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教學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近年来,孝义九中按照“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质量”的思路,本着“精细落实即管理、科学评价即管理”的理念,不断强化教学管理,有效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加强管理制度建设,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学校建立了“条上决策、块上落实、条块联动”的管理机制。年级主任作为教学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与督查,教研组长负责教研教改的管理与督查。学校整体形成了“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团结合作”的运行机制,先后出台了《教学常规实施细则》《教学常规工作量化考核办法》《绿色课堂评价标准》《教师绩效考核方案》《集体备课制度》《课例研究制度》《课堂教学改革三课制度》《“三三三”校本研训制度》《学情会诊制度》等制度。学校用制度指导、评价教师工作,并把结果纳入绩效考核之中,进一步完善了教学五环节工作的检查、评价与反馈机制,为提高管理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完善校本研训模式,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立足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确立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学情研究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教科研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教学反思能力、班主任管理能力、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八方面的能力成长计划,以此形成了“三训、三研、三评价、一展示”的研训模式。“三训”指专业理论培训、专业知识培训、专业技能培训;“三研”指学情研究、课堂教学研究、课题研究;“三评价”指课堂教学评价、教学实绩评价、教研成果评价;“一展示”指研训成果展示。学校语文学科“教材解读与目标定位”研究课题于2017年获得山西省教科研成果一等奖。学校把“学情分析”作为常规研训的着力点,形成了备课研究、课堂观察、课后反思、定期“会诊”四种形式的学情研究模式和策略。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定期对学生从思想动态、学习状态、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会诊”式研究,分析存在的共性与个性问题,探寻问题背后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2018年1月2日,山西卫视《山西新闻联播》对我校的学情会诊开展情况进行了深入报道。
积极构建“绿色课堂”,形成“四基”管理体系。依据绿色教育理念,学校优化了教学理念、教学流程、管理制度、评价标准,完善了“绿色课堂”构建的思路。一是确立了“让生命活力自然绽放”的课堂教学基本理念,明确了四个原则,即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尊重学生差异、凸显学生主体、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二是明确了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即出示目标、提出问题,自主学习、尝试解决,小组合作、达成共识,展示交流、互补互鉴,应用知识、随堂训练。三是制定了基本评价标准,即《绿色课堂“343”评价标准》,其具体内容包括三个维度,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发展、教师的教学组织与引导、学与教的效果;十个要素,绿色学习方式即绿色学习习惯、绿色交流能力、营造绿色环境、顺应学生天性、促进绿色发展、彰显教学特色、知识与能力生成、过程与方法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
绿色课堂建设推动了我校课堂教学的改革,学校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课堂教学特色的教师,78名教师被评为省、地、市三级教学能手,在地市、省和国家组织的教学论文、课件制作、教学案例等各类评比活动中,183名教师获奖,占到教师总数的91.5%。
建立质量保障机制,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学校将教学过程评价与教学质量反馈有机结合,指导教师深化课堂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根据反馈制定对策、解决问题。每学期,教导处与年级组依据《教学常规实施细则》《教学常规工作量化考核办法》,对教学五环节工作进行两次集中评价反馈、一次随机评价及反馈。每次评价,除了进行量化考核、质量鉴定外,更重视对教师的激励与指导,客观认真地从成绩与亮点、不足与问题、改进意见等方面进行评价。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教导处与年级组除依据《绿色课堂“343”评价标准》考核外,还填写《观课意见反馈表》,用于指导教师改进。实践证明,这些评价及反馈方式很受教师欢迎,不仅起到了指导作用,还使教师“努力有方向,改进有目标,工作有劲头”。学校依据《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对各班、各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将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下发,组织教师通过试卷分析收集教学过程的经验、不足等反馈信息;通过教学质量分析,收集分层优化、学科平衡等方面的反馈信息,制定合理、有效的改进措施。完善的保障机制和精准的把脉问诊,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连续13年荣获孝义市办学水平评估“特别奖”或“先进单位”;连续11年荣获孝义市教学质量评估“第一名”或“先进单位”。
回首来时路,更知日后行。学校将坚持“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质量”的思路,进一步完善教育管理机制、创新教育管理方法,收获更加丰硕的“绿色教育”成果。
加强管理制度建设,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学校建立了“条上决策、块上落实、条块联动”的管理机制。年级主任作为教学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与督查,教研组长负责教研教改的管理与督查。学校整体形成了“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团结合作”的运行机制,先后出台了《教学常规实施细则》《教学常规工作量化考核办法》《绿色课堂评价标准》《教师绩效考核方案》《集体备课制度》《课例研究制度》《课堂教学改革三课制度》《“三三三”校本研训制度》《学情会诊制度》等制度。学校用制度指导、评价教师工作,并把结果纳入绩效考核之中,进一步完善了教学五环节工作的检查、评价与反馈机制,为提高管理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完善校本研训模式,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立足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确立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学情研究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教科研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教学反思能力、班主任管理能力、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八方面的能力成长计划,以此形成了“三训、三研、三评价、一展示”的研训模式。“三训”指专业理论培训、专业知识培训、专业技能培训;“三研”指学情研究、课堂教学研究、课题研究;“三评价”指课堂教学评价、教学实绩评价、教研成果评价;“一展示”指研训成果展示。学校语文学科“教材解读与目标定位”研究课题于2017年获得山西省教科研成果一等奖。学校把“学情分析”作为常规研训的着力点,形成了备课研究、课堂观察、课后反思、定期“会诊”四种形式的学情研究模式和策略。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定期对学生从思想动态、学习状态、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会诊”式研究,分析存在的共性与个性问题,探寻问题背后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2018年1月2日,山西卫视《山西新闻联播》对我校的学情会诊开展情况进行了深入报道。
积极构建“绿色课堂”,形成“四基”管理体系。依据绿色教育理念,学校优化了教学理念、教学流程、管理制度、评价标准,完善了“绿色课堂”构建的思路。一是确立了“让生命活力自然绽放”的课堂教学基本理念,明确了四个原则,即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尊重学生差异、凸显学生主体、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二是明确了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即出示目标、提出问题,自主学习、尝试解决,小组合作、达成共识,展示交流、互补互鉴,应用知识、随堂训练。三是制定了基本评价标准,即《绿色课堂“343”评价标准》,其具体内容包括三个维度,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发展、教师的教学组织与引导、学与教的效果;十个要素,绿色学习方式即绿色学习习惯、绿色交流能力、营造绿色环境、顺应学生天性、促进绿色发展、彰显教学特色、知识与能力生成、过程与方法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
绿色课堂建设推动了我校课堂教学的改革,学校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课堂教学特色的教师,78名教师被评为省、地、市三级教学能手,在地市、省和国家组织的教学论文、课件制作、教学案例等各类评比活动中,183名教师获奖,占到教师总数的91.5%。
建立质量保障机制,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学校将教学过程评价与教学质量反馈有机结合,指导教师深化课堂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根据反馈制定对策、解决问题。每学期,教导处与年级组依据《教学常规实施细则》《教学常规工作量化考核办法》,对教学五环节工作进行两次集中评价反馈、一次随机评价及反馈。每次评价,除了进行量化考核、质量鉴定外,更重视对教师的激励与指导,客观认真地从成绩与亮点、不足与问题、改进意见等方面进行评价。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教导处与年级组除依据《绿色课堂“343”评价标准》考核外,还填写《观课意见反馈表》,用于指导教师改进。实践证明,这些评价及反馈方式很受教师欢迎,不仅起到了指导作用,还使教师“努力有方向,改进有目标,工作有劲头”。学校依据《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对各班、各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将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下发,组织教师通过试卷分析收集教学过程的经验、不足等反馈信息;通过教学质量分析,收集分层优化、学科平衡等方面的反馈信息,制定合理、有效的改进措施。完善的保障机制和精准的把脉问诊,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连续13年荣获孝义市办学水平评估“特别奖”或“先进单位”;连续11年荣获孝义市教学质量评估“第一名”或“先进单位”。
回首来时路,更知日后行。学校将坚持“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质量”的思路,进一步完善教育管理机制、创新教育管理方法,收获更加丰硕的“绿色教育”成果。