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建设高层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需要以分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标准为参照。本文以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基本素质等为依据,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的标准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标准
旅游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非常强的应用学科。旅游管理教育的行业性、实用性和技术性决定了其专业教师应是“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旅游管理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实践性教学在旅游管理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双师型”教师应是地方高校旅游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目前,建设“双师型”教师的队伍是我国高等教育界对旅游管理教育师资提出的普遍的基本素质要求。在现实的我国高等教育中,对“双师型”教师含义的解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旅游管理专业的“双师型”教师的标准,还没制定,这就使得地方高校在选聘教师上缺乏依据,旅游教师的教学行为难以科学规范,导致目前我国旅游教师队伍良莠不齐,这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完成旅游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以及实现高等旅游教育的培养目标十分不利。本文以地方高校旅游专业教师基本素质、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等为依据,借鉴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对地方高校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的标准进行探讨。
1.“双师型”教师的一般概念和特征
目前国内学者关于“双师型”教师的定义从广义到狭义,从词语本义到引申义,从要素到功能,从静态到动态,从过程到结果,不下20种,其中,最有代表性界定主要有:
一是从教育素质角度出发。认为“双师型”教师,就是同一位教师,既是理论教师,又是实训教师,他既能担任专业理论的教学工作,又能胜任专业技能的训练工作,还能指导学生进行生产实习;
二是从教师职称角度出发,认为“双师型”教师,是指在高校任教的具备不同系列技术职称中相对应的两种职称,即教师系列职称和工、农、医、经、警、法等社会技术职称的教师;
三是按照职教界的约定俗成,认为“双师型”教师通常是指从事职业教育的,既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专业实践,具备“双师”知识、素质、能力的教师;
四是从功能角度认为“双师型”教师,就是既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较高的专业理论教学水平,又具有规范的专业技能指导能力,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联系与规律,同时又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和相应的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
五是从内涵角度出发,认为“双师型”教师是指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教学与科研能力,具备良好的行业与职业态度、知识、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专业教师。根据这一概念,可以进一步理解“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双师型”教师就是指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及一定的科研能力,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
六是从行业资质角度出发,认为“双师型”教师是指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具备良好的行业职业态度、知识、技能和实操能力的,持有“双证”的专业教师。
七是从综合性角度出发,认为“双师型”教师就是各级各类高校中既能够讲授专业知识,又能够开展专业实践;既能够引导学生人生价值,又能够指导学生获得与个人个性匹配的职业的一种复合型教师。
八是从学术性与师范性角度出发,认为“双师型”教师,是指集普通教师素质和工程师(农艺师、旅游规划师)素质于一体,是既能够从事理论教学,又能够指导技能训练的新型教师。也就是说,他们应是学术性与师范性统一,理论与实践并重的高质量的复合型教师,也是我国职业教育第一线所急需的“两栖型”师资。
显然,在“双师型”教师的界定上,我国理论界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和视角。多样化的界定既反映出认识上的不成熟及实践中的混乱局面,同时也有利于对“双师型”教师本质的揭示,至少从上述八种界定中,我们可以发现“双师型”教师应具备两个特征:一是“双师型”教师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二是“双师型”教师既是“教师”也是“工程技术能人”。高校的“双师型”教师既要具备“讲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也要具备“工程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因此,“双师型”教师并不是指具备了“双证”就是“双师”,不能简单理解为有了证书就有了能力,而是指从事职业教育的,既具备高校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的能力与素质,同时又能将两者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等有机融合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去的教育工作者才是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2.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的素质要求
根据我们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和特征的把握,我们认为旅游专业的“双师型”教师至少应包括两层涵义:一是从整个教师队伍的结构来说,既有本校的专职教师,又有校外聘请的兼职教师;既有来自高校的旅游及相关专业毕业生,又有来自旅游规划与设计所、旅游策划公司、旅游企业以及上市公司等管理、服务一线的旅游工作者;既有侧重于旅游专业理论教学的,又有侧重于旅游专业技能教学与训练的。二是从教师个体来说,既要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又要具备旅游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经济素养、社会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适应和创新能力等职业能力和素养。即专业课教师既要有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能力与素质,又要有旅游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与素质,同时又能将两者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等有机融合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去,逐步向教师——旅游规划师(旅游策划师)、导游(厨师)、教师复合方向发展。据此可以定义旅游管理专业的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助理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1)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在旅游企业第一线实际工作经历,或参与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2)近五年主持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果良好。
3.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的标准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首先必须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是否符合“双师型”教师条件主要从旅游教学能力、旅游科研能力和旅游实践指导能力等方面进行认定。根据其具备双师素质和能力水平的不同,可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双师型”教师三个层次。
3.1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初级“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的条件
(1)具备较扎实的旅游理论和旅游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经验,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和高校教师资格,具有助理讲师以上职称,至少能胜任1门以上专业或专业基础课教学;
(2)具有总结教学经验、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参与课题研究的能力;
(3)具有初级导游证或中级中式烹调师(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以上技术职称或指导过一轮旅游实训或参与教育部等部门组织的教师旅游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具有较为熟练的旅游实践、实训技能,具有一定的旅游实训指导能力。
3.2中级“双师型”教师必备条件
(1)具备扎实的旅游理论和旅游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和高校教师资格,具有讲师以上职称,至少能胜任2门以上专业或专业基础课教学;
(2)具有总结教学经验、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的能力,具有从事教育和教学改革、参与课题研究及指导助教的能力,公开发表有一定水平的旅游学科研究、教学论文或实验报告;
(3)具有中级导游证、高级中式烹调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或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以上技术职称或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在企业第一线旅游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与教育部等部门组织的教师旅游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具有较为熟练的旅游实践、实训技能,能够胜任旅游实训、实习指导工作,能独立设计旅游模拟实训方案、编写旅游实训实习教材,使用效果良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3.3高级“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的条件
(1)具备系统、坚实的旅游理论和旅游专业知识,具有丰富的旅游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和高校教师资格,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能系统讲授2门以上专业课程;
(2)具有及时吸收最新旅游成果应用于旅游实践的能力,具有从事教育和教学改革、处理复杂、关键性技术问题和指导青年教师的能力,公开发表有较高水平的旅游学科研究、教学论文或出版有较高水平的著作、教材;
(3)具有高级导游证或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等以上技术职称或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在企业第一线旅游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与教育部等部门组织的教师旅游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具有有效组织和指导旅游实践环节教学、培养学生旅游技能的能力,具有旅游实践环节创新设计和指导旅游模拟实验室建设、指导编写旅游实训实习教材的能力,实践教学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杨超男.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曹子英.关于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标准的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02.
[3]张晶.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管理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06.
此文系彭文武主持的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湘教通[2009]394号)和陈国生主持的湖南省普通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湘教通[2009]321号)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通讯地址:1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 湖南 衡阳 421009;2、3湖南工学院 湖南 衡阳 421002;4南华大学 湖南 衡阳 421001)
关键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标准
旅游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非常强的应用学科。旅游管理教育的行业性、实用性和技术性决定了其专业教师应是“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旅游管理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实践性教学在旅游管理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双师型”教师应是地方高校旅游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目前,建设“双师型”教师的队伍是我国高等教育界对旅游管理教育师资提出的普遍的基本素质要求。在现实的我国高等教育中,对“双师型”教师含义的解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旅游管理专业的“双师型”教师的标准,还没制定,这就使得地方高校在选聘教师上缺乏依据,旅游教师的教学行为难以科学规范,导致目前我国旅游教师队伍良莠不齐,这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完成旅游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以及实现高等旅游教育的培养目标十分不利。本文以地方高校旅游专业教师基本素质、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等为依据,借鉴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对地方高校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的标准进行探讨。
1.“双师型”教师的一般概念和特征
目前国内学者关于“双师型”教师的定义从广义到狭义,从词语本义到引申义,从要素到功能,从静态到动态,从过程到结果,不下20种,其中,最有代表性界定主要有:
一是从教育素质角度出发。认为“双师型”教师,就是同一位教师,既是理论教师,又是实训教师,他既能担任专业理论的教学工作,又能胜任专业技能的训练工作,还能指导学生进行生产实习;
二是从教师职称角度出发,认为“双师型”教师,是指在高校任教的具备不同系列技术职称中相对应的两种职称,即教师系列职称和工、农、医、经、警、法等社会技术职称的教师;
三是按照职教界的约定俗成,认为“双师型”教师通常是指从事职业教育的,既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专业实践,具备“双师”知识、素质、能力的教师;
四是从功能角度认为“双师型”教师,就是既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较高的专业理论教学水平,又具有规范的专业技能指导能力,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联系与规律,同时又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和相应的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
五是从内涵角度出发,认为“双师型”教师是指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教学与科研能力,具备良好的行业与职业态度、知识、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专业教师。根据这一概念,可以进一步理解“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双师型”教师就是指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及一定的科研能力,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
六是从行业资质角度出发,认为“双师型”教师是指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具备良好的行业职业态度、知识、技能和实操能力的,持有“双证”的专业教师。
七是从综合性角度出发,认为“双师型”教师就是各级各类高校中既能够讲授专业知识,又能够开展专业实践;既能够引导学生人生价值,又能够指导学生获得与个人个性匹配的职业的一种复合型教师。
八是从学术性与师范性角度出发,认为“双师型”教师,是指集普通教师素质和工程师(农艺师、旅游规划师)素质于一体,是既能够从事理论教学,又能够指导技能训练的新型教师。也就是说,他们应是学术性与师范性统一,理论与实践并重的高质量的复合型教师,也是我国职业教育第一线所急需的“两栖型”师资。
显然,在“双师型”教师的界定上,我国理论界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和视角。多样化的界定既反映出认识上的不成熟及实践中的混乱局面,同时也有利于对“双师型”教师本质的揭示,至少从上述八种界定中,我们可以发现“双师型”教师应具备两个特征:一是“双师型”教师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二是“双师型”教师既是“教师”也是“工程技术能人”。高校的“双师型”教师既要具备“讲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也要具备“工程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因此,“双师型”教师并不是指具备了“双证”就是“双师”,不能简单理解为有了证书就有了能力,而是指从事职业教育的,既具备高校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的能力与素质,同时又能将两者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等有机融合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去的教育工作者才是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2.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的素质要求
根据我们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和特征的把握,我们认为旅游专业的“双师型”教师至少应包括两层涵义:一是从整个教师队伍的结构来说,既有本校的专职教师,又有校外聘请的兼职教师;既有来自高校的旅游及相关专业毕业生,又有来自旅游规划与设计所、旅游策划公司、旅游企业以及上市公司等管理、服务一线的旅游工作者;既有侧重于旅游专业理论教学的,又有侧重于旅游专业技能教学与训练的。二是从教师个体来说,既要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又要具备旅游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经济素养、社会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适应和创新能力等职业能力和素养。即专业课教师既要有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能力与素质,又要有旅游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与素质,同时又能将两者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等有机融合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去,逐步向教师——旅游规划师(旅游策划师)、导游(厨师)、教师复合方向发展。据此可以定义旅游管理专业的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助理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1)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在旅游企业第一线实际工作经历,或参与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2)近五年主持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果良好。
3.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的标准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首先必须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是否符合“双师型”教师条件主要从旅游教学能力、旅游科研能力和旅游实践指导能力等方面进行认定。根据其具备双师素质和能力水平的不同,可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双师型”教师三个层次。
3.1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初级“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的条件
(1)具备较扎实的旅游理论和旅游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经验,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和高校教师资格,具有助理讲师以上职称,至少能胜任1门以上专业或专业基础课教学;
(2)具有总结教学经验、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参与课题研究的能力;
(3)具有初级导游证或中级中式烹调师(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以上技术职称或指导过一轮旅游实训或参与教育部等部门组织的教师旅游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具有较为熟练的旅游实践、实训技能,具有一定的旅游实训指导能力。
3.2中级“双师型”教师必备条件
(1)具备扎实的旅游理论和旅游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和高校教师资格,具有讲师以上职称,至少能胜任2门以上专业或专业基础课教学;
(2)具有总结教学经验、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的能力,具有从事教育和教学改革、参与课题研究及指导助教的能力,公开发表有一定水平的旅游学科研究、教学论文或实验报告;
(3)具有中级导游证、高级中式烹调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或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以上技术职称或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在企业第一线旅游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与教育部等部门组织的教师旅游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具有较为熟练的旅游实践、实训技能,能够胜任旅游实训、实习指导工作,能独立设计旅游模拟实训方案、编写旅游实训实习教材,使用效果良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3.3高级“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的条件
(1)具备系统、坚实的旅游理论和旅游专业知识,具有丰富的旅游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和高校教师资格,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能系统讲授2门以上专业课程;
(2)具有及时吸收最新旅游成果应用于旅游实践的能力,具有从事教育和教学改革、处理复杂、关键性技术问题和指导青年教师的能力,公开发表有较高水平的旅游学科研究、教学论文或出版有较高水平的著作、教材;
(3)具有高级导游证或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等以上技术职称或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在企业第一线旅游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与教育部等部门组织的教师旅游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具有有效组织和指导旅游实践环节教学、培养学生旅游技能的能力,具有旅游实践环节创新设计和指导旅游模拟实验室建设、指导编写旅游实训实习教材的能力,实践教学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杨超男.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曹子英.关于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标准的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02.
[3]张晶.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管理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06.
此文系彭文武主持的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湘教通[2009]394号)和陈国生主持的湖南省普通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湘教通[2009]321号)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通讯地址:1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 湖南 衡阳 421009;2、3湖南工学院 湖南 衡阳 421002;4南华大学 湖南 衡阳 42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