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工匠精神”自成为2016年度热词以来,全国上下、各行各业都在提倡并践行“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不只是一种技能追求,更是一种精神坚守。作为当代大学生,作为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代青年,应该去学习、弘扬、践行、传播工匠精神,教师的工作有别于其他工作,师范专业学生是培养人、教育人的工匠,他的作品——学生,不容有失误,学生这个产品不合格,那危害就太大了。作为一名未来教育者的教育者,要加强对师范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引导他们争做“四有”好老师。
[关 键 词] 工匠精神;师范生;匠心;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4-0156-02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同年,总理强调指出,高等教育要“注重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育工匠精神”,这是总理又一次提及“工匠精神”。
对师范生来说,他们是培养人、教育人的工匠,其“作品”不容有失误,如果说一个产品有瑕疵,可以重做,但学生这个产品不合格,后果就太严重了,一方面对家庭是毁灭的,另一方面对社会也将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教师们需要发扬工匠精神,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中去。如何培养学生养成“工匠精神”,把教育当艺术去完成,作为一名未来教育者的教育者,我一直在思考。
一、工匠精神与其三大正念
(一)工匠精神之析
随着“工匠精神”出现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成了当下最热的词。“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工艺。工匠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
秋山利辉在《匠人精神》中说: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更重要,要注重磨炼心性和品格。只有技术,将很容易被超越,做出让人感动的东西,要有一流的精神才做得到。由此可见,工匠精神不只是一种技能追求,更是一种精神坚守。我们可将工匠精神的内涵主要归结为:(1)精益求精。注重細节,追求完美和极致。(2)严谨,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保证质量。(3)耐心、专注,坚持。专心致志地做事。(4)专业,敬业。
(二)工匠精神三大正念
工有巧,匠有心——定心、良心、痴心、恒心,追求极致执着,匠人精神是专注于心,精雕细刻;匠人精神是苛求完美,精益求精,它有着以下三大正念:
1.做事先做人
古训有云:“己成,则物成”,“先德行,后技能”,“有成人而后有成事”。礼仪、尊敬、谦虚等,这些做人最重要的事,看似简单的道理,却能有效地磨炼心性和品格。“人品比技术更重要”。要做好这一点,需要大学生改变两种思维:差不多思维和走捷径思维,拿学习来说,有些学生仍存有“60分万岁”的思想,不禁要问,60分真的就够了吗?还有学生做事情总想走捷径,只有脚踏实地掌握好基础知识,打好“基本功”,才是成长的捷径。
2.先专注,后专业
人这一生,如果用1%的力气去选择,99%的力气用心重复,每一次都能感受到新鲜的力量。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用心做,你就是赢家。大学生要积极专注于自己的专业学习,加强自控力、专注力的培养。
3.先沉淀、后成才
大学生需要安静的心情、沉淀的学习、认真的工作态度。沉淀心态的养成:首先要有自信的心态,信任自己,真正把工作的过程当作是人生经验的积累。其次要有重视的心态。重视自己,要时刻想到将来如果取得更大成就时,应该拥有什么样的素质,并不断用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最后要有求知的心态。
二、师范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养成的重要性
(一)时代、民族之需要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整个社会浮躁,追求一种快速化,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正在被更多地的人认识到。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纲要均提出,要大力弘扬新时期工匠精神。除了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央视的特别节目《大国工匠》,舆论的讨论也逐渐热烈。我认为:(1)从个人层面,需要学习、秉承工匠精神。(2)社会层面,浮躁的社会需要弘扬工匠精神、呼唤工匠精神。(3)民族、国家层面,工匠精神对中国梦的实现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性。
(二)教育的性质、教育对象之需要
教师的工作有别于其他工作,“智育不好出次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产品不合格,那危害就太大了。要把孩子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塑造成栋梁之才,离不开教师的精雕细琢、耐心打磨。教师从事的培养人的工作,可谓是精细中之精细,需要倡导工匠精神,教育教学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教师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贯之的工作态度,态度决定效果,这正是我们积极推崇的时代“工匠精神”。
三、师范专业学生的“匠心”培养
工匠精神代表着专注、执着、严谨、敬业,正是师者所应怀有的“匠心”,一颗纯粹的教育心,并一以贯之终生,在喧嚣中独守一份淡泊。师范专业的大学生应该如何去养成“工匠精神”呢?
(一)思想教育是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基础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师范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通过对师范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将工匠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在润物细无声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追求精益求精,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正确的职业态度。
在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加强职业观的教育,以工匠精神为落脚点,鼓励他们坚守教育的“初心”,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中去。
(二)良好学风、班规是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依靠
良好的学风、学习习惯对大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利于打牢自己的专业知识基础。工匠精神的塑造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自我要求,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将工匠精神追求“更好”的理念与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勇于克服困难,而不是躲避回避,在平时说课、三字一话等专业技能训练中不仅仅是满足于完成技能训练的任务,更要发扬“追求更好,完成得精”的“工匠精神”。 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借助一些规则来养成。秋山利辉制定了《匠人须知三十条》,规定进入工作场所的秋山木工必须严格执行。作为师范生,可以班级为单位制定特殊“班规”:比如,进入班级,必须要学会打招呼,一个能热情与人打招呼的人,也一定能够热情地与人交流;进入班级,课前不要大声喧哗;进入班级成为“爱管闲事”的人,在班级遇到困难,不能是一副漠不关心的态度……这些看似很小的细节,如果年复一年地去完成,必然有助于提升综合素质,打好基础。
(三)专业课堂、课程是培养工匠精神的有效阵地
工匠精神的培养离不开专业教学这个主阵地。专业课堂是培养师范生工匠精神的主课堂,专业教师要把学生应该具有的职业素养整合到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内容和考核办法中,在专业课程教学的各环节渗透工匠精神,关注学生在课堂内外的表现,检查学生对课堂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师生互动,将工匠精神的培养作为课程的重点内容。
(四)身边榜样的力量,是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方式
1.身边优秀教师的榜样力量
通过讲述已经毕业的优秀校友事迹,以及在三尺讲台上耕耘一辈子的老教师的事迹、教案等物件展示,让学生看到的是在设计教案、备课、做好听课笔记、制作微课、导演课堂、考试讲评等,着眼小处和细微处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2.身边同学、教师的感染
作为与师范生密切接触的教师群体——辅导员、专业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中树立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用爱心、耐心、责任心去关心学生,在教育教学中要带头践行“工匠精神”,以“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的方式去感染学生。
(五)教学实践实习是培养工匠精神的有效平台
对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是一个长期不懈的过程,要通过实际的工作对学生产生切身的体会和影响,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景中切身体验,当工匠精神与具体的职业场景相关联时,学生能真切地体会到这种精神的价值魅力所在。学生在高年级进入学校实习,在听课、备课、教学设计、授课的过程中,会激发形成相关职业情感,会有效提高职业素养,这无疑对培育工匠精神十分重要。
(六)校园文化是培养工匠精神的有力载体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高校应该以丰富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引领,充分利用这一隐性教育资源,传播、弘扬工匠精神,成为培养工匠精神的有力载体。高校可以通过相关的活动,如摄影、寻找身边“最具工匠精神的同学”、参观等活动,营造学习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从而使工匠精神得到进一步的传播与弘扬。
四、结语
“校园无小事,事事皆教育。”一名教师,也是一名工匠,必须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积沙成塔。教育固然需要教育家,但更需要大量的一线教师。做实实在在的“教书匠”,将“工匠精神”带到工作中,让工匠精神扎根于师范大学生的内心深处,抱以一颗敬畏之心、纯粹之心,专注持久地投身教师工作岗位。有将教育一直做到底的态度,守住一种精神,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一门手艺——教育,争做“四有”好老师。
参考文献:
[1]刘维涛.让工匠精神涵养时代气质[N].人民日报,2016-06-21.
[2]黄健.寻回并发扬“工匠精神”[N].北京日报,2016-03-21.
[3]黄欢.总理报告中的“工匠精神”哪里来[N].济南日报,2016-04-06.
[4]彭花,贺正楚.新生代技术工人的工匠精神[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17(3):97-99
[5]李梦卿,任寰.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养:诉求、价值与路径[J].教育研究,2016(11).
[6]王博.高职院校团组织促进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5).
[7]孔宝根.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途径[J].寧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8(3).
[关 键 词] 工匠精神;师范生;匠心;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4-0156-02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同年,总理强调指出,高等教育要“注重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育工匠精神”,这是总理又一次提及“工匠精神”。
对师范生来说,他们是培养人、教育人的工匠,其“作品”不容有失误,如果说一个产品有瑕疵,可以重做,但学生这个产品不合格,后果就太严重了,一方面对家庭是毁灭的,另一方面对社会也将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教师们需要发扬工匠精神,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中去。如何培养学生养成“工匠精神”,把教育当艺术去完成,作为一名未来教育者的教育者,我一直在思考。
一、工匠精神与其三大正念
(一)工匠精神之析
随着“工匠精神”出现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成了当下最热的词。“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工艺。工匠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
秋山利辉在《匠人精神》中说: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更重要,要注重磨炼心性和品格。只有技术,将很容易被超越,做出让人感动的东西,要有一流的精神才做得到。由此可见,工匠精神不只是一种技能追求,更是一种精神坚守。我们可将工匠精神的内涵主要归结为:(1)精益求精。注重細节,追求完美和极致。(2)严谨,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保证质量。(3)耐心、专注,坚持。专心致志地做事。(4)专业,敬业。
(二)工匠精神三大正念
工有巧,匠有心——定心、良心、痴心、恒心,追求极致执着,匠人精神是专注于心,精雕细刻;匠人精神是苛求完美,精益求精,它有着以下三大正念:
1.做事先做人
古训有云:“己成,则物成”,“先德行,后技能”,“有成人而后有成事”。礼仪、尊敬、谦虚等,这些做人最重要的事,看似简单的道理,却能有效地磨炼心性和品格。“人品比技术更重要”。要做好这一点,需要大学生改变两种思维:差不多思维和走捷径思维,拿学习来说,有些学生仍存有“60分万岁”的思想,不禁要问,60分真的就够了吗?还有学生做事情总想走捷径,只有脚踏实地掌握好基础知识,打好“基本功”,才是成长的捷径。
2.先专注,后专业
人这一生,如果用1%的力气去选择,99%的力气用心重复,每一次都能感受到新鲜的力量。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用心做,你就是赢家。大学生要积极专注于自己的专业学习,加强自控力、专注力的培养。
3.先沉淀、后成才
大学生需要安静的心情、沉淀的学习、认真的工作态度。沉淀心态的养成:首先要有自信的心态,信任自己,真正把工作的过程当作是人生经验的积累。其次要有重视的心态。重视自己,要时刻想到将来如果取得更大成就时,应该拥有什么样的素质,并不断用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最后要有求知的心态。
二、师范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养成的重要性
(一)时代、民族之需要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整个社会浮躁,追求一种快速化,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正在被更多地的人认识到。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纲要均提出,要大力弘扬新时期工匠精神。除了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央视的特别节目《大国工匠》,舆论的讨论也逐渐热烈。我认为:(1)从个人层面,需要学习、秉承工匠精神。(2)社会层面,浮躁的社会需要弘扬工匠精神、呼唤工匠精神。(3)民族、国家层面,工匠精神对中国梦的实现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性。
(二)教育的性质、教育对象之需要
教师的工作有别于其他工作,“智育不好出次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产品不合格,那危害就太大了。要把孩子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塑造成栋梁之才,离不开教师的精雕细琢、耐心打磨。教师从事的培养人的工作,可谓是精细中之精细,需要倡导工匠精神,教育教学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教师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贯之的工作态度,态度决定效果,这正是我们积极推崇的时代“工匠精神”。
三、师范专业学生的“匠心”培养
工匠精神代表着专注、执着、严谨、敬业,正是师者所应怀有的“匠心”,一颗纯粹的教育心,并一以贯之终生,在喧嚣中独守一份淡泊。师范专业的大学生应该如何去养成“工匠精神”呢?
(一)思想教育是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基础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师范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通过对师范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将工匠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在润物细无声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追求精益求精,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正确的职业态度。
在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加强职业观的教育,以工匠精神为落脚点,鼓励他们坚守教育的“初心”,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中去。
(二)良好学风、班规是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依靠
良好的学风、学习习惯对大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利于打牢自己的专业知识基础。工匠精神的塑造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自我要求,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将工匠精神追求“更好”的理念与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勇于克服困难,而不是躲避回避,在平时说课、三字一话等专业技能训练中不仅仅是满足于完成技能训练的任务,更要发扬“追求更好,完成得精”的“工匠精神”。 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借助一些规则来养成。秋山利辉制定了《匠人须知三十条》,规定进入工作场所的秋山木工必须严格执行。作为师范生,可以班级为单位制定特殊“班规”:比如,进入班级,必须要学会打招呼,一个能热情与人打招呼的人,也一定能够热情地与人交流;进入班级,课前不要大声喧哗;进入班级成为“爱管闲事”的人,在班级遇到困难,不能是一副漠不关心的态度……这些看似很小的细节,如果年复一年地去完成,必然有助于提升综合素质,打好基础。
(三)专业课堂、课程是培养工匠精神的有效阵地
工匠精神的培养离不开专业教学这个主阵地。专业课堂是培养师范生工匠精神的主课堂,专业教师要把学生应该具有的职业素养整合到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内容和考核办法中,在专业课程教学的各环节渗透工匠精神,关注学生在课堂内外的表现,检查学生对课堂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师生互动,将工匠精神的培养作为课程的重点内容。
(四)身边榜样的力量,是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方式
1.身边优秀教师的榜样力量
通过讲述已经毕业的优秀校友事迹,以及在三尺讲台上耕耘一辈子的老教师的事迹、教案等物件展示,让学生看到的是在设计教案、备课、做好听课笔记、制作微课、导演课堂、考试讲评等,着眼小处和细微处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2.身边同学、教师的感染
作为与师范生密切接触的教师群体——辅导员、专业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中树立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用爱心、耐心、责任心去关心学生,在教育教学中要带头践行“工匠精神”,以“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的方式去感染学生。
(五)教学实践实习是培养工匠精神的有效平台
对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是一个长期不懈的过程,要通过实际的工作对学生产生切身的体会和影响,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景中切身体验,当工匠精神与具体的职业场景相关联时,学生能真切地体会到这种精神的价值魅力所在。学生在高年级进入学校实习,在听课、备课、教学设计、授课的过程中,会激发形成相关职业情感,会有效提高职业素养,这无疑对培育工匠精神十分重要。
(六)校园文化是培养工匠精神的有力载体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高校应该以丰富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引领,充分利用这一隐性教育资源,传播、弘扬工匠精神,成为培养工匠精神的有力载体。高校可以通过相关的活动,如摄影、寻找身边“最具工匠精神的同学”、参观等活动,营造学习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从而使工匠精神得到进一步的传播与弘扬。
四、结语
“校园无小事,事事皆教育。”一名教师,也是一名工匠,必须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积沙成塔。教育固然需要教育家,但更需要大量的一线教师。做实实在在的“教书匠”,将“工匠精神”带到工作中,让工匠精神扎根于师范大学生的内心深处,抱以一颗敬畏之心、纯粹之心,专注持久地投身教师工作岗位。有将教育一直做到底的态度,守住一种精神,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一门手艺——教育,争做“四有”好老师。
参考文献:
[1]刘维涛.让工匠精神涵养时代气质[N].人民日报,2016-06-21.
[2]黄健.寻回并发扬“工匠精神”[N].北京日报,2016-03-21.
[3]黄欢.总理报告中的“工匠精神”哪里来[N].济南日报,2016-04-06.
[4]彭花,贺正楚.新生代技术工人的工匠精神[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17(3):97-99
[5]李梦卿,任寰.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养:诉求、价值与路径[J].教育研究,2016(11).
[6]王博.高职院校团组织促进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5).
[7]孔宝根.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途径[J].寧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