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光剑
先后就读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解放军艺术学院油画专业、中国文联第四期全国文艺家高级研修班。上世纪80、90年代中国代表性军旅画家,1985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巴蜀画派第一批影响力代表人物。
曾担任中国检察官文联书画协会副会长,全国公安美协副主席,中华民族友好协会副会长兼艺术委员会主席,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美协油画艺委会副主任,四川当代油画院院长,成都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
早期绘画以军事题材创作为主。代表作品《夜校》《胜利者》《白求恩在延安》《兵的乐章》等,在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庆祝建军50周年全国美展、庆祝建军60周年全国美展等大型展览中获奖,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艺术机构收藏,多件作品被作为国家代表团出访礼品交流。油画《信念》(中国美术馆收藏)影响深远,曾被李少言先生誉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现代军事题材绘画作品,至今在网上广为传播,被称为“最牛的中国军人”。2000年后,油画《使命》《背影》《大集结》《1931一瑞金》均在有中国美术家协会参与主办的重要展览上获得一等奖,并被有关机构收藏。2015年完成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工程《川军滕县之战》(四川美术馆收藏)和《信仰之路》选送第12届全国美展展出。
近年主要以《圣山》和《船说》为创作主题的两大系列油画,作品在德国、荷兰、加拿大、泰国、中国香港等地展出,并受邀参展米兰世界艺博会,广受好评。新水墨作品《鹤荷图》系列多次成为国内国际性重要活动的定制礼品,并被多国政要收藏。
已出版发行《别上当一手绘110街头防骗》《中国特警——马光剑速写集》》《荣宝斋画谱一马光剑水墨》》《马光剑艺术随笔》等。
在通向“圣山”的路,上,马光剑一直没有停歇。圣山是他追求的境界,更是他向往的精神高地。
不断地攀越,是光剑艺术创作之路的灵魂。他用四十多年的时间,将一个人的心路历程和审美情怀,用艺术的品格凝固成一幅幅优美感人的画作,使每位品读者驻足画前,就会被画作的凝重之美感染和震撼。无论古今中西,有两种艺术与审美趣味和境界,总是相向而行,敲击着人们的心灵:一种是具有雅致情调的阴柔之美,或者说秀美;一种是蕴含着令人震撼的阳刚之美,或者说崇高之美。“杏花烟雨江南,小桥流水人家”与“金戈铁马塞北”,大致是这两种境界与趣味的体现。马光剑的绘画艺术及他在艺术化的生活中流溢出的审美情怀,是无法用秀雅柔美来言说的。而豪放、静穆、沉厚、凝重的气质却浸透在他的每一幅作品中,也呈现在他的人生态度与生活状态中。
光剑先生从艺四十多年,成名很早。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二十出头的他就以表现军旅题材的版画《夜校》人选全国美展并获奖,作品为中国美术馆收藏,随之各大重要媒体刊载发表,获得强烈反响,也激发和开启了他以军旅题材为创作重点的历程。接下来的几年,他一鼓作气,创作了《安家》《风雪高原》《白求恩在延安》《胜利者》《钢盔下的同龄人》等一系列反映军队生活的作品,分别人选全军全国重要的展览或被重要的艺术机构收藏。马光剑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和取得的成就,塑造了充满才华的年轻军旅艺术家的形象。这种军旅情缘,也随着他进人解放军艺术学院油画专业的深造而得到进一步深化,同时,也使他在油画艺术。上的天赋得到尽情的释放。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无论马光剑的工作单位和职业身份有着怎样的变化,这份绿色情缘在他的画笔下始终没有淡化和消解,而是持续地在他心里流转深化。近二十年来,他又创作了一批在美术界和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的主题性作品,如油画《使命》《背影》《警戒线》《大集结》《守护者》《热血忠魂》等。这些作品铭刻着他对军旅生涯的深刻记忆和深沉情感,更蕴含着他对生命意志与力量的礼赞、对信念与信仰执着的坚守。
最近十余年,马光剑的创作似乎转向了,他把大部分精力投注到了他的《圣山》《船说》和《暖阳》等系列的创作。在这些作品中,人物退隐于山峰、老船、大地的背后,他似乎疏远了以人物为主的“主题性”创作。其实,纵观马光剑三十多年来的画作,其作品中有一.种内在的精神和一种情怀,蕴含在他沉稳而充满力度的绘画语言中。艺术的题材可以是多样的,而不同题材可以承载艺术家内心最隐幽、最深沉的人生感悟和生命体验,可以蕴含流淌在生命血液中的情结和美学趣味。在光剑先生不同时期不同题材的作品里,透溢出什么力量与情怀或生命体验能够触动我们的心灵呢?在一次次静观其画作或与他的聊天之中,我对其艺术图像所承载的情结与美学品格有了一种清晰的体悟与把握,对其艺术的内在魅力有了更贴切而有深度的认识。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走进光剑的画作,走进他的心灵,走进他用艺术的语言构筑的精神世界。
首先是他的英雄主义情结。这当然与他的军营生活有关,甚至与某种创作要求有关。真正的英雄一定是动人心魄的,而画英雄的画作未必一定感人。但是,光剑的画作是感人的、动人心魄的,因为他画作中吸引我们的并不是那种叙事性的英雄故事,而是一种深沉的英雄主义情结。何为英雄?英雄是被英雄的信念与抱负所激励的生命意志,是超乎常人的执着于信仰和在所不辞的生命力量,是那种不可企及的高贵的精神品质和神圣的崇高感。在他早期的、成为许多人视觉记忆的、被誉为英雄形象丰碑的《信念》里,我们触摸到了这种意志、感受到了这种力量,获得了敬仰般的震撼感。“英雄各有见,何必问出处”,没有超乎常人的品质、毅力、意志与牺牲精神一定不是英雄。无论古今,英雄的品质与行为总是动人心魄的,总是引发人们的崇敬感,崇敬感就是崇高美學精神的起点。在他后来创作的《使命》《背影》《守护者》《热血忠魂》《1931·瑞金》等一系列作品中,无不充满着这种情怀。江山代有英雄出,在创建共和国的历史征程中,在维护共和国与人民的尊严中,出现过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与英雄人物,他们的行为与品质可以超越时空的阻隔,激发起人们的敬仰之情和崇高之感。无疑,光剑是在用形象的语言,讴歌着崇高的光辉,更是在用形色线诠释着信仰的力量和坚韧的生命意志。从《信念》到《圣山》再到《船说》,在题材和表达形式变换的背后,一以贯之的是他内心挥之不去割舍不掉的英雄主义的情结,是他对崇高美学品格的执着好尚,是他自我性情中英雄般的古道热肠的写照。这种情结生发于寄托着他青春梦想的军旅生涯,更是他天生具有的侠气豪情的自然流溢。 二是超越性的时空意识。从军旅题材到心中圣境的攀越,貌似并无逻辑的关联,其实这是光剑审美追求的必然归属。他众多的军旅题材作品,不在乎具体情境的叙事性描述,没有遵守讲故事的“三一律”的原则,而关注的是超越了具体人物与情节的人的精神性、人的生命意志的表现,暗含着他对生命终极价值的思考。《信念》是对信仰支撑下的生命坚韧意志的礼赞,《背影》凝聚着穿越岁月、超越肉身的对信念的信奉力量。如果说光剑的军旅题材作品和作品中的人物是以象征的手法表达了他对信仰的坚守、对永恒超越性的精神意志的追求,那么,从现实性的象征物到更纯粹象征物的寻找与建构,也就有一种内在的必然性。因而在光剑的精神之旅中,他必然会走向雪域高原,走进圣山的怀抱,也要走向渺远苍茫的大海。他的《圣山》系列,以刀劈斧削般的肌理,以金属般音响的色彩,塑造浑然峭拔的高原雪峰形象,营造了洪荒般苍茫浑厚的氛围。仰望山峰,那俊朗高傲的神态,把我们的视线,把我们的心灵引向升腾到超越一切的神秘而神圣的境地。这境地亘古永恒,这是“一朝风月,万古长风”超然的“他界”,这是人们向往而难以企及的精神高度,这是吸引我们在滚滚红尘中挣脱欲望牢笼的纯明之光。我们难以企及,但必须追求;我们无法超越,所以必须敬畏;我们浸润在欲望的池塘里,所以我们必须仰望救赎的光明。这就是光剑的《圣山》为我们开启的自省而后通向自我拯救的心灵路程,这是《圣山》为我们在昏聩中点燃的照亮精神归程的灯火。
如果说《圣山》以空间的维度唤醒了我们超越时空的意识,那么《船说》系列则以时间的维度强化了我们超越时空的意識。辽阔的空间衬托着岸边斑驳沧桑的老船,那里曾经是它驰骋的舞台,它是海的主人。在与风浪的搏击和岁月的洗礼中,它已苍老孤寂。光剑笔下的船是关于生命存在状态与归宿的一种形象寓言。正如光剑自己所说:“我把它作为‘生命’的肖像来看。”生命是时空的存在物,任何个体生命的辉煌与衰微在无限的生命维度中都是弹指一挥间,永恒的是时空和在时空中所凝练铸就的不屈的生命意志与承受的精神力量。这种生命意志与精神力量与雪域的巅峰一样具有震撼人心的超越性。圣山是伫立在高原上的庄严与神圣,老船是浩瀚大海衬托的“圣山”。天地悠悠,时光无限,肉身留存于时空如流星、如沧海一粟,唯有生命的意志和精神的力量可以超越时空成为永恒,唯有生命的意志和精神的力量可以成为崇高感的塑造者。正如康德认为的空间体量和庞大的数量都可能引起崇高感,但是真正崇高的美感来自精神的不可企及性。在这里,我们完全可以理解光剑的军旅题材创作和他的《圣山》《船说》系列作品的内在魅力,这种魅力就在于他以视觉的方式形象地阐释着他关于生命的意识与价值的思考,标识着他对于人的存在的终极价值的深刻追问。马光剑自己也曾说:“从早期军旅题材对‘军魂’的塑造,到表现现代警察的‘警魂’,再到对‘山魂’的表述,我追求的艺术境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与延续性的,都是对崇高、宁静的向往和尊崇。”
三是图像整一性的美感力量。真正的艺术家首先是一个具有悲天悯人情怀的人文主义者,是一个以形式彰显情怀与思想深度的知识分子。而艺术家和一般人文主义者的区别在于艺术家是以形象或者说用形式言说。也就是说,艺术家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人文学者,是因为艺术家可以将人文关怀和对于生命与价值的思考、对于自然与现实的体认、对于时空的感悟,转换为诉诸感官的形式。作为艺术家的光剑,之所以能够创作出打动人的艺术作品,不仅仅在于他有人文主义的情怀和追求崇高与神圣的美学趣味,也在于他建构了与这种情怀和趣味相匹配的视觉样式。崇高神圣的精神品格和情怀,一定与繁杂、琐碎、优柔的形式语言是不配搭的。正如温克尔曼对古希腊雕塑的评价:“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高贵的品质,伟大的精神,神圣的力量,只有在单纯、静穆和充满力度的形式中才能彰显出来。光剑的作品主体形象——无论是人物和“自然”之物总是置于简洁而明确的形式构成之中,并以压低视平线的方式造成一种迫塞感和突兀感,切多余的背衬都被虚化,凸显主体顶天立地的气度。在主体形象的塑造中,体现出整一性特征,即在整体性中不丢失对于形象塑造有着重要价值的细节刻画,如高原雪峰充满繁复而有力度的肌理,老船斑驳沧桑的痕迹,士兵形象硬朗、坚毅神情与身上烟火油腻的质感,这些都是他着力刻画的,但是这些细节又统一在整体性的形象塑造之中。因而其画作在视觉语言上整体而丰富,精致而单纯。在光色的应用、形体轮廓线的处理上,光剑先生力求在明确与含混、清晰与模糊、刚性与柔绵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契合点,并以不同的色调渲染出不同的氛围,在一个系列中形象地演绎出音乐般的节奏。光与色、形与线有机相融,在浑然之中强化主体的明确性,在虚幻绵柔中彰显出阳刚之气,在整体的写实性面貌中透溢出超越视觉真实的写意意趣,在可感的图像中凸显的是超拔的精神力度。读其作品,就如与饱经风霜的男人对话,在沉稳中品味淳厚的气息与力度,在静穆中彰显阳刚的精神气质,这就是光剑作品散发出的独特的艺术品格与美学趣味。
当然,马光剑先生的艺术情调并非是单一的,其艺术才华也不仅仅体现在油画艺术上,事实上,除了油画外,他在版画、国画、雕塑等艺术门类上都有所涉猎,且最早是以版画《夜校》为标志走上创作之路的。除了美术外,他的诗文也体现出极高的涵养和他对古诗词的深刻理解。在与光剑的交往中,读过他一些感怀时事、赞美自然、讴歌生命的诗词,韵味十足,格调不凡。不过,最能体现其艺术成就和艺术品格的还是他的油画作品。光剑的艺术情怀无疑烙上了在他生命历程中占据重要份额的军旅生涯的深刻印记,也折射出他沉厚率直豪放的性情,流溢出他在艺术、人文方面的修养与造诣,蕴含着他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思考。光剑先生,是一个游走在视觉世界中的生命意义与价值的追问者,一个坚韧地通向心中“圣山”的攀越者。
在当今消费文化语境下,“娱乐至死”不仅仅是大众文化构筑的景观,艺术界也在艺术生活化、日常生活图像化趋势中,出现了与平庸的快乐同行合谋现象。迎合世俗欲望,绝对是艺术和艺术家的悲哀。艺术,应该是一种超越的力量,是引渡我们从功利、现实、自然、欲望中超脱出来,走进精神世界,寻找精神原乡的重要路径。光剑不是一个世俗感性欲望的宣泄者,也不是平庸趣味的迎合者,而是自我精神家园的建构者,是人文精神的视觉化诗人。正因为如此,其艺术才在这个大众娱乐的时代,显出独特的意义与价值。
在马光剑攀越艺术之峰的道路,上,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孤独的攀越者的背影,而是一个走向心灵深处和审美高度的探索者的精神面相。梁启超说艺术是“他界之冥构与暮进”的通道,马光剑在通向“他界”的途中,所获得的心灵快乐与精神的升华是他不断攀越的最重要动因,也是我们向他表达敬意的重要理由。
光剑继续向着心中的“圣山”攀登,随着他的视觉之旅,我们的心灵也在升华,我们也在一如既往的期待中。
先后就读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解放军艺术学院油画专业、中国文联第四期全国文艺家高级研修班。上世纪80、90年代中国代表性军旅画家,1985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巴蜀画派第一批影响力代表人物。
曾担任中国检察官文联书画协会副会长,全国公安美协副主席,中华民族友好协会副会长兼艺术委员会主席,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美协油画艺委会副主任,四川当代油画院院长,成都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
早期绘画以军事题材创作为主。代表作品《夜校》《胜利者》《白求恩在延安》《兵的乐章》等,在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庆祝建军50周年全国美展、庆祝建军60周年全国美展等大型展览中获奖,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艺术机构收藏,多件作品被作为国家代表团出访礼品交流。油画《信念》(中国美术馆收藏)影响深远,曾被李少言先生誉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现代军事题材绘画作品,至今在网上广为传播,被称为“最牛的中国军人”。2000年后,油画《使命》《背影》《大集结》《1931一瑞金》均在有中国美术家协会参与主办的重要展览上获得一等奖,并被有关机构收藏。2015年完成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工程《川军滕县之战》(四川美术馆收藏)和《信仰之路》选送第12届全国美展展出。
近年主要以《圣山》和《船说》为创作主题的两大系列油画,作品在德国、荷兰、加拿大、泰国、中国香港等地展出,并受邀参展米兰世界艺博会,广受好评。新水墨作品《鹤荷图》系列多次成为国内国际性重要活动的定制礼品,并被多国政要收藏。
已出版发行《别上当一手绘110街头防骗》《中国特警——马光剑速写集》》《荣宝斋画谱一马光剑水墨》》《马光剑艺术随笔》等。
在通向“圣山”的路,上,马光剑一直没有停歇。圣山是他追求的境界,更是他向往的精神高地。
不断地攀越,是光剑艺术创作之路的灵魂。他用四十多年的时间,将一个人的心路历程和审美情怀,用艺术的品格凝固成一幅幅优美感人的画作,使每位品读者驻足画前,就会被画作的凝重之美感染和震撼。无论古今中西,有两种艺术与审美趣味和境界,总是相向而行,敲击着人们的心灵:一种是具有雅致情调的阴柔之美,或者说秀美;一种是蕴含着令人震撼的阳刚之美,或者说崇高之美。“杏花烟雨江南,小桥流水人家”与“金戈铁马塞北”,大致是这两种境界与趣味的体现。马光剑的绘画艺术及他在艺术化的生活中流溢出的审美情怀,是无法用秀雅柔美来言说的。而豪放、静穆、沉厚、凝重的气质却浸透在他的每一幅作品中,也呈现在他的人生态度与生活状态中。
光剑先生从艺四十多年,成名很早。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二十出头的他就以表现军旅题材的版画《夜校》人选全国美展并获奖,作品为中国美术馆收藏,随之各大重要媒体刊载发表,获得强烈反响,也激发和开启了他以军旅题材为创作重点的历程。接下来的几年,他一鼓作气,创作了《安家》《风雪高原》《白求恩在延安》《胜利者》《钢盔下的同龄人》等一系列反映军队生活的作品,分别人选全军全国重要的展览或被重要的艺术机构收藏。马光剑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和取得的成就,塑造了充满才华的年轻军旅艺术家的形象。这种军旅情缘,也随着他进人解放军艺术学院油画专业的深造而得到进一步深化,同时,也使他在油画艺术。上的天赋得到尽情的释放。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无论马光剑的工作单位和职业身份有着怎样的变化,这份绿色情缘在他的画笔下始终没有淡化和消解,而是持续地在他心里流转深化。近二十年来,他又创作了一批在美术界和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的主题性作品,如油画《使命》《背影》《警戒线》《大集结》《守护者》《热血忠魂》等。这些作品铭刻着他对军旅生涯的深刻记忆和深沉情感,更蕴含着他对生命意志与力量的礼赞、对信念与信仰执着的坚守。
最近十余年,马光剑的创作似乎转向了,他把大部分精力投注到了他的《圣山》《船说》和《暖阳》等系列的创作。在这些作品中,人物退隐于山峰、老船、大地的背后,他似乎疏远了以人物为主的“主题性”创作。其实,纵观马光剑三十多年来的画作,其作品中有一.种内在的精神和一种情怀,蕴含在他沉稳而充满力度的绘画语言中。艺术的题材可以是多样的,而不同题材可以承载艺术家内心最隐幽、最深沉的人生感悟和生命体验,可以蕴含流淌在生命血液中的情结和美学趣味。在光剑先生不同时期不同题材的作品里,透溢出什么力量与情怀或生命体验能够触动我们的心灵呢?在一次次静观其画作或与他的聊天之中,我对其艺术图像所承载的情结与美学品格有了一种清晰的体悟与把握,对其艺术的内在魅力有了更贴切而有深度的认识。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走进光剑的画作,走进他的心灵,走进他用艺术的语言构筑的精神世界。
首先是他的英雄主义情结。这当然与他的军营生活有关,甚至与某种创作要求有关。真正的英雄一定是动人心魄的,而画英雄的画作未必一定感人。但是,光剑的画作是感人的、动人心魄的,因为他画作中吸引我们的并不是那种叙事性的英雄故事,而是一种深沉的英雄主义情结。何为英雄?英雄是被英雄的信念与抱负所激励的生命意志,是超乎常人的执着于信仰和在所不辞的生命力量,是那种不可企及的高贵的精神品质和神圣的崇高感。在他早期的、成为许多人视觉记忆的、被誉为英雄形象丰碑的《信念》里,我们触摸到了这种意志、感受到了这种力量,获得了敬仰般的震撼感。“英雄各有见,何必问出处”,没有超乎常人的品质、毅力、意志与牺牲精神一定不是英雄。无论古今,英雄的品质与行为总是动人心魄的,总是引发人们的崇敬感,崇敬感就是崇高美學精神的起点。在他后来创作的《使命》《背影》《守护者》《热血忠魂》《1931·瑞金》等一系列作品中,无不充满着这种情怀。江山代有英雄出,在创建共和国的历史征程中,在维护共和国与人民的尊严中,出现过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与英雄人物,他们的行为与品质可以超越时空的阻隔,激发起人们的敬仰之情和崇高之感。无疑,光剑是在用形象的语言,讴歌着崇高的光辉,更是在用形色线诠释着信仰的力量和坚韧的生命意志。从《信念》到《圣山》再到《船说》,在题材和表达形式变换的背后,一以贯之的是他内心挥之不去割舍不掉的英雄主义的情结,是他对崇高美学品格的执着好尚,是他自我性情中英雄般的古道热肠的写照。这种情结生发于寄托着他青春梦想的军旅生涯,更是他天生具有的侠气豪情的自然流溢。 二是超越性的时空意识。从军旅题材到心中圣境的攀越,貌似并无逻辑的关联,其实这是光剑审美追求的必然归属。他众多的军旅题材作品,不在乎具体情境的叙事性描述,没有遵守讲故事的“三一律”的原则,而关注的是超越了具体人物与情节的人的精神性、人的生命意志的表现,暗含着他对生命终极价值的思考。《信念》是对信仰支撑下的生命坚韧意志的礼赞,《背影》凝聚着穿越岁月、超越肉身的对信念的信奉力量。如果说光剑的军旅题材作品和作品中的人物是以象征的手法表达了他对信仰的坚守、对永恒超越性的精神意志的追求,那么,从现实性的象征物到更纯粹象征物的寻找与建构,也就有一种内在的必然性。因而在光剑的精神之旅中,他必然会走向雪域高原,走进圣山的怀抱,也要走向渺远苍茫的大海。他的《圣山》系列,以刀劈斧削般的肌理,以金属般音响的色彩,塑造浑然峭拔的高原雪峰形象,营造了洪荒般苍茫浑厚的氛围。仰望山峰,那俊朗高傲的神态,把我们的视线,把我们的心灵引向升腾到超越一切的神秘而神圣的境地。这境地亘古永恒,这是“一朝风月,万古长风”超然的“他界”,这是人们向往而难以企及的精神高度,这是吸引我们在滚滚红尘中挣脱欲望牢笼的纯明之光。我们难以企及,但必须追求;我们无法超越,所以必须敬畏;我们浸润在欲望的池塘里,所以我们必须仰望救赎的光明。这就是光剑的《圣山》为我们开启的自省而后通向自我拯救的心灵路程,这是《圣山》为我们在昏聩中点燃的照亮精神归程的灯火。
如果说《圣山》以空间的维度唤醒了我们超越时空的意识,那么《船说》系列则以时间的维度强化了我们超越时空的意識。辽阔的空间衬托着岸边斑驳沧桑的老船,那里曾经是它驰骋的舞台,它是海的主人。在与风浪的搏击和岁月的洗礼中,它已苍老孤寂。光剑笔下的船是关于生命存在状态与归宿的一种形象寓言。正如光剑自己所说:“我把它作为‘生命’的肖像来看。”生命是时空的存在物,任何个体生命的辉煌与衰微在无限的生命维度中都是弹指一挥间,永恒的是时空和在时空中所凝练铸就的不屈的生命意志与承受的精神力量。这种生命意志与精神力量与雪域的巅峰一样具有震撼人心的超越性。圣山是伫立在高原上的庄严与神圣,老船是浩瀚大海衬托的“圣山”。天地悠悠,时光无限,肉身留存于时空如流星、如沧海一粟,唯有生命的意志和精神的力量可以超越时空成为永恒,唯有生命的意志和精神的力量可以成为崇高感的塑造者。正如康德认为的空间体量和庞大的数量都可能引起崇高感,但是真正崇高的美感来自精神的不可企及性。在这里,我们完全可以理解光剑的军旅题材创作和他的《圣山》《船说》系列作品的内在魅力,这种魅力就在于他以视觉的方式形象地阐释着他关于生命的意识与价值的思考,标识着他对于人的存在的终极价值的深刻追问。马光剑自己也曾说:“从早期军旅题材对‘军魂’的塑造,到表现现代警察的‘警魂’,再到对‘山魂’的表述,我追求的艺术境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与延续性的,都是对崇高、宁静的向往和尊崇。”
三是图像整一性的美感力量。真正的艺术家首先是一个具有悲天悯人情怀的人文主义者,是一个以形式彰显情怀与思想深度的知识分子。而艺术家和一般人文主义者的区别在于艺术家是以形象或者说用形式言说。也就是说,艺术家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人文学者,是因为艺术家可以将人文关怀和对于生命与价值的思考、对于自然与现实的体认、对于时空的感悟,转换为诉诸感官的形式。作为艺术家的光剑,之所以能够创作出打动人的艺术作品,不仅仅在于他有人文主义的情怀和追求崇高与神圣的美学趣味,也在于他建构了与这种情怀和趣味相匹配的视觉样式。崇高神圣的精神品格和情怀,一定与繁杂、琐碎、优柔的形式语言是不配搭的。正如温克尔曼对古希腊雕塑的评价:“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高贵的品质,伟大的精神,神圣的力量,只有在单纯、静穆和充满力度的形式中才能彰显出来。光剑的作品主体形象——无论是人物和“自然”之物总是置于简洁而明确的形式构成之中,并以压低视平线的方式造成一种迫塞感和突兀感,切多余的背衬都被虚化,凸显主体顶天立地的气度。在主体形象的塑造中,体现出整一性特征,即在整体性中不丢失对于形象塑造有着重要价值的细节刻画,如高原雪峰充满繁复而有力度的肌理,老船斑驳沧桑的痕迹,士兵形象硬朗、坚毅神情与身上烟火油腻的质感,这些都是他着力刻画的,但是这些细节又统一在整体性的形象塑造之中。因而其画作在视觉语言上整体而丰富,精致而单纯。在光色的应用、形体轮廓线的处理上,光剑先生力求在明确与含混、清晰与模糊、刚性与柔绵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契合点,并以不同的色调渲染出不同的氛围,在一个系列中形象地演绎出音乐般的节奏。光与色、形与线有机相融,在浑然之中强化主体的明确性,在虚幻绵柔中彰显出阳刚之气,在整体的写实性面貌中透溢出超越视觉真实的写意意趣,在可感的图像中凸显的是超拔的精神力度。读其作品,就如与饱经风霜的男人对话,在沉稳中品味淳厚的气息与力度,在静穆中彰显阳刚的精神气质,这就是光剑作品散发出的独特的艺术品格与美学趣味。
当然,马光剑先生的艺术情调并非是单一的,其艺术才华也不仅仅体现在油画艺术上,事实上,除了油画外,他在版画、国画、雕塑等艺术门类上都有所涉猎,且最早是以版画《夜校》为标志走上创作之路的。除了美术外,他的诗文也体现出极高的涵养和他对古诗词的深刻理解。在与光剑的交往中,读过他一些感怀时事、赞美自然、讴歌生命的诗词,韵味十足,格调不凡。不过,最能体现其艺术成就和艺术品格的还是他的油画作品。光剑的艺术情怀无疑烙上了在他生命历程中占据重要份额的军旅生涯的深刻印记,也折射出他沉厚率直豪放的性情,流溢出他在艺术、人文方面的修养与造诣,蕴含着他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思考。光剑先生,是一个游走在视觉世界中的生命意义与价值的追问者,一个坚韧地通向心中“圣山”的攀越者。
在当今消费文化语境下,“娱乐至死”不仅仅是大众文化构筑的景观,艺术界也在艺术生活化、日常生活图像化趋势中,出现了与平庸的快乐同行合谋现象。迎合世俗欲望,绝对是艺术和艺术家的悲哀。艺术,应该是一种超越的力量,是引渡我们从功利、现实、自然、欲望中超脱出来,走进精神世界,寻找精神原乡的重要路径。光剑不是一个世俗感性欲望的宣泄者,也不是平庸趣味的迎合者,而是自我精神家园的建构者,是人文精神的视觉化诗人。正因为如此,其艺术才在这个大众娱乐的时代,显出独特的意义与价值。
在马光剑攀越艺术之峰的道路,上,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孤独的攀越者的背影,而是一个走向心灵深处和审美高度的探索者的精神面相。梁启超说艺术是“他界之冥构与暮进”的通道,马光剑在通向“他界”的途中,所获得的心灵快乐与精神的升华是他不断攀越的最重要动因,也是我们向他表达敬意的重要理由。
光剑继续向着心中的“圣山”攀登,随着他的视觉之旅,我们的心灵也在升华,我们也在一如既往的期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