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创新教学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yuya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的历史课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也是近年历史课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本文浅议了历史课教学创新的三个途径,指出应通过鼓励学生自行探究培养创新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学手段创新、在教学中始终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来达到历史课教学创新的目的。
  【关键词】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96-0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1]。
  历史课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导下,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对各种历史现象进行具体分析和阐述,揭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使学生在获得历史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受到思想教育,感情得到升华,自觉地继续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传统和革命传统,进一步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历史课对于学生并不陌生,但学好它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的教学模式,教师花费大量时间用在课堂“填鸭”式灌输培养上。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如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进行创新教学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
  一、鼓励学生自行探究培养创新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多是“牵牛式”的,教师严格地按课题教,学生小心地跟着课题学。这样的做法不仅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而且难以提高教学效果。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开始,有疑问才会去探索。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创设情境,制造“疑点”,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比如,我在讲授《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时,在讲解维新运动的始末与意义后,由维新运动失败,光绪皇帝被软禁并病死于中南海瀛台,引出光绪皇帝死因之谜探究——为什么年轻的光绪皇帝死在了年老的慈禧之前,而且死亡时间相差不到24小时?让学生自已课后通过查资料,分组讨论,找出真相所在。学生学习历史,也像学习数学一样,也是思维的训练和强化,是思考的过程,是积累经验的机会。因此,在历史课教学中,所有的教学方法都应该是为了探究问题而设计的,都要给学生机会去了解事情的基本情况,使学生去深入探讨。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学手段创新
  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日臻成熟,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引入学校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视听结合、形声统一的多媒体技术,将传统的书本教材转变为由声音、图象、文本等构成的动态教材,直接用生动的、直观的形象刺激学生的大脑,吸引学生的思想,调动学生的眼球,在提升‘抬头率’ 的同时,真正使教学内容达到入耳、入脑、入心,直接强化教学效果”[2]。
  历史是人类过去的实践活动,具有不可重演性。适当、适量地采用现代化多媒体进行教学,要比“书本加板书”好,其效果有时是其它手段无法代替的。比如,在讲解《翻天覆地的三十年》时,出示法西斯创始人墨索里尼的头像及人物介绍,直观鲜明的图像立即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再与日常生活中同学们看到的电影、电视中有关法西斯政党的内容相联系,这时老师再加以讲解,同学们很快就懂得了法西斯党的由来,也牢牢记住了该党的创始人墨索里尼。再如,在讲《辉煌的历史征程》一节中,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国歌及《建国大业》的片断,无需太多的语言已经把学生带回到了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让他们身临其境,并为进一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现代信息技术在历史课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对那些难以理解、复杂的历史知识,现代信息技术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变抽象为具体,使历史资料更加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究性的历史活动中去。
  三、在教学中始终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学生所学知识归根到底是为实践所服务的,而以往我们只注重作业和应付考试,所有的过程都是被动的,毫无兴趣的。詹万生认为:“课堂教育不等于德育。德育的本身是实践的,缺少实践环节的德育不是完整的德育。”历史课是思想性、理论性较强的学科,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可以使理论与现实实际接轨,使学生感到学了有用,不空洞,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学生的民族自尊心,爱国主义思想和勇于创新精神需要在教学中培养,更需要在课外实践中进行。
  “社会实践由于涉及经费、安全、时间等诸多因素,在组织上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充分利用各地的历史资源和革命老区资源,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形式。要使学生不只局限于课堂的讲授,还要注重教学的拓展,即向第二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拓展”[3]。比如,在讲到《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带领学生去参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博物馆残历碑是一座巨大石雕,碑形为翻到事变日期的台历,上面布满弹痕与骷髅。这无声的残历碑真实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通过参观让学生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奴役中国人民的罪行和沦陷区人民的苦难生活及不屈不挠的斗争事迹,东北人民十四年遭受奴役、奋起抗争、浴血奋战的历史画卷,以教育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在讲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时,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参观张氏帅府,让学生感受发生在张氏帅府中的事件,如:张作霖在此成为“东北王”;皇姑屯事件发生后,“大帅”身负重伤,死在帅府;张学良将军在这里宣布“东北易帜”、维护了祖国统一,并处决了杨宇霆和常荫槐等等。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与教学是相通的。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不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而且也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提高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在教学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与途径,通过实践的教学理念,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和探索精神,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去分析、去探索、去体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综上所述,无论是怎样的教学方法,都应“让学生带着社会生活的体验走进历史课堂”,经过积累、感悟、熏陶,注重各个环节的衔接与逐步提高,历史素养才会得以提高,历史课教学质量才会上升。所以,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效果出发,通过精心设计,将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从而达到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标,使历史课教学有了生机,学生将受益无穷。同时,把我们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给历史课教学创新改革注入无限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
  [2]贺克宏.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整合优化政治课教学[J].科技信息,2009(5):203.
  [3]中国期刊资讯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浅议[EB/OL].(2010 -7-25) [2012-3-2].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49/info1223432108687749.htm.
  作者简介:
  丁宁宁(1979年-),女,辽宁沈阳人,沈阳汽车工业学院,教师,讲师,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研究方向:生态哲学。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44-01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这对进一步学习和今后参加生产劳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做计算题差错多,准确率低,严重干扰着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大多数人都会把这种错误归咎于学生的“粗心、马虎”,其实并非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47-01  儿童时期是决定一个人能否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关键时期,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就是科学家。”幼儿是天生的探究者,从一出生就在不断地探索周围世界,建构自己的知识,幼儿的科学与成人的科学在本质上没有差别,都是一种探究活动,而且是对生活世界中有意义的问题的探究活动。但是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特别是小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49-01  在高中《音乐鉴赏》“第三十二节——歌剧的艺术”这一课的教学中,本人结合实际情况选用了歌剧《白毛女》中的“北风吹”、“十里风雪”、“扎红头绳”、“哭爹”等六个唱段来让学生感受、体验每个唱段所表达的不同情感及音乐情绪,了解歌剧中所刻画的人物性格。课程改革的今天,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来体现
期刊
【摘要】《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是工科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环节,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本文提出“建立和强化单片机思维”的教学方法,对该教学方法进行理论分析和研究、具体实施过程的分析,并用该方法在课堂上加以尝试,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旨在找到一条提高单片机教学质量,达到或超出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效果的方法,为单片机教与学找到一条新路。  【关键词】单片机教学 单片机思维 微机结构体系 讨论课 
期刊
【摘要】要挣脱“内容分析”式阅读教学桎梏,须明确四点:一、目中有人——以生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是和“内容分析”模式说“再见”的根本;二、心中有本——吃透教材,匠心独运的教学设计是走出“内容分析”怪圈的前提;三、手中有法——因学定教,诵读积累是挣脱“内容分析”桎梏的法宝;四、调度有方——善于激励,激发学生求知欲是告别“内容分析”模式的加速器。  【关键词】内容分析 绝技 调度有方 让学 匠心独运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67-01  语文学科始终处于课程发展改革的前沿阵地,无论怎样的课改历程,确立“大语文”教育观不容置疑,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大语文”教育思想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语文教育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语文教师
期刊
【摘要】对理实一体化教学进行调查,分析形成了 “两段六步”教学程序、“三策联用”教学策略和“三、六相融”教、学方法组合。两段是指理论教学和技能教学两个紧密相连的教学阶段,六步依次为知识采集、行动策划、方案审定、演示与练习 、报告撰评、反复操练六个教学步骤。“三策联用”是指替代式、参入式、产生式三种教学策略联用。“三、六相融”是将理论讲授、定向引导、堵漏纠偏三种教法和视听接收、研讨互学、思考探索、实
期刊
【摘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一种新形式,是新课改的一个亮点。随着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入,备受人们的关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体现了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以调查和各种形式的表达为主,我们要让学生密切关注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让语文学习走进生活,实现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沟通和联系,与其它学科的融合。  【关键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有效性 社会生活 地方资源 融合  【中图分类号】G623.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63-02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听说读写实践能力;  2.通过活动,提高学生观察、表达、社会交往、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时间意识,养成珍惜时间,时时早,事事早的习惯。  【活动准备】  1.根据个人兴趣特长,自主成立“采蜜”、采访、调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所应必备的能力。培养和提高中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社会赋予中职语文教学的一项的重要任务。本文阐述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做到扫除心理障碍,让学生敢说;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乐说;积累丰富知识,让学生能说;提高表达技巧,让学生会说。  【关键词】中职语文 学生 口语交际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