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者认为在疆内地初中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合理地运用肢体语言,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思想品德课的阅读技巧,增强理解能力,并最终提高学习成绩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肢体语言 内初班 思想品德课教学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语言是日常生活中进行表达思想、交流情感和彼此沟通的一种重要工具。在人们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心理学家得出这样一个公式:情感表达=7%的语言(只是词) 38%的声音(包括音调和其他声响) 55%的无声语言。这就是说在人们的交流中,大部分的交际信号是无声的。教师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承者,恰当地使用无声语言,提高教学质量,无论对教师的教学来说还是对学生的学习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肢体语言作为无声语言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其作用不容忽视。
所谓肢体语言,就是通过面部表情、眼神、体态、手势等表达人的感情和态度的无声语言。它的意义在于通过运用身体各部分的动作充分表达思想感情和行为意向,进而影响其他受众的感情。肢体语言的特点一是无声,二是运动。正是这两个特点使肢体语言在情感的表达方面“肢体语言”像这个大力士,深刻表现很多有声语言难以表达的思想与情感。
为了不断缩小疆内边远贫困地区与城市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让广大农牧区和边远贫困地区的青少年享受到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批准全疆各地多所中学开设内地初中班,希望以此提高全疆各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受教育水平。
乌鲁木齐市第六十六中学的教育对象中有一部分特殊的群体——区内初中班学生,这些学生主要来自喀什地区地区、农三师和吐鲁番地区的维吾尔族,他们中大部分人从小生长在农村环境,那里的汉族人口比重极小。许多学生在进入六十六中学习前从来没有见过汉族人,更谈不上与汉族群众接触和使用汉语。由于对于汉语的理解能力有限,再加上远离家乡孤身在外,因此绝大多数学生的交际范围有限,与汉族师生的交流少,给这些学生用汉语教学的难度可想而知。
针对这些实际问题,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疆内地初中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合理地运用肢体语言,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思想品德课的阅读技巧,增强理解能力,并最终提高学习成绩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根据学生的实践情况、学生的年龄、生理及心理特征和思想品德课的要求与特点,试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利用内初班学生从小就接受本民族歌舞的熏陶,个个能歌善舞的特点,运用肢体语言对内初班学生进行了有效的实践与探索。从研究的结果看,它对提高内初班民语言学生对汉语的理解能力和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肢体语言”的作用
具体来说,肢体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有:
1.运用“肢体语言”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运用动作、舞蹈等肢体语言形式学习汉字是一种有价值的课堂教学形式。学生在没有理解汉字或词语时,“手舞足蹈”的肢体语言就是他们运用最多的一种表情达意方法,它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尽情地表现。如讲授《笑迎新生活》时,我让学生说说进入中学后最快乐的是哪一天。学生有的说是到校的第一天,有的说是去公园游玩的那一天,有的说是参加军训的那一天,众说纷纭,兴致很高。我就趁热打铁,播放学生喜欢的歌手肖开提的歌《新疆吆喝》,用我刚学会的维吾尔族舞蹈邀请学生一起跳舞,让学生在舞蹈中感受上学第一天的情景,尽情表达他们在开学第一天的快乐情感。看着我笨拙的样子,学生都笑了,趁此机会,我告诉学生,生活中不可能永远开心,面对新的学习、生活环境,面对一个个的难题,只要我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就一定能度过初一年级的第一个难关——适应新生活。
2.运用“肢体语言”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如果课堂教学是一座房子,那么肢体语言就好比是这座房子的一扇门。通过这扇门,人们可以了解房子的内部。肢体语言的创设不是单纯地为了表演而表演,而是要通过肢体语言的表达为学习知识提供直观形象的表现。如在进行课本知识分析时,对那些学生不太好理解的词,可以运用肢体语言带动学生的情绪变化,让其更深刻地体会词语所表达的情绪和情感。如在讲授“与人交往的方法与技巧”时,有一个词语“横冲直撞”比较抽象,我用简单的语言解释后学生仍不理解真正含义,更不理解它为何体现了蛮不讲理。于是我请几个学生上来和我一起表演。我先让学生并排站在过道里,然后我走过去,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把学生撞得东倒西歪。看到学生脸上不满的表情,我告诉学生,我这个样子就是横冲直撞,是蛮不讲理的行为。这种方法既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欣赏表演,又能理解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并在表演中体验情感的变化,效果非常好。
3.运用“肢体语言”能强化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载体,所以在培养学生创新的同时可借助音乐,积极运用肢体语言表现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应该从课堂的内容出发,运用肢体语言,实施想象、创新教育,营造创新氛围,让学生大胆表演,在欣赏与活动中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动,这样才能投入奇妙的知识海洋中。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动,去玩,去实践,去感悟音乐,同时培养肢体协调能力,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的个性与能力。
如在讲授初一年级中《丰富多样的情绪》这一内容时,我选用具有浓郁的新疆维吾尔民族特色的歌曲《唱吧,跳吧》。当音乐响起时,全班学生都活跃起来,这时我随机请几名学生根据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表演一段舞蹈。看完了学生的表演,我问学生:“听了刚才的音乐,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学生的回答有开心、愉快、舒畅、幸福等。由此可见,让学生通过自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进行创造性的表演,这样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特长的机会,而且锻炼了学生大胆、勇敢、活泼的性格,一改原来思想品课堂呆板拘谨的气氛,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得到美的享受。同时在欣赏与参与的过程中,让学生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所感受的知识,既增强学生的形象记忆,又清晰地理解课本所表达的内容。 4.运用肢体语言可以解决突发情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的教学过程,其实就是一种信息的传递过程。言语的信息虽然直接,易于表达、思考、分析,但同时教师的非语言行为也不容忽视。它是以教师的肢体语言传达情绪或信息给学生,以增强教学效果。
在一次授课过程中,一位学生撞开门冲了进来,声音很响地拉开椅子,重重地坐下,同时不停地用手背狠狠地抹脸上的泪。这个突然发生的事情引得全班的学生都在看他。我当时想出声喝止他,但转念一想,如果在课堂上公开训斥一个学生则既会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又不会收到任何效果。另外,我想到他可能遇到一些特殊的事情,这些事情仅仅依靠斥责是无法解决的。所以我没有训斥他,只是一边讲课一边走到他旁边,弯下腰把他刚扔在地上的书捡起来轻轻地放到他的桌子上,然后走开了。学生发现我不但没有训斥他,反而帮他把书捡起来,也没有再做出其他更多影响教学秩序的事情。其他学生看到这件事情并没有打断正常的教学活动,也就不再关注这件事情,而是继续专心听课。
5.运用肢体语言能有效地增强教师的亲和力。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感兴趣的教师。”现在的教学过程已经改变原来一支粉笔、一本书的现状,代之以声像内容都很丰富多媒体教学,使教学方法手段和效果较以前得到很大改善,但这些先进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并没有改变思想品德课相对比较枯燥,学生的学生兴趣不高的现实。所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师的亲和力对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果教师辅以肢体语言教学,就会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升教师的亲和力,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当学生认为这个老师的课好玩而且好学的时候,学生自然会对感兴趣,也会对你上课的神态、姿态感兴趣,进而会对课上的知识感兴趣,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而要有效地传授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授课内容,更要备学生,备教学方法。并在教学中运用肢体语言表扬或激励、警示学生,如竖起大拇指(表扬)、摸摸学生的脑袋(亲近、责怪)、做OK手型(赞赏)、摆手(停止)、不带任何表情、长时间地注视(警示)等,都可以改变学生的行为,有效地帮助分心或有不良行为的学生集中注意力,起到辅助教学、增强教学效果的作用。
三、在教学中运用肢体语言的几点体会
1.面部语言的使用。在课堂中,面部表情是学生接收到的最直接的肢体语言,因此,老师应避免对学生皱眉头或对学生板着一张脸,这样会打击学生的信心。而经常微笑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带动学生快乐地学习,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手势的运用。正确的手势比言语更能清楚地表达老师对学生的鼓励或制止学生的行为,因此老师的手势动作应自然大方,不夸大,不做作,同时避免自己习惯性的小动作,从而不干扰自己的课堂教学进程。
3.身体姿势及位置变换的运用。随着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一些老师被人为地固定在讲台上,从而忽略边角地带的学生,造成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分配不均的现象。因此,教师应适度地在教室内走动,以便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不专心的学生及时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4.精心设计。不同的肢体语言代表不同的内涵,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肢体动作,以便学生准确把握教师要表达的实际意思,达到以动作提高理解能力的效果。
总之,利用肢体语言进行教学,既省时省力,又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应当广泛应用并推广。
参考文献:
[1]祁克洪.肢体语言的课堂教学艺术浅析[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9,VOL22(3).
[2]范晓梅.无声胜有声——浅谈肢体语言在课堂中的运用[J].教研论坛,2007,9.
[3]曹冬云.浅谈教师的肢体语言[J].教学广场,2006,1.
本论文系课题《运用肢体语言提高新疆内初班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SJKYX2009ZZ27。
关键词: 肢体语言 内初班 思想品德课教学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语言是日常生活中进行表达思想、交流情感和彼此沟通的一种重要工具。在人们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心理学家得出这样一个公式:情感表达=7%的语言(只是词) 38%的声音(包括音调和其他声响) 55%的无声语言。这就是说在人们的交流中,大部分的交际信号是无声的。教师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承者,恰当地使用无声语言,提高教学质量,无论对教师的教学来说还是对学生的学习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肢体语言作为无声语言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其作用不容忽视。
所谓肢体语言,就是通过面部表情、眼神、体态、手势等表达人的感情和态度的无声语言。它的意义在于通过运用身体各部分的动作充分表达思想感情和行为意向,进而影响其他受众的感情。肢体语言的特点一是无声,二是运动。正是这两个特点使肢体语言在情感的表达方面“肢体语言”像这个大力士,深刻表现很多有声语言难以表达的思想与情感。
为了不断缩小疆内边远贫困地区与城市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让广大农牧区和边远贫困地区的青少年享受到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批准全疆各地多所中学开设内地初中班,希望以此提高全疆各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受教育水平。
乌鲁木齐市第六十六中学的教育对象中有一部分特殊的群体——区内初中班学生,这些学生主要来自喀什地区地区、农三师和吐鲁番地区的维吾尔族,他们中大部分人从小生长在农村环境,那里的汉族人口比重极小。许多学生在进入六十六中学习前从来没有见过汉族人,更谈不上与汉族群众接触和使用汉语。由于对于汉语的理解能力有限,再加上远离家乡孤身在外,因此绝大多数学生的交际范围有限,与汉族师生的交流少,给这些学生用汉语教学的难度可想而知。
针对这些实际问题,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疆内地初中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合理地运用肢体语言,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思想品德课的阅读技巧,增强理解能力,并最终提高学习成绩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根据学生的实践情况、学生的年龄、生理及心理特征和思想品德课的要求与特点,试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利用内初班学生从小就接受本民族歌舞的熏陶,个个能歌善舞的特点,运用肢体语言对内初班学生进行了有效的实践与探索。从研究的结果看,它对提高内初班民语言学生对汉语的理解能力和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肢体语言”的作用
具体来说,肢体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有:
1.运用“肢体语言”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运用动作、舞蹈等肢体语言形式学习汉字是一种有价值的课堂教学形式。学生在没有理解汉字或词语时,“手舞足蹈”的肢体语言就是他们运用最多的一种表情达意方法,它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尽情地表现。如讲授《笑迎新生活》时,我让学生说说进入中学后最快乐的是哪一天。学生有的说是到校的第一天,有的说是去公园游玩的那一天,有的说是参加军训的那一天,众说纷纭,兴致很高。我就趁热打铁,播放学生喜欢的歌手肖开提的歌《新疆吆喝》,用我刚学会的维吾尔族舞蹈邀请学生一起跳舞,让学生在舞蹈中感受上学第一天的情景,尽情表达他们在开学第一天的快乐情感。看着我笨拙的样子,学生都笑了,趁此机会,我告诉学生,生活中不可能永远开心,面对新的学习、生活环境,面对一个个的难题,只要我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就一定能度过初一年级的第一个难关——适应新生活。
2.运用“肢体语言”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如果课堂教学是一座房子,那么肢体语言就好比是这座房子的一扇门。通过这扇门,人们可以了解房子的内部。肢体语言的创设不是单纯地为了表演而表演,而是要通过肢体语言的表达为学习知识提供直观形象的表现。如在进行课本知识分析时,对那些学生不太好理解的词,可以运用肢体语言带动学生的情绪变化,让其更深刻地体会词语所表达的情绪和情感。如在讲授“与人交往的方法与技巧”时,有一个词语“横冲直撞”比较抽象,我用简单的语言解释后学生仍不理解真正含义,更不理解它为何体现了蛮不讲理。于是我请几个学生上来和我一起表演。我先让学生并排站在过道里,然后我走过去,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把学生撞得东倒西歪。看到学生脸上不满的表情,我告诉学生,我这个样子就是横冲直撞,是蛮不讲理的行为。这种方法既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欣赏表演,又能理解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并在表演中体验情感的变化,效果非常好。
3.运用“肢体语言”能强化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载体,所以在培养学生创新的同时可借助音乐,积极运用肢体语言表现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应该从课堂的内容出发,运用肢体语言,实施想象、创新教育,营造创新氛围,让学生大胆表演,在欣赏与活动中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动,这样才能投入奇妙的知识海洋中。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动,去玩,去实践,去感悟音乐,同时培养肢体协调能力,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的个性与能力。
如在讲授初一年级中《丰富多样的情绪》这一内容时,我选用具有浓郁的新疆维吾尔民族特色的歌曲《唱吧,跳吧》。当音乐响起时,全班学生都活跃起来,这时我随机请几名学生根据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表演一段舞蹈。看完了学生的表演,我问学生:“听了刚才的音乐,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学生的回答有开心、愉快、舒畅、幸福等。由此可见,让学生通过自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进行创造性的表演,这样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特长的机会,而且锻炼了学生大胆、勇敢、活泼的性格,一改原来思想品课堂呆板拘谨的气氛,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得到美的享受。同时在欣赏与参与的过程中,让学生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所感受的知识,既增强学生的形象记忆,又清晰地理解课本所表达的内容。 4.运用肢体语言可以解决突发情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的教学过程,其实就是一种信息的传递过程。言语的信息虽然直接,易于表达、思考、分析,但同时教师的非语言行为也不容忽视。它是以教师的肢体语言传达情绪或信息给学生,以增强教学效果。
在一次授课过程中,一位学生撞开门冲了进来,声音很响地拉开椅子,重重地坐下,同时不停地用手背狠狠地抹脸上的泪。这个突然发生的事情引得全班的学生都在看他。我当时想出声喝止他,但转念一想,如果在课堂上公开训斥一个学生则既会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又不会收到任何效果。另外,我想到他可能遇到一些特殊的事情,这些事情仅仅依靠斥责是无法解决的。所以我没有训斥他,只是一边讲课一边走到他旁边,弯下腰把他刚扔在地上的书捡起来轻轻地放到他的桌子上,然后走开了。学生发现我不但没有训斥他,反而帮他把书捡起来,也没有再做出其他更多影响教学秩序的事情。其他学生看到这件事情并没有打断正常的教学活动,也就不再关注这件事情,而是继续专心听课。
5.运用肢体语言能有效地增强教师的亲和力。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感兴趣的教师。”现在的教学过程已经改变原来一支粉笔、一本书的现状,代之以声像内容都很丰富多媒体教学,使教学方法手段和效果较以前得到很大改善,但这些先进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并没有改变思想品德课相对比较枯燥,学生的学生兴趣不高的现实。所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师的亲和力对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果教师辅以肢体语言教学,就会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升教师的亲和力,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当学生认为这个老师的课好玩而且好学的时候,学生自然会对感兴趣,也会对你上课的神态、姿态感兴趣,进而会对课上的知识感兴趣,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而要有效地传授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授课内容,更要备学生,备教学方法。并在教学中运用肢体语言表扬或激励、警示学生,如竖起大拇指(表扬)、摸摸学生的脑袋(亲近、责怪)、做OK手型(赞赏)、摆手(停止)、不带任何表情、长时间地注视(警示)等,都可以改变学生的行为,有效地帮助分心或有不良行为的学生集中注意力,起到辅助教学、增强教学效果的作用。
三、在教学中运用肢体语言的几点体会
1.面部语言的使用。在课堂中,面部表情是学生接收到的最直接的肢体语言,因此,老师应避免对学生皱眉头或对学生板着一张脸,这样会打击学生的信心。而经常微笑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带动学生快乐地学习,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手势的运用。正确的手势比言语更能清楚地表达老师对学生的鼓励或制止学生的行为,因此老师的手势动作应自然大方,不夸大,不做作,同时避免自己习惯性的小动作,从而不干扰自己的课堂教学进程。
3.身体姿势及位置变换的运用。随着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一些老师被人为地固定在讲台上,从而忽略边角地带的学生,造成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分配不均的现象。因此,教师应适度地在教室内走动,以便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不专心的学生及时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4.精心设计。不同的肢体语言代表不同的内涵,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肢体动作,以便学生准确把握教师要表达的实际意思,达到以动作提高理解能力的效果。
总之,利用肢体语言进行教学,既省时省力,又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应当广泛应用并推广。
参考文献:
[1]祁克洪.肢体语言的课堂教学艺术浅析[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9,VOL22(3).
[2]范晓梅.无声胜有声——浅谈肢体语言在课堂中的运用[J].教研论坛,2007,9.
[3]曹冬云.浅谈教师的肢体语言[J].教学广场,2006,1.
本论文系课题《运用肢体语言提高新疆内初班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SJKYX2009ZZ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