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健身运动处方教学与传统体育课的教学的对比实验,验证了在中学男生体育课中运用健身处方的可行性和实用性,说明了体育课传统教学应向培养终身锻炼和健身生活习惯为主要特征的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方式转换。笔者通过对我校学生的实验结果来看,认为只要针对性地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锻炼,就能有效地增强体质。对照结果显示,运用健身运动处方对提高高中男生的耐力水平是可行而有效的。
关键词: 健身运动处方 教学模式 终身体育 健身教育
一、前言
20世纪50年代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通过研究指出,人们在身体锻炼时应对运动项目、内容、方法有科学的选择,才能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并提出了“运动处方”这个概念。健身运动处方是以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包括健身内容和锻炼方法的选择,运动中身体活动的负荷强度和运动量、锻炼时间的把握以及自我医务监督等。运动处方对锻炼者的锻炼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了寻求改革多年来的教学模式,本文对我校高中男生体育课实施健身运动处方教学的可行性和实用性进行了实验研究。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
实验组:莆田四中高二(2)男生45人。对照组:莆田四中高二(8)男生45人。
研究时间:2010年9月-2011年6月共一学年。
2.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进行如下内容的测试
体质测验:身高、体重、肺活量、10米×4往返跑、立位体前屈、俯卧撑、纵跳。本次实验按学年体检情况进行统计,其中重新测验的项目是10米×4往返跑、纵跳。
素质测验:按《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要求和规格测验来评定素质总分,包括50米、1000米、铅球、立定跳远、引体向上。实验前的素质总分用已考核过的成绩作为统计,其中重新测验的项目是铅球、立定跳远(结果见表1)。
表1、实验前对相关体质、素质指标的比较(x±S)
3.设计健身运动处方的指导思想
健身运动处方的设计包括运动项目的选择、运动负荷的安排、教法的运用,着重突出健身,能体现科学性,保证实用性和实效性,结合知识性和趣味性,以全国实验高中体育教学大纲、学生用书《体育与健康》为指导思想,选择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
4.实验方法
(1)根据实验组的体质状况、身体素质,设计第一个健身运动处方,从2010年9目到11月,约11周时间的体育课。这个阶段主要结合常规教学的教材内容(跳远),发展协调性、跳跃以及有氧健身跑、有氧负重健身练习,提高弹跳力和一般耐力素质(见表2)。
表2、第一套健身运动处方(2010年9-11月)
经过11周后对运动处方调整,实施第二套健身运动处方,从2010年12月至2011年1月,约8周时间,其内容结合常规教学教材内容(投掷实心球、耐久跑),以提高爆发力和耐力素质为主(见表3)。
表3、第二套健身运动处方(2010年12月-2011年1月)
实施第三套运动处方从2011年4月至6月,约11周时间,其内容(耐久跑、篮球)以提高跑动、跳跃和耐力为主的素质练习(见表4)。
表4、第三套健身运动处方(2011年4-6月)
(2)对照组根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实验修订本的要求进行体育课规定内容的常规教学,按学期初安排的教学进度和一些不同身体练习内容的比重进行练习。
三、实验结果
经过一学年的实验,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质测试、身体素质测试的统计结果见表5。
表5、实验后相关体质、素质指标的比较
1.从表5可以看出,经过一学年的常规教学,对照班的体质总分、素质总分、1000米成绩较实验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肺活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对照班经过一学年的教学身体素质有所增强,但因没有实施耐力运动处方的练习,心肺功能无显著性提高。
2.经过一学年的运动处方教学后,实验班的各项指标在实验前后均差异显著(P<0.01),表明运动处方教学增强了学生体质,特别是耐力素质提高的效果显著。
3.教学实验后,实验班肺活量、1000米成绩较对照班有非常显著的提高(P<0.01),而体质总分和素质总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经过一年的锻炼,在对照班和实验班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素质均有所提高的基础上,实施运动处方教学的实验班学生在耐力素质上提高更为显著。素质总分和体质总分无显著性差异,其主要原因是体质总分和素质总分体现了学生的综合体质状况和综合运动素质情况,而体现耐力素质的肺活量(占体质总分的1/4)、1000米成绩(占素质总分的1/5),分别对各自总分的影响力较小,因此,表现为体质总分和素质总分没有显著提高。
四、讨论与建议
中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身体锻炼受到学习与身体锻炼时间的影响。许多研究报道中国青少年与日本青少年体质差距在加大;大学生中日体质状况对比发现从1986年到1996年差距也在加大。这些表明我国的学校体育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体育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方向必须由运动教育向健身教育转轨,采用健身运动处方教学在中学体育教育发展中具有现实意义。
1.尝试在中学体育课中通过健身运动处方教学与常规体育教学效果的比较,能探索一套有效增强学生体质的健身教育方法。用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来彻底打破以传统竞技运动技术为目的的教材体系,建立了以健身为中心、运用运动处方安排运动内容和形式的健身教学,真正实现了学习目的、内容和形式的一致性,使增强体质落到了实处。传统的体育教学尽管也把增强体质列为教学的首要目标,但其内容体系仍然是把学习和掌握竞技运动技术当成主业,致使大纲目标与内容不配套,增强体质只是徒有虚名而无内容的口号。 2.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是“人——运动——人”,方法是:“身体检查,健康诊断——体力测定与诊断——制定运动处方——实施健身锻炼——进行体质评价。”
从以上看,首先是从“人”出发,通过身体检查,诊断健康程度,了解运动禁忌及运动安全隐患,保证运动安全,诊断身体健康再进行体力测定,诊断体力水平,制定运动处方,进入“运动”的阶段,开始实际锻炼。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再回到“人”上,进行体质评价,检查锻炼效果,了解体质增强程度。健身运动处方是从“人”出发,经过“运动”再回到“人”,完全以人为中心,运动只是作为手段为人的健身服务。这样既能保证运动的安全性,又能根据不同人的身心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运动锻炼,提高了锻炼效果,比传统的体育教学从程序上保证了体育锻炼的科学性和计划性。
3.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是“运动——人——运动”,方法是:确定运动项目——选择适合该项目的人——运动现状诊断——根据标准制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训练计划——运动竞赛——评定运动成绩。它的出发点是从运动开始,按确定的运动项目选择合适的人进行运动教学训练,通过运动比赛检查和评定运动成绩,最后又回到“运动”上。站在这种体育思想观点上,运动成绩好就是体育好,就等于身体好。而且此方法还一切以提高运动成绩为中心,人仅仅是运动的载体或工具。为了提高运动成绩,有时甚至不惜牺牲健康为代价。
4.健身运动处方与传统教学的比较:健身运动处方教学以学生体质现状为实施前提,遵循个别性、渐进性、重复性原则,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为目标,不苛求学生对技术的精确掌握,考评以体质是否改善为标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强身健体的效益。运动处方教学实验所获得的较好的健身效果,较能证明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方法是有效的,具有可操作性。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为主,教学任务就是以完成各种运动项目的“三基”的传授与学习。有些项目小学学,中学学,大学还在学,难怪学生对这种机械重复的学习不感兴趣,对上体育课缺乏热情。教学中对运动技术过于精雕细琢,使一些学生面对高难度技术动作产生了畏难心理或干脆放弃,逃避上体育课。体育课的成绩评定也是以运动成绩为主,不能很好地掌握运动技术的学生就会考试不及格,身体锻炼情况得不到客观评价。平时上课忽视了健身知识的传授和普及,学生体会不到体育课健身的功效。
执行健身运动处方的教学要求教师的思想观念要转变。现任的大多数体育老师,所学的专业教育是以竞技运动教育为主,他们的运动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又是某项竞技运动特长者,在体育教学时轻车熟路,而在执行健身运动处方方面可能会有所不适应,因此首先要转变观念和学习健身处方知识。
五、小结
1.针对学生较差的耐力素质而实施的耐力运动处方对提高耐力素质和心肺功能有显著的效果。
2.健身运动处方突出以增强体质为重点,以学生为中心,实现运动与健身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遵循因人施教、区别对待、循序渐进、阶段调整的原则。
3.高中生的体育课教学,教师要充分调动、发挥、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和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体质状况制定适合的健身运动处方进行锻炼,能够达到自测、自练、自调、自控、自评。
参考文献
(1)刘纪清《实用运动处方》.1993。
(2)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 编《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手册》. 2000。
(3)陈志寿《试论健身与锻炼的主要原理》.福建体育科技,1998。
(4)陈琦《健身的原则和方法》.体育学刊,1997,4。
(5)种启泉 崔允郭 张华《为了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2001,4。
(6)邱德乐 《新世纪实施新课程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新理念》.2003,3。
关键词: 健身运动处方 教学模式 终身体育 健身教育
一、前言
20世纪50年代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通过研究指出,人们在身体锻炼时应对运动项目、内容、方法有科学的选择,才能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并提出了“运动处方”这个概念。健身运动处方是以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包括健身内容和锻炼方法的选择,运动中身体活动的负荷强度和运动量、锻炼时间的把握以及自我医务监督等。运动处方对锻炼者的锻炼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了寻求改革多年来的教学模式,本文对我校高中男生体育课实施健身运动处方教学的可行性和实用性进行了实验研究。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
实验组:莆田四中高二(2)男生45人。对照组:莆田四中高二(8)男生45人。
研究时间:2010年9月-2011年6月共一学年。
2.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进行如下内容的测试
体质测验:身高、体重、肺活量、10米×4往返跑、立位体前屈、俯卧撑、纵跳。本次实验按学年体检情况进行统计,其中重新测验的项目是10米×4往返跑、纵跳。
素质测验:按《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要求和规格测验来评定素质总分,包括50米、1000米、铅球、立定跳远、引体向上。实验前的素质总分用已考核过的成绩作为统计,其中重新测验的项目是铅球、立定跳远(结果见表1)。
表1、实验前对相关体质、素质指标的比较(x±S)
3.设计健身运动处方的指导思想
健身运动处方的设计包括运动项目的选择、运动负荷的安排、教法的运用,着重突出健身,能体现科学性,保证实用性和实效性,结合知识性和趣味性,以全国实验高中体育教学大纲、学生用书《体育与健康》为指导思想,选择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
4.实验方法
(1)根据实验组的体质状况、身体素质,设计第一个健身运动处方,从2010年9目到11月,约11周时间的体育课。这个阶段主要结合常规教学的教材内容(跳远),发展协调性、跳跃以及有氧健身跑、有氧负重健身练习,提高弹跳力和一般耐力素质(见表2)。
表2、第一套健身运动处方(2010年9-11月)
经过11周后对运动处方调整,实施第二套健身运动处方,从2010年12月至2011年1月,约8周时间,其内容结合常规教学教材内容(投掷实心球、耐久跑),以提高爆发力和耐力素质为主(见表3)。
表3、第二套健身运动处方(2010年12月-2011年1月)
实施第三套运动处方从2011年4月至6月,约11周时间,其内容(耐久跑、篮球)以提高跑动、跳跃和耐力为主的素质练习(见表4)。
表4、第三套健身运动处方(2011年4-6月)
(2)对照组根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实验修订本的要求进行体育课规定内容的常规教学,按学期初安排的教学进度和一些不同身体练习内容的比重进行练习。
三、实验结果
经过一学年的实验,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质测试、身体素质测试的统计结果见表5。
表5、实验后相关体质、素质指标的比较
1.从表5可以看出,经过一学年的常规教学,对照班的体质总分、素质总分、1000米成绩较实验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肺活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对照班经过一学年的教学身体素质有所增强,但因没有实施耐力运动处方的练习,心肺功能无显著性提高。
2.经过一学年的运动处方教学后,实验班的各项指标在实验前后均差异显著(P<0.01),表明运动处方教学增强了学生体质,特别是耐力素质提高的效果显著。
3.教学实验后,实验班肺活量、1000米成绩较对照班有非常显著的提高(P<0.01),而体质总分和素质总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经过一年的锻炼,在对照班和实验班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素质均有所提高的基础上,实施运动处方教学的实验班学生在耐力素质上提高更为显著。素质总分和体质总分无显著性差异,其主要原因是体质总分和素质总分体现了学生的综合体质状况和综合运动素质情况,而体现耐力素质的肺活量(占体质总分的1/4)、1000米成绩(占素质总分的1/5),分别对各自总分的影响力较小,因此,表现为体质总分和素质总分没有显著提高。
四、讨论与建议
中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身体锻炼受到学习与身体锻炼时间的影响。许多研究报道中国青少年与日本青少年体质差距在加大;大学生中日体质状况对比发现从1986年到1996年差距也在加大。这些表明我国的学校体育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体育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方向必须由运动教育向健身教育转轨,采用健身运动处方教学在中学体育教育发展中具有现实意义。
1.尝试在中学体育课中通过健身运动处方教学与常规体育教学效果的比较,能探索一套有效增强学生体质的健身教育方法。用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来彻底打破以传统竞技运动技术为目的的教材体系,建立了以健身为中心、运用运动处方安排运动内容和形式的健身教学,真正实现了学习目的、内容和形式的一致性,使增强体质落到了实处。传统的体育教学尽管也把增强体质列为教学的首要目标,但其内容体系仍然是把学习和掌握竞技运动技术当成主业,致使大纲目标与内容不配套,增强体质只是徒有虚名而无内容的口号。 2.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是“人——运动——人”,方法是:“身体检查,健康诊断——体力测定与诊断——制定运动处方——实施健身锻炼——进行体质评价。”
从以上看,首先是从“人”出发,通过身体检查,诊断健康程度,了解运动禁忌及运动安全隐患,保证运动安全,诊断身体健康再进行体力测定,诊断体力水平,制定运动处方,进入“运动”的阶段,开始实际锻炼。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再回到“人”上,进行体质评价,检查锻炼效果,了解体质增强程度。健身运动处方是从“人”出发,经过“运动”再回到“人”,完全以人为中心,运动只是作为手段为人的健身服务。这样既能保证运动的安全性,又能根据不同人的身心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运动锻炼,提高了锻炼效果,比传统的体育教学从程序上保证了体育锻炼的科学性和计划性。
3.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是“运动——人——运动”,方法是:确定运动项目——选择适合该项目的人——运动现状诊断——根据标准制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训练计划——运动竞赛——评定运动成绩。它的出发点是从运动开始,按确定的运动项目选择合适的人进行运动教学训练,通过运动比赛检查和评定运动成绩,最后又回到“运动”上。站在这种体育思想观点上,运动成绩好就是体育好,就等于身体好。而且此方法还一切以提高运动成绩为中心,人仅仅是运动的载体或工具。为了提高运动成绩,有时甚至不惜牺牲健康为代价。
4.健身运动处方与传统教学的比较:健身运动处方教学以学生体质现状为实施前提,遵循个别性、渐进性、重复性原则,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为目标,不苛求学生对技术的精确掌握,考评以体质是否改善为标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强身健体的效益。运动处方教学实验所获得的较好的健身效果,较能证明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方法是有效的,具有可操作性。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为主,教学任务就是以完成各种运动项目的“三基”的传授与学习。有些项目小学学,中学学,大学还在学,难怪学生对这种机械重复的学习不感兴趣,对上体育课缺乏热情。教学中对运动技术过于精雕细琢,使一些学生面对高难度技术动作产生了畏难心理或干脆放弃,逃避上体育课。体育课的成绩评定也是以运动成绩为主,不能很好地掌握运动技术的学生就会考试不及格,身体锻炼情况得不到客观评价。平时上课忽视了健身知识的传授和普及,学生体会不到体育课健身的功效。
执行健身运动处方的教学要求教师的思想观念要转变。现任的大多数体育老师,所学的专业教育是以竞技运动教育为主,他们的运动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又是某项竞技运动特长者,在体育教学时轻车熟路,而在执行健身运动处方方面可能会有所不适应,因此首先要转变观念和学习健身处方知识。
五、小结
1.针对学生较差的耐力素质而实施的耐力运动处方对提高耐力素质和心肺功能有显著的效果。
2.健身运动处方突出以增强体质为重点,以学生为中心,实现运动与健身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遵循因人施教、区别对待、循序渐进、阶段调整的原则。
3.高中生的体育课教学,教师要充分调动、发挥、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和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体质状况制定适合的健身运动处方进行锻炼,能够达到自测、自练、自调、自控、自评。
参考文献
(1)刘纪清《实用运动处方》.1993。
(2)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 编《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手册》. 2000。
(3)陈志寿《试论健身与锻炼的主要原理》.福建体育科技,1998。
(4)陈琦《健身的原则和方法》.体育学刊,1997,4。
(5)种启泉 崔允郭 张华《为了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2001,4。
(6)邱德乐 《新世纪实施新课程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新理念》.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