说:“因为我代表的是有13亿人口的中国在这里比赛,所以我能感到一种非常强大的自信。此外2008年奥运会将在中国,也是我的家乡北京举行,如果我能有幸当选世界小姐,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条纽带、一座桥梁,来将两个顶级的赛事相连,并将它们所散发出的光和热带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所有的智慧全在里面了。
  【当下】
  张梓琳在一年的任期里去了将近20个国家和地区访问,马不停蹄地穿梭于艾滋病医院、孤儿院、残疾儿童医院,后来所有跟奉献、爱、美丽有关的活动中都能看得到她的身影,2011年的张梓琳拍摄了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跟章子怡、范冰冰一起并列为“中国之美”,一旦走上了那充满善意的红地毯,她的美丽之路就要闪闪烁烁地走下去了。
其他文献
如果我有一辆汽车,我就可以自己开车上下班,我有自己的汽车吗?没有?你仍然可以免受地铁公交沙丁鱼罐头的折磨。如果我有一辆汽车,我就可以载着家人外出休闲旅游,我有自己的汽车么?没有?但你仍然可以载家人出游。  汽车曾是大部分中国人的梦想,当你拿到了驾照欲过把车瘾时,你定希望拥有辆自己的轿车。国内的“有本无车族”大有人在,受经济条件和北京汽车新政的制约,目前许多人还没有能力或运气购买属于自己的汽车。  
期刊
【2006】  早在2006年,BQ与郎朗第一次见面,那一次郎朗回到北京,举办他在人民大会堂的个人音乐会,他是第一位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独奏会的钢琴家,同时还有另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宣传新专辑《黄河之子》。这是郎朗第一张全部中国作品的专辑,其中收入了1939年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改编版和一系列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乐曲,比如《枫桥夜泊》,比如《春江花月夜》,郎朗说,这是他系统地将中国民族音乐推向世界的
期刊
日本流行“手机小说”  在日本,“手机小说”很流行,尤其受到年轻人的追捧。所谓“手机小说”,就是直接用手机编辑小说内容,在相关网上发表,还可以随时更新。相较于纸质小说,手机小说无论对于创作者还是阅读者而言都更为便捷。手机小说的读者可以利用任何空余时间(等车、坐车、休息等)进行阅读,我想这也是手机小说流行的原因之。随着lphone等智能手机的推广,过去刊登在纸质报纸和杂志上的信息也可以通过手机呈现给
期刊
【2006】  2006年“十一”黄金周,在央视《百家讲坛》节目中,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传媒系系主任于丹开始讲述她的《论语》心得,继易中天、纪连海、阎崇年后再次创下《百家讲坛》的收视高峰。而在11月底,《于丹心得》出版,于丹在中关村图书大厦8个多小时内签书一万多本,创下历史销售纪录。国学大火,于丹大热,但当BQ记者在北师大办公室见到于丹时,对于国学大热的局面,她却说:“我从来不希望国学大
期刊
【2007】  2007年,《太阳照常升起》在万众期待中冉冉升起,姜文如愿以偿地获得了一大批被感动和震撼得一塌糊涂的“粉丝”,特别还包括很多像史铁生、关锦鹏这样高段位的知音,当然也哭笑不得地遭遇了一些“看不懂”的质疑。显然,这部影片不是一种为中国人所熟悉的“现实主义”的历史表达,它充斥着虚妄与怪诞,也富含饱满的梦呓和寓言的张力。太阳照常升起,阳光依然灿烂,但太阳底下的日子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
期刊
“看来,虽说女人都是话痨,喜欢叽叽喳喳。但是,其实有时不说话,穿衣服就够了。”  个女人穿什么款式的裙子,是件很值得细细咂摸滋味的事情。不知别人是不是觉得很无聊,反正物质狂喜欢。  “比如,最近,美国第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的国宴上,就身着一件出自设计师亚历山大·麦克昆恩的鲜红色长礼服。地球人都知道,中国人喜欢红色。“物质狂想,”她是一个让衣服替自己表达心思的女人。当然,别的女
期刊
【2007】  在周刊做记者的近10年里,我只专访过王朔一次,这应该也是周刊惟一一次专访王朔。这些年来,随着出书频率的降低,王朔鲜有亮相,惟一还算高调的示人,即是他的新书《我的千岁寒》出版之前,也因此,我有了与王朔面对面的机会。2007年3月15日,我们《北京青年》周刊刊发了题为《王朔:说的就是心跳》的封面文章。  印象中的王朔是一个主观性很强,表达欲望强烈、言辞犀利、比较情绪化的被访者。关于采访
期刊
【2007】  2007年,第4期(总第592期)BQ的封面,是“反越位”的黄健翔。前一年的德国世界杯上,在一场沉闷到令人几近昏睡的比赛最后,“灵魂附体”的黄健翔一段肆无忌惮的说白,把自己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在那个世界杯年里,黄健翔推出了自己的新书《像男人那样战斗》,于是“战斗”似乎成了他当年的姿态,在和郭德纲并肩“战斗”在德云社的舞台上后,他和央视的情缘也陡然间走到了终点。  出走央视,“你不是
期刊
【韩寒的1996】  回到BQ创刊的1996年,韩寒仅仅是上海松江二中的一名体育特长生,随着他在文学创作上的才华不断显露,从1999年获得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到《三重门》的发表,很快韩寒便成为了社会焦点的话题人物,甚至被一些年轻人推崇为意见领袖。在国外人士眼中,韩寒以及韩寒现象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向民主化、多元化迈进的标志性代表,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后文化发展与进步的象征。他以其犀利的文风、独特
期刊
【2008】  2008年5月这段异常悲痛的日子里,有着许许多多平凡的抑或是不平凡的面孔涌上历史的舞台,轮番登场,留下或深或浅、或爱或恨的不同印记。语言与文字、色彩与作品、图像与画面,各种表达形式,均在5月黑白的事情里显得有些苍弱无力。然而,平素看上去最为脆弱的心灵却在此时迸发出无比强大而坚定的力量。  《中国的山川》,一幅用心良苦的油画作品,诞生于四川震灾发生的后半个月内。这幅画作在2008年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