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闻李晓林,不是因为他的林达集团,而是看到他驾驶中国第一辆劳斯莱斯幻影轿车驰骋;今知李晓林,不是因为他的劳斯莱斯,而是他在地产界赫赫有名的林达集团。可是,当我们提起劳斯莱斯、林达集团,不一定能想起李晓林,但当我们提起李晓林,却肯定能引出一系列的话题:
财富神话——从2000元起家的林达集团
创业难。林达集团在中国民营企业界可谓赫赫有名,可是,谁曾想创始人李晓林当初走过的一段曲折创业路。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李晓林以2000元起家,先后做过建材和家用电器,注射器等生意。一次生病需要到医院输液,他发现医院的一次性输液器供不应求,价格高达七、八元钱一支。这触动了他天生的商业神经。从病床下来,他直接跑到邢台找到生产厂家,期望能买一批货,人家却告诉他全国只有两条生产线,現在任何没有余货。
后来,李晓林发现,到处都是卖方市场,不但医用器材是这样,家庭生活需要物资同样如此。
回到北京后,他很快找到20张彩电票,第二次去了邢台。靠这批和工厂易货的彩电,李晓林成功地将工厂的销售合同拿到了手。取得一次性输液器的供货渠道后,李晓林不断扩大贸易量,产品在京城各大医院热销,他的集团公司也因此获利几百万。
1988年,李晓林留学日本,开阔了他的视野,练就了他过硬的经营能力和决策能力。
1990年,第11届亚运会在北京召开,政府推出大批招商项目。在日本留学的李晓林毅然回到北京进军地产业。他先后收购、兼并了北京益童食品厂、北京东风电视机厂、北京补花二厂、北京煤炭四厂、北京地质仪器厂等5个国有大中型企业,并且接连开发了西直门公寓、紫玉饭店、幸福公寓、牡丹园公寓、林达大厦、林达嘉园等房地产项目。短短十余年间,他便在房地产界异军突起,投资总金额超过30亿元。2006年开始投资的海渔国际中心项目,地处东四环内显要地段,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总投资达15亿元。届时,集团总投资额将达到45亿元。
今天,林达集团已发展成一个多元化、综合性实业企业集团,涉及房地产业,医药保健业、文化传媒业等多个领域。李晓林凭借自己的商业天赋,仅仅用20多年时间创造了从2000元到林达奇迹的财富神话。
经商之道——搏击商海,倚稳求胜
创业难,守业更难。李晓林办公室有两幅字特别引人注目,一幅在他座椅的背后——“脚踏实地”,一幅在办公桌正对面的墙上——“量大福大”,李晓林说这是他做事和做人的信条。
商界沉浮,瞬息万变,不少人在滚滚商潮中大起大落。我们看到,李晓林在商海中搏击的潇洒自如,却又非常稳健,这得益于“脚踏实地”这一信条。“这有两层意思,一是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做人做事,二是做房地产盖房子,没有地怎么行?一语双关,用来注解我事业很贴切。”
“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时为有时不为,有所求有所不求”李晓林的商界信条,“不能贪图什么事情都做,涉足太多不相关领域不可能好,要懂得选择和取舍;任何时候都轰轰烈烈的做事是不可能的,需要适当停下来整理自己,掌握节奏才能更好的往前走。”
可是,李晓林也不是那种墨守成规的人,他也敢于冒风险。
在房地产经历了十几年的风雨洗礼,李晓林颇有心得,他也从单一的房地产投资者转变为享有盛誉的房地产界思想者。
十几年来,李晓林不断总结经验,发表了17篇有独到见解的文章。李晓林说:“从事房地产这么多年,对这个行业有了较深的理解。给政府提一些建议,找出老百姓的诉求,我觉得这是一个企业家应尽的社会责任。在房地产专业领域做探索和调查研究,第一是为了这个行业,为了维护和保护房地产行业长期稳定的发展;第二是给政府谏言献策,这是两个基本点。同时,研究行业问题,不但不会影响我从事这个行业,反而会让我对这个行业操作能力有所提高,对今后的投资和发展提供参考。”
除了著书立言,李晓林还积极地与购房者网上交流,他希望通过自身努力让老百姓掌握更多的房产知识。
作为房地产行业的思想者,李晓林的观点不但得到业内专家的认可,还受到老百姓的赞许,这是对李晓林潜心房地
李晓林办公室有两幅字特别引人注目,一幅在他座椅的背后——“脚踏实地”,一幅在办公桌/E对面的墙上——“量大福大”,李晓林说这是他做事和做人的信条。
当年国家开始实行经济宏观调控,紧缩银根,房地产业一片恐慌。经过冷静分析,李晓林看到京城楼市的结构性匮乏。他果断地在一片撤退声中继续投资,在海淀区玉渊潭乡紫玉饭店扩建了一座17层的中档写字楼,并很快收回了成本。“稳和魄力的关系要处理好。过于平稳会错过企业发展的机会,但是魄力一定是在稳的条件之下做出的决策。”
谈到未来,李晓林踌躇满志地说:“我们集团以房地产为龙头的重心是不会改变的。下一步大的设想一是在文化产业方面,去年收购了一本杂志,改版为人文刊物《在》,另外会进一步拓展宾馆酒店等房地产的边缘产业。”
商界学者——乐于在房地产天地间思想
幸福公寓是李晓林在北京房地产投资的第一个项目,堪称经典。它位于北京工人体育场对面,地理位置优越,价格合理,受到大量买房者热捧。幸福公寓的热卖给京城的房产界和老百姓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晓林也因此被称为房产界的黑马。之后的十多年,李晓林先后成功投资了西直门公寓、紫玉饭店、牡丹公寓、林达大厦、林达嘉园等房地产项目。产业、关注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最好回报。
经济天下——热心公益的慈善家
李晓林不但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实干家,更是一个让人敬佩的慈善家。
1994年李晓林捐资人民币550多万元,修缮文物重点古迹——嵩祝寺;1995年是北京建城3040周年,李晓林捐资100万元人民币;1996年5月26日,李晓林捐资50万元人民币,在北京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成立北京市第一所棋类专业学校北京晓林棋校;捐资中国人民大学建华研究院100万元人民币;捐资北京市西城区外国语学校100万元人民币;1997年10月,李晓林为北京市发展侨务事业基金会捐款40万元人民币。
也许每一个和李先生见面的人都能感觉到,向来行事经商以稳健为重的他天生具有一种从容不迫的气质。李先生阅历丰富,早年从政,中途下海经商,外出留学,再回国创业。五十出头的李先生进德修业,有书有才有智慧,亦善亦侠亦从容。
(责任编辑:田钰佳)
财富神话——从2000元起家的林达集团
创业难。林达集团在中国民营企业界可谓赫赫有名,可是,谁曾想创始人李晓林当初走过的一段曲折创业路。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李晓林以2000元起家,先后做过建材和家用电器,注射器等生意。一次生病需要到医院输液,他发现医院的一次性输液器供不应求,价格高达七、八元钱一支。这触动了他天生的商业神经。从病床下来,他直接跑到邢台找到生产厂家,期望能买一批货,人家却告诉他全国只有两条生产线,現在任何没有余货。
后来,李晓林发现,到处都是卖方市场,不但医用器材是这样,家庭生活需要物资同样如此。
回到北京后,他很快找到20张彩电票,第二次去了邢台。靠这批和工厂易货的彩电,李晓林成功地将工厂的销售合同拿到了手。取得一次性输液器的供货渠道后,李晓林不断扩大贸易量,产品在京城各大医院热销,他的集团公司也因此获利几百万。
1988年,李晓林留学日本,开阔了他的视野,练就了他过硬的经营能力和决策能力。
1990年,第11届亚运会在北京召开,政府推出大批招商项目。在日本留学的李晓林毅然回到北京进军地产业。他先后收购、兼并了北京益童食品厂、北京东风电视机厂、北京补花二厂、北京煤炭四厂、北京地质仪器厂等5个国有大中型企业,并且接连开发了西直门公寓、紫玉饭店、幸福公寓、牡丹园公寓、林达大厦、林达嘉园等房地产项目。短短十余年间,他便在房地产界异军突起,投资总金额超过30亿元。2006年开始投资的海渔国际中心项目,地处东四环内显要地段,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总投资达15亿元。届时,集团总投资额将达到45亿元。
今天,林达集团已发展成一个多元化、综合性实业企业集团,涉及房地产业,医药保健业、文化传媒业等多个领域。李晓林凭借自己的商业天赋,仅仅用20多年时间创造了从2000元到林达奇迹的财富神话。
经商之道——搏击商海,倚稳求胜
创业难,守业更难。李晓林办公室有两幅字特别引人注目,一幅在他座椅的背后——“脚踏实地”,一幅在办公桌正对面的墙上——“量大福大”,李晓林说这是他做事和做人的信条。
商界沉浮,瞬息万变,不少人在滚滚商潮中大起大落。我们看到,李晓林在商海中搏击的潇洒自如,却又非常稳健,这得益于“脚踏实地”这一信条。“这有两层意思,一是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做人做事,二是做房地产盖房子,没有地怎么行?一语双关,用来注解我事业很贴切。”
“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时为有时不为,有所求有所不求”李晓林的商界信条,“不能贪图什么事情都做,涉足太多不相关领域不可能好,要懂得选择和取舍;任何时候都轰轰烈烈的做事是不可能的,需要适当停下来整理自己,掌握节奏才能更好的往前走。”
可是,李晓林也不是那种墨守成规的人,他也敢于冒风险。
在房地产经历了十几年的风雨洗礼,李晓林颇有心得,他也从单一的房地产投资者转变为享有盛誉的房地产界思想者。
十几年来,李晓林不断总结经验,发表了17篇有独到见解的文章。李晓林说:“从事房地产这么多年,对这个行业有了较深的理解。给政府提一些建议,找出老百姓的诉求,我觉得这是一个企业家应尽的社会责任。在房地产专业领域做探索和调查研究,第一是为了这个行业,为了维护和保护房地产行业长期稳定的发展;第二是给政府谏言献策,这是两个基本点。同时,研究行业问题,不但不会影响我从事这个行业,反而会让我对这个行业操作能力有所提高,对今后的投资和发展提供参考。”
除了著书立言,李晓林还积极地与购房者网上交流,他希望通过自身努力让老百姓掌握更多的房产知识。
作为房地产行业的思想者,李晓林的观点不但得到业内专家的认可,还受到老百姓的赞许,这是对李晓林潜心房地
李晓林办公室有两幅字特别引人注目,一幅在他座椅的背后——“脚踏实地”,一幅在办公桌/E对面的墙上——“量大福大”,李晓林说这是他做事和做人的信条。
当年国家开始实行经济宏观调控,紧缩银根,房地产业一片恐慌。经过冷静分析,李晓林看到京城楼市的结构性匮乏。他果断地在一片撤退声中继续投资,在海淀区玉渊潭乡紫玉饭店扩建了一座17层的中档写字楼,并很快收回了成本。“稳和魄力的关系要处理好。过于平稳会错过企业发展的机会,但是魄力一定是在稳的条件之下做出的决策。”
谈到未来,李晓林踌躇满志地说:“我们集团以房地产为龙头的重心是不会改变的。下一步大的设想一是在文化产业方面,去年收购了一本杂志,改版为人文刊物《在》,另外会进一步拓展宾馆酒店等房地产的边缘产业。”
商界学者——乐于在房地产天地间思想
幸福公寓是李晓林在北京房地产投资的第一个项目,堪称经典。它位于北京工人体育场对面,地理位置优越,价格合理,受到大量买房者热捧。幸福公寓的热卖给京城的房产界和老百姓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晓林也因此被称为房产界的黑马。之后的十多年,李晓林先后成功投资了西直门公寓、紫玉饭店、牡丹公寓、林达大厦、林达嘉园等房地产项目。产业、关注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最好回报。
经济天下——热心公益的慈善家
李晓林不但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实干家,更是一个让人敬佩的慈善家。
1994年李晓林捐资人民币550多万元,修缮文物重点古迹——嵩祝寺;1995年是北京建城3040周年,李晓林捐资100万元人民币;1996年5月26日,李晓林捐资50万元人民币,在北京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成立北京市第一所棋类专业学校北京晓林棋校;捐资中国人民大学建华研究院100万元人民币;捐资北京市西城区外国语学校100万元人民币;1997年10月,李晓林为北京市发展侨务事业基金会捐款40万元人民币。
也许每一个和李先生见面的人都能感觉到,向来行事经商以稳健为重的他天生具有一种从容不迫的气质。李先生阅历丰富,早年从政,中途下海经商,外出留学,再回国创业。五十出头的李先生进德修业,有书有才有智慧,亦善亦侠亦从容。
(责任编辑:田钰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