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好历史非常重要。但是在当下的教育高考制度之下,历史迫于“非重点”学科的标签与高考的压力,已经不能引起很多人的重视。再加上历史本身有很多琐碎的知识点,更是让学生爱而不能。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寻求直接有效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提高中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历史学习环境;培养中学生人文精神,提高自我人修养;与当今现实生活相结合,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好历史。
【关键词】导入;历史;人文精神;生活化
历史是什么?历史是对过去人物和事物发展过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在中国,从司马迁的《史记》到《中国现代史》经历了几千年的历程,在此过程中,中华民族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浩劫,在一次又一次的劫难中屹立不倒,生生不息。高中历史简单来说就是人类发展史的一个缩小版,只不过,它有一些评价和研究。从古至今,由内而外,从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到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发展等等,因此,我们也经常用通晓古今来形容一个人的博学多才,唐太宗也说“以史为镜,可以见兴替”。可见,学好历史非常重要。但是在当下的教育高考制度之下,历史迫于“非重点”学科的标签与高考的压力,已经不能引起很多人的重视。再加上历史本身有很多琐碎的知识点,更是让学生爱而不能。然而,高中历史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了解历史,掌握历史知识,还要通过历史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学会全面而客观地用历史的角度和观点来看待问题,因此,它的教学又万万不可放松和荒废,本文我就从导入内容,人文精神,及生活化學习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简单的做法。
1 导入策略灵活运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于课堂而言,一个导入往往涵盖这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内容,因此一堂课的好坏往往受到导入环节的影响。只有教师对导入环节提起重视,才能让学生对45分钟的课堂教学产生兴致,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所以教师应尝试着换个打开方式,比如引经据典,视频导入或者跨越学科等等,也可以尝试评书的开场形式,这样能更多的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例如再讲鸦片战争时我就用评书的开场形式引入,拿着板擦当惊堂木,用林则徐的诗来导入: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紧接着提出问题:同学们有谁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此时学生满怀期待并且已经被这样的说书方式牢牢吸引,我接着说,写这首诗的人可是位了不起的人物,那位同学笑了,肯定心想这位人物是个什么样的角。各位客官,那您听好了,此人名叫林则徐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字元抚,少穆等,清代政治家、思想家、诗人,官至一品,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同样也是位了不起的名族英雄。提起林则徐大家肯定就会想起他在历史上虎门销烟事迹。那么今天我们就翻开课本,进入一个与我们不一样的时代,走进鸦片战争。
这样的引入,让学生能够在趣味中学习历史,对学生而言,历史就是,人物,时代背景,事件这些琐碎的东西组合而成,学习起来难免枯燥,将历史课堂里融入艺术欣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调动课堂氛围。何乐而不为?再比如,学习西周历史时我以周幽王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作为导入,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能激发求知欲。学生更愿意在听完典故之后听老师剖析或是自己带着问题去寻找西周由盛转衰的原因,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2 人文精神培养对于高中生的重要性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进行人文精神培养,能够实现教学目标,也很好地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人文环境整体上有了一定的改善,但还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果不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将会造成恶劣的影响。而高中历史教学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历史蕴藏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从“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霍去病到“精忠报国”的岳飞,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这些人物无一所表现的都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价值观和人生观,这也正是人文精神的体现,历史教学中,我们引经据典引入学生进入情景的同时,这些历史人物的精神能深深的吸引学生。学生在通过这些历史人物的事迹学习,在潜移默化中思想上就受到了教育,逐渐养成充满正能量的人文精神。
3 生活化教学模式
近年来,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积极开发新课程资源是如今历史教学必须面对的问题。而历史教学又恰恰是一门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和现实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学问,因此,就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启发,那就是将在生活与历史之间本身就存在的联系由隐形的变成显性的。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总是“根植”于历史,而以往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也总是能“延伸”至现代生活。一种制度、一场战争、一则新闻、一张老照片、一处老屋、一部影视作品、一篇文章、一段人生履历都可能成为某一堂历史课的素材,比如,有同仁们找到了“故宫与现代民居、君主制与现代选举制、农耕经济与市场经济、改革开放与生活巨变、全球化与我们身边的世界品牌、科技进步与社会变迁、文化交流与饮食结构的变化、文明冲突与传统节日的兴衰”等等非常值得研究和讨论的课题。这些课题把日常生活引入到历史教学中,既能丰富历史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历史学习的生动性,又能拉近“历史”与现实,特别是学生与生活实际的距离,使历史学习与其当下的生活产生共鸣,让学生觉得自己也能有话可说,有事可干,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趣味性,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就爱上了历史,并且愿意去学好它。。
4 结语
总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寻求直接有效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提高中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历史学习环境;培养中学生人文精神,提高自我人修养;与当今现实生活相结合,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好历史。
作者单位
重庆市酉阳第三中学 重庆市酉阳县 648800
【关键词】导入;历史;人文精神;生活化
历史是什么?历史是对过去人物和事物发展过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在中国,从司马迁的《史记》到《中国现代史》经历了几千年的历程,在此过程中,中华民族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浩劫,在一次又一次的劫难中屹立不倒,生生不息。高中历史简单来说就是人类发展史的一个缩小版,只不过,它有一些评价和研究。从古至今,由内而外,从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到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发展等等,因此,我们也经常用通晓古今来形容一个人的博学多才,唐太宗也说“以史为镜,可以见兴替”。可见,学好历史非常重要。但是在当下的教育高考制度之下,历史迫于“非重点”学科的标签与高考的压力,已经不能引起很多人的重视。再加上历史本身有很多琐碎的知识点,更是让学生爱而不能。然而,高中历史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了解历史,掌握历史知识,还要通过历史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学会全面而客观地用历史的角度和观点来看待问题,因此,它的教学又万万不可放松和荒废,本文我就从导入内容,人文精神,及生活化學习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简单的做法。
1 导入策略灵活运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于课堂而言,一个导入往往涵盖这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内容,因此一堂课的好坏往往受到导入环节的影响。只有教师对导入环节提起重视,才能让学生对45分钟的课堂教学产生兴致,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所以教师应尝试着换个打开方式,比如引经据典,视频导入或者跨越学科等等,也可以尝试评书的开场形式,这样能更多的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例如再讲鸦片战争时我就用评书的开场形式引入,拿着板擦当惊堂木,用林则徐的诗来导入: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紧接着提出问题:同学们有谁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此时学生满怀期待并且已经被这样的说书方式牢牢吸引,我接着说,写这首诗的人可是位了不起的人物,那位同学笑了,肯定心想这位人物是个什么样的角。各位客官,那您听好了,此人名叫林则徐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字元抚,少穆等,清代政治家、思想家、诗人,官至一品,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同样也是位了不起的名族英雄。提起林则徐大家肯定就会想起他在历史上虎门销烟事迹。那么今天我们就翻开课本,进入一个与我们不一样的时代,走进鸦片战争。
这样的引入,让学生能够在趣味中学习历史,对学生而言,历史就是,人物,时代背景,事件这些琐碎的东西组合而成,学习起来难免枯燥,将历史课堂里融入艺术欣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调动课堂氛围。何乐而不为?再比如,学习西周历史时我以周幽王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作为导入,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能激发求知欲。学生更愿意在听完典故之后听老师剖析或是自己带着问题去寻找西周由盛转衰的原因,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2 人文精神培养对于高中生的重要性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进行人文精神培养,能够实现教学目标,也很好地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人文环境整体上有了一定的改善,但还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果不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将会造成恶劣的影响。而高中历史教学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历史蕴藏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从“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霍去病到“精忠报国”的岳飞,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这些人物无一所表现的都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价值观和人生观,这也正是人文精神的体现,历史教学中,我们引经据典引入学生进入情景的同时,这些历史人物的精神能深深的吸引学生。学生在通过这些历史人物的事迹学习,在潜移默化中思想上就受到了教育,逐渐养成充满正能量的人文精神。
3 生活化教学模式
近年来,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积极开发新课程资源是如今历史教学必须面对的问题。而历史教学又恰恰是一门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和现实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学问,因此,就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启发,那就是将在生活与历史之间本身就存在的联系由隐形的变成显性的。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总是“根植”于历史,而以往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也总是能“延伸”至现代生活。一种制度、一场战争、一则新闻、一张老照片、一处老屋、一部影视作品、一篇文章、一段人生履历都可能成为某一堂历史课的素材,比如,有同仁们找到了“故宫与现代民居、君主制与现代选举制、农耕经济与市场经济、改革开放与生活巨变、全球化与我们身边的世界品牌、科技进步与社会变迁、文化交流与饮食结构的变化、文明冲突与传统节日的兴衰”等等非常值得研究和讨论的课题。这些课题把日常生活引入到历史教学中,既能丰富历史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历史学习的生动性,又能拉近“历史”与现实,特别是学生与生活实际的距离,使历史学习与其当下的生活产生共鸣,让学生觉得自己也能有话可说,有事可干,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趣味性,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就爱上了历史,并且愿意去学好它。。
4 结语
总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寻求直接有效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提高中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历史学习环境;培养中学生人文精神,提高自我人修养;与当今现实生活相结合,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好历史。
作者单位
重庆市酉阳第三中学 重庆市酉阳县 648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