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巴西佩洛塔斯的工人党(PT)政府在执政期间进行的公民教育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权利意识和批判精神,提倡同中存异的公民价值观,突出地方认同的主导地位。但在培养公民批判精神和注重公民差异性方面略显不足。
[关键词]公民教育;佩洛塔斯;权利;同中存异;批判
[中图分类号]G5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0)04 — 0076 — 03
近些年来,公民教育已经成为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中心,在人权的重要性问题上也基本达成共识。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无论在经济发达的还是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社会排斥的现象仍然十分普遍,特别是在那些不平等问题较严重的国家里更是如此,许多个体和群体仍然无法真正地享有公民权。
巴西是世界上不平等现象较为显著的国家之一,其公民教育也面临着很大困难。1937-1945年和1964-1985年的军事独裁,使巴西在20世纪只享受了断断续续的民主政治。虽然在20世纪50年代受到欧洲进步教育和美国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巴西一度兴起新学校(Escola Nova)运动,也因此在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在教育公平方面还是收效甚微。直到军事独裁结束之后,巴西政府才开始在教育领域和政治领域寻求发展平等和民主的改革措施。〔1〕佩洛塔斯(Pelotas)就是改革较有特色的地区之一。
佩洛塔斯坐落于巴西最南部的南里奥格兰德州(Rio Grande do Sul, "RS"),是巴西无地劳动者运动(MST)的发源地。由于位于南部边境,佩洛塔斯在历史和文化上与周边的西班牙语国家有许多相似点,具有一贯的分裂意识,而且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主义根深蒂固,不平等现象严重。
在2001-2004年工人党(PT)政府执政期间,佩洛塔斯以分享民主制为基础进行教育改革,其改革的特点如下:
●积极培养学生的参与权利意识;
●提倡同中存异的公民价值观;
●地方认同占主导地位;
●侧重批判精神的培养。
一、积极培养学生的参与权利意识
公民的权利意识是民主政治的精髓。培养参与权利意识,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作为民主政治的主体应该积极行驶他们的权利,避免出现政治无知和政治冷漠的现象;另一方面,学生参与权利意识的养成,也是深化公民民主意识、发展民主政治的根本途径。因此,在告别军事独裁统治之后,巴西以一个新兴的民主国家的姿态开始强调公民权利意识的培养,从而填补公民政治生活的空白。
(一)公民参与积极性的缺失与复兴
巴西这个国家的所有社会阶层都认为,他们的历史带有独裁主义的烙印,大多数人的命运决定权高度集中在“执行委员会”手中,公民也无权干预“国家”问题,人民的生活与政府管理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因此,巴西人认为是其社会结构上的排斥性,导致了巴西人民参与政治生活积极性的缺失。
为摆脱独裁主义的阴影,市政教育秘书处(Municipal Secretariat of Education, "MSE")把政治参与视为成为一个完全意义上公民的必要组成部分。在佩洛塔斯,政治参与并不是一种费时耗力的义务和责任,而是一种权利,一种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被泯灭了,现在应该得以复兴的公民权利。
(二)公民教育渗透到具体课程中
虽然佩洛塔斯将公民权的发展,作为教育改革的中心目标,但始终没有制定公民教育的课程和计划。巴西无地劳动者运动(MST)秘书长在访谈中解释,佩洛塔斯的一些学校开设的社会学、哲学等课程,已经为学生接受公民教育并进一步探讨公民权问题提供了可能。佩洛塔斯不为公民教育单独开设课程的考虑是,在某一特定场合进行公民教育,意味着把公民教育局限在现实生活中的某一特定范围。但公民教育首先是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是人们与社会、他人、权力相联系的纽带,是融于现实生活的教育。所以佩洛塔斯将公民教育渗透到具体课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公民教育真正融入学校、融入生活中去。〔2〕
(三)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MSE重视学校作用,将学校视为公民实践的场所,这对培养公民意识以及使公民权具体化都有重要意义。佩洛塔斯地方政府曾尝试通过动员包括教职人员、学生和家长在内的“学校团体”,使学生有机会参与政策制定过程当中。
MSE在2001年四月份,开展了一项名为“地方教育政策构建组织”的活动,希望构建地方和学校间的良好合作关系,从而更好发挥学校教育在公民权具体化中的作用。这个活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对每个学校的需求做调查分析;第二阶段代表们交流各自的想法和意见;第三阶段信息的归纳与政策的形成。这个活动的民主性质在于,MSE认同的提案在没有得到“学校团体”认可的情况下不能得以实施。这个活动的意义不仅在于学生参与了政策制定,还在于学生是以更加积极、更为民主的方式参与进来。
此外,佩洛塔斯从2001年开始就参照南里奥格兰德州(RS)首府——阿雷格里港(Porto Alegre)的方式,拥有了自己的参与式预算,使地方团体直接决定财政用途。由于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各种资源利用的终点,因此这个预算案的实施会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发展。参与此类活动可以视为一种公民教育经验,同时也是行使公民权的契机。
佩洛塔斯附近一所学校就从佩洛塔斯地方政府下放财政资源这个提案中发现了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的契机。该学校的一位老师组织二年级学生,开展了一场制定参与式预算的模拟练习。学生刚开始仅仅是从个人利益角度出发来各抒己见,但在进一步讨论的中,学生很快体会到共同解决问题、参与集体评议、积极谋求共同利益的重要性。活动结束后,这些学生带着自己讨论出的结果来到地方政府,最终使市长和教育部长接受了他们的提议。〔3〕 这件事是通过参与活动的方法促进公民权教育的一个例证,同时也是通过地方政府行为改变政策、提高公民教育信心的典范。
(四)强调集体
值得注意的是,佩洛塔斯的公民权定义并没有局限于个人权利,这也是佩洛塔斯教育改革的另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举措,即强调集体。《工作哲学》(Working Philosophy)这篇讨论MSE基本原则的文章指出,“公民权是一种社会建构,它把单个的人聚集在一起,是公共价值观、公共行为和公共机构的场所”,“团结”这种公共美德是公共教育的基石。正如秘书长所说,公民权与公民参与政策制定密切相关。〔4〕强调集体的特征在佩洛塔斯的“地方教育政策构建组织”的活动和参与式预算中都有体现。
二、提倡同中存异的价值观
公民权的定义一直存在争议,这在那些为少数民族和被压迫人群争取权利的社会运动中尤为凸显,以至于成了公民权问题中无法回避的一个方面。〔5〕因此佩洛塔斯在教育政策制定中就特别关注同中存异的需求。MSE提到,所谓公民权,包括尊重少数民族和弱势群体意志的权利,服从政治提案中的多数意见,积极提倡观点的差异性和多元化。
(一)身份认同
佩洛塔斯十分强调身份认同的重要性。一个公民需要定位在许多场合他是谁,他的父母和子女是谁,此外公民还要知晓世界是怎样演变的,世界演变的途径又是什么。公民不仅仅是拥有权利的人,还是在社会发展中起一定作用的人。一个MSE的协调员说:从你开始构建生活的那一刻起,你就开始处理公民权的许多问题了,而不是需要等到18周岁拥有所有权利和义务之后才开始考虑公民权问题。〔6〕
(二)残疾人
佩洛塔斯教育改革中有关残疾人的提案,特别强调要关注有特殊需求的学习者,尤其是聋人,并强调新政府在观念态度取向方面转变的重要性,即要形成新的全纳范式。特殊教育的协调人员也详细陈述了重建理解型社会(针对残疾人和正常人)的必要性,并指出在学校,学生有要求平等的权利,但在保证平等的同时,还要尽量避免学生丧失他们之间的差异性。特别是在开展公民教育的过程中,老师一方面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平等参与的权利,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并要尽量保存学生的这种差异,以同中存异的价值观开展公民教育。
(三)种族
与巴西其他地方不同的是,由于19世纪许多非洲奴隶被运来佩洛塔斯做工,因此佩洛塔斯比南里奥格兰德州(RS)其他城镇的非洲后裔居民率都高。居住在郊区及农村的大部分居民生活水平很低,参与政治活动的机会也很少。而在这些低贫人口中,黑人占较大比重。巴西国民受教育的程度因种族不同而存在差异,像在其他社会生活领域一样,黑人与混血种人在教育方面亦受到极不公正的待遇。〔7〕因此在佩洛塔斯种族问题自然成为关注的重点。
MSE反对以前种族不值得列入政策方案之中的政策,并启动了一个新方案,倡导学校尊重非洲巴西人的文化和个性,并在教师教育中开展种族隔离的论辩。由于此地贬低黑人非洲祖先的问题比较严重,而且在奴隶制灭绝后仍然长期存在对非洲巴西人的经济排斥现象,因此MSE比较重视公民教育中的种族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佩洛塔斯认识到了差异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把差异性放在首要位置。如许多官方文献偏爱使用的“团体”一词就隐含统一的、无差别群体的意思,这在某种程度上就忽视了弱势群体的公民权问题。MSE将团结一致视为社会变革的必不可缺的一环,并把集体策划、集体实施、集体评价视为社会机构的最佳运作机制,这都与MSE强调“集体”的价值观有关。然而过分强调集体必然会导致忽视差异性,致使团体内部歧视和权力不均的现象出现。因此,即使人们已经努力尊重所有人的个性化,也有意识地抵制歧视现象,但个体认同仍然从属于集体之下,同中存异并没有从根本上得以实现。
三、地方认同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保守派人一直把加强国家文化、弘扬民族历史、培养青年公民成为国家栋梁,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过去几个世纪欧洲开展公民教育的主要方式。但从另一方面考虑,国家认同建立的基础是历史认识,它的特殊性、排斥性也许并不十分适合成为现如今民主政治的基础。〔8〕另外,发展中国家如何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把握自身发展方向,在这把双刃剑之下趋利避害,这也是各国值得关注的问题。佩洛塔斯在这方面另辟蹊径,其公民教育既没有从国家认同方面入手,也避开了全球化大背景下世界公民的框架,而是着力使地方认同占据主导地位。
一方面,佩洛塔斯公民教育改革中,没有提及任何要求人民效忠国家的内容,也没有提及有关发展国家认同、培养爱国主义的指导意见。但这也不意味着佩洛塔斯认为国家公民和国家认同,应该被世界公民和世界公民认同取代,因为相关资料中也很少提及公民全球化的问题。一个公民教育领域的老师说:世界公民也许是可能的,但是我们身处第三世界国家之列,要成为世界公民还十分困难。相对于美国这样的第一世界的国家来说,我们仍旧处于初级的位置。〔9〕
另一方面,佩洛塔斯教育改革多次提到地方问题。一个公民教育课程领域的老师说:要想成为世界公民,应该首先从做好本地公民开始。学校已经开设了佩洛塔斯的历史、地理和艺术课程,这些课程都有利于我们探讨公民权这一问题。如果对当地的历史和地理一无所知,就没办法探讨何为个人认同。〔10〕可见佩洛塔斯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本土意识和乡土意识,致力于通过地方性知识教育来培育地方认同感。
四、侧重批判精神的培养
蒂什曼和珀金斯认为:理想的批判性思维,不但拥有认知能力、思维策略与技能,还需具有探究、质询、澄清、智力冒险、批判性想象的倾向。〔11〕佩洛塔斯公民教育最后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即强调对权威批判精神的培养,这主要基于对巴西特定历史的考虑。
巴西漫长的独裁史在人民当中营造了一种顺从的氛围,以至于巴西人民只是善于服从上级,丧失了探究和质疑的思维倾向。如教育部长下达命令后校长服从,校长下达命令之后教师服从,教师下达指令之后学生服从。人们已经融入在服从的文化之中,以学生服从老师的姿态生活,并想着他们应该如何循规蹈矩的继续这样生活。正如秘书长所说:“巴西必须营造一种公民权的文化氛围,这样人们才可以不顺从权威,甚至可以质疑我们的政府。公民权是基于反抗权威价值观之上的一种政治实践。公民教育需要营造一种有教育意义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社会主体可以提问、思考、采纳个人或者团体的意见,也可以讨论价值观、规范以及道德权利等,这其中也包括他们自己的权利。”〔12〕公民教育可以培养出“正派”的顺民,遵守法律法规,循规蹈矩地生活,也可以培养出创造历史的具有批判精神的人民。
Tristan McCowan提出,把握顺从权威与挑战权威之间的尺度,是公民教育的一个关键性问题。〔13〕所有的自由民主制度,都要求他们的人民既要遵守国家法律,又要尊重自主权来选出他们的代表。但这两者之间的重视程度却存在差异。政府历来倾向前者,打着爱国主义旗号来宣扬无条件服从,是统治者维护政权的手段。这是一个较“安全”的做法,可以避免国内动乱,在不公平和社会经济不发达的地方尤其如此。因此,佩洛塔斯的这种做法虽然是通向真正民主制的必然之路,但程度不明的“不顺从”的批判精神也许是一种较危险的行为,可能会使佩洛塔斯面临一些政治方面的挑战和困难。
五、结论
佩洛塔斯的教育政策与这个国家其他的教育运动一样,都受到他们本国著名的教育学家——保罗·弗莱雷“解放教育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弗莱雷“文化沉默”观点。他认为拉美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曾长期遭受殖民统治,独立后与原殖民宗主国在政治经济上有着很强的依附关系,统治阶级在西方大国面前唯命是从;同时本国的统治阶级利用征服、控制、舆论宣传、“神话现实”等手段,将符合自身利益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强加于在文化上愚昧、落后的人民,剥夺了他们用自己的理性认识现实的权利,窒息了人民表达自己的声音。〔14〕
佩洛塔斯的教育改革,其目标即针对这个国家的独裁历史,以及仍在排斥大多数人的政治体制。即使佩洛塔斯政府的教育政策与其特定的大环境和历史有关,但它仍对更广泛意义上的公民教育有一定的影响。
第一,缺乏政治参与。一般被认为是对政治缺乏兴趣、默然或是愤世嫉俗造成的,但在佩洛塔斯,活动参与是一个权利问题。虽然公民权利意识淡漠很大程度上是民主法制不健全造成的,但学校可以让学生以公民主体的身份投入到一些学校和社会活动中,积累参与活动的经验,培养学生的公民权利意识,这也是民主进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第二,佩洛塔斯倡导同中存异的价值观,注重少数民族和弱势群体的公民权。这在多民族的我国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不同民族和弱势群体的不同需要。在公民教育中,注重差异性和多元化,才能保证教育公平,保证未来国家公民在各方面都享有平等的权利。
第三,佩洛塔斯的公民教育没有在全球化上做文章,而是把地方认同放在主导位置。强调地方性知识的学习,有利于立足当地社会实际,促进地方社会和个体的更好发展,并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提供现实基础。
第四,绝对的效忠和顺从,不再是佩洛塔斯良好公民的要求。政府开始注重培养公民的正义感和批判精神,使社会和各个机构部门可以维持正义的信条。中国中小学公民教育也应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正义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氛围对学生自身发展、对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对国家民主的发展都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志成. 巴西教育〔M〕. 长春: 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0.
〔2〕〔3〕〔4〕〔6〕〔9〕〔10〕〔12〕 McCowan T. Educating Citizens for Participatory Democracy: A Case Study of Local Government Education Policy in Pelotas, Brazil.〔DB/OL〕.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_ob=ArticleURL
[关键词]公民教育;佩洛塔斯;权利;同中存异;批判
[中图分类号]G5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0)04 — 0076 — 03
近些年来,公民教育已经成为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中心,在人权的重要性问题上也基本达成共识。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无论在经济发达的还是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社会排斥的现象仍然十分普遍,特别是在那些不平等问题较严重的国家里更是如此,许多个体和群体仍然无法真正地享有公民权。
巴西是世界上不平等现象较为显著的国家之一,其公民教育也面临着很大困难。1937-1945年和1964-1985年的军事独裁,使巴西在20世纪只享受了断断续续的民主政治。虽然在20世纪50年代受到欧洲进步教育和美国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巴西一度兴起新学校(Escola Nova)运动,也因此在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在教育公平方面还是收效甚微。直到军事独裁结束之后,巴西政府才开始在教育领域和政治领域寻求发展平等和民主的改革措施。〔1〕佩洛塔斯(Pelotas)就是改革较有特色的地区之一。
佩洛塔斯坐落于巴西最南部的南里奥格兰德州(Rio Grande do Sul, "RS"),是巴西无地劳动者运动(MST)的发源地。由于位于南部边境,佩洛塔斯在历史和文化上与周边的西班牙语国家有许多相似点,具有一贯的分裂意识,而且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主义根深蒂固,不平等现象严重。
在2001-2004年工人党(PT)政府执政期间,佩洛塔斯以分享民主制为基础进行教育改革,其改革的特点如下:
●积极培养学生的参与权利意识;
●提倡同中存异的公民价值观;
●地方认同占主导地位;
●侧重批判精神的培养。
一、积极培养学生的参与权利意识
公民的权利意识是民主政治的精髓。培养参与权利意识,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作为民主政治的主体应该积极行驶他们的权利,避免出现政治无知和政治冷漠的现象;另一方面,学生参与权利意识的养成,也是深化公民民主意识、发展民主政治的根本途径。因此,在告别军事独裁统治之后,巴西以一个新兴的民主国家的姿态开始强调公民权利意识的培养,从而填补公民政治生活的空白。
(一)公民参与积极性的缺失与复兴
巴西这个国家的所有社会阶层都认为,他们的历史带有独裁主义的烙印,大多数人的命运决定权高度集中在“执行委员会”手中,公民也无权干预“国家”问题,人民的生活与政府管理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因此,巴西人认为是其社会结构上的排斥性,导致了巴西人民参与政治生活积极性的缺失。
为摆脱独裁主义的阴影,市政教育秘书处(Municipal Secretariat of Education, "MSE")把政治参与视为成为一个完全意义上公民的必要组成部分。在佩洛塔斯,政治参与并不是一种费时耗力的义务和责任,而是一种权利,一种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被泯灭了,现在应该得以复兴的公民权利。
(二)公民教育渗透到具体课程中
虽然佩洛塔斯将公民权的发展,作为教育改革的中心目标,但始终没有制定公民教育的课程和计划。巴西无地劳动者运动(MST)秘书长在访谈中解释,佩洛塔斯的一些学校开设的社会学、哲学等课程,已经为学生接受公民教育并进一步探讨公民权问题提供了可能。佩洛塔斯不为公民教育单独开设课程的考虑是,在某一特定场合进行公民教育,意味着把公民教育局限在现实生活中的某一特定范围。但公民教育首先是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是人们与社会、他人、权力相联系的纽带,是融于现实生活的教育。所以佩洛塔斯将公民教育渗透到具体课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公民教育真正融入学校、融入生活中去。〔2〕
(三)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MSE重视学校作用,将学校视为公民实践的场所,这对培养公民意识以及使公民权具体化都有重要意义。佩洛塔斯地方政府曾尝试通过动员包括教职人员、学生和家长在内的“学校团体”,使学生有机会参与政策制定过程当中。
MSE在2001年四月份,开展了一项名为“地方教育政策构建组织”的活动,希望构建地方和学校间的良好合作关系,从而更好发挥学校教育在公民权具体化中的作用。这个活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对每个学校的需求做调查分析;第二阶段代表们交流各自的想法和意见;第三阶段信息的归纳与政策的形成。这个活动的民主性质在于,MSE认同的提案在没有得到“学校团体”认可的情况下不能得以实施。这个活动的意义不仅在于学生参与了政策制定,还在于学生是以更加积极、更为民主的方式参与进来。
此外,佩洛塔斯从2001年开始就参照南里奥格兰德州(RS)首府——阿雷格里港(Porto Alegre)的方式,拥有了自己的参与式预算,使地方团体直接决定财政用途。由于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各种资源利用的终点,因此这个预算案的实施会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发展。参与此类活动可以视为一种公民教育经验,同时也是行使公民权的契机。
佩洛塔斯附近一所学校就从佩洛塔斯地方政府下放财政资源这个提案中发现了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的契机。该学校的一位老师组织二年级学生,开展了一场制定参与式预算的模拟练习。学生刚开始仅仅是从个人利益角度出发来各抒己见,但在进一步讨论的中,学生很快体会到共同解决问题、参与集体评议、积极谋求共同利益的重要性。活动结束后,这些学生带着自己讨论出的结果来到地方政府,最终使市长和教育部长接受了他们的提议。〔3〕 这件事是通过参与活动的方法促进公民权教育的一个例证,同时也是通过地方政府行为改变政策、提高公民教育信心的典范。
(四)强调集体
值得注意的是,佩洛塔斯的公民权定义并没有局限于个人权利,这也是佩洛塔斯教育改革的另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举措,即强调集体。《工作哲学》(Working Philosophy)这篇讨论MSE基本原则的文章指出,“公民权是一种社会建构,它把单个的人聚集在一起,是公共价值观、公共行为和公共机构的场所”,“团结”这种公共美德是公共教育的基石。正如秘书长所说,公民权与公民参与政策制定密切相关。〔4〕强调集体的特征在佩洛塔斯的“地方教育政策构建组织”的活动和参与式预算中都有体现。
二、提倡同中存异的价值观
公民权的定义一直存在争议,这在那些为少数民族和被压迫人群争取权利的社会运动中尤为凸显,以至于成了公民权问题中无法回避的一个方面。〔5〕因此佩洛塔斯在教育政策制定中就特别关注同中存异的需求。MSE提到,所谓公民权,包括尊重少数民族和弱势群体意志的权利,服从政治提案中的多数意见,积极提倡观点的差异性和多元化。
(一)身份认同
佩洛塔斯十分强调身份认同的重要性。一个公民需要定位在许多场合他是谁,他的父母和子女是谁,此外公民还要知晓世界是怎样演变的,世界演变的途径又是什么。公民不仅仅是拥有权利的人,还是在社会发展中起一定作用的人。一个MSE的协调员说:从你开始构建生活的那一刻起,你就开始处理公民权的许多问题了,而不是需要等到18周岁拥有所有权利和义务之后才开始考虑公民权问题。〔6〕
(二)残疾人
佩洛塔斯教育改革中有关残疾人的提案,特别强调要关注有特殊需求的学习者,尤其是聋人,并强调新政府在观念态度取向方面转变的重要性,即要形成新的全纳范式。特殊教育的协调人员也详细陈述了重建理解型社会(针对残疾人和正常人)的必要性,并指出在学校,学生有要求平等的权利,但在保证平等的同时,还要尽量避免学生丧失他们之间的差异性。特别是在开展公民教育的过程中,老师一方面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平等参与的权利,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并要尽量保存学生的这种差异,以同中存异的价值观开展公民教育。
(三)种族
与巴西其他地方不同的是,由于19世纪许多非洲奴隶被运来佩洛塔斯做工,因此佩洛塔斯比南里奥格兰德州(RS)其他城镇的非洲后裔居民率都高。居住在郊区及农村的大部分居民生活水平很低,参与政治活动的机会也很少。而在这些低贫人口中,黑人占较大比重。巴西国民受教育的程度因种族不同而存在差异,像在其他社会生活领域一样,黑人与混血种人在教育方面亦受到极不公正的待遇。〔7〕因此在佩洛塔斯种族问题自然成为关注的重点。
MSE反对以前种族不值得列入政策方案之中的政策,并启动了一个新方案,倡导学校尊重非洲巴西人的文化和个性,并在教师教育中开展种族隔离的论辩。由于此地贬低黑人非洲祖先的问题比较严重,而且在奴隶制灭绝后仍然长期存在对非洲巴西人的经济排斥现象,因此MSE比较重视公民教育中的种族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佩洛塔斯认识到了差异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把差异性放在首要位置。如许多官方文献偏爱使用的“团体”一词就隐含统一的、无差别群体的意思,这在某种程度上就忽视了弱势群体的公民权问题。MSE将团结一致视为社会变革的必不可缺的一环,并把集体策划、集体实施、集体评价视为社会机构的最佳运作机制,这都与MSE强调“集体”的价值观有关。然而过分强调集体必然会导致忽视差异性,致使团体内部歧视和权力不均的现象出现。因此,即使人们已经努力尊重所有人的个性化,也有意识地抵制歧视现象,但个体认同仍然从属于集体之下,同中存异并没有从根本上得以实现。
三、地方认同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保守派人一直把加强国家文化、弘扬民族历史、培养青年公民成为国家栋梁,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过去几个世纪欧洲开展公民教育的主要方式。但从另一方面考虑,国家认同建立的基础是历史认识,它的特殊性、排斥性也许并不十分适合成为现如今民主政治的基础。〔8〕另外,发展中国家如何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把握自身发展方向,在这把双刃剑之下趋利避害,这也是各国值得关注的问题。佩洛塔斯在这方面另辟蹊径,其公民教育既没有从国家认同方面入手,也避开了全球化大背景下世界公民的框架,而是着力使地方认同占据主导地位。
一方面,佩洛塔斯公民教育改革中,没有提及任何要求人民效忠国家的内容,也没有提及有关发展国家认同、培养爱国主义的指导意见。但这也不意味着佩洛塔斯认为国家公民和国家认同,应该被世界公民和世界公民认同取代,因为相关资料中也很少提及公民全球化的问题。一个公民教育领域的老师说:世界公民也许是可能的,但是我们身处第三世界国家之列,要成为世界公民还十分困难。相对于美国这样的第一世界的国家来说,我们仍旧处于初级的位置。〔9〕
另一方面,佩洛塔斯教育改革多次提到地方问题。一个公民教育课程领域的老师说:要想成为世界公民,应该首先从做好本地公民开始。学校已经开设了佩洛塔斯的历史、地理和艺术课程,这些课程都有利于我们探讨公民权这一问题。如果对当地的历史和地理一无所知,就没办法探讨何为个人认同。〔10〕可见佩洛塔斯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本土意识和乡土意识,致力于通过地方性知识教育来培育地方认同感。
四、侧重批判精神的培养
蒂什曼和珀金斯认为:理想的批判性思维,不但拥有认知能力、思维策略与技能,还需具有探究、质询、澄清、智力冒险、批判性想象的倾向。〔11〕佩洛塔斯公民教育最后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即强调对权威批判精神的培养,这主要基于对巴西特定历史的考虑。
巴西漫长的独裁史在人民当中营造了一种顺从的氛围,以至于巴西人民只是善于服从上级,丧失了探究和质疑的思维倾向。如教育部长下达命令后校长服从,校长下达命令之后教师服从,教师下达指令之后学生服从。人们已经融入在服从的文化之中,以学生服从老师的姿态生活,并想着他们应该如何循规蹈矩的继续这样生活。正如秘书长所说:“巴西必须营造一种公民权的文化氛围,这样人们才可以不顺从权威,甚至可以质疑我们的政府。公民权是基于反抗权威价值观之上的一种政治实践。公民教育需要营造一种有教育意义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社会主体可以提问、思考、采纳个人或者团体的意见,也可以讨论价值观、规范以及道德权利等,这其中也包括他们自己的权利。”〔12〕公民教育可以培养出“正派”的顺民,遵守法律法规,循规蹈矩地生活,也可以培养出创造历史的具有批判精神的人民。
Tristan McCowan提出,把握顺从权威与挑战权威之间的尺度,是公民教育的一个关键性问题。〔13〕所有的自由民主制度,都要求他们的人民既要遵守国家法律,又要尊重自主权来选出他们的代表。但这两者之间的重视程度却存在差异。政府历来倾向前者,打着爱国主义旗号来宣扬无条件服从,是统治者维护政权的手段。这是一个较“安全”的做法,可以避免国内动乱,在不公平和社会经济不发达的地方尤其如此。因此,佩洛塔斯的这种做法虽然是通向真正民主制的必然之路,但程度不明的“不顺从”的批判精神也许是一种较危险的行为,可能会使佩洛塔斯面临一些政治方面的挑战和困难。
五、结论
佩洛塔斯的教育政策与这个国家其他的教育运动一样,都受到他们本国著名的教育学家——保罗·弗莱雷“解放教育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弗莱雷“文化沉默”观点。他认为拉美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曾长期遭受殖民统治,独立后与原殖民宗主国在政治经济上有着很强的依附关系,统治阶级在西方大国面前唯命是从;同时本国的统治阶级利用征服、控制、舆论宣传、“神话现实”等手段,将符合自身利益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强加于在文化上愚昧、落后的人民,剥夺了他们用自己的理性认识现实的权利,窒息了人民表达自己的声音。〔14〕
佩洛塔斯的教育改革,其目标即针对这个国家的独裁历史,以及仍在排斥大多数人的政治体制。即使佩洛塔斯政府的教育政策与其特定的大环境和历史有关,但它仍对更广泛意义上的公民教育有一定的影响。
第一,缺乏政治参与。一般被认为是对政治缺乏兴趣、默然或是愤世嫉俗造成的,但在佩洛塔斯,活动参与是一个权利问题。虽然公民权利意识淡漠很大程度上是民主法制不健全造成的,但学校可以让学生以公民主体的身份投入到一些学校和社会活动中,积累参与活动的经验,培养学生的公民权利意识,这也是民主进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第二,佩洛塔斯倡导同中存异的价值观,注重少数民族和弱势群体的公民权。这在多民族的我国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不同民族和弱势群体的不同需要。在公民教育中,注重差异性和多元化,才能保证教育公平,保证未来国家公民在各方面都享有平等的权利。
第三,佩洛塔斯的公民教育没有在全球化上做文章,而是把地方认同放在主导位置。强调地方性知识的学习,有利于立足当地社会实际,促进地方社会和个体的更好发展,并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提供现实基础。
第四,绝对的效忠和顺从,不再是佩洛塔斯良好公民的要求。政府开始注重培养公民的正义感和批判精神,使社会和各个机构部门可以维持正义的信条。中国中小学公民教育也应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正义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氛围对学生自身发展、对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对国家民主的发展都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志成. 巴西教育〔M〕. 长春: 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0.
〔2〕〔3〕〔4〕〔6〕〔9〕〔10〕〔12〕 McCowan T. Educating Citizens for Participatory Democracy: A Case Study of Local Government Education Policy in Pelotas, Brazil.〔DB/OL〕.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_ob=Article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